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旺 《西藏研究》2000,(3):66-70
1373年,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由青海赴卫藏学经,路过多康中部的昌都时预言:“此两水交汇之地乃福田妙地,若建一大道场定能宏扬佛业。”众所周知,格鲁派作为新兴的带有改革色彩的门派,创立于14世纪末。1385年,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求学生涯、著书立说、建寺立宗和培养弟子四个方面,对宗喀巴大师的生平事迹做了较全面系统的考证和论述。认为宗喀巴大师自青少年起,广拜高僧良师,博通佛教显密义理;之后他著书立说和讲经传法,构建显密相融之佛学体系,确立中观应成派之思想权威;最后宗喀巴大师以噶当派教义为立宗之本,中观应成派为本宗之思想观见,并综合藏传佛教各派学说之长,亲自修行实践为证验,建立了新的宗派,即格鲁派,成为藏传佛教诸多宗派中的后起之秀;与此同时,宗喀巴大师培养嗣法弟子,这些弟子后来在整个藏区建造大型显密宗寺院,建立法脉一统而多途传承的祖寺群,为推动格鲁派蓬勃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格鲁派尼众僧团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格鲁派尼众僧团在藏传佛教僧团中有一定的影响力,其缘起于宗喀巴·罗桑扎巴大师,约在1385年以后,宗喀巴大师在热振寺后山的则岗修行时,受佛母授记在他的修行地建立女众道场,得名“三丹林”,意即“静虑洲”,格鲁派早期的女众道场由此诞生。1409年,宗喀巴大师以甘丹寺为根本道场创立格鲁派后,“三丹林”随之成为格鲁派最早的尼众僧团。格鲁派尼众僧团作为一个宗教载体或实体,有自己的特点和基本模式。本文依据文献资料并结合田野调研,对格鲁派尼众僧团的历史渊源、组织形式与分布状况,以及格鲁派尼众僧团的教法仪轨作了考证。  相似文献   

4.
15—18世纪是格鲁派在康区发展最为重要的时期。本文以寺院为中心,阐述了这一时期格鲁派在康区的势力扩展。认为,15—17世纪中期之间,格鲁派在康区的势力扩展并不顺利,这一时期其只是在昌都、理塘等地建立了少数传法据点。而17世纪中期以后,随着康区政教格局的演变,格鲁派在康区的势力得到了飞速发展,其通过巩固原有、改宗以及新建等主要途径,使得格鲁派寺院扩展到了康区绝大部分重要地区,直至18世纪格鲁派在康区的势力布局已经大体定型。而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政治势力的支持与否决定了格鲁派在康区势力扩展的最终结果。  相似文献   

5.
藏传佛教格鲁派与内地之关系,始于1408年明成祖(永乐)宣诏宗喀巴大师进京。宗喀巴上书辞谢未赴。1414年又诏,乃遣弟子释迦益西进京,成祖封之为西天佛子大国师。1416年释迦益西返藏,1434年再次进京,明宣宗加封为大慈法王。有清一代独尊格鲁派,雍正、乾隆均从章嘉国师学法。明代禁绝民间学习密教,清代虽于北京、承德广建雍和宫等寺庙,由格鲁派僧人主之,但亦仅流通于宫廷及统治集团上层,民间不预也。  相似文献   

6.
号称雪山之乡的藏族地区有卫藏佛教之部,多朵人才之部,多梅俊马之部。宗喀巴大师于藏历第六甲子火鸡阴年(一三五七)十月十日,出生在多梅俊马之部亚尔毛滩地方的宗喀十八部落(现青海塔尔寺所在地)的一个世袭贵族人家。父名达鲁哈赤·龙本格,母名香姆沙·阿曲,共生儿女六个,其中第四个孩子就是宗喀巴大师。相传这位大师生下以后非同一般孩子,脐带包扎时的血滴到地下以后,在血迹中长出了一棵檀香树。宗喀巴三岁时,父亲将他带到当时为皇帝作帝师的噶尔玛。若白多杰主持的夏宗寺院作了居士。七岁时送到夏群寺院的曲杰东珠仁青处长期居住,正式作了出家人,穿上僧衣,法名为洛桑哲巴,广泛地学习了畏惧金刚密宗等佛学理论著作。十六岁时与安木多地区的客商和自己的二位舅舅一起去拉萨。先到哲贡寺,在尕居派  相似文献   

7.
塔尔寺概述     
塔尔寺是青海最大的佛教寺院,也是我国西藏佛教格鲁派(黄教)六大寺院之一。六大寺院是:西藏的噶丹寺、哲蚌寺、色拉寺和札什仑布寺;青海的塔尔寺;甘肃的拉卜楞寺。其中以噶丹寺和塔尔寺最为著称。前者是宗喀巴创造的格鲁派第一个寺院;后者是宗喀巴诞生之地。因此,塔尔寺的创建、发展以及格鲁派在青海广泛传播,都与宗喀巴有直接关系。塔尔寺位于湟中县鲁沙尔西南角的莲花山中,距西宁古城二十五公里,是国务院一  相似文献   

8.
宗喀巴创立的格鲁派改变了藏传佛教的面貌和命运,并对青藏高原乃至其他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无疑是宗喀巴人生的巨大成功。本文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以宗喀巴学佛弘法的经历为线索,深入分析其生平与典型事迹,将宗喀巴成就伟业之主要原因归结为矢志不渝的献身事业精神、融会贯通的终生学习态度、利益众生的实践创新勇气等三个方面,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塔尔寺座落于青海省湟中县鲁沙尔镇之南的莲花山。海拔2700米,是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诞生地。该寺藏语称"震本贤巴林",意为十万狮子吼佛像弥勒洲,为纪念宗喀巴大师于1560年兴建。是青海省最大的寺院,是黄教六大名寺之一,也是藏传佛教高等学府之一。占地500余亩,僧房9300间。整个寺院依山傍水,起伏错落,佛塔林立,经幡飘扬,古树丛林,幽静寂然。由25座小殿堂组成的古建筑群,布局巧妙,形成独特,藏汉结合。它以富丽堂皇的建筑,琳琅满目的法器,千姿百态的佛像和浩瀚的文献藏书,使寺院成为一座艺术  相似文献   

10.
宗喀巴大师对藏传佛教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因此,从不同角度对大师进行研究,有助于学术界对他的全面了解。本文根据藏文文献和其他一些资料,着重研究宗喀巴大师一生在佛典传授方面的几个问题。宗喀巴是何时开始佛典传授的宗喀巴大师是何时开始佛典传授的呢?目前学术界还没有对这个问题进行过专门的讨论,因此,说法是不统一的。大致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是1385年,即宗喀巴大师在隆地区的南杰拉康寺从楚臣仁钦受比丘戒后,他就经常给别人讲经。第二  相似文献   

11.
夏琼寺和却藏寺是青海著名的两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根据两寺僧人的口传和一些文献记载以及塔尔寺的唐卡等其他资料,两寺的创建者同属却藏活佛转世系统.两寺因同一寺主,宗教关系密切.同时,按照藏传佛教的活佛转世理论,却藏活佛是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老师,加之其他原因,在藏区乃至广大蒙古族地区颇有影响.  相似文献   

12.
16 42年 ,在拉萨建立了西藏地方政府“甘丹颇章” ,藏传佛教格鲁派执掌西藏地方政教权力 ,成为满清中央王朝在西藏地方的代言者。从某种程度上 ,为了自身教权利益 ,以宗喀巴大师主张效仿萨迦派和帕木竹巴派 ,一头钻进政教合一制度。拉萨四大“林”就是在这种制度上相继应运而生 ,成为格鲁派在拉萨除色拉、哲蚌、甘丹三大寺外重要的四座政教并轨大寺庙。本文就四大“林”的成因及其各呼图克图如何领受“摄政”之重要职务 ,以及各“林”之历史和历辈呼图克图的历史等问题作了初步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3.
拉萨四大“林”的历史由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布琼 《西藏研究》2004,(2):57-65
1642年,在拉萨建立了西藏地方政府“甘丹颇章”,藏传佛教格鲁派执掌西藏地方政教权力,成为满清中央王朝在西藏地方的代言者。从某种程度上,为了自身教权利益,以宗喀巴大师主张效仿萨迦派和帕木竹巴派,一头钻进政教合一制度。拉萨四大“林”就是在这种制度上相继应运而生,成为格鲁派在拉萨除色拉、哲蚌、甘丹三大寺外重要的四座政教并轨大寺庙。本文就四大“林”的成因及其各呼图克图如何领受“摄政”之重要职务,以及各“林”之历史和历辈呼图克图的历史等问题作了初步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牛宏 《西藏研究》2004,(2):78-82
《菩提道次第广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所著的一部有关佛教显宗修证方面的经典之作。本文从三士道的修证体系、菩提心的发愿、止观法门的修学三部分来简要论述了该论典中的佛学思想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5.
随着格鲁派的建立,15世纪上半叶又掀起了一次寺庙修建活动的小高潮。宗喀巴大师和他的弟子们,先后在拉萨、日喀则等地建立了一系列的寺庙,后世最著名的有四座——甘丹寺、哲蚌寺、色拉寺和扎什伦布寺,它们也被合称为"西藏四大寺"。本文选择了哲蚌寺和扎什伦布寺来作比较,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两座寺庙修建于同一时期,都是在15世纪上半叶,创建者也都是宗喀巴大师的弟子,具有相似的宗教历史背景;其次,两座寺庙修建的地点分别位于前、后藏的中心——拉萨和日喀则,具有不同的地域背景;第三,两座寺庙具有相似的政治背景,作为西藏宗教政治双重领袖的达赖喇嘛和班禅大师都有自己固定的驻锡寺,分别是哲蚌寺和扎什伦布寺,这一点也是与甘丹寺、色拉寺不同的地方。  相似文献   

16.
随着格鲁派的建立,15世纪上半叶又掀起了一次寺庙修建活动的小高潮.宗喀巴大师和他的弟子们,先后在拉萨、日喀则等地建立了一系列的寺庙,后世最著名的有四座——甘丹寺、哲蚌寺、色拉寺和扎什伦布寺,它们也被合称为"西藏四大寺".本文选择了哲蚌寺和扎什伦布寺来作比较,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两座寺庙修建于同一时期,都是在15世纪上半叶,创建者也都是宗喀巴大师的弟子,具有相似的宗教历史背景;其次,两座寺庙修建的地点分别位于前、后藏的中心——拉萨和日喀则,具有不同的地域背景;第三,两座寺庙具有相似的政治背景,作为西藏宗教政治双重领袖的达赖喇嘛和班禅大师都有自己固定的驻锡寺,分别是哲蚌寺和扎什伦布寺,这一点也是与甘丹寺、色拉寺不同的地方.  相似文献   

17.
王维强 《中国藏学》2006,(2):217-226
藏传佛教格鲁派第一座寺院甘丹寺的法台即甘丹赤巴在格鲁派中享有极高地位,其选任制度有别于其他寺院寺主的传承方式,重学识而不重出身,通过严格选拔方可担任。作为宗喀巴法位继承者的历任甘丹赤巴,在藏传佛教的发展历史上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创建教派、建寺弘法、著书立说、培养人才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明朝著名的三大法王之一,色拉寺的创建者释迦也失,他一生的宗教活动,在明朝历史上,对沟通藏、汉、蒙等民族间关系,维护和发展藏、汉、蒙民族的团结,起过重要作用。释迦也失于公元1354年(藏历第六饶回阳木马年)出生在西藏拉萨河下游蔡贡塘(今拉萨市东郊)一个地方官员的家庭。自幼出家,后拜西藏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为根本上师,与宗喀巴朝夕相处,  相似文献   

19.
宗喀巴是西藏佛教格鲁派的创始人。他一生致力于弘扬佛法,对佛教在藏地的传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众所周知,格鲁派(或称黄教)在西藏众多佛教派别中具有独尊的地位,究其原因,应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历史的原因,也有其成功地实行宗教改革的因素。然而多年来,人们却往往忽视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一环,这就是宗喀巴本人对佛教教义的一些独到见解,而其中尤其是对“缘起性空”学说所作的较为重要的发挥。正是因  相似文献   

20.
大慈法王与明朝廷封授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楠 《中国藏学》2003,(1):57-65
大慈法王释迦也失是藏传佛教格鲁派高僧 ,是宗喀巴八大弟子之一 ,曾在明朝永乐年间和宣德年间两次奉旨来朝 ,接受朝廷封号 ,从而确立了格鲁派与明朝中央的封授关系。本文根据汉藏文史料的相关记载 ,分别从四个方面对大慈法王释迦也失与明朝建立封授关系的重大史实的有关问题作了较为详尽的考证论述 :一、藏文史料中关于明成祖遣使召宗喀巴之记载信实不虚 ,可补正史缺载之憾 ;二、考证释迦也失第一次代替宗喀巴奉旨入朝的时间、路线并试图释解汉藏史料记载的矛盾之处 ;三、通过对相关史料的辨析 ,认为释迦也失第一次入朝应是南京而非北京 ,驻锡地点应为南京梵刹能仁寺 ;四、考证朝廷对释迦也失两次赐封号及四次朝贡的有关问题 ,论述大慈法王的历史作用及地位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