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4 毫秒
1.
"李约瑟难题"的解答直接关涉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认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中的确存在矛盾,以"范式"论的观点来看,其原因显然在于:其一,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明显"范式"缺失;其二,正是因为范式缺失,因此无法实现范式之间的更替,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就不能形成连续的过程;其三,因此,有朝一日(事实上,这一天是在近代开始的时候),这种不连续必然造成断裂情形的出现.  相似文献   

2.
我认为,落后向先进学习,这是一条万古不易的客观规律、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科学技术发展规律。在中国古代,汉族最先进,所以国内少数民族和周围国家都曾向汉族学习。到了近现代,可就大不同了,西方的欧美最先进,所以中国必然地反转来向欧美学习。谁先进就得  相似文献   

3.
北宋科技思想发展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在世界科技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宋元时期中国古代科技思想更是达到高峰。本文简要回顾了宋代之前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状况及主要成就,着重就北宋时期科技思想的主要特点、发展脉络和历史成就进行了简述和总结。北宋科技思想在中国古代是巅峰,在世界古代属前列,探究其发生、发展及成长的历程,总结其成功经验,积极引申对整个中国古代科技思想发展的思索,不仅可以从中探寻中国古代科技思想的科学观察研究办法,而且可以为现代科技思想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机械工程技术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之荦荦大者,在世界文明史中占有重要位置。探讨与研究中国古代机械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讨论中国古代机械设计中的创新意识,对于我们今天科学技术与机械设计的创新颇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科学技术在人类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的过程中得以诞生并代代相传。本文主要从非理性角度分析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产生和传播 ,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非理性因素对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机械工程技术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之荦荦大者,在世界文明史中占有重要位置。探讨与研究中国古代机构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讨论中国古代机械设计中的创新意识,对于我们今天科学技术与机械设计的创新颇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协商是民主的最原始、最基础、也是最普遍的要素,民主的任何形式和内容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其最初的根源。中国基层的协商民主思想最远可以追溯到古代尧舜时代,中国古代"和合"思想为其奠定了思想渊源。但是,就中国传统社会而言是没有民主传统的,本文论述了协商民主在本世纪初又跨越千年得以兴起和发展的原因、必要性、可行性和推动力,以及中国基层协商民主发展的内外逻辑。在内外逻辑的共同驱动下,推进了基层协商民主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为什么中国在 17世纪以后科学技术水平落后了 ,而不再领先于其它文明 ?本文提出 ,古代中国由于没有知识产权的保护和激励 ,科学家从事科学的研究得不到相应的收益和回报 ,古代工匠们在知识技术的传承上也不得不采用一种内部保密式的传承制度 ,这一制度安排是导致中国 17世纪以后科学技术落后和没有能发展出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没有跨世纪的人文科学建设,能有跨世纪的中国科技?或者,不解决整个社会的观念模式和行为模式的现代化问题,科技现代化的文明构想可能实现?我们认为,问题的提出是有历史根据的,问题的回答更富有历史根据。英国剑桥大学科学史专家李约瑟博士曾有一个著名的假说:蒸汽机=水排+风箱。他想用这个公式说明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为西方近代工业革命的心脏——蒸汽机的发明准备了基础。“水排”和“风箱”是中国古代的能工巧匠发明的,可以用来代表中国古代科学技术。而蒸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科技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对于如何处理它们的翻译问题却没有引起学界的足够重视。《三国演义》中出现了许多古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其中,以诸葛连弩、霹雳车、麻沸散与木牛流马最具有代表性。本文基于《三国演义》的两个英译本,探讨译者如何处理这些古代科技的翻译问题,为有效传递我国古代科技文化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再谈李约瑟及其"李约瑟难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约瑟博士怀着对中国人民的深厚感情,孜孜不倦于中国科学技术史研究,他著的<中国科学技术史>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做出了实事求是的总结与概括,对世界了解中国,消除误解与偏见作了极好的宣传.他对中国科学技术史的研究不存在"拔高"或"说好话"的倾向.他的<中国之科学与文明>被译成<中国科学技术史>并无不妥.否定"李约瑟难题"缺乏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12.
历史上,科学、技术一直存在着独立的传统和统一的基础。一方面,古代科学、技术来源于不同的知识传统使其长期处于分离状态;另一方面,近代科学技术融合是彼此发展的内在实践需要。当然,科学、技术的融合也需要政策、社会等各种外在因素的促进。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学社与江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1928年中央研究院成立之前,中国科学社是中国科学界最重要的代表,而江苏则是中国科学社的活动基地。江苏是中国科学社的人员汇集地、资金来源地和最主要的活动地区。江苏优越的经济实力和优良的教育氛围是中国科学社选择江苏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中国是一个具有丰富图学传统的国家 ,工程图学是中国科学技术之荦荦大者。中国古代工程图学的成就包括“卓识名理 ,独见别裁”的图学思想及“至详至悉 ,毫发不爽”的图学理论和绘制技术等。中国古代工程图学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5.
对“科学传播”概念的若干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对学术界关于“科学传播”概念争论中所涉及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 给出了关于“科学传播”概念的基本描述。本文认为, 科学传播是“指科技知识信息通过跨越时空的扩散而在不同个体间实现知识共享的过程”, 包括专业交流、科技教育、科学普及、技术扩散等四个基本方面。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数学在许多方面不同于西方数学 ,与科学思维特征相背离 ,无法成为近代科学的思维和表达工具 ,这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没能走出工匠传统而致终结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在历史上,中国佛教对古代科技发展产生过很大的作用和影响。英国学者李约瑟认为"总起来说佛教的作用是强烈的阻碍作用",这未免失于偏颇。中国佛教具有三个与科技发展紧密相关的重要特点,并通过四条主要途径介入和影响了古代科技的发展,对古代科技的发展主要起到了积极的和促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有无科学文化之争的实质问题是用什么标准来衡量中国古代科学文化。笔者认为 ,严格按近代意义上的科学方法剪裁古代科学文化是违背科学的。中国古代科学文化与西方古代科学文化既有共性 (混合性或自然性 ) ,又具有其特殊性 (不同其他民族的独特传统 )。研究中国古代科学文化具有重要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9.
历来的外来语辞书和论著,都误将"科学"列为日源词,本文考证,"科学"本为中国古典词,是"分科举人之学"、"科举之学"、"分科之学"的简称,宋代已经出现。"科学"一词传入日本,在"分科之学"意义上被日本人使用。至幕末、明治时期,日本人以"科学"翻译Science,因作为西方近代文化产物的Science具有"分科之学"的意蕴。清末、民初,中国留日学人把此一意义上的"科学"作为新词传回中国,成为中国现代文化的一个核心概念。  相似文献   

20.
明末清初,受政治背景、文化前提等因素的制约,耶稣会士采取了“科学传教”的在华传教策略。他们的“科学传教”活动历时200余年,其间经历了初始、兴盛、衰落三个阶段的起伏变化,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使他们的传教活动达到其前辈们所无法企及的高度,而且在客观上对中国近代科学的产生与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