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利用网络结社和勾联所结成的"网络帮派"正在成为引发青少年犯罪的新途径。其中,网络帮派有其明显的群体特征:等级性和管理的完整性、网络纠集的快捷性和群体犯罪的疯狂性。其中网络公会成为青少年网络帮派的新形式,极易培养青少年的帮派意识,并诱发青少年结帮犯罪。网络帮派犯罪不仅因其便捷和突发性而使犯罪防治更加困难,而且它毒害了青少年的心理,损害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因此,应针对青少年网络帮派犯罪形成的青少年自身、社会和法律原因,加强学校和家庭对青少年的教育和引导,加强网络监管,完善立法和加强司法干预等。  相似文献   

2.
网络文化与青少年犯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锡海 《东方论坛》2005,(6):100-108
网络文化是一把双刃剑,它的负面影响成为诱发青少年犯罪新的土壤.网络文化与我国民族文化冲突是诱发青少年犯罪的重要根源,网络文化诱发青少年犯罪的机制表现为:扭曲青少年的价值观、弱化青少年的道德意识、强化青少年的犯罪心理、降低控制青少年犯罪的能力,因而使传统的青少年犯罪不断增多,新型的青少年犯罪大量出现.所以,必须积极应对网络文化的提出的挑战,多方面优化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对策,才能扼制青少年犯罪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论青少年网络犯罪及其预防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青少年网络犯罪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从特点上讲,青少年网络犯罪具有低龄化、智能性、隐蔽性、犯罪动机复杂性和犯罪手段多样性等特征;从原因上讲,青少年网络犯罪既有自身原因,也有网络原因,更有社会原因。有效地防范青少年网络犯罪,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采取多管齐下,综合治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网络犯罪现象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犯罪 ,特别是青少年网络犯罪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长期以来 ,人们习惯于把青少年网络犯罪的责任归结为青少年的不成熟 ,这是一个极大的偏差。加强对青少年网络犯罪现象的研究 ,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网络犯罪具有犯罪主体日趋低龄化,犯罪客体多元化,犯罪手段高度智能化,犯罪规模集团化,隐蔽性、虚幻性极强,危害性极大的特征。有效地防治青少年网络犯罪要从加强青少年网络法制教育、培养青少年正确的网络伦理道德观念;加强技术监督;健全网络犯罪的法律控制体系;建立专门化的网络执法机构;加强国际司法合作等多方面着手,进行综合治理,形成长效防控机制,才能实现标本兼治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的发展,计算机网络已经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点,网络对他们的负面影响日益突出,其中青少年网络成瘾和网络犯罪问题十分值得关注。本文分析了青少年网络成瘾和网络犯罪的现状及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网络犯罪研究——以合肥市为个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社会学的实证研究方法,对合肥市某监狱202名在押青少年和该市200名中学生发放了问卷,并在此基础之上,分析了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和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深层次原因,最后提出了预防与控制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青少年网络犯罪的主要类型着手,指出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原因,进而寻求从技术、管理、法律、 教育和惩处等途径来加以防控,以保障青少年在网络时代能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9.
近十年,我国青少年犯罪研究重点集中于青少年犯罪现状、犯罪特征、犯罪原因以及犯罪预防这四个方面。多数学者根据青少年犯罪的现状来概括犯罪特征,并从网络、社会环境、文化与社会排斥等方面分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提出完善立法、净化社会环境、刑罚矫正与有效社区管理等预防和治理措施。这些已有的研究成果将给我们进一步研究青少年犯罪带来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由于青少年本身法制观念的缺失,以及家长和学校对青少年的上网行为缺乏有效的教育和引导,青少年网络犯罪的现象时有发生,并逐步成为一个令人担忧的社会问题。要想有效控制和预防青少年网络犯罪,社会、家长和学校一方面要加强青少年的网络道德修养教育,对之加以健康引导,另一方面应采取必要的技术防范措施,通过优化网络环境来减少或避免不良信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中美城市青少年网络犯罪时空分布具有一定规律性。此类犯罪在中观层面随时间发展日益严峻,整体呈现出从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从经济发达地区向落后地区递减的趋势。在微观层面,该类犯罪通常具有持续性和稳定性,少数具有择时性,呈现出线上聚集、线下分散、选择空间规训盲点等特点。中美两国针对青少年网络犯罪均采取多样化的具体防控举措,积极实现多元主体参与,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犯罪治理效果。当前,我国在防范青少年网络欺凌行为方面缺乏有效举措,校园网络伦理道德教育尚未纳入现有教育教学内容体系之中,少年警务工作方兴未艾、仍需进一步发展完善。我国需要紧密结合网络犯罪时空分布规律,对该类犯罪传统防范措施加以改进:建立预警机制,整合社会资源,探索公共治理方式;调动多元主体,加强社会治理,强化青少年与社会主流文化的联系;引导青少年不断提高自控能力,以内驱力预防网络犯罪。  相似文献   

12.
目前,互联网已成为青少年学习知识、获取信息、交友聊天、娱乐休闲的重要途径,青少年是互联网的主要使用者和受益骀者,但由于网络的"双刃剑"性质,同时也带来了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新问题.文中就青少年网络犯罪的表现形式、成因及对策作一粗浅论述,以期促进我国的网络法制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3.
为了获取犯罪青少年使用网络情况的第一手资料,对少管所500余名在押青少年和1800余名在校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根据犯罪组青少年与对照组青少年上网状况的对比,可以看出,犯罪青少年在网络使用方面与正常青少年既有共性的一面,也有自己的特点:更长的网龄、高昂的上网费用、更为频繁的上网次数、上网地点多集中于网吧;上网内容更多以休闲交友、寻找乐趣为主,打游戏是其首要选择;对网络世界表现出一定的痴迷,对于现实世界与网络世界的道德评价出现一些扭曲。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由于其生理发育迅速,心理变化明显,出现种种不平衡与矛盾的心理,这样就常使有的青少年出现情绪变化无常,难以琢磨的情况,常常走向犯罪的道路。青少年犯罪有偶发性、纠合性、凶狠性、隐蔽性、反复性、腐蚀性、和可塑性的特点。对于青少年犯罪我们要以预防为主,主要通过加强思想教育,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感,加强对他们的法制教育,发挥家庭对他们的初级教育作用来遏止青少年犯罪。对青少年犯罪要进行综合治理,建立严密的社会保护网络。  相似文献   

15.
我国青少年犯罪特点及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少年犯罪已成为全球注目的重大社会问题,也是目前影响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问题,目前我国青少年犯罪现状为:从规模上看,青少年犯罪的比例在持续增大;从构成年龄看,青少年犯罪呈低龄化趋势:青少年犯罪组织形式看,多系团伙作案,有的甚至带有黑社会性质;从作案手段看,方法简单,手段单一,并向暴力化、公开化发展;从相关因素看,网络与未成年人犯罪之间的关系正在日益密切;从青少年犯罪的教育改造情况看,具有反复性特点.  相似文献   

16.
青少年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因其好奇心重,精力充沛,模仿能力强,但情绪调控能力差,意志力薄弱,社会经验少,较易引发行为疑惑和情绪困扰,而高居网络犯罪之首。之所以造成这种现象既与青少年个体因素有关,亦与青少年所处的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有涉,需要在心理健康评估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并辅以心理咨询与治疗,以此有效的减少青少年网络犯罪。  相似文献   

17.
由于方方面面的影响,部分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了与教育规范不协调的行为,如校园暴力、色情犯罪、网上犯罪等等社会心理学对青少年行为失范的解释都最终归咎在社会环境上。要针对青少年的活动范围和心理发育过程,从学校、家庭、文化网络等方面协调配合,共同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18.
预防青少年犯罪 ,教育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文化教育是通过教育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基础 ;道德教育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治本措施 ;法制教育和家庭教育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重要防线 ;心理和生理教育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9.
当前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少年犯罪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一个社会问题,在我国也不例外。研究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和原因,从而有效地预防及矫治青少年犯罪,是减少全社会犯罪的一个重要方面,因而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本文综合分析了当前青少年犯罪十个方面的特点,并在社会、学校、家庭及青少年自身等几个方面探求青少年犯罪的原因,结合我国的实际和以往的经验提出青少年犯罪问题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0.
青少年犯罪是当今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 ,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的负面影响 ,致使青少年犯罪日益增多。就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和原因进行分析 ,提出实施四个预防和三个工程是治理青少年犯罪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