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日本是太平洋西北部的一个岛国,人多地少,人均耕地仅为0.04公顷,每个农业人口平均占地也只有0.45公顷,是世界上人均耕地最少的国家之一。日本传统上是一个农业国家。明治维新后,不论是就业人口还是国民收入,农业均为主体。如1885年,在就业人口和国内净产值中,农业分别占70.1%和  相似文献   

2.
日本的农业政策是导致它贸易和存款过剩的因素之一。日本大约15%的土地为农业用地,只有不到3%的土地用于房地产,大片土地用于农田使土地和住房价格增涨,反过来成为日本个人高储蓄的一个重要原因。高储蓄又促成日本大量现金盈余,1988年达到795亿美元。日本农业补贴政策的目标日本政府以各种形式的干预保护农民。价格补贴占农业产值的70%。大米的生产和进口被严格限制,对牛肉、猪  相似文献   

3.
戰後日本政府実施工業振興関法律、計画、方針、政策等措置日本經濟发展大寄与。日本工業振興政策国土総合開发国土利用計画。60年代日本政府「国民所得倍增計画」実施以来、三「全国総合開发計画」国土利用計画制定、「拠点開发方式」呼经濟地域優先的发展国土効率的利用並社会基盘建設一連政策上措置。政策措置特徵、生產力增大最優先、臨海工業地域優位性充分利用、大都市中心經濟地域工業地域連合体建設、現代化生產意図。日本政府工業振興对具体的政策国土効率的利用科学的分析工埸配置等、水資源他自然中資源合理的利用、周辺分業体制整備緊密協力。日本国情基臨海地带重工業化学工業配置、海運有利条件充分利用太平洋臨海工業地带形成。中心後進地域開发地域格差次第是正日本經濟高度成長促進。  相似文献   

4.
一1945年8月日本的败降,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也标志着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但是,军事上彻底失败的日本,并没有向“盟国”进行全面的无条件投降,而是保留了日本天皇及除军部以外的日本政府.所谓“无条件”的对象只限于日本的武装部队。  相似文献   

5.
抗战期间,日军以武力征服中国的同时,竭力推行了诱降政策。虽然诱降政策只是日本帝国主义企图灭亡中国的次要手段,并以破产而告终,却曾起到了动摇和分化国民党统治集团,助长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妥协倾向,干扰和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罪恶作用。 战时,日本统治集团把诱降政策作为重要的政治“谋略”。为之奔走的某些人将此称之为“和平工作”。 其实“和平工作”,绝非“在战争状态下,由个人或一些人通过秘密交涉,谋求恢复交战国之间和平关系的政治尝试或其经过.”①而是由日本统治集团指导的、企图借助战争形势用交涉或谈判的方式,诱使中国投…  相似文献   

6.
战后日本农业经过一系列农业改革,取得了成效。而其关键在于农业改革政策的有力推行和相应地农业立法的同步进行,较完善的经济法律制度给予了保证。下就这一课题,略予分述。一、战后日本的农业政策战后日本的农业政策,依据战后日本经济不同阶段的发展出现了:农地改革、农业恢复、农业发展、提高和农业综合调整等三个不同阶段的转变。无疑,在每一不同阶段的转变中,也随之建立了不同调整作用的法规。 (一)农地改革和农业恢复阶段。这一阶段是日本战后初期的1945年到1955年,日本农业政策的第一次转变。这一时期农业改革的主要目标是:以农地改革为开端并在这一基础上,进一步推行以增产粮食为目的的保护自耕农的农业政策。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四化建设中,农业现代化是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一项艰巨的历史任务。我国近80%的人口居住在农村,耕地不足,农业落后,农民收入水平低,是制约我国成为繁荣富强国家的根本因素,解决农村、农业和农民的问题,是我国摆脱贫穷落后面貌的关键。要使农村和农民富裕起来,只有把现代科学技术应  相似文献   

8.
日本农业贸易保护政策的问题及其改革思路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日本对其农业实施了严密的保护政策,不仅体现在GATT/WTO体制下的日本农业贸易保护政策上,在利用关税限制农产品进口以及保护农业的前提下参与FTA等方面也表现明显.日本对农业实施保护性贸易政策,既限制了其国民福利水平的提高,也增加了发展其他产业的成本,同时还严重影响了国内行政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的进程.为此,虽然改革具有一定的难度,日本还是对农业结构和农业贸易保护政策进行了改革和调整.  相似文献   

9.
在当代世界海运业中,日本拥有的商船总吨位已雄居魁首,其海运能力之强举世青睐。然而距今一百多年前,当欧美资本主义的蒸汽轮船已游弋世界各地之际,日本海运业却还停留在风帆摇橹时代。那么,日本海运业何以发展得如此之快?这不能不是个值得认真研究的课题。本文旨在从政策史角度,对日本近代海运业的起步作一历史考察。一、亟待解决的海运问题十九世纪中叶,世界资本主义的自由发展达到高潮。随着美国柏利航队叩开日本国门,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形成过程始告完成。  相似文献   

10.
日本的工业化以其独一无二的效益和速度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并使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在很短的时间内一跃而跻身于世界经济大国之中。理解日本工业化的成功,考察其在工业化各个阶段所采取的不同的农业政策是十分必要的。一、工业化第一阶段的农业政策明治维新至1900年是日本工业化的第一阶段,即初级进口替代阶段。这一阶段农业政策的主题是“农业挤压”。明治初期的日本,现代科学尚不普及,高度技术很难运用于企业,而且因为资本不  相似文献   

11.
日本的农业协同组合(以下简称农协)是根据1947年日本政府颁布的“农业协同组合法”建立起来的农业合作组织。它本着“自主、自立、相互扶助”的精神,由农业生产者自愿联合,以增强农业生产力,提高农民的经济和社会地位,进而发展国民经济为目的,通过所经营的各项事业最大限度地为会员服务。  相似文献   

12.
截至当前,中国学者关于钓鱼岛问题的研究多集中于其主权归属问题,而对于日本钓鱼岛政策总结、归纳不够。钓鱼岛主权争议牵涉复杂的历史和法律问题,这意味着中日之间围绕钓鱼岛主权的斗争将会旷日持久。因而,对日本钓鱼岛政策的历史与动态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作者认为,日本钓鱼岛政策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帝国政策"(甲午前后至"二战"结束)、"务实政策"("二战"结束至冷战时期)、"法理政策"(冷战结束至钓鱼岛"国有化")和"联盟政策"(钓鱼岛"国有化"至今)阶段,并分别呈现出不同的侧重和特点。当前的安倍政府是联盟政策的集大成者,这种政策以美日同盟为核心,以价值观联盟为纽带,以海洋国家联盟为新的战略框架。中国需从日本的联盟政策入手  相似文献   

13.
一般认为,战后日本对外贸易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贸易振兴阶段,大致为40年代未至60年代初;二是贸易自由化阶段,大致从60年代初期至70年代中期;三是有节制地出口与充分扩大国内市场阶段,自70年代中期至今。国内学者对后两阶段尤其是第三阶段的研究倾墨较多,而对贸易振兴阶段的研究则似嫌不足。笔者认为,正是这第一阶段孕育了日本经济日后的飞跃。因此,分析这一阶段的贸易发展过程及相应的贸易振兴政策,有助于理解日本成功的原因,对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的我国的经济建设将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日本对东盟的安全合作政策,分为非传统安全合作与包括非传统领域的综合安全合作两个阶段,安倍再次上台后首次将其列入《国家安全保障战略》。从马六甲海峡沿岸国、中国南海岛礁主权声索国、东盟集团、日本与东盟国家之间的双边关系四个层次上的政策实施情况可以看出:日本制造和利用各国间的竞争关系扩大在马六甲海峡的存在;通过提供ODA对东盟十国分而治之,以经援促安全,培育战略支点;以双边促多边,利用菲律宾等声索国绑架东盟从中渔利;努力构建2+2外交安全合作框架及3+3海洋安全磋商框架,打造中国包围网,将地区一体化引入冲突与对抗的歧途。  相似文献   

15.
试论政策评价及其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策评价就是在政策执行后,依据一定的标准对政策的效果、效益和效应所做的分析和判断。它是政策运行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运用正确的政策评价标准,对政策作出实事求是的评阶,对于科学地总结政策实践中的经验教训,更有效地发挥政策的作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从目前来看,政策评价可以说是我国政策实践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因此有必要对政策评价及其标准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以指导政策评价活动。  相似文献   

16.
明治维新作为日本工业化的起点已被世人所熟知,明治政府的“殖产兴业”政策也多半被解释为工矿业的振兴和发展。至于明治时期在农业方面的业绩,则一般认为,最多只是资本原始积累的一个手段而已。除了“地税改革”之外,其他几乎都很少提及。其实,农业作为“殖产兴业”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明治政府很关注的一个问题。政府发展农业的政策主要体现在推行“劝农政策”、重视农业教育和贯彻“明治农法”三个方面。从,劝农政策”到,明治农法”确立的发展过程,也是明治时期新的农学思想从产生到成熟的过程。阐明明治时期农学思想的原流,对全面理解明治以来日本近代化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也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7.
日本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及其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美国次贷问题引发的世界性金融危机不断加深, 日本经济也开始出现了衰退.对此, 日本政府积极采取了危机应对政策.日本银行也认为为了稳定金融市场,持续不断地积极地提供资金是非常重要的.在积极推行一般对策的基础上, 日本银行陆续出台了一些非传统措施, 以支持企业融资和金融机构贷款.20世纪90年代泡沫经济崩溃后, 日本经济曾陷于"资产负债表"衰退,在应对此次危机时,为防止经济陷入恶性循环,应该借鉴泡沫经济留下的经验遗产,认真思考危机应对政策的效果与成本.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对中国持负面看法的美国民众比例明显上升,已经达到近三四十年以来的最高水平,有必要考察美国对华民意的最新转变及其可能产生的政策影响。相关民调显示,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将中国视为美国的头号敌人,担心中国实力的增长。中美贸易冲突和新冠肺炎疫情加剧了这一趋势。美国对华民意的恶化主要受到近年来美国精英对华看法转变和媒体负面报道的影响,也反映了美国民众意识形态中对中国的疑虑和不满。短期来看,美国对华民意仍可能阻滞美国政府的对华政策升级为对抗或脱钩,但长期来看,由于中美之间存在战略利益和意识形态的根本性差异,美国民众对华态度很可能会在精英的影响下进一步恶化,这将为美国政府对华推行更加极端和强硬的政策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9.
日本技术创新政策制定的理论依据及其政策手段选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知识经济时代的本质特征就是科技在经济增长中越来越发挥核心作用 ,技术创新作为加快科技成果从潜在生产力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有效手段越来越受到重视 ,因此为消除技术创新过程中的时滞而制定的技术创新政策也因此成为宏观经济政策的一个核心内容。战后日本通过技术立国取得了经济的高速发展 ,因此 ,对战后日本技术创新政策模式的探讨对我国技术创新政策的制定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日本技术创新政策的涵义及政策制定的经济依据  技术创新政策就是一国政府为了影响或者改变技术创新的速度、方向和规模而采取的一系列公共政策的总称…  相似文献   

20.
“政治体制”这一概念,是将系统论的分析方法运用于现代政治研究的产物,它已为人们普遍接受和使用,但其确切含义众说不一,尚无定论可恃。依笔者之管见,所谓政治体制,是指阶级阶层(首先是统治阶级)、公民等政治主体,通过国家机器、政党、社团(或压力集团)等政治设施,利用法律、政治原则等政治规范和特定的政治文化,实现其价值、利益乃至战略的系统及其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