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今人类社会大量存在的差异可能会造成社会冲突.伦理道德、宗教对于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已被大量论述,但关感和审美的作用较少被关注.分析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中孔子音乐的伦理美学以及庄子《逍遥游》的精神美学,认为超越主客二分、基于天人合一的审美意识和精神,对于消弭人际冲突、营造多元和谐社会具有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现代化、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的社会结构受到了巨大挑战,大量农业劳动力涌入城市;而村落中的妇女,由于受传统性别分工和农业经营模式的影响,大量滞留农村,被束缚在家庭和土地之上。她们面临家庭和社会的双重压力,发展权力和利益日益被社会忽视。从社会学女性主义的视角,解读了有关农村留守妇女的现实处境和未来选择。  相似文献   

3.
企业的大量解雇行为因可能在短时间内形成大量失业,对社会和劳动者生活造成较大冲击,历来为各国立法所限制。我国的裁员保护制度存在严重的立法缺失和制度虚置现象。被解雇劳动者的权益被肆意侵害而无法得到有效保护。以往的研究未能区别大量解雇保护与个别解雇保护之不同,缺乏对大量解雇保护法律制度的系统化论述,难以满足本土制度供给。本文结合国外制度文本和本土资源,对大量解雇保护法律制度在“大量”解雇界定、解雇法定事由、用人单位解雇回避努力义务、解雇选择标准、劳雇协商机制和失业保险及再就业服务等方面探索的基础上,提出大量解雇的本土化制度重构建议。  相似文献   

4.
上海租界之初,华洋之间规定表严格的界限。但随着来到上海的外国人人数的增加、社会局势的变动和租界自身的谋求发展,大量的华人涌向租界,华洋分居的局面逐渐被打破,形成华洋杂居的局面。本文试从社会背景的角度,以华洋杂居的开端、社会动荡华人大量涌入对租界的影响、华人绅商及谋生文人的促成、华洋文化的交融及英语学习的影响这四个方面对上海租界华洋杂居形成的社会背景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5.
法语中用于称呼女性的名词被大量地贬义化了。运用社会心理语言学理论 ,通过具体的统计和分析 ,有利于来探询这一语言现象产生的历史、社会、文化及心理根源。  相似文献   

6.
社会建设的概念在我国很晚才被提出来,这意味着社会被重新发现和理解。明确社会在哪里,这是社会建设的首要问题。伴随着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社会问题和矛盾大量涌现,这为社会建设提供了一种理解思路。社会建设何以可能,不仅要以公平为原则,建立广覆盖、适度保障、可持续的社会保障网络,更应当重建以家庭、职业、社区为单位,形成"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的社会共同体。  相似文献   

7.
随着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的不断推进,这三个地区大量的农村集体土地被征用,大量农民加入到失地农民的队伍中。通过培训帮助失地农民掌握一门技能,提高他们的生存及就业、创业能力,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是两型社会建设的客观要求,也是其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目前,对失地农民的培训工作还处于探索阶段,有必要加强和改进。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中失地农民的培训工作,应立足于长株潭两型社会这一背景,增强失地农民就业和创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认同--现代社会组织形成的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社会中出现了大量社会组织.社会活动领域逐渐被各种组织瓜分.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促使现代社会组织形成基础及其功能发挥都发生变化.对于现代社会及未来组织存在发展、归属与整合发挥,认同成为其关键.  相似文献   

9.
信息社会中,个人信息作为主要财产形式之一,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个人信息的经济价值使其参与到经济社会中,并被最大限度地收集、使用和处分.由于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的缺失,致使个人信息泄露并被非法利用等行为大量存在,严重威胁个人利益、社会利益乃至国家安全,而现有法律法规对个人信息保护的分散规定不利于保护个人信息,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0.
导读     
在城市改扩建过程中,要面对大量的城市拆迁工作,而拆迁工作的核心与关键是安置好被拆迁群众,其实质就是使被拆迁群体真正适应社区并融入到社区新环境中去。拆迁不仅改变了被拆迁居民的房屋与住居地,更是毁灭性地破坏了被拆迁居民的社会关系和生活秩序,造成原有的生产体系、社会网络、社会组织与社会结构的解体。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他们在生活、生产、心里、社会关系上的不适应。黄帝荣教授的《城市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农村集体土地大量被征用,出现了大量的失地农民。保障失地农民的生存与发展,不仅是社会公平的需要,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也符合福利国家建设的世界发展趋势。解决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成了影响社会繁荣与稳定的关键,这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社会建设的概念在我国很晚才被提出来,这意味着社会被重新发现和理解.明确社会在哪里,这是社会建设的首要问题.伴随着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社会问题和矛盾大量涌现,这为社会建设提供了一种理解思路.社会建设何以可能,不仅要以公平为原则,建立广覆盖、适度保障、可持续的社会保障网络,更应当重建以家庭、职业、社区为单位,形成“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的社会共同体.  相似文献   

13.
明清小说中描写了大量的僧尼形象,反映出当时佛教职业群体与社会法律秩序的关系。小说中的僧尼大多对社会秩序存在着负面影响,如通过不正当手段攫取钱财、放纵淫欲、害人性命等。僧尼在明清小说中被定型为负面形象的原因包括:社会中确实存在的僧尼犯罪、价值观和评价标准的差异,以及僧尼生活方式与社会治理的紧张关系等。  相似文献   

14.
最近几年,我国出现了大量原本应该被纳入政府管理过程的社会事件转型升级为公共事件的现象,对政府管理和社会稳定造成较大影响。本文通过对“李刚门事件”、“王鹏事件”和“钱云会事件”三个典型案例的研究,分析了社会事件公共转型的原因和社会事件公共转型产生的政治社会影响,并提出了化解此类事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村集体土地大量被征用,大量的农民被迫离开土地。农民失去了土地也就丧失了最基本的社会保障,社会也由此倍增了不稳定因素,国外在这方面已有前车之鉴。解决此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土地被征用后,政府应为失地农民提供长远的生活保障,真正达到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双重目的。因此,为失地农民建立安全有效的社会保障安全网是当前政府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关于现代日语流行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现代日本社会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反映这种变化的流行语不断涌现。这些流行语有的被人们广泛使用 ,有些成为常用语还被当作固定词汇收录在词典中。由于流行语的形式不拘一格 ,又被年轻一代大量使用 ,甚至导致规范日语单词和语法变形、日语结构紊乱。研究现代流行语的产生、传播、形式和功能等各个方面 ,可以剖析现代流行语 ,从而达到研究日语变化趋势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90年代三农问题的出现和乡镇在中国政治社会发展中的位置决定了乡镇政府被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学者重视并大量研究。与经济学注重乡镇财政危机和乡镇企业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土地是财富之母’。伴随着农村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农村上地也被大量的非农化了,这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必然产物,但也出现了众多的“失土农民”。土地被大规模征用后,农民失去了土地这个最基本的生产资料,这些农村如何可持续发展,农民如何增收,农村社会如何保持稳定,这是当前农村工作的一个崭新课题。最近,我们对浙江省失土农民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继《三国演义》、《红楼梦》等名著被翻拍后,电视剧《水浒传》也被重新搬上了荧屏。新版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进行了重塑与颠覆。剧中大量削减了原著中滥杀无辜的故事情节,淡化了江湖文化的反法制性和反社会性;站在人性的高度,摒弃落后的封建女性观,反省了女性悲剧背后的社会责任和男性责任;在消费社会背景下张扬的"兄弟情、英雄义"弥补了当代人们的情感空白。新版电视剧凸显了现代社会的"和谐"色彩。  相似文献   

20.
郭京宁 《中华魂》2012,(14):32-34
"文革"期间,北京市的文物考古事业受当时社会形势的影响,发展缓慢,几乎停滞。当时的情形是考古队伍倍受挤压,甚至有部分的考古工作者被迫改行;大量的文物被砸毁,大量的古代建筑被拆毁,基本建设工程中发现的一些古代墓葬被摧毁;考古工作受到极大干扰,系统的考古发掘经常由于政治学习而被迫停止,无法正常开展考古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