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太原市东山煤矿部分采区已转入下山开采,15号煤承受着0.5-5.8MPa的奥灰水压奥灰水量丰富,给煤层开采造成威胁。研究太原组(C3t)、本溪组(C2b)、峰峰组(O2f)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对防范奥灰水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试6-1号孔利用封割器测试导流,跟踪测定了太原组(C3t)、本溪组(C2b)分层含水层的含水性态,根据测试结果,计算出了奥灰水在奥灰顶面铝质泥岩中的裂隙导高度,确定太原组(C3t)、本溪组(C2b)、峰峰组(O2f)含水层之间无水力联系。  相似文献   

2.
根据对苍岭隧道开挖过程中多次发生塌方的地段的工程地质调查的资料,采用现代地质工程的理论,系统地分析了引起苍岭隧道塌方的叠瓦状断裂带的构造特征、力学性质、以及控制该地区主要工程地质特征,重点分析了断层带活动对于隧道周围岩体中的岩石的力学性质所产生的影响,通过对比断层破碎带中及两侧的风化前后岩石的工程力学参数,发现了该隧道可能产生塌方的主要地段的识别标志,并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对隧道施工中危险地段岩体加强长、短期地质超前预报工作,通过进行合理的喷浆、结合钢支撑的组合支护方式、控制隧道变形为主的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以应力波在煤岩体中的产生及传播规律为研究对象,分析并揭示了水射流冲击煤岩体时水锤作用是诱导形成应力波的主要因素,并建立水射流冲击煤岩体简化计算模型,研究了水锤压力峰值、扰动半径及持续时间与射流速度和射流半径之间的关系;对水锤作用下的应力波传播规律进行探讨,指出不同弱面上水锤压力引起的应力波及入射波和反射波在煤岩体传播过程中存在叠加效应,研究了"V"型裂隙尖端应力集中现象及射流孔道内流体增压机理。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非线性有限元方法,揭示了煤层在水射流冲击作用下的应力波演化过程。研究结果为水射流破煤机理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并为水力化造缝增透技术实现低渗,难抽煤层快速、精准增透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永宁煤矿井下开采的探讨,得出结论:该矿4号、5号、6号煤层为薄及中厚煤层,采用走向长壁采煤法,综采一次采全高回采工艺。10号煤层为厚煤层,采用走向长壁采煤法,大采高综采回采工艺。全矿井为4号煤一采区和6号煤一采区同时生产,在4号煤层41采区布置1个综采工作面;6号煤层61采区布置一个综采工作面。矿井达产时,配备2个综采工作面,2个综掘工作面,2个炮掘工作面,采掘比:2:4。  相似文献   

5.
陆相断陷湖盆陡坡带常发育多种砂体,由于其地震反射特征的特殊性,干扰了反转构造的识别。结合孤北洼陷五号桩断层带正反转褶皱和高青地区高青—平南断层正反转构造实例,分析了反转构造的地震反射特征,运用钻井资料进行地层细分和对比,声波时差进行剥蚀量的计算,流体包裹体的性质判断构造应力性质。五号桩断层带正反转褶皱地震反射特征呈现上凸下凹的外形,上部地层中间厚、两翼薄,且褶皱顶部遭受剥蚀,同相轴削蚀现象明显,下部地层保留了断陷盆地沉积充填特征;钻井资料亦显示背斜核部遭受剥蚀;声波时差随深度变化的关系曲线在剥蚀段明显错开。高青—平南断层发现了表征张性和压性环境的两类包裹体。多种方法相互约束可提高反转构造识别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6.
通过大量野外地质调查,统计和分析了北川映秀断层、前山断层、前山原地系统等各种能够反映古构造应力场地质构造形变痕迹的构造要素,对构造形迹进行了构造期次和力学性质等方面的解析,恢复了龙门山冲断带的构造变形史及应力史。结果表明,龙门山构造带经历了 10 期以上不同方向、不同应力性质的构造变形。结合区域构造大地构造理论给出了龙门山冲断带构造变形的动力学解释,提出了龙门山构造演化模式。  相似文献   

7.
塔西南拗陷甫沙构造带是西昆仑山前第一排冲断褶皱带。由于浅层覆盖第四系巨厚黄土及深层强烈冲断褶皱变形导致地震资料品质较低,构造解释具有多解性。通过综合分析区域构造背景、地面地质、钻井和地震资料,认为浅层是以上白垩统—古近系膏盐岩为滑脱层的盖层滑脱褶皱变形;深层是基底卷入的中—高角度区域性正反转断层,及在正反转断层下盘由叠瓦状分支逆冲断层组成的楔状叠瓦构造,深、浅构造层整体“分层收缩、垂向叠置”模型能合理解释现有的可靠构造信息。正反转断层在横向上分隔甫沙构造带与西昆仑褶皱造山带,膏盐岩塑性滑脱层在纵向上分隔浅层新生代与深层中生代构造变形。西昆仑山在新近纪—第四纪隆升,引发了自西昆仑山深层向塔西南拗陷斜向向上挤压,促使侏罗—白垩纪区域性先存正断层反转,并控制甫沙构造带的形成演化。  相似文献   

8.
银洞岭银矿床属于围山城金银成矿系统,受构造和地层双重控制.赋矿地层是歪头山组下部第五岩性段(Pt3w5),储矿构造是朱庄背斜两翼的顺层断层和层间剥离断层.赋矿岩石主要为白云石英片岩、白云斜长片岩及大理岩.矿石主要组构有交代结构,角砾状结构,浸染状、细脉状、条带状、斑杂状构造等.矿石类型是氧化带矿石和混合带矿石.本文主要通过金属矿物电子探针分析,对元素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进而确定银矿物组合特征,银的赋存状态.为解决银矿资源的开发利用,该类矿石的选冶工艺选择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构造演化在油气成藏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控制了油气聚集和分布格局。从柴达木盆地构造特征入手,深入分析了盆地断裂系统发育特征,指出构造对油气藏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在:(1)深大断裂控制了含油气系统的分布;(2)喜马拉雅运动中-晚期构造活动控制了构造圈闭带的形成和演化;(3)断裂系统还控制着输导系统的分布,喜马拉雅运动中-晚期断层控制了油气运移;(4)喜马拉雅晚期断层活动具有破坏性;(5)构造带控制了油气聚集带的分布;(6)在柴达木盆地,油气主要富集在喜马拉雅运动中期以前形成的古隆起构造带上。因此,柴达木盆地油气藏的形成和分布受到构造活动的显著控制。  相似文献   

10.
四川盆地黄龙场构造长兴组主要为生物礁储层, 裂缝是影响单井产量的主要因素。通过分析研究区构造成因及动力来源, 总结了研究区构造形成模式。结合石油地质学、 构造地质学、 岩石力学和各种生产资料, 利用古构造应力场二维数值模拟, 对研究区岩体的破裂程度进行预测, 然后计算出研究区岩体的破裂接近程度, 确定岩体破裂程度与裂缝发育的关系, 确定裂缝发育级别, 对裂缝发育程度、 裂缝类型和产状进行综合预测。得到了黄龙场地区早晚期主应力的矢量方向, 并把裂缝发育分为 2 期、 4 级和 6 类。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方差数据体技术的原理、算法以及此方法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在方差数据体上可以做沿煤层波层位的层拉平切片,得到反映错断煤层的断层展布情况,并能直观地反映出煤层构造分布及断层之间的相时关系。因此利用方差数据体技术做沿层切片解释复杂构造带,可大幅缩短对整体构造方案认识的时间,从而加快解释速度、降低多解性,并提高解释精度;最后通过应用实例及解释软件对三维地震地质信息的自动拾取,展示了该技术在解释煤田复杂构造带方面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淮北矿业集团朱仙庄煤矿地质条件的基础上,根据震波CT技术原理,使用矿井本安型多道分布式数字地震仪,采用连续高效放炮,同组接收点固定接收的作业方式,查明了朱仙庄煤矿工作面内的地质构造情况:(1)新解释了3条隐伏断层(落差0~3m)——Fjs1(延展长度超过55m)、Fjs2(延展长度88m)、Fjs3(延展长度97m),它们都是正断层,不过Fjs2与10715F4、10715F6断层斜交。(2)探测解释2个高速异常区:1#GY、2#GY。(3)由于受风巷外段全岩影响,没有发现工作面内煤层厚度小于1m的煤层厚度变薄带。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晋永泰煤矿矿井3#煤层残采区域外边角煤柱开采条件分析,得出结论:该矿3#煤残采区外边角煤柱为巷道式开采,3#煤掘进开采工作面顶板充水水源主要为其上部二叠系碎屑岩类砂岩裂隙含水层及大气降水通过顶板岩层裂隙和导水裂隙涌入工作面。3#煤开采的回风流从主斜井开口处混入矿井进风流,与主斜井进风流所流经巷道、工作面存在串联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焦作矿区是高瓦斯区,位于其中部的演马矿属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瓦斯赋存及煤与瓦斯突出受各种地质因素控制.演马井田是受凤凰岭断层和峪河断层控制的断块,瓦斯含量较高,构造煤厚变化大.2005年5月22日发生的煤与瓦斯压出事故正是地质构造、地压、瓦斯和煤体结构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地质构造是引起此次压出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南庄煤矿15#煤九采区复杂地质条件下未知采空区及已采区积水规律的分析与研究,利用探水钻机探放水技术,有效探明了未知采空区区域,提高了采区回收率,解决了采空区积水对煤矿安全生产造成的危胁,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鑫基煤矿井田开拓方案的可行性分析,得出结论:该矿井田开拓方案选用方案一,即采用斜井开拓方案,在选定的东沟村附近的工业场地内新开凿主斜井、副斜井2个井筒。利用现有原恒利煤业主斜井作为201采区的前期风井担负矿井前期的回风任务,兼作安全出口。利用现有原盈盛煤业主斜井作为矿井后期201采区回风斜井,担负矿井南部的回风任务,兼作安全出口。  相似文献   

17.
龙门山冲断带发育多套滑脱带,如寒武系、志留系、下三叠统嘉陵江组、中三叠统雷口坡组等。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地震剖面精细解释,认为在具有滑脱层的构造变形中,滑脱层本身发生强烈的挤压揉皱,使得上下地层发生显著不同的构造变形,深部的构造变形在纵向上形成两个构造体系,其中上部构造变形体系具有强烈的构造变形,形成大量的逆冲断裂带、背冲断块等构造变形样式,而下部构造变形体系则经历较弱的构造变形,地层保存完好,形成分层差异构造变形,地表可以见到特征明显的坡坪式断层、节理发育的断开与连续、逆冲断层的尖灭消失、构造虚脱和弯流褶皱、强烈的褶皱或者揉皱等。  相似文献   

18.
结合沁水盆地东北部和顺区块煤层气井排采经验,分别从地质因素(构造位置、陷落柱、断层等)、工程因素(水力压裂的缝高控制、裂缝半长等)和排采因素(排液速度、套压控制、停电停抽等)三个方面探讨了该区块煤层气井产气量的控制因素。研究发现:该区块煤层气井产气量受构造位置的影响较大,与陡坡带的距离和煤层含气量呈现明显的相关性;区块高构造部位水力压裂易出现压开含水层及井间压窜现象;见气时套压的控制与产气量具有一定规律,套压小于0.5 MPa 开井产气,效果最差,套压0.51.0 MPa 开井产气,效果次之,套压大于1.0 MPa 开井产气,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9.
川东北元坝地区下侏罗统自流井组珍珠冲段储层具有一定的天然气资源潜力,但天然气分布规律不清,制约 了勘探方向的选择,亟待开展与天然气分布密切相关的优势通道的研究。利用钻井、地震等资料,通过对元坝地区珍 珠冲段储层中影响天然气运移方向的地质因素的分析,明确了较高孔渗输导砂体、断层、不整合面、构造背景及盖层底 面构造形态等5 种主控因素。同时对各种主控因素与天然气运移方向相互关系的综合分析,提出了元坝地区珍珠冲 段储层中天然气优势运移通道的2 种模式:(1)沿砂体断层复合通道运移;(2)沿砂体不整合面复合通道运移;其 中第一种模式更有利于天然气富集高产。进而分层次指明下一步勘探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乌石凹陷是一个受南北两条控凹断裂控制的箕状断陷,7 号断层控制东洼,南断北超,6 号断层控制西洼,北断南超,东西洼之间是以堑背斜来转换两洼之间地势差的构造转换带。乌石凹陷发育两种具叠加特征的构造样式:伸展构造样式和反转构造样式。伸展构造样式包括古新世长流期伸展,始新世流沙港期强伸展和渐新世涠洲期弱伸展,有半地堑型、堑垒型、复式(半)地堑型、正向断阶和反向断阶型等多种正断裂组合样式。反转构造样式集中体现在东洼中央反转构造带,且东西两侧反转特征差异明显。乌石凹陷的构造活动控制了凹陷烃源岩的分布,圈闭的形成和类型以及油气的运移聚集,在已发现的自源封闭型和它源开放型两类油气藏中,它源开放型油气藏的成藏与断裂活动更紧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