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洁  王志林 《金陵瞭望》2011,(29):68-69
南京市中级法院认真落实司法为民要求.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紧紧嗣绕便民利民惠民.扎实开展为民办实事活动.五年来先后推出30多项为民办实事项目。在2010年全省法院公众满意度调查中.南京法院公众满意率、满意度均排名第一。  相似文献   

2.
在诉讼活动中,参与诉讼的各方当事人,必然要付出一定的诉讼成本才能得到一份"司法产品",既包括经济成本,也包括时间成本和精神成本。当事人自身自然会考虑这种诉讼的成本,但是贯彻"司法为民"理念的司法审判人员,在案件的审理过程中,也应当有诉讼成本控制意识,通过诉讼引导、释明、高效审判等途径,帮助当事人压缩诉讼成本,更好地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3.
诉讼费用制度作为诉讼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直接与当事人诉讼权利的保障相关,近年来已引起法学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密切关注。尤其是今年4月1日,国务院制定的《诉讼费用交纳办法》正式颁布实施,使得诉讼费用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新办法的实施,处处显示着减轻人民群众诉讼的经济负担、彰显司法为民、促进社会和谐的新信息,但同时也引发了诸多争议,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该文通过总结司法实践及借鉴国外经验,对现行诉讼费用规则的制定主体、诉讼费用内涵、新办法实施后对法院经费影响、法院经费管理等方面进行批判分析,并就如何构建更合理的诉讼费用制度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刘春明 《21世纪》2013,(5):63-64
陕西省延川县人民法院努力加强司法作风建设,进一步提高司法为民意识,认真开展"阳光司法",强化审判管理职能,全面提升审判质效,注重矛盾纠纷化解,加强队伍作风建设,全力提高人民群众对法院工作的满意度和司法公信力。坚持不懈抓好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提高干警"司法为民"理念。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为首要政治任务,教育广大干警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一系列  相似文献   

5.
在乡镇设立人民法庭,是方便人民群众诉讼的重要举措,也是司法为民、便民的重要方式。但通过对乡村典型司法个案考察发现,近年来我国乡村司法存在人民法庭受理案件小但涉及面广、当事人法律意识不强导致法官负担较重,部分法官业务素质偏低、不遵守相关诉讼程序甚至违法办案、对法律与习俗之间的冲突处理把握不准,人民陪审员监督和制约机制不完善、严重影响人民法官形象等问题。对此,提出如下建议:将人民法庭改为小额诉讼和速裁受理法庭,使其向法律审判、调解功能延伸;让优质司法人力资源下乡,以形式正义展现实质正义;对典型司法个案多尽告知义务,突出司法文书的宣教功能;让当事人选择便利的案件管辖地,加大对特殊人群的法律援助力度等。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民事法官的司法实践中,涌现出了马锡五、宋鱼水、周春梅等一批司法为民的模范民事法官。为此,非常有必要分析出模范民事法官的工作方法。同时,从内涵剖析、思想渊源、理论基础等多视角解读司法为民。然而,新时期民事法官司法为民的实践带来了司法为民与违背民意、司法为民与故意不立案、司法为民与违法调解等方面的冲突与困惑。为此,从更新民事司法理念、抓好司法公正与高效、引进便民利民诉讼机制、走群众路线等方面寻求民事法官践行司法为民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诉讼服务中心是法院提供诉讼服务的业务部门,是一个直面社会公众的司法改革产物,是一个涉及多个改革措施的集合体,许多改革措施都要求诉讼服务中心同步跟进,形成改革协同效应。诉讼服务中心是司法便民理念的最佳实践样本,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社会公众的司法认同和司法公正获得感。诉讼服务中心的主要功能有:法院案件分流、为诉讼参与人提供诉讼服务、为审判人员提供辅助、实现法院内诉调分离等。应通过法律大数据和司法人工智能的应用完善诉讼服务中心的建设,在建设中应处理好司法便民、司法为民与维护司法权威、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之间的关系,并注意司法的限度,让司法只为可为之事,着力通过提高司法资源的配置和使用效率满足诉讼服务中心建设所需的人财物成本。  相似文献   

8.
在特定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下,陕甘宁边区政府确立了司法便民理念,并将这一理念表达为方便人民诉讼,发扬司法民主。马锡五以其特有的亲民形象和人格魅力回应了司法便民理念的要求,在司法实践中进行就地审判,运用调解,贯彻群众路线,促使以他名字命名的审判方式得以成型和推广。在法律日益健全和多种司法理念并存的今天,马锡五审判方式不再是普适性的审判方式,但在“司法为民”理念下其仍是多元化纠纷解决方式中不可或缺的一元。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落实司法为民的要求,确保经济确有困难的当事人能够依法行使诉讼权利,“打得起官司”,最高人民法院于4月6日公布关于对经济确有困难的当事人提供司法救助的规定,自即日起施行。最高人民法院对该院2000年7月公布的“关于对经济确有困难的当事人予以司法救助的规定”进行修订。新规定扩大了司法救助的范围,明确当事人符合下列14种情形之一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司法救助;  相似文献   

10.
安时建 《金陵瞭望》2011,(16):77-78
近年来.建邺区人民法院南湖法庭以创建“廉洁司法示范庭”活动为契机.不断加强队伍的廉政教育,大力弘扬司法公正、司法廉洁的司法正气,在扎实推进审判工作的同时.打造了一支为民清廉的干警队伍.2011年被南京市人民法院授予“廉洁司法示范庭”。  相似文献   

11.
行政诉讼异地审判的出现虽说只是我国司法实践中的一个小小的变动举措,但它却包含着司法为民、司法独立和程序正义等几方面的诉讼价值观,异地审判以中国式的方式诠释了诉讼法律价值在中国的地方性特色和特殊内容。  相似文献   

12.
2012年《民事诉讼法》修正案首次对小额诉讼进行规定,这在我国民事诉讼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为更好地理解和适用小额诉讼,有必要明确以下关系:小额诉讼的立法宗旨体现了司法为民和司法效率的有机统一;程序启动上应实行自动适用为主,自愿适用为辅;审判程序中,在保障最低限度程序正义的基础上简化诉讼程序,提高诉讼效率;在权利救济上,立法可暂不规定当事人的异议救济权,实行一审终审和申请再审相结合的救济方式契合现有的司法环境.  相似文献   

13.
为加强人民群众对司法的监督,防止司法腐败,维护司法公正,有人提出应当加大公众参与司法的力度,重振被人们冷落多年的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和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其目标应当是在统筹考虑我国现行诉讼制度和社会条件的基础上,整合相应的诉讼制度和法律规范,在保证司法独立和司法权威的基础上,调节好追求实体真帝和保障程序正义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4.
朱绚凌 《金陵瞭望》2008,(14):71-72
司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随着形势的发展与变化,需要对司法为民进行再认识,对司法为民内涵进行再丰富。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剖析我国小额诉讼制度的立法原因,全面分析该制度的利弊,强调当前贵州法院适用小额诉讼程序的核心指导思想在于“维护司法公正、实现司法为民”,并对贵州法院在审判实践中适用小额诉讼程序的许多亟待明确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构想.  相似文献   

16.
2007年10月28日,中国最高立法机关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民事诉讼法的决定(草案)》。其中对再审程序进行的一系列重大修改,可以极大地改变民事诉讼法修改前由于民事再审程序的滥用而造成的裁判效力不稳定的弊病,增强民事判决的稳定性和权威性,体现了立法者以维护生效裁判权威、监督纠正裁判不公与保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为宗旨,努力在判决的既判力和个案公正、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诉讼公正和诉讼效率之间进行平衡的司法理念。为保障和方便当事人依法行使诉讼权利,保证诉讼公正,树立和维护司法权威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7.
《金陵瞭望》2011,(3):34-34
南京两级人民法院通过大力加强司法民主建设.确保人民群众有序参与司法活动.在司法活动中注重融合法律意志与民意民愿.司法裁判的结果更易得到社会广泛认同.更易实现案结事了.也同时有效推进了法院自身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8.
人民法院司法公信建设是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近年来,宁夏法院司法公信建设成效显著,但相关工作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新病和痼疾。因此,应全力提升智慧法院建设中对人文精神和伦理价值的重视,从严适用虚假诉讼制裁及强制手段并健全联合防范机制,完善裁判文书上网质量监督及信息反馈机制,加快制定人民陪审员选任、参审、管理等配套规定,破解执行难的问题,以全面实现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之目标。  相似文献   

19.
简化裁判文书体例和说理是提升诉讼效率、适应小额诉讼程序改革的基本要求。当前,通用的裁判文书格式固化、式样单一、内容繁杂冗长,已无法适应广大人民群众对高效司法的需要,难以与小额诉讼程序完全匹配,束缚了小额诉讼程序改革。简化裁判文书、提高诉讼效率,需要从增强法官的专业能力出发,以信息化建设为依托,在加强说理和法治宣传的同时,对裁判文书的体例结构进行适当简化,创新裁判文书的式样,拓展无裁判文书适用的案件范围,完善当事人司法监督和权利救济渠道,做到程序规范、格式简化、说理透彻、处理得当,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小额诉讼程序改革,体现法治精神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20.
申请再审案件的审查处理,关系到当事人诉讼权利与人民法院司法权威的维护,也关系到司法为民工作方针的落实对社会的和谐稳定性,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文章指出了当事人申请再审的立法现状及不足,并对当事人申请再审制度提出了一些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