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罗元文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3)
文章首先对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对社会经济的积极和消极影响进行了分析;其次从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角度对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提出了政策性建设。 相似文献
2.
李丽峰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4(6):14-17
近十年,中国近代乡村社会流动研究从社会结构、社会变迁、城市化近代化的视角深入探索,取得了重大成果,但也存在有待发展的方面,如研究中的不平衡、缺乏总体上的宏观研究、与社会发展各方面的关系的研究有待深入等等.乡村社会流动的内容和范围极其广阔,拓展空间甚大.深入研究和总结中国近代乡村急剧的社会变动,必定会将中国近代社会史的研究推向更高的层次. 相似文献
3.
从高等教育视角看农村社会流动的路径与秩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再分配机制和市场机制都影响着农村社会流动的现实路径,高等教育在不同制度安排的影响下对农村人口流动愿望和流动能力产生不同的作用而形成不同秩序,导致不同的路径依赖,而农村社会流动的不同路径和秩序影响人们对教育价值的选择和认同. 相似文献
4.
社会资本在农村劳动力流动中的负面效应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社会资本在农村劳动力流动中有其负面效应,具体表现为:1.从总体上看,社会网络的高度同质性导致该群体垂直流动受阻;2.网络成员的内讧导致部分个体正常利益受损;3.最为典型的是,相当一部分外出农村女性受亲友、同乡之骗被拐卖或被迫从事卖淫活动等。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社会流动与流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教讲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5)
近几年来,我国社会学界出现了研究社会流动的热潮,发表了数量可观的研究成果,这是我国社会学界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规模社会流动所作出的积极反应与思考。本文从考察社会学中社会流动研究的历史出发,结合我国社会流动的具体实际,对我国社会流动研究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创立具有中国特色和创新意义的社会流动研究理论、方法体系的途径与意义。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社会流动与流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教讲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8,(5)
近几年来,我国社会学界出现了研究社会流动的热潮,发表了数量可观的研究成果,这是我国社会学界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规模社会流动所作出的积极反应与思考。本文从考察社会学中社会流动研究的历史出发,结合我国社会流动的具体实际,对我国社会流动研究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创立具有中国特色和创新意义的社会流动研究理论、方法体系的途径与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村人口流动的走向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兼论西部大开发对人口合理流动导向的社会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玉达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8(5):43-47
从社会学的视角,描述和分析了中国农村人口流动的规模、基本特点及其走向;农村人口流动对我国社会发展的影响;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对促进人口合理流动,实现人口正态分布的社会意义。认为“民工潮”现象是中国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过程的必然现象,是社会文明与进步的表现,是解决中国农业和农民问题的契机,只能疏导,不能压抑和堵截;而西部大开发战略为解决中国农业和农民问题提供了大思路和历史性机遇。 相似文献
8.
胥兴春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4):19-24
稳定的教师队伍是农村学前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为了揭示农村幼儿教师流动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采用问卷对300名农村幼儿教师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1)农村幼儿教师具有较高的流动意愿和较频繁的流动行为;(2)人力资本、社会支持对农村幼儿教师流动意愿有显著影响;(3)社会支持对农村幼儿教师流动行为有显著影响。基于此,通过强化年轻教师的思想教育,利用社会关系稳定教师队伍,改善农村教师工作环境,建立科学的农村教师流动机制,以实现农村幼儿教师队伍的合理流动。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老龄化浪潮汹涌而来,农村居民的养老保障问题目渐突出,为了寻找合适的解决途径,学者们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不同层面进行了探讨。从农村居民分化为三个群体的现实出发,对国内相关学者的观点做一综述,以期对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王小红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0(4):66-71
随着教育的发展和社会分化的加剧,教育的社会分层功能与农村学生的社会流动日益受到人们关注.当前,农村学生在社会流动与社会地位获得的过程中,由于受到以城市教育为中心的发展战略及重点学校制度的行政约束、高等教育分层和高等教育大众化对文凭筛选功能的影响、高考和就业场域潜规则的干预和农村社会文化价值体系的制约,教育所铺架的向上流动的阶梯出现了明显的短路,农村学生不管在高等教育数量获得还是高等教育质量获得方面,均处于相对劣势;农村大学生也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命运,他们的阶层地位仍然较低,非正规就业居多、职业地位低、收入低、被限制在边缘行业,结果导致部分农村学生弃考和辍学.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彭建平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5(1):18-21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必须要解决的难题,其解决涉及到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多年来,许多学者在理论上进行了探索,但还存在不足;政府也进行了实践,但仍面临一些未曾预期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人口老龄化与农村老年贫困问题
———兼论人口流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农村社会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乡城人口流动规模的扩大,农村老年人福利状况更加复杂,然而,目前仍缺乏对老年群体有针对性的贫困监测。文章提出老年贫困测量应衡量经济条件、身体健康和心理状况多个维度,并从人口老龄化和人口流动的视角,使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对农村老年人的收入、健康和心理三个维度进行了贫困决定分析。分析表明,子女数量对老年人的经济贫困和心理贫困都有显著的影响;独居的老人陷入三种贫困的风险更高;而无退休金的老年人陷入经济贫困的风险比是有退休金老人的22倍。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流动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但不容忽视的是,它也给我们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本文力图在实证调研的基础上对这些相关社会问题进行分析,以探求未来劳动力流动措施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4.
基于Alkire&Foster(A-F)多维贫困理论框架,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测度我国农户多维贫困水平;同时,将社会资本与农村劳动力流动置于同一框架下,构建影响我国农户家庭多维贫困的作用机理,运用分位数回归法实证检验二者对农户多维贫困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社会资本和农村劳动力流动均能显著缓解农户多维贫困,而且农村劳动力流动可以显著强化社会资本对农户多维贫困的缓解作用。因此,为实现农户家庭多维度脱贫,应重视社会资本的建立与运用,加强对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有序引导。 相似文献
15.
佟晶石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4):247-249
从技术哲学和技术社会学的视角出发 ,对信息技术人才的社会地位进行了界定 ,进而对信息技术人才从低社会地位向高社会地位的“向上流动” ,在同等社会地位上的“水平流动” ,从高社会地位向低社会地位的“向下流动”的特性作了深入分析 ,揭示了信息技术人才多向社会流动的规律 ;针对我国当前信息技术人才社会流动认识上和实践上的误区 ,提出了实现信息技术人才社会流动正常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与打工地所结识的非同乡男性成婚的外出务工流动女性比例越来越高,成为当前中国伴随劳动力流动而产生并迅速扩大的新型婚姻模式.通过使用第三期中国妇女地位调查流动专卷数据,研究农村流出女性的婚姻模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当前中国农村外出务工流动女性通婚圈正在迅速扩大,新型婚姻模式已经占一定比例,且新型婚姻与传统婚姻的模式匹配特征显著不同.新型婚姻模式家庭比传统婚姻模式具有更高的教育程度和更好的社会经济条件.教育程度的提高,促进了农村流出女性选择与外乡人成婚模式的比例,具有较好个人条件的农村流动女性更容易选择与外乡人成婚. 相似文献
17.
柯任达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69-75
在19世纪,中国饱受了外来侵略,国内的行政和社会处于崩溃边缘。知识分子与执政精英之间形成了一个共识:即为了挽救国家,他们必须考虑前所未有的改革。鉴于儒家政治传统的重负和人才是有效性管理的关键,改革所采取的方式是建立能够培养出更好地应付一套新型问题的人才和系统。由于中国已经具有一个漫长而古老的传统的教育和招募官吏的机制,这使得问题变得复杂化。传统系统实际上是学生与资源的一种竞争,它很大程度上满足了服务大部分中国人的需要。改革家很快发现,建设新系统不容易,建设新系统必须在传统系统这一特定背景和领域内发展。所以,中国的第一次实施教育和官吏招募的改革遇到了强大的阻力。中国的传统教育和科举制度成为近代教育改革的巨大阻碍。 相似文献
18.
从农村劳动力外流看中国农村社会结构及其变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阿江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
通过四川、安徽两省农村劳动力首次外出信息源的社会关系分析,发现农村劳动力首次外出经由亲缘、地缘关系而牵动的达2乃,农村社会仍具有较浓的乡土性;约有1*的农村劳动力经由业缘关系牵动,并且正在发展中的业缘关系对劳动力外出牵动的重要性日益突显,乡土社会中的现代因子增多。 相似文献
19.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农民的社会流动呈现显著增强的趋势,这种变化对新时期农村干群关系的构建产生了重要影响,对构建和谐干群关系带来了新的挑战。但随着流动给农民带来的经济上的增收和生活方式上的改变,这种趋势则更加有利于在农村建立和谐的干群关系,从而更有效地维护农村的社会稳定和实现农村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付义荣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7):5-15+94
相关经济社会数据显示,即便在经济强省广东也同样存在发展不平衡与不充分的问题,这在其东翼的潮汕农村表现得尤为明显。从语言与社会流动的视角来看,潮汕农村的居民,无论哪个阶层一般都会在内部交际中使用方言(主要是潮汕话),虽然在外部交际中,普通话的使用率有了明显的提升,但方言依旧占据优势。这说明,潮汕农村依旧是一个内向型的社会,社会经济发展缓慢,各行各业仍多为当地人,进而形成了一个以方言为主的交际环境,这种相对封闭的交际环境不利于外来人口以及外来资源的引进,反过来又进一步加重了潮汕农村的内向型特征。若要打破这种闭合的循环,有必要提升潮汕农村普通话的使用率与使用水平,营造一个更加开放的交际环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