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提高绿色水资源效率不仅可以有效降低水资源消耗,还有助于促进绿色发展、推进我国经济转型升级。采用包含非期望产出全局参比的SE-SBM模型核算出我国31省份2000-2017年的绿色水资源效率,并结合Tapio脱钩模型,研究水资源消耗、绿色水资源效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脱钩”问题。研究发现:(1)2000-2017年我国绿色水资源效率整体均值为0.852,整体呈现为上升趋势,年平均增长率为5.39%;(2)从区域层面来看,东部地区年平均增长为6.18%,中部地区为5.37%,西部地区为4.53%,东北地区为4.79%;(3)从水资源消耗来看,我国水资源消耗与经济增长脱钩关系整体表现为弱脱钩;(4)从绿色水资源效率来看,我国绿色水资源效率与经济增长2000-2005年、2006-2010年主要为弱脱钩关系,2011-2017年主要为弱脱钩关系,同时扩张性负脱钩关系表现突出。因此,我国应提高科学技术水平,构建严格的管理制度,坚持产业改革创新,以推进水资源消耗与经济增长的强脱钩及绿色水资源效率与经济增长的扩张性负脱钩的实现进程。  相似文献   

2.
提升“ 一带一路”中国区域各省市水资源利用效率,最大程度减轻水资源利用不足对经济产生的约束效应,可从水资源角度为“ 一带一路”倡议的充分实施提供有力支撑。 通过超效率DEA模型和 Malmquist 指数对 2011—2015 年“ 一带一路”18个省市的水资源利用效率进行测度,并用Tobit 模型识别关键影响因素。 研究结果表明:“ 一带一路”18 个省市水资源利用效率整体呈上升趋势,各省市差异较大,呈现东南>西北>东北>西南的区域格局;水资源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变动整体呈增长趋势,其变化主要由技术进步所决定;人均 GDP 和人均水生产与供水企业产值对水资源利用效率具有显著正向作用,人均水资源量、人均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固定资产投资、农业用水结构、水生产与供水企业数量与水资源利用效率呈显著负相关。 基于此,提出加强区域间技术合作、优化农业用水结构、合理进行水利设施项目投资和深入推进区域水权市场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通过水资源消耗强度及其变化指数,研究我国工业行业水资源消耗强度的演变趋势;采用对数均值迪氏指教分析方法(LMDI),将我国工业行业水资源消耗强度的变化分解为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变迁两个层面的作用.研究结果显示,1996-2006年我国工业水资源消耗强度总体上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技术效应所导致的各部门用水效率提高是工业行业水资源消耗强度持续下降的最重要原因,结构效应所导致的用水密集部门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水资源消耗强度的下降.因此,加快技术升级和工业结构调整,有助于可持续利用水资源、建立节水型社会.  相似文献   

4.
基于中国30个省市1998—2015年面板数据,综合利用核密度估计函数、非动态面板门槛回归模型系统考察城镇化与水资源消耗的动态演进过程和非线性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全国城镇化率呈两极分化态势,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区域间城镇化受经济发展等因素影响而存在差异;全国水资源消耗得到控制,但东部、中部、西部水资源消耗高的省份存在增加趋势。(2)全国城镇化对水资源消耗影响存在显著的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门槛,并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东部经济发展门槛具有抑制效应,中部居民收入门槛具有促进效应;西部门槛效应与全国相同,且经济发展抑制作用阶段性增强。(3)居民收入、资本存量、人力资本与水资源消耗正相关,而经济发展与之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通过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与数据收集,剖析了1950—2010年美国经济发展与水资源利用的演变态势及1949—2014年中国经济发展与水资源利用的演变态势,通过对比分析,评价中美经济发展与水资源利用的演变态势差异。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经济发展与水资源利用的演变态势,从用水结构效应与用水效率效应两个维度,构建了经济发展与水资源利用的完全分解模型,并基于驱动力—压力—响应分析框架,评价经济发展与水资源利用的“脱钩”态势,系统剖析中国经济发展与水资源利用“脱钩”的内在机理,为加快中国经济发展与水资源利用“脱钩”的步伐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实现中国经济发展与水资源利用的“脱钩”,前提在于保障农业用水量与工业用水量先后达到顶峰,实现农业用水量与工业用水量的零增长。  相似文献   

6.
采用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对安徽沿淮经济带2007-2012年的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及人均水资源生态赤字进行了定量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安徽沿淮经济带水资源总量不足,人均水资源生态承载力低;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生产以及一些传统工业部门对水资源消耗过大;水污染形势严峻,水资源保护仍需加强。在此基础上,为解决安徽沿淮经济带在水资源约束下的发展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以区域水资源短缺程度为视角,运用物元可拓理论与关联函数建立水资源短缺指数测度模型,融合区域水资源禀赋、供需、开发利用和社会状态等要素构建其指数复合测度体系,对广东省水资源短缺指数分别进行纵向时序、横向截面和未来趋势的多维分析。结果表明:广东省水资源短缺指数于2004—2015年从“较差”状态到“中等”状态再到“较好”状态,整体上呈逐步好转的态势,但其指数等级均处于“安全”状态下,后期发展形式依然严峻;全省21地市水资源短缺指数已形成“三大梯度”,其中多处于“中等”与“较好”状态,同时水资源短缺指数具有相对显著的“都市联动效应”,而其指数变动趋势则呈现分布相对离散的特点;在未来全省水资源短缺指数保持趋于稳定的情况下,强化人口密度分布和提高公众节水意识,注重城镇用水调控,提高水环境监管与考核范畴则成为水资源管理的重要驱动源。  相似文献   

8.
基于2009—2019年淮河生态经济带25个地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全局SBM模型以及GML指数测度了淮河生态经济带工业绿色水资源利用效率,并检验其收敛特征,结果发现:考察期内淮河生态经济带工业绿色水资源利用效率呈现上升趋势但效率均值偏低,技术进步是GML指数上升的主要原因。东部海江河湖联动区、北部淮海经济区、中西部内陆崛起区的工业绿色水资源利用效率均呈波动式上升趋势。淮河生态经济带及三大地区的工业绿色水资源利用效率呈现“整体收敛、局部发散”的σ收敛特征,并存在显著的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体现了工业绿色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地区追赶和趋同效应。  相似文献   

9.
王纪凯  张峰 《调研世界》2022,(10):78-88
本文通过引入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E-SBM模型测度黄河流域2005—2020年工业绿色水资源效率,借助ESDA空间统计、α和β趋同检验法剖析其时空演化特征,并利用GWR模型探究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工业绿色水资源效率整体上呈现持续增长趋势,但“阶段性”变化特征较明显,包括波动期、下滑期和回升期;(2)工业绿色水资源效率空间非均衡性显著,其中,中下游地区长期保持效率领先地位,东西方向效率由U型演化为东高西低态势;(3)各变量系数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人口素质水平贡献度最高,工业化水平正向驱动增长幅度最大,而优化产业集聚和提高环境规制的激励效应是提高工业绿色水资源效率的重要着力点。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水资源总消耗与各部门间耗水量综合关联度依次为生活及生态环境部门、工业部门和农业部门,但近年来水资源消耗尚未在部门间配置达到最优生态位,河南省水资源消耗在部门间配置有待进一步优化。因此,为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优化水资源消耗在部门间的配置,既要加强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升级,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又要完善用水权制度,利用价格杠杆,做好水资源信息化建设。  相似文献   

11.
一般说来,能源消费与GDP的增长呈正相关,但1997—1999年期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递减,同期我国GDP的增长却保持较高的水平。笔者从国际能源价格下跌、我国各行业能源利用效率的比较、三次产业的比重变化等方面进行分析,揭开了我国1997—1999年能源消费与GDP增长负相关之迷。得出的结论是:单位GDP的能耗变化是产业结构变化的“晴雨表”,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是我国能源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基于水资源利用的北京市第三产业结构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北京市经济的高速增长,第三产业比重将会由70%提高到80%~85%,作为资源型重度缺水地区.必须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来优化第三产业的用水结构。基于万元GDP水耗和第三产业相关系数的聚类分析,本文认为北京地区应根据产业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及水资源投入产出比制定产业调整策略;发挥首都优势,构建水资源配置与经济增长的可持续发展机制;出台相应政策,加强产业用水的相关管理,以促进北京市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水资源的平衡利用。  相似文献   

13.
安徽省大量的农业用水已构成了对其它行业生产用水的威胁,影响了全省经济的协调发展,合理调节水资源的配置非常重要。文章依据2007年安徽省水资源公报及投入产出表等统计资料,应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计算并分析了安徽省国民经济各行业部门水资源消耗系数及综合关联程度。结果表明:农业不是安徽省主导产业;安徽省在水资源配置上应降低农业用水量,寻求方向发展节水型农业;同时加大力度发展拥有高影响力的主导型工业;从合理性出发,调整建筑业及第三产业用水量,将发展重心放到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上去。  相似文献   

14.
智力投资是家庭及社会在培养具有智慧和能力的创新人才过程中所花费的代价,它能提高人的综合素质,改变其思想观念,产生社会推动效应。文章建立了"智力投资社会推动效应的多元回归"模型,并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的结论是:2005—2009年,我国社会事业单位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22 004.6亿元,智力投资提高了全民族的教育程度和人的综合素质,推动社会事业发展带来的经济效益为23.97%。它表明,我国"十二五"规划中加快社会建设、发展社会事业的方针和政策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山西农业大学在"十二五"开局之年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学校发展处于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转型期、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和管理理念的重要转型期、山西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转型期、"十一五"时期向"十二五"时期发展的重要转型期、从教学型向教学研究型的重要转型期。提出"十二五"时期学校工作要围绕建设地方农业院校先进水平的教学研究型大学来设计路径,提高办学综合实力,立足地方,办出特色。认为本科教学工作应积极适应和引领学校转型跨越发展的整体战略部署,推动专业结构、课程体系、实践教学、教师队伍、教学管理的转型跨越。  相似文献   

16.
大连市城市污水资源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连是一个严重资源性缺水的城市 ,如何有效开发非传统水资源 ,实现污水资源化 ,维护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论文研究的中心问题。污水回用是当今许多缺水城市为解决水资源紧张问题所广泛采用的措施 ,也是缺水城市必须要走的发展道路。城市的发展必须建立在生态平衡的基础之上 ,这就要求城市的污水必须经过处理才能排放 ,排污量和处理量基本等同。论文结合大连市的实际情况 ,在分析了大连污水资源化的迫切性、可行性及污水资源化利用现状的基础上 ,提出污水资源化优于海水淡化和跨流域远距离调水的观点 ,提出优先发展污水资源化 ,多渠道筹集资金 ,理顺运营机制、完善法规制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全面分析了煤炭消费与国民经济发展关系的基础上,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对近期我国经济对煤炭的依赖程度和煤炭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吨煤经济效益进行了计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过去20多年来看,我国经济发展对煤炭的依赖度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十一五”期间,我国煤炭生产和主要用煤行业对GDP总量和增量的总贡献率分别为15%和18%左右。  相似文献   

18.
从分析水资源生产率与水资源利用效率两者的差异入手,探讨现行学术界普遍使用的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价方法之间的优劣,采用全要素水资源调整目标比率测算方法,选择中国29个省(市、自治区)1999—2006年的平衡面板数据,运用DEA方法对中国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东部地区农业水资源效率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省际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水平之间的距离较大;总结农业用水效率的时间演变规律,效率较高的这些省份随着时间发展效率水平不断提高,而效率较低的省份的效率水平在研究期间内变化幅度较小。  相似文献   

19.
运用环境PSR模型对安徽省实现"十二五"环境规划目标面临的环境压力状况及其过程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对应的调控方案。分析结果表明:安徽省巢湖流域水质和可吸入颗粒物已然成为制约该省"十二五"环境规划目标完成的重要因素;同时重点提出了三部分环境调控方案,意在为该省完成"十二五"环境保护目标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20.
文章基于数据包络分析(DEA)的BCC模型,结合Malmquist指数方法,分析2015—2019年安徽省12家省属医院的运行效率及变化情况,为"十四五"时期推动安徽省省属医院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依据。结果显示,2019年各省属医院综合效率值为0.686~1.000,平均综合效率值为0.906,其中技术效率平均值为0.959,规模效率平均值为0.945,6家医院为DEA有效,非DEA有效医院均存在投入冗余情况。2015—2019年省属医院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值为0.981,其中纯技术效率变化指数上升0.5%,规模效率变化指数降低1.2%,技术变化指数在2017年后由降转升。2015—2019年安徽省省属医院整体运行较为平稳,纯技术效率显著提升,技术水平得到提高,规模效率低下制约医院发展,各医院运行效率存在差异。建议"十四五"时期省属医院转变发展方式,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注重提升医院精细化管理水平,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从而实现医院运行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