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当前中国文学理论界关于“理论”与“历史”的关系有诸多探讨.论者都意识到以往那种“理论”的思维方式与言说方式存在着问题,都试图为今日“文学理论”寻找一条突破困境的可行之路.走向历史,使理论“历史化”;回到历史语境,进行语境化研究——这应该是解决问题的有效路径之一.然而,如何才能做到历史化、语境化呢?走向历史的文学理论还是不是理论?其与文学史研究有何区别?这是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 ,我国文学理论界对文学理论的学科定位和学科体制、文学理论的“自律性”和“他律性”,以及克服文学理论教学与研究困境和危机的出路问题 ,进行了探讨和反思 ,涉及诸多基本理论问题。这是一种可喜的现象。基本理论问题是一个学科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支撑点 ,反思和探讨这些基本问题有助于加强和深化文学研究中的问题意识 ,推进文学理论的发展。为此 ,本刊本着“百家争鸣”的方针编发了一组文章 ,对文学理论的学科性质和定位、文学理论的本质和发展趋向、文学理论的现代性等问题 ,从反思和重建的意义上进行研究 ,以期引起学界同仁的关注和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 ,我国文学理论界对文学理论的学科定位和学科体制、文学理论的“自律性”和“他律性”,以及克服文学理论教学与研究困境和危机的出路问题 ,进行了探讨和反思 ,涉及诸多基本理论问题。这是一种可喜的现象。基本理论问题是一个学科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支撑点 ,反思和探讨这些基本问题有助于加强和深化文学研究中的问题意识 ,推进文学理论的发展。为此 ,本刊本着“百家争鸣”的方针编发了一组文章 ,对文学理论的学科性质和定位、文学理论的本质和发展趋向、文学理论的现代性等问题 ,从反思和重建的意义上进行研究 ,以期引起学界同仁的关注和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 ,我国文学理论界对文学理论的学科定位和学科体制、文学理论的“自律性”和“他律性”,以及克服文学理论教学与研究困境和危机的出路问题 ,进行了探讨和反思 ,涉及诸多基本理论问题。这是一种可喜的现象。基本理论问题是一个学科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支撑点 ,反思和探讨这些基本问题有助于加强和深化文学研究中的问题意识 ,推进文学理论的发展。为此 ,本刊本着“百家争鸣”的方针编发了一组文章 ,对文学理论的学科性质和定位、文学理论的本质和发展趋向、文学理论的现代性等问题 ,从反思和重建的意义上进行研究 ,以期引起学界同仁的关注和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 ,我国文学理论界对文学理论的学科定位和学科体制、文学理论的“自律性”和“他律性”,以及克服文学理论教学与研究困境和危机的出路问题 ,进行了探讨和反思 ,涉及诸多基本理论问题。这是一种可喜的现象。基本理论问题是一个学科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支撑点 ,反思和探讨这些基本问题有助于加强和深化文学研究中的问题意识 ,推进文学理论的发展。为此 ,本刊本着“百家争鸣”的方针编发了一组文章 ,对文学理论的学科性质和定位、文学理论的本质和发展趋向、文学理论的现代性等问题 ,从反思和重建的意义上进行研究 ,以期引起学界同仁的关注和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文学理论研究与历史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 ,我国文学理论界对文学理论的学科定位和学科体制、文学理论的“自律性”和“他律性”,以及克服文学理论教学与研究困境和危机的出路问题 ,进行了探讨和反思 ,涉及诸多基本理论问题。这是一种可喜的现象。基本理论问题是一个学科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支撑点 ,反思和探讨这些基本问题有助于加强和深化文学研究中的问题意识 ,推进文学理论的发展。为此 ,本刊本着“百家争鸣”的方针编发了一组文章 ,对文学理论的学科性质和定位、文学理论的本质和发展趋向、文学理论的现代性等问题 ,从反思和重建的意义上进行研究 ,以期引起学界同仁的关注和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有关文学理论如何发展,以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何解决的争论,是当下文学理论研究中的重要问题。对文学理论问题的探讨,不应仅仅局限于文学理论内部,也应该从外围对现代文学理论的形成加以审视。从学科史的角度梳理分析现代文学理论产生的背景是一个重要的视角。其中科学主义对文学理论建构的影响是学科史梳理中的重要视角之一。  相似文献   

8.
从文学行为到文学理论 ,其中有一个转化问题 ,承担这种转化的机制 ,即为理论整合范式。学界在文学理论的学科定位和学科建制 ,文学理论的“自主性”与“他律性” ,以及克服文学理论教学和研究困境与危机的出路等问题上展开的讨论 ,主要的分歧便发生在对不同文学理论整合范式的认同上。  相似文献   

9.
“理论”与文化研究的相继兴盛,使得20世纪上半叶形式主义文学理论确立起来的纯粹文学理论的知识幻象破灭.文学知识界已经普遍接纳“理论”与文化研究为文学理论在20世纪下半叶的两次重大转型变迁.这就意味着文学理论必须放弃其原来的边界甚至学科自足性,成为一种新的跨界知识形态.文学理论的未来图景,或者将在最宽泛的意义上称其为“话语理论”.  相似文献   

10.
文学理论批评化是导致文学理论危机的重要原因,因为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理论并不属于同一个学理层面。搁置文学基本理论研究片面发展文学批评理论,导致文艺学学科的知识化、浅层化和无序化。以方法论代替本体论研究,使“片面的深刻”相互否定,耗尽自己,最后只好走出文学的边界。促成文学理论批评化固然有文学理论自身的原因,但最主要的还是由于文艺学学科的体制化,学术研究功利化、市场化。因此,仅用二十年时间走完欧美百年之路恰是中国文学理论的幸运:消化不良才中毒不深,改弦更张还有余地。在加强文学基本理论研究的同时,应有选择地借鉴欧美文学批评理论的成果,发展自己的批评理论,形成文艺学学科各部类共谋和谐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1.
文学元理论、文学理论、文学亚理论是一种双向互动的关系,文学理论属于元科学范畴,文学亚理论有力地支撑了文学元理论的发展空间。文学理论远远大于各个文学亚理论之和。文学理论应该对其科学属性和研究对象等进行内在和外在的反思,从而把文学理论建构成为一门开放性的学科。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中国特色文学理论的建构与研究密集指向以下论域:中国特色文学理论的内涵界定、历史分期、发展线索;中国特色文学理论的思想资源、建构路径、现实基础;中国特色文学理论的问题意识、思维方式、话语方式、方法论问题;中国特色文学理论的理论基点、重要体系、重要学科、热点问题;中国特色文学理论的成绩、缺憾、最新发展;等等。围绕以上论域,学界在基本文献的审读、历史语境的还原、理论和文化影响因子的探寻等方面已经做了不少基础性工作。新时期中国特色文学理论的建构与研究之成绩体现为研究视野多样而灵活,具有鲜明的反思性;研究成果丰厚而扎实,具有明确的指向性;研究范式有效而多元,具有明显的互补性。但在研究的全息性体系性专门性、对中国特色文学理论建构“历史经验”的深入挖掘、还原文献的历史语境和凸显文献当下语境的融合等方面,新时期中国特色文学理论之建构研究还有待深化与拓展。  相似文献   

13.
从网络搜索看,国内明确提出并讨论“文学理论与学科泛化”的时间是2001年。此后问有文章出现,但过于零星,也不够深入。通过李瑭平教授,我们约请了一些有兴趣的学者来集中讨论。从收到的6篇文章看,共同点是,都对目前文学理论发展现状不满,也都认为有许多弊病应该克服,并对重建抱有信心。但对文学理论如何应对学科泛化,需不需要自性,如果需要,如何处理与泛化的关系,如果不需要,将如何生存、发展等问题,各人意见却不一致。大体可归纳为四种。 第一种比较自信,认为文学理论没有泛化也不需要泛化,而要发展。童庆炳先生认为.有些自称泛化的论文,其实不是文学理论而是一种社会学研究。这不仅因为它们将目光锁定在以电子为媒介以消费为宗旨的文化现象上,而且所使用的理论资源也来自社会学家。文学理论要发展,应老老实实把文学文本放回到一定的历史文化语境中去把握。李春青教授认为,文学理论有沉寂但没有泛化,相反还在深化、细化着。他从反思、阐释和自我认同三方面认真说明了未来文学理论的可能路径。第二种持怀疑态度,认为被国家意识形态、旧的学科体制及规训制度所操控的文学理论可能正在失去活力,也许需要某种泛化来恢复生命力。这是一种对传统文学理论能否应对现实、是否全知全能的怀疑。赵勇教授指出,传统文学理论解释第一种文学(纯文学)得心应手,但对第二种文学(按配方生产的大众文学)却束手无策。陈思和评论《兄弟》进退失据,证实了若缺少文化研究维度所可能出现的尴尬。他还担忧,有些人的学科化冲动有可能使文化研究的跨学科潜力尚未发挥又堕入制度化泥坑。李琚平教授简要追溯了文学理论在学科泛化背景中发展的历史,还仔细考察了世界范?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以来中国文学理论一直充满了创新能力不足的焦虑,即如何立足中国当代文学实践,在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和西方文学理论的基础上,创新中国当代文学理论话语体系,探寻文学理论知识生产的机制和路径。本文认为,应该从阐释学中的基本问题出发来认识这一问题。文学阐释作为联结文学理论与文学实践的中介,既要在对中西文学理论的应用中检验其有效性,促进其合理转化,又要在对中国文学实践的阐释中创新理论。要创新中国当代文学理论话语体系,应该从传统的立法型文学理论走向现代的阐释型文学理论,在对中西方文学理论的基本概念、文学观念与当代文学现象的阐释中从事文学理论知识生产。  相似文献   

15.
在后现代语境中,传统文学及文学理论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危机,引发了学术界就如何重建当今文艺学,如何确定文学边界的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此时米勒提出的“新形态的文学”和“新的文学理论”概念,赋予“文学性”以新的内涵,为传统文学及文学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新方向的可能,这对我们认识文学及文学理论研究的走向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文学理论学”构建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学理论发展到今天,已经有建立"文学理论学"学科之必要。"文学理论学"是关于"文学理论的理论",属于"元科学"的范围。它要解决"文学理论是什么"的问题及其文学理论的对象、特征、要素、范式与变化规则等问题。"文学理论学"的体系形态可能多种多样,但一定有其基本的研究领域。该学科对认识文学理论、提高文学理论研究的自觉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民族文学理论是关于我国少数民族作家文学的创作、艺术追求、文本特性及特征的理论和批评方法,它不同于普适性的文学理论。民族文学理论的建设也需要来自于其他学科的理论方法作为借鉴的资源,在这样的视野中,重读黑格尔的《美学》,能够启发我们重新思考民族文学研究,一是黑格尔辩证法对关系的重视可以纠正当前民族文学研究和民族文学创作中的“单边”局限;二是黑格尔对自然美的重视进而体现的对人和自然关系的看法,启示我们关注民族文学中的自然观、生态观;三是黑格尔提出的文体“变种”的思路有利于我们思考少数民族文体特殊性及其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8.
文学语用学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语用学是将语用学理论与文学理论相结合,属于新兴的交叉学科,并极具发展潜力。本文从其产生的背景、发展;学科的理论基础;学科性质和意义;学科的任务几个方面对文学语用学这一学科进行较详细的阐述,有助于帮助于促进语言学研究与文学研究的融合,使文学研究与语言学研究找到了契合点,对文学和语言学的发展均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我国文学理论教材在贯彻马克思主义文艺观时,应该注意文艺学转化问题,应该根据文学理论的学科特点与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对接,应该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文艺观。  相似文献   

20.
比较文学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涵盖了跨国的文学关系和文学与其他学科之关系两大研究领域。为了适应国际文学关系及文学与其他学科之关系日益增强的需要,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决定将比较文学增列为中国语言文学的一个独立学科,并使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联合,组成了基础学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以加快比较文学学科建设的进度。我院的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是以中文系的现当代文学、文学理论及外语系的欧美文学方面的研究力量为基础组建的。学科组成员中,有面向二十一世纪高层次人才第一层次培养对象Z人、第二和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