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进入新世纪后,中央、国务院加大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工作力度。2001年,国家开始在农村进行“税费改革”。2003年,温家宝总理提出在五年内逐步取消农业税。“税费改革”尤其是“农业税”的取消,对于中国农村特别是西部农村社会影响巨大。由此而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不容忽视!后税时代西部农村所面临的诸多矛盾,已成为西部“三农”发展的瓶颈。必须采取相应有效的对策,认真予以解决,才能完成党中央所赋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2.
关于西部开发与反腐败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将有助于加快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 ,但大量的新项目投资集中到西部 ,也为西部的官员提供了大搞腐败的机会。防止西部大开发异化为腐败的“温床”的最根本的措施有两条 :一是尽快建立起一套较为完整、有操作性的、遏止腐败滋长的监督机制和惩处机制 ;二是在西部开发的过程中 ,必须同时加快社会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步伐。  相似文献   

3.
西部开发的绩效,从根本上说要取决于西部企业的竞争力.资本市场的发展对西部企业竞争力的深刻影响绝不只在于为后者提供了一种更有张力的融资渠道,而更体现在其市场化的投融资机制能有力地促进西部加快企业经营机制的转变,并通过资产证券化及其流动使西部企业在空间布局、产业附着、规模经济和技术层次等方面发生动态的且富有效率的转变,进而激发起西部企业的活力.为此,西部地区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促进西部资本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对于民族地区而言 ,西部大开发是一种机遇 ,也是一种挑战 ,面对这一历史性的新契机 ,民族经济要实现跨越式发展 ,需要转变原来的经济发展模式 :从资源输出向依靠产品输出转变 ,从“等靠要”向依靠市场机制转变 ,从依靠国有工业支撑向依靠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转变 ,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从依靠“引凤筑巢”向依靠“筑巢引凤”转变。作者认为 ,只有有效地转变经济发展模式 ,才能较好地整合优势资源 ,开发利用民族地区自然资源 ,以市场为导向 ,发展多种经济 ,实现民族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逐步缩短东西部地区间的差别  相似文献   

5.
西部开发先立法是法治经济的必然 ,开发先立法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规律。西部开发立法应遵循法治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立法权合理配置原则。立法模式应采用基本法与“子法”相结合的方式 ,构建以“西部开发发展法”为基本法 ,以“西部生态环境保护法”、“西部投资法”、“西部人才培养法”、“西部发展援助法”为“子法”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6.
西部大开发中需要注意的若干与民族有关的问题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文章从“民族性”的角度分析了我国西部的“区情” ,指出在西部大开发中必须处理好与此相关的若干关系问题 ,包括 :自治地方与中央及非自治地方的关系 ;少数民族与汉族的关系 ;聚居民族与散居民族的关系 ;“东引”与“西出”的关系 ;民族传统与现代经济的关系。文章进而论证了西部大开发中民族工作的重点内容和主要方向 :首先要加强民族法制建设 ,以保证西部大开发健康、有序地进行 ;其次是在实际工作中处理好民族权益关系 ,以巩固“三个离不开”的民族关系 ;最后是贯彻执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党在民族问题上的基本方针和各项政策 ,以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7.
唐柳 《西藏研究》2008,108(2):109-120
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落后,城镇化水平低,加快城市化进程是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文章以西藏为例,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现状、资金来源、资金需求及投融资体制障碍进行系统分析,通过比较研究提出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创新的目标,创立"渐进式"投融资机制理论模型及城市建设模式,搭建多元化投融资平台;提出西部地区应制定合理的城市化发展战略,打好产业基础,发展城市经济,推进城市化发展,创新投融资机制,改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经营、管理和投资方式.  相似文献   

8.
西部民族地区投资环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 ,必须注意投资环境。西部民族地区投资环境有利有弊 ,在资源开发过程中 ,一方面扬长避短 ,同时还要在优化、改善投资环境上花大力气  相似文献   

9.
21世纪前10年,中国西部地区在许多方面发生重大变化,西部大开发战略使国家和沿海省市在西部的投资和项目建设大幅度增加,同时几百万中部、沿海汉族流动人口进入西部,西部农村劳动力向当地城市的转移速度加快,这使汉族企业和当地少数民族企业之间、外省汉族农民工和本区少数民族农民工之间在西部城镇就业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西部大开发持续多年,是中央政府支持下的边缘地区扶贫项目,通过一系列政策倾斜和优惠,西部地区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是,西部大开发并未改善西部地区在区域发展的不利地位,反而出现“东西部失衡” “西部省份内部失衡” “西部中心城市与中小城镇失衡”等多元区域失衡样态.说明过度依赖外部扶贫并无法改变西部地区的经济地理空间,反而固化了西部地区在国家社会一体发展中的边缘位置.“一带一路”倡议拓展了西部地区发展的经济地理空间,有效推进了西部地区的“去边缘化”过程,使其从国家经济社会格局的“边缘位置”变成“中心枢纽”. 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西部地区有可能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中心区,开发政策应致力于西部自生发展,做好地方客观条件与主观能动性、市场竞争与宏观调控的双重匹配,抓住西部地区发展的共性问题并兼顾地方多样性,继而有效促进西部地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西部大开发实施二十余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历经了以“筑基架梁”为特征的体系构建阶段,以“包容普惠”为特征的持续推进阶段和以“提质增效”为特征的深入发展阶段,实施重心已从“有没有”“均不均”向“优不优”转变。将西部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践置于充分不充分、均衡不均衡、满意不满意三重维度中加以审视发现:西部地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得到提升,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综合水平差异呈现σ收敛态势,但仍面临不充分、不均衡、满意度低等诸多挑战。在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的进程中,推进西部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坚持以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为评判标准,诉诸基本公共服务由效率优位向质量优位转变,良性驱动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与群众需求的有效对接,分层次、分阶段逐步提高西部地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  相似文献   

12.
人力资本是知识经济的支柱和龙头资本,人力资本的发展和积累是中国的“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得以实施的关键和突破口,但人力资本作用的发挥受制度的约束。本文以人力资本及其制度的契合为切入点,对中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人力资本投资的制度绩效从诸多方面进行了实证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13.
论加快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要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温军 《民族论坛》2001,(2):12-14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集“少”(少数民族地区)、“边”(西部边疆地区)、“穷”(欠发达地区)、“弱”(生态环境脆弱)、“富”(自然资源富集)于一体,具有典型的’少、边、穷、弱、富”特征,其最基本、最大的区情,就是少数民族分布集中、民族自治地方面积广大。全国55个少数民族中,有52个少数民族分布在这里,人口达7303.95万人,占西部地区总人口的69.73%;这一地区土地面积为667.46平方公里,占西部地区总面积的98.12%,其中,民族自治地方面积为591.31平方公里,占全国民族自治地方面积的96.84%。地域幅员辽阔,人口分布相对分散…  相似文献   

14.
陈德恒 《民族论坛》2003,(12):60-61
近几年来,农村进行费改税的试点工作,从试点情况看,取得了稳定农业、减轻农民负担的显著效果,但也有不完善之处,要想真正解决农村乱收费现象,还必须在进一步改革财政、税收体制上下功夫,本文试就统一城乡税制问题做一些探讨。一、农村费税改革的成效和出现的问题目前试点上的费税改革方式有三种:一是“税费合一”,即将目前的农业税和村提留及乡统筹费合并为统一的税,按合理的税率,向农民一并征收。二是将目前对农民收取的村提留和乡统筹费改为“农村公益事业税”,作为地方税种纳入乡级财政的预算管理,现行的农业税继续保留并不断完善。三是…  相似文献   

15.
论西藏进入长江上游经济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促进西陇海兰新线经济带、长江上游经济带和南 (宁 )贵 (阳 )昆 (明 )经济区的形成” ,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总体空间布局。对于联系西部一北 (西陇海兰新线经济带 )一南(南贵昆经济区 )的长江上游经济带 ,无论从地理位置来看 ,还是从经济发展水平来看 ,均应发挥其先发效应 ,进而带动西北、西南两个经济带 (区 )跟进开发。按照国家规划 ,长江上游经济带包括四川省、重庆直辖市和西藏自治区。这一规划出台以后 ,理论界和实际工作部门对于以下问题感到不理解 :为什么要把西藏自治区纳入长江上游经济带 ?西藏在长江上游经济带中的地位怎样 …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 ,如何认识中央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思想 ,把握好 2 1世纪西部开发带来的发展机遇 ,是西部地区各级领导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西部地区的发展应该立足于自力更生 ,而不是等中央、靠中央、要中央。要充分理解中央西部大开发的本意 ,即国家在西部地区对重点项目进行投资 ,起到“纲举”的作用 ,以此带动西部地区的“目张” ,使西部地区在中央“纲”的带动下获得全面发展 ,而不是将有限的开发资金平均分配  相似文献   

17.
西部民族地区退耕还林还草的法律保障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然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基础。自然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已成为制约西部地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严重问题之一。我国制定“退耕还林还草”战略决策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给西部地区人民营造一个新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实施“退耕还林还草”的战略决策,必须尊重群众意愿,确保林草的成活率;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实行综合治理;必须严格执行国务院关于“退耕还林、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法规措施;必须认真落实保护农民土地经营权的法律规范,树立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法律协调观;必须建立和健全西部地区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充分利用价格杠杆的作用促进西部地区的生态平衡。西部大开发要维护经济发展与生态的良性循环,建设山川秀美的新家园,让西部地区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  相似文献   

18.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我党面向新世纪作出的伟大决策,是既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又牵动全国大局利益的重大战略部署。西部是我国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区,地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同时,西部又是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的区域。因此,我们应该把保护生态环境作为支持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工作,从西部地区自然条件、生态环境这个最前沿的实际出发,按科学程序定决策,按自然规律办事情,正确处理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一、提高环保在开发之先的认识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惠及子孙…  相似文献   

19.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重大调整,如何进一步加快区域经济发展,对东部、中部、西部地区来说都是一个重要课题,中部向西部过渡的广大地区在我国整体发展格局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桑植县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地处武陵山脉北麓、鄂西山地南端,是贺龙元帅的故乡,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境内山多地少,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全县43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占总人数的88%,属国家重点扶持的少数民族贫困县之一。由于地处中西部结合地带,自然条件与西部相近,经济发展落后,2000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仅达…  相似文献   

20.
体育旅游作为西部民族地区旅游业的一支重要力量,在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战略的持续带动下取得了一定成就,促进了地域经济的大发展。西部民族地区虽然拥有丰富的特色体育旅游资源,但从整体上看体育旅游还处在起步阶段,其自身还有诸多不成熟、不完善的地方,尽管外在层面有不少发展机遇,但面临的威胁或挑战不容乐观。我们在对西部民族地区体育旅游进行SWOT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并就其发展对策提出几点粗浅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