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黑格尔建立了世界历史的理论。马克思批判继承了黑格尔世界历史理论的合理内核, 并对其实现了革命性的变革。在科学性上,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实现了从黑格尔唯心史观向唯物史观的越迁。在实践性上,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实现了从理论向实践的越迁。 相似文献
2.
从远古到未来从东方到世界──读《东方的智慧》吕乃基林德宏教授与张相轮教授的合著──《东方的智慧》(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年版),在研究古代东方思想方面,充分显示了自己的特色。首先,在东方诸学说中涉及面广,分析透彻。在古代东方的思想中述及道、气、太... 相似文献
3.
本文结合对《资本论》、《帝国主义论》和《论持久战》等的具体分析,论证了马克思、列宁、毛泽东关于分析综合的辩证思想方法历史发展的线索及特点。 相似文献
4.
恩格斯曾经说过:“每一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在不同的时代具有非常不同的形式,并因而具有非常不同的内容。”①从马克思到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经历了100多年的发展历程,先后产生了两种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认识和结论。这是反映了不同时代特点的两种理论思维,它们具有不同的实践基础,因而也就具有不同的理论特征。在这两种认识和结论之间,究竟经历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进而又形成了怎样的逻辑联系,这就是本文所要揭示的主要内容。一、关于人类认识发展的两条不同的道路(一)在人类认识史上存在着两条既… 相似文献
5.
从“市民社会”到唯物史观──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的历史超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黑格尔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之一.“市民社会”是黑格尔、马克思学说中的重要范 畴。马克思是怎样对黑格尔的市民社会理论进行批判改造,并在此基础上创立唯物史观的?本文拟就 此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广东最大的剧种———粤剧的历史与未来改革思路进行讨论,指出:一、最迟明成化年间已存在的本地酬神土戏,先后受到弋阳腔、昆腔、梆黄等比较完美的戏剧形态与唱腔的影响,采用“戏棚官话”演唱梆黄腔调,清中叶以后逐渐加入广州方言和本地音乐成分,成为现在以粤语演唱的粤剧。二、粤剧的改革应考虑克服方言障碍,在保留粤剧的本质特征———粤曲的前提下,在对白中加入类似京、昆剧种的韵白,以利于非粤语方言区的广大观众的接受和认同。“戏棚官话”的历史为这一改革提供了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从圣坛到人间──从刘勰、韩愈、章学诚之《原道》看儒家之道的发展和向朝儒家之道,最早可追溯到孔子。那么,孔子*之“道”的内含是什么?“道”是中国哲学最基本*的范畴,是中国哲学思想的母体,中国古代诸子*各家都言道,都以道来表达各自不同的宇宙观*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8.
从"经典社会主义"到"和谐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历史反思与重新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世纪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曾赋予社会主义以全新的价值构成要素和合理的价值排列次序。20世纪伴随着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历史性飞跃,也同时出现了社会主义价值结构的移位现象。面向21世纪的社会主义仍然面临着价值观重建的抉择。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不仅意味着社会主义在观念上的现代转型,而且意味着社会主义在实践上的时空延展。 相似文献
9.
理性精神是西方哲学的一个根本特征,而逻各斯与自我超越性则构成理性精神的两翼。无论是古希腊存在论哲学,还是近代认识论哲学.都深深地浸透着这种理性精神。文艺复兴之后,西方社会进入了一个动荡与变革的时代,与此相呼应,在哲学上,社会历史领域逐渐成为哲学家们关注的中心议题之一,由上而先后形成各具特色的社会历史观。透过这些不同的社会历史观,我们可以发现其中有一个共同的内核,即对历史理性──作为理性在社会历史领域中的表现和变体──的肯定。不过,对于历史理性的特点、历史理性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机制、历史理性与社会… 相似文献
10.
陈云是中国共产党内“一贯保持清醒头脑的经济实践家”(《红旗》)1986年第12期)。他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转折关头或挫折时刻,多次提出许多珍贵的经济调整,或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政策、措施,和领导经济工作的思想方法与工作方法。其中“三个立体三个补充”、“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思想,对我国经济建设有过起死回生,摆脱困境的指导作用。而今,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发展,这些思想也是一个不可回避的,必经的认识阶梯、中间环节。一、“三个主体、三个补充”1956年9月,陈云在中共“八大”会上的发言《社会主义改… 相似文献
11.
费尔巴哈的<未来哲学原理>是马克思著名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最直接和最主要的批判文本,通过对该文本"跟读"式解析可知:马克思的<提纲>首要与核心的观点是批判费尔巴哈的感觉哲学何以不懂得实践的、革命的、根本的意义;(1)费尔巴哈的哲学只知道实践的宗教形式却无视实践的社会本质;(2)费尔巴哈之所以不理解实践的社会本质和社会的实践本质,原因在于其哲学观、人学观始终无法超越近代市民社会的生活直观水平,因而无法提升到变革近代世界的历史辩证法的高度;(3)新唯物主义的基础不可能是感性的自然或个人,而是一定的社会的、历史的实践. 相似文献
12.
从分工到现实的世界历史──《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一种经济学的现实批判话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第一次从经济学的视域呈现了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1846年)创立历史唯物主义时一条鲜为人知的理论线索,即马克思指出从西欧社会经济发展支出发,以分工为现实起点,批判四种私有制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经济生产方式的历史本质,他以一种不同于以往任何旧哲学的科学实证逻辑,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所包含的客观矛盾,以及这种矛盾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是马克思1845年抛弃人学异化史观(批判的人本现象学)之后,首次使用的科学批判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3.
从价值悬设的伦理冲击到社会历史的现实解放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的逻辑转换仰海峰社会批判理论是马克思思想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但长期以来,这一重要内容在国内学界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西方马克思主义那里,对这一问题的阐发却又没有真正厘清马克思在不同时期对社会批... 相似文献
14.
从高增长低福利到国民经济与国民福利同步发展——亚洲国家福利制度的历史与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下半叶以来,亚洲先后以日本、韩国、中国、印度等为代表,创造了经济发展的奇迹,但普遍奉行经济增长优先与低福利政策,国民福利并未获得同步发展,实践中还表现出强者优先、普惠性弱、与就业及收入密切关联、家庭保障重要等特征,同时也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加快与城乡差距、贫富差距扩大化的挑战.21世纪是亚洲世纪,也将是亚洲国家普遍增进国民福利的世纪,将国民经济发展成果转化成国民福利并保持同步发展,以及通过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来扩大公共支出、造福全体国民,最终建立公平、正义、共享型社会,将是亚洲国家在本世纪发展进程中不可逆转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教育学从"艺术"到"实用价值"再到"科学发展"的追求——兼论教育学的历史、现状与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学派和以杜威为代表的现代教育学派都以"为谁教"、"教什么"、"如何教"为研究主题,前者以追求教育的"艺术"为目标,后者以追求教育的"实用价值"为目标.当今世界与中国的教育学仍然没有真正走出以"为谁教"、"教什么"、"如何教"为主题和以追求教育的"艺术"和"实用价值"为目标的历史围栏.未来教育学将以"为谁发展教育"、"发展什么教育"、"如何发展教育"为主题,以追求教育的"科学发展"为目标.教育学将通过主题与目标的转换而走向科学化,我国教育学将可能率先通过主题与目标的转换而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村治理模式的历史演变及未来走向——从"乡政村治"到"县政乡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有的"乡政村治"模式面临行政化、权力二元化、城市化等十大挑战.从"乡政村治"向"县政乡社"模式转换是一种必然趋势.乡镇直选、村庄合并、费税改革及乡镇机构改革等实践使"县政乡社"模式从构想一步步变成现实. 相似文献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