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早在唐以前,藏区已有开采和使用黄金的历史。《北史》和《隋书》中都记载了当时的“附国”(今四川甘孜藏区一带)境内“山出金”,“王与酋帅,金为首饰,胸前悬一金花,径三寸”。藏区黄金开采的首次高潮当数松赞干布迁都拉萨并建立起强大的吐蕃王朝之后。松赞干布在统一吐蕃并不断开拓疆域,扩大其势力范围的同时,积极发展吐蕃经济,与周边的邻国广泛建立联系,为吐蕃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做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2.
据《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记载,松赞干布建立吐蕃王朝之前的青藏高原分布着众多的“小邦之王”,其后逐渐被吐蕃征服,演变成为地方实体政权,到吐蕃王朝中后期仅存吐谷浑、工布、娘布三个.本文检索汉唐文献,发现吐蕃小王制深受汉唐之间西北诸族小王制的影响,据此可以看出吐蕃与西北民族在制度文明方面的相互交流与影响.  相似文献   

3.
知识荟萃     
普米族与“汗归文”普米族所称的“汗归”,相当于汉族中的和尚。汗归文,也可叫做“汗归的专用文字”,是由33个字母组成的藏文。据考证,它创制于公元七世纪前,由藏区一种古老的象形文字组成。随着吐蕃王朝的日益强盛,松赞干布统一藏区后,这种简单的象  相似文献   

4.
吐蕃时期贸易经济概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七世纪中叶,松赞干布在逻些建立了强大而统一的吐蕃王朝。此后,历代赞普运用聪慧的治国经济思想,使吐蕃王朝的经济空前繁荣。本文仅就吐蕃王朝时期的贸易经济作些粗略的探索,以求教于藏学界诸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5.
吐蕃时期昌都社会历史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呷 《西藏研究》2002,(3):90-96
7世纪初 ,吐蕃第 3 2代赞普松赞干布率部南征北战 ,削平群雄 ,建起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中的吐蕃王朝。随着吐蕃地方政权的巩固和经济的发展 ,其实力不断得到壮大 ,为松赞干布最后统一青藏高原创造了条件。位于藏东的昌都地区就是在吐蕃强盛时期被征服的。吐蕃武力东扩并占据昌都等康区地方 ,是在松赞干布去世后的噶尔家族专权时期。 65 6年 ,禄东赞 (噶尔·东赞域宋 )率兵攻白兰 ,使党项畏逼 ,请求唐中央王朝支持其举部内迁 ,而留在今川西、甘南、青海东南部的党项人即归吐蕃治下。 680年 ,吐蕃攻陷唐安戎城 (今四川茂汶境内 ) ;西河河蛮与其…  相似文献   

6.
吐蕃简牍石刻钟铭档案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吐蕃时期是我国藏族历史上一段至为重要的发展时期。七世纪初,松赞干布继承其父朗日论赞的事业,兼并青藏高原诸部,建成统一的奴隶制的吐蕃王朝。随着奴隶制社会的上升和发展,吐蕃王朝成为中国西部拥有强大政治和军事力量的政权,时间亘续二百余年,不但与中原大唐王朝关系密切,影响深远,对祖国西部的开拓和发展,贡献也相当巨大。吐蕃王朝在巩固和  相似文献   

7.
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建立吐蕃王朝后,从印度和大唐引入了佛教.吐蕃时期是西藏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发展的黄金时期.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促使吐蕃与周边民族加强了文化交流,同时也开始了佛教经典的翻译.随着唐蕃甥舅关系的进一步稳固发展,吐蕃不仅大力吸收唐朝先进的文明,佛教的引进与佛经翻译也成为唐蕃关系史上重要的一环.本文就吐蕃时期的汉藏佛教界交流和佛经翻译进行了概述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苏毗氏是我国西藏高原上的—支先民。由于历史资料的散失以及后人的讹传,以致对苏毗及其政权多有混淆和误解。本文认为,西藏历史上的“苏毗王国”、“西女国”、“东女国”各有其政治、经济体系,地理位置分别在藏中、藏西和藏东。7世纪初,吐蕃松赞干布把它们各个击破,统一西藏,建立“吐蕃王朝”。此后,苏毗人的政权才绝迹,逐渐融为藏族。在此之前,却独立于吐蕃王朝之外,为创造西藏古代文明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公元650—820年唐蕃关系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上雄据青藏高原的吐蕃与唐王朝有着密切的关系。公元七世纪三十年代,在松赞干布冶理下的吐蕃已是一个统一而强盛的王朝,而唐太宗君临的唐朝也正处于威震海内的鼎盛时期。唐太宗被各族首领共尊为天可汗,“入贡”、“请婚”的使节络绎于长安道上,在这一  相似文献   

10.
布达拉宫始兴建于公元七世纪,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它是西藏地方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堡建筑群。公元七世纪初,偏居山南一隅的吐蕃王朝崛起。629年,十三岁的松赞干布继赞普位,成年以后,以其雄才大略进行了一系列部落兼并战争,逐步统一了西藏地方,建立起强盛的吐蕃奴隶制政权。公元633年吐蕃迁都拉萨(史称逻些)后,松赞干布便同唐王朝缔结姻好。641年文成公主嫁到西藏,松赞干布“乃为公主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就吐蕃时期汉藏体育与医学文化交流的背景和状况进行了深入探讨,认为吐蕃时期是藏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由于从松赞干布赞普开始实行了与唐王朝联姻等一系列密切汉藏关系的开明政策,不仅促进了吐蕃的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展,而且也促进了吐蕃体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唐代吐蕃名相禄东赞后裔五世仕唐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吐蕃名相禄东赞(按:禄即论的异译,大臣之义,藏文献作噶·东赞,今据《唐书》)是一位传奇式人物,就是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派往唐王朝求婚的名臣、大家都熟知的“五难婚使”的故事,说明他是非常聪慧机智的。他至长安,见到李世民(太宗),应对得体,得到李世民的赏识,封他为右卫大将军”,以琅琊公主外孙段氏妻之。则当时不仅文成公主远嫁松赞干布,结成甥舅关系,而禄东赞亦与唐王室有姻娅关系,他的儿子钦陵也到长安“入侍”,故后来他的孙子论躬仁(《唐书》作弓仁)谓:“宰相为论,因而氏焉”。率部归降,子孙因家自银川,至于京兆。就很自然了。  相似文献   

13.
一 6世纪末7世纪初,松赞干布继其父囊日论赞之后,征服山南及其邻近各部落,统一了青藏高原。大约在贞观七年(633年)松赞干部在逻些(拉萨)城建立吐蕃王朝后,又迅速扩张,7世纪下半叶,已称雄于我国西南和西北广大地区,与唐王朝形成对峙的局面。《新唐书·吐蕃传》称:“其地东与松,茂,嶲接,南极婆罗门,西取四镇,北抵突厥,幅圆万里,汉魏诸戎所无也。”  相似文献   

14.
在历史上,汉藏之间一方面存在着由统治阶级挑起的纷争、攻伐,一方面又适应着人民之间友好团结的要求,存在着经济上相互依赖和支援的关系。茶马互市,就是这种相互依赖和支援关系的一种体现。藏族,自称“博日”,汉文典籍称为“吐蕃”、“西番”、“乌斯藏”、“唐古特”、“图伯特”,十七世纪以后,才逐渐称为藏族。公元六世纪以前,藏族社会还处于原始公社发展阶段。七世纪初,藏族首领松赞干布建立起奴隶制政权——吐蕃王朝。九世纪中叶,走向崩溃。十世纪初,逐渐向封建社会过渡。吐蕃王朝基本上与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代——李唐王朝相始终,其势力曾先后伸展到河西陇右、凉州,最盛时北  相似文献   

15.
普次 《西藏研究》2005,(3):66-71
文章根据现有的历史文献资料,从内容和形式上对松赞干布时期的吐蕃教育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吐蕃的官办“学校”教育始于松赞干布时期。  相似文献   

16.
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说起西藏是中国的一部分这个问题,最好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历史。西藏历史上有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叫松赞干布。公元七世纪,他统一了西藏各部落,建立起历史上著名的吐蕃王朝,创造文字,制定法律,发展经济,吐蕃强盛一时。从此,西藏民族开始走向文明社会。松赞干布实行睦邻政策,先向西邻尼婆罗(尼泊尔)迎娶墀尊公主为妻;后向东邻唐王朝求娶文成公主为妻。两位公主,特别是文成公主带来中原文化,给西藏社会发展以重大影响。吐蕃王朝崩溃后,形  相似文献   

17.
任小波 《中国藏学》2012,(2):114-119
敦煌P.T.1287号《吐蕃赞普传记》第5、8节载有两组松赞干布时期的盟歌,是涉关吐蕃王朝前期政治文化的重要文献。综观以往的相关研究,尚未见有学者对其内涵和功能作过细致的解说。本文对这两组盟歌作了重新翻译和分析,初步揭示了其文学情味与政治意趣的结构关系。  相似文献   

18.
试析安多藏区部落中惩罚制度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言 公元七世纪初,即松赞干布统治时期,藏族社会结束了依靠习惯法调整社会关系的历史,开始出现了成文法。以“十善律”为原则和主体内容的一系列法律规范构成了吐蕃王朝以致后朝历代法律中的重要内容。众所周知,每个民族都有一套适合于本民族的风俗习惯和生活规则,居住于青藏高原的藏民族在松赞干布之前已经成为一个具有集体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据藏文史书记述,在藏王松赞干布以前已延续了二十八代王,从现有材料来看,还难  相似文献   

19.
试论吐蕃从部落制向国家制的过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的考古发现证明,早在人类的童年时代,藏族先民便开始创造史前文化。但是西藏奴隶制国家政权的形成在一些藏史论著中则要被推到公元7世纪上半叶松赞干布时代。松赞干布时代的吐蕃王朝已是个制度完备、疆域辽阔的成熟的奴隶制国家政权,如果.兑在此以前的吐蕃社会(本文称之为早期吐蕃)仍处在氏族社会阶段,那末吐蕃王朝的出现便显得突然。笔者不揣冒味,在此提出些稍微不同的看法,祈请各位专家学者赐教。  相似文献   

20.
巴协东嘎·洛桑赤列先生在《论西藏政教合一制度》中说:“吐蕃赞普赤松德赞时编纂的史书《巴协》,有大、中、小三种,其中《大巴协》收录在《洛扎教法源流》内。”又说:“《大巴协》中记载吐蕃晚期历史”。巴赛囊的《巴协》中并无吐蕃王朝后期的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