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李帅 《中国民族》2023,(4):91-92
<正>西藏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并未阻挡它与周边地区的交流互动,并且这里还成为了中国与南亚等地区沟通交流的前沿。公元7世纪初,兴起于雅隆河谷的强大的吐蕃政权,逐渐构建起以都城逻些(拉萨)为中心、向四方延伸的交通路线。在吐蕃的交通网络中,有两条最为著名的路线,分别是连通东方中原地区的唐蕃古道和连通南亚地区的蕃尼古道或吐蕃尼婆罗道,后者也就是现在所称的“丝绸之路”南亚廊道。2017—2018年,  相似文献   

2.
蕃尼古道是从我国西藏拉萨通往尼泊尔、印度和中亚的重要干线之一,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该道自开通以来,一直是我国西藏和内地通往尼泊尔的干道,至清代形成了一张线路清晰、站点密布、主辅路交错的复杂路网。它不仅对西藏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且也对元以来历代中央政府对西藏的治理、国家的统一和汉藏文化交流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中国与尼泊尔、印度和南亚诸国的交流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新时期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下,这条古道的进一步开发和建设,对于西藏经济的腾飞和社会的稳定,以及中国与南亚诸国的合作,必将产生积极而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苏利国 《西藏研究》2023,(5):88-96+162
学界目前对唐蕃古道上的重要馆驿“吐蕃别馆”之地理位置基本确定,但对其确切名称尚未深入探究。通过对比解读吕温不同版本出使吐蕃期间的诗文,辨析唐蕃古道赤岭西南道诸驿词汇之特点、考察唐使入蕃事件中关于“列驿”之记载,以及探讨吕温诗作之内在思理等,可以确定“吐蕃别馆”本名为“吐蕃列馆”,即唐蕃古道之“列驿”,而吕温诗文中的“吐蕃别馆”实为“吐蕃列馆”之讹误。  相似文献   

4.
《新唐书.地理志》、《通鉴》胡注等,对于唐代石堡城、赤岭地理方位的记载是错误的。依此二书记载,学界曾误将唐石堡城的位置确定、标绘在今青海省日月山附近,而对于赤岭即今青海日月山,及其为唐蕃古道必经地之说更是先后相袭,以讹传讹。其实,唐蕃古道在陇右本有南北二道,石堡城、赤岭皆在唐洮州境内,分布在河州、洮州至河源通吐蕃的南道上,该道为唐蕃往来时常取的一大道,而且自唐至明清,一直对该道及其副线沿袭使用,未曾中断。《新唐书.地理志》所记应该是掺和了几条唐蕃道的内容,其史料价值弥足珍贵,对其出处和所记内容出现混乱或语焉不详的原因,需要进一步考证,所涉各地名方位亟待考定。  相似文献   

5.
号称“天路”的青藏公路,其中枢格尔木坐落着一家闻名4000里青藏线的医院,人们称它是天路上的“三○一”(“三○一”系北京解放军总医院),这就是总后青藏兵站部所属的解放军第22医院。4000里路云和月,35载风与雪,解放军第22医院为高原部队和沿线几十万各族人民热情服务的事迹,象昆仑山一样无人不晓。元帅的决策从内地到拉萨,历史上只有一条唐蕃古道。千余年间,在这条被称为“生物禁区”的古道上,只能听到单调的马蹄声和凄凉的驼铃声。50年代初,这里陆续开进了千万戎装的筑路军、汽  相似文献   

6.
公元631年,吐蕃第三十三代赞普松赞干布迎娶赤尊公主为妃。赤尊公主作为吐蕃佛教的早期传播者之一,在"蕃尼古道"上开通了佛教传播和文化交流的一条要道。她不仅将佛教从尼泊尔传入吐蕃,而且把尼泊尔佛教绘画艺术和建筑工巧传入雪域藏地,从而创建了藏传佛教艺术的殿堂,并丰富了吐蕃建筑工艺,为藏民族文化艺术注入了新的元素。  相似文献   

7.
唐蕃古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唐朝都城长安,经过今甘肃、青海,联结吐蕃都城拉萨的驿道,世称唐蕃古道。由于唐蕃联姻通好,汉藏两大民族建立甥舅戚谊,在这条古道上留下种种优美动人的历史传说,以后双方使节往来,络绎不绝,故而又被称作黄金桥之路。  相似文献   

8.
在横断山脉的险山恶水之间,在横跨世界屋脊的原野丛林之中,绵延盘旋着一条神秘古道——茶马古道,它是这个星球上最令人惊心动魄的道路之一。千百年来,无数的劳作者在这条道路上默默行走。作为汉藏交往与团结的象征,茶马古道原西康省所辖雅安(现四川省雅安市)至康定一线的“背子”,也许就是诠释康巴人文背景映衬下的古道最为真实的一块“活化石”。  相似文献   

9.
茶马古道:一条精神的河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走过茶马古道茶马古道开辟于何时?茶马古道起迄于何方?茶马古道上走过多少古今行人?何以要走,如何去走?为什么今天有那么多人一往情深地在寻访它,研究它,描述它,深刻地感着兴趣?多番在藏东的大地上行走,其实正是沿着茶马古道。茶马古道是一条穿越整个青藏高原的道路。统而言之“一条”,是以走向而言,其实局部线路众多,犹如江河主脉与支流。尤其在川西、藏东一带横断山脉中,更是四通八达的网状结构。若仅从雅茶入藏和滇茶入藏路而言,它东起四川雅安,经泸定、康定,过理塘、巴塘、芒康,过邦达草原到昌都;或从康定经甘孜、德…  相似文献   

10.
公元前四百年,吐鲁番盆地的车师人,为寻找适宜耕牧的田园,爬山攀壁、劈崖凿路、逢水架桥,穿林海涉急流、趟雪山过峡谷,开辟了横穿天山中段的山间通道,而后相继赶着品质优良的黑羊,来到天山北坡的草原牧放。 公元860年,青藏高原土蕃崛起,跨越车师古道占领北庭,将一座统辖天山北部的北庭都护府付之一炬,后又沿古道返回青藏高原。 逾至宋元明清,西域各部族为争夺古道殊死血战,尸骨暴野,军垒丛丛…… 三十年前,我在车师古道入口处车师山口下乡插队;三十年后的今天,我决定踏访这条闻名中亚史籍的古道,探秘雪域高原黑羊部落。  相似文献   

11.
包括青海地方在内的青藏高原的各历史地域、道路等,以上大体考察终了。做为最终目的,是在此基础上确定古代藏王国成立前后,在这一地域的各族的位置。各族中,有一部分前已触及,这里再进一步考察。其顺序,首先是(一)确定沿入蕃大道各族的位置;(二)考察藏王国的军制、行政区;最后(三)确定东方地区的诸族位置。首先是沿入蕃大道诸族。入蕃大道,即青海—拉萨间的道程,既已明确(第二章第  相似文献   

12.
慕生忠将军与青藏公路文/邹蓝李白入川时曾感慨“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其实,在中国真正难走的道是蕃道,即入藏之路。公元641年文成公主入藏和亲,从长安经青海入藏,走了半年多。就是到本世纪中期的1955年,班禅大师还感叹道:过去,从西藏到青海或西康,骑...  相似文献   

13.
大理,美丽的滇西高原上的明珠。古往今来,白族儿女世代聚居在这里。他们的勤劳智慧将古城抹上了动人的色彩:“下关风”洗“上关花”,“苍山雪”映“洱海月”。远在汉代,这里的各族人民就团结开发了誉为“东西南方陆上丝绸之路”的“博南古道”。这条历尽辛劳开辟的古道翻山越岭,渡江飞涧,从成都经云岭横断山脉,由大理直达缅甸、印度。这条古道比西北的“丝绸之路”早了两个世纪。更令人叹服的是,古道线路的科学、准确,竟与多少世纪之后以现代科学手段测定并修筑的“滇缅公路”线路大体一致。大理虽然早为滇西重镇,但始终未能让前  相似文献   

14.
历史上从云南到西藏的交往通道,主要有过以下几条:(1)由云南西双版纳等地经缅甸、印度到西藏,曾经是清代至民国时期“滇茶销藏”的主要通道之一;(2)由云南普洱经大理、德钦等地到西藏;(3)由云南经四川到西藏;(4)由云南经四川到陕西,再由后着古道①到西藏,其中从四}!D到陕西经由褒斜、子午、剑阁等通道严()由云南大理经腾冲翻越高黎贡山入缅甸,渡恩梅开江和迈立开江,再由葡萄到西藏察隅;(6)空中航线。人们通常所说的“茶马古道”,即指第(2)条和第(3)条通道而言。实际上,第(5)条通道也应属于“茶马古道”的…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中国历史上中原与西北部少数民族之间的“茶马贸易”形式,“茶马互市”促进了内地和西部地区经济上的交往和繁荣,密切了汉族和各少数民族之间的联系和融合。几千年前,在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和川西高原的崇山峻岭之间有一条完全用人、马的脚力踩出来的,用无数血肉之躯铺就的古道———茶马古道。藏汉民族就通过这条古道不断加强彼此之间的经济联系与往来,增进民族间的团结与友谊,这促进了沿途的经济、文化、艺术、宗教、民俗等各方面的繁荣与发展。本文将重点探究藏汉经济交流的这种主要形式——“茶马贸易”的历史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6.
布达拉宫的金顶在汽车背后消失了。我离开了“世界屋脊”上的古城拉萨,沿着800多公里长的中尼友谊公路,向中尼边境的樟木口岸进发。沿途都是雪山、秃岭,稀疏的农田和村庄如凤毛麟角点缀其间。中尼友谊公路在这静谧的高原上幽幽伸向远方,似乎总也走不到它的尽头。一种无名的焦躁和烦闷抓挠着我的心。然而,当汽车驶过聂拉木县,景色猝然大变。披着满身绿装的高山峻岭闯进了我的眼帘,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象波涛起伏的茫茫海洋。在这绿色的波涛中,汽车宛如一叶  相似文献   

17.
从“蕃”和“乃”的词源看西藏农业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在远古时期的旧石器时代,西藏高原就有了人类的活动。可见,藏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藏语因此也保存了许多古词,本文仅从“蕃”和“乃”字的词源探讨西藏农业起源的一个侧面,以期抛砖引玉,求教于方家学者。 一、从“蕃”看西藏农业的起源 自古迄今,藏族一直自称蕃(bod)。那么“蕃”这一称谓起源于何时呢? 近代西藏著名的历史学家根敦群培在其所著《白史》中记载:“吾等此处,以最初时在自己语中即呼之为‘蕃吉域’(蕃境)”,在《贤者喜宴》中也可看出“蕃”早在松赞干布前就已  相似文献   

18.
<正>和亲作为我国古代民族政策的组成部分,是历史上中央与地方关系、民族关系的一种重要表现形态,在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发展过程中发挥了独特作用。其中,唐朝文成公主、金城公主进藏和亲书写了流传千古的佳话,她们为增进唐蕃友好以及促进两地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至今为各族人民所传颂。金城公主在文成公主之后70年再经唐蕃古道入藏联姻,在西藏生活了近30年。为纪念和赞颂其功绩,西藏人民将她的故事描绘在宫殿壁画和精美唐卡画作之上,如布达拉宫的清代金城公主观镜壁画,  相似文献   

19.
公元7世纪中叶至8世纪末,唐朝、吐蕃、阿拉伯构成了整个亚洲的政治格局.吐蕃与阿拉伯的角逐,导致了藏族文化与伊斯兰文化的接触与碰撞.之后,藏传佛教的宽容和西藏宽松的社会氛围,使西域穆斯林陆续移民西藏,最终成为“蕃克什”(藏族穆斯林);而我国历史上,尤其是清代回族的入藏和清军的入藏,逐渐形成了后来的“甲克什”(汉族穆斯林).本文依据各种文献,以及作者的第一手调查材料,对西藏的这两种穆斯林族源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关于“吐蕃”一词的含义,目前史学界说法很多。“吐蕃”即“上蕃”,是其中一种有影响的说法。持这种意见的学者认为:“吐蕃”源自藏语“Stod—Bod”(上蕃);其根据是,藏语中有“上中下部”(stod bar smad gsum)及“上部下部”(stod smad)的习惯分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