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从翻译、文学、哲学、建筑、绘画等方面 ,对公元 9世纪至 13世纪分裂割据时期的藏族文化发展作了概述  相似文献   

2.
吐蕃西夏历史文化渊源与西夏藏传绘画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谢继胜 《西藏研究》2001,1(3):35-48
藏语称西夏为mi yag。这一称呼既指西夏建国以前的党项人 ,也指西夏建国以后的西夏人。① 论及西夏与吐蕃的历史文化联系 ,从 7世纪初党项羌与吐蕃王朝发生联系开始 ,到 1 3世纪初西夏亡国时为止 ,长达 60 0多年 ,其间你来我往 ,水乳交融 ,是中国历史上较为少见的现象之一。②唐时 ,吐蕃和党项部落之间的战争使得大批的党项人归属于吐蕃王朝治下 ,两族杂居者为数众多 ;雅隆王朝解体以后 ,东迁河陇、河湟一带的吐蕃人与内徙的党项人部落杂居共处 ;西夏建国以后 ,上述地方有很大一部分吐蕃人成了西夏的“编户齐民”。吐蕃与党项统治者之…  相似文献   

3.
西夏与吐蕃、回鹘在经济文化上具有较深的关系。吐蕃藏传佛教被西夏各届广泛接受,传播至河西地区。西夏历法源于吐蕃,藏语作为重要的宗教语言也深受重视,很多西夏人通晓藏语。回鹘文字是西夏文之外的第二文字。西夏佛教深受回鹘佛教影响,大量回鹘佛经被翻译成西夏文,回鹘僧人在西夏地位极高。吐蕃与西夏间的贸易主要是西夏以茶叶交换吐蕃的牲畜。西夏盛产的青白盐也是与吐蕃贸易的重要商品。西夏占据河西,向回鹘商人征收重税,同时还把回鹘的各种奢侈品转卖至周边政权。  相似文献   

4.
吴均 《中国藏学》2008,(1):32-44
本文在辨析"青海"与"多麦"这两个地名的基础上,指出作为汉藏文化交流和融合地域的多麦地区是操蕃语的羌人部落与其他语种的诸羌共同生活发展的地区。吐蕃势力扩展至多麦地区后,其文化呈现出以下特点:推广使用新创制的藏文,促进了语言的统一;宗教文化从相互排斥进入融合。  相似文献   

5.
次旺 《西藏研究》2016,(2):33-42
吐蕃时期的历史古迹文化资源丰富多彩、包罗万象,其中主要包括宫殿建筑古迹、宗教建筑古迹、墓葬建筑古迹、石碑铭刻古迹、历史文献古迹资源等许多方面的内容。了解和认识吐蕃时期遗留下来的历史古迹文化资源十分必要,尤其是探讨其内在的历史文化价值,对于研究吐蕃时期的社会经济、政治历史、宗教文化、佛经翻译、文学艺术等诸多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6.
上世纪90年代都兰吐蕃墓葬群的发掘是我国考古工作的重大成果之一.而墓葬群所处地势和出土文物所折射出的鹿与鹰文化现象,为研究吐蕃古代苯教及丧葬仪轨提供了新的依据.通过以苯教中鹿与鹰文化现象着手,以考古资料为旁证,探讨苯教与周边地区广泛盛行的萨满教之间的交流互动关系,可显现藏区民间信仰中的鹿与鹰文化现象,并可体现都兰吐蕃三号墓主人的丧葬规格依据了具有鹿与鹰文化为特征的隆重而规范的苯教仪轨.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藏族地名进行了一些综合性考察,认为分析地名能够给历史、民族、地理、语言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提供重要信息,有一定的科学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草原畜牧业是以草地为主要载体的家畜生产体系,是草原牧区的传统产业和主体产业。大力发展苹地畜牧业对促进草原牧区的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作者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论述了通辽市草原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要实现通辽市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政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9.
藏族法律文化体现了藏族社会、藏民族数千年来为了实现生存发展而创造的特殊的社会秩序,从而对社会进行有目的调节和控制。离开藏族的历史文化,以及孕育这一文  相似文献   

10.
在人类社会中,经济具有基础和制约作用,文化主导和调控着经济,二者的互动构成了多彩的历史画面.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与文化的这种双向互动将更为强烈.这就要求我们坚持经济与文化协调发展的全面发展现,反对"文化决定论”、忽视和轻视文化的"经济主义”.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汉文化在西域的传播条件、西域的屯垦移民促使汉文化的广泛传播、西域教育使汉文化逐步植根于少数民族文化等方面论述了文化维系力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生育文化是人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通过对青海乐都县中坝藏族乡的实地调查,阐释少数民族社区发展与生育文化的嬗变.  相似文献   

13.
历史上,华锐地区分布着大大小小的部落,这些部落的存在和发展维系了这个聚居地的生存与发展,并顽强地保护下来了自己独特的传统文化.1949年解放后,随着社会的发展,部落形式逐步消失.但作为藏族社会的产物,研究华锐藏族部落的变迁史、部落的结构及其社会形态,对于新时期藏族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宗祠,又称祠堂、家庙,是建立在宗族聚居地以家族(或姓氏)为单位进行祖宗祭祀的场所。宗祠是一个乡村、一个宗族、一个姓氏集团内最为庄严的建筑物,是宗亲活动的场所,是历代祖先精神的归宿,是在一个地域文化里施行教化的重要场所,也是刻写着一个姓氏历史的精神丰碑,因此研究宗祠对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意义不容忽视。本文从宗祠的概念及功能出发,通过一些实际案例,探究了宗祠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文献梳理、逻辑归纳,厘清了黄河文化的演进脉络,黄河文化在发轫、嬗变与转型的过程中,经历了孕育期、形成期、发展鼎盛期、衰弱期和转型期五个阶段,通过分析黄河文化各个时期的演进机理,提出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化生态文明思想、打造共同体的大文化格局、厚植红色基因五个黄河文化发展路向,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6.
方克立教授在谈到中国文化发展现实道路时,提出马魂中体西用论。受此启发,笔者认为新时代京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策略应是在做好顶层设计和宏观规划前提下,遵循汉魂、京体、越用三体合一原则和思路,即以汉学为魂,京学为体,越学为用,三体合一,综合创新,把中华文化灵魂地位,京族文化主体地位和越族文化鉴借之石地位有机融合融汇融通起来,重视人才培养,推进京族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民族地区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后发地区.产生于自然经济基础之上并延续至今的一些文化传统、意识形态等因素所形成的体制锁定,是造成这一状况的一个深层次的原因.它使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制度变迁在路径依赖的基础上陷入了一种低效率的状态.因此,努力突破当前文化传统等非正式制度所造成的体制锁定,实现良性的制度变迁,是推进民族地区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8.
在嘉绒藏族的原生态文化中,独特的姓氏制度可以追溯每个家庭及其成员的父系来源,实现父系继承关系,这是姓氏制度的内在功能;以"房名"为血缘特征的姓氏文化和联姻形成的姻亲关系,成为村落社会中的二元亲属关系,通过亲属关系结成了村落社会的互助网络,这是姓氏制度的外在功能.在传统的村落社会中这些具有原生态的文化特征作为嘉绒藏族的文化认同现象,迄今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19.
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国家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制定与出台对于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以国际民族政策为中心,本文重点针对吉林省延边朝鲜族社会文化的发展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旨在促进马克思主义民族论的创新与发展,并根据实际情况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特色的民族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0.
杨嘉铭先生所著的<西藏建筑的历史文化>一书,是关于西藏建筑文化的学术专著.该书第一次对藏族建筑作了明确的历史分期,并论述了藏族建筑的形制、建筑与自然、社会环境的关系,使藏族建筑文化真正成为藏族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本书的突出特点,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