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郭伟智 《公关世界》2023,(12):49-51
乡村振兴是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如何才能实现乡村振兴,作者根据党和国家政策,结合工作实际从加强顶层设计,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规划,做好红色文化引领乡村振兴工作;加强红色遗产保护利用,丰富乡村文化内涵;做好红色文化引领好乡风建设工作,持续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推进红色文旅融合,助推新乡村高质量发展;依托红色资源保护,走好乡村生态兴农路;扩大红色文化教育,吸引乡村人才聚集;依托红色资源保护,走好乡村生态兴农路等七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红色音乐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音乐文化交融、蝶变的产物,有着深刻的精神内涵和丰富的文化意蕴,是新时代高校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宝贵资源.基于红色音乐文化资源在高校育人情况的研究发现,高校对红色音乐文化资源利用不足、高校中红色音乐文化平台建设不足、高校在红色音乐文化方面的教育不足等,是影响红色音乐文化资源在高校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利用的重要因素.从红色音乐文化资源云平台建设、教育教学渗透、校园环境渗透三个方面探索红色音乐文化资源在树立高校学生正确的理想信念中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湘潭市为例,研究地方红色文化如何融入高校党史学习教育,使得两者实现正向促进和发展.通过构建"三挖掘三提炼五融合双发展"的地方红色文化与高校党史学习相结合的发展模式,从红色文化人物资源、有形红色文化资源、无形红色文化资源三个方面挖掘红色文化内核;把握住时间逻辑、事件逻辑、人物逻辑对红色文化加以提炼;从组织领导、制度保障、平台构建、因地制宜、特色亮点等五个方面加以融合,探索出了一条高校结合地方红色文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4.
司志超 《公关世界》2023,(9):117-119
红色文化是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中形成的特定资源。渭华起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西北地区进行的第一次武装夺取政权的尝试,是我国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有利于增强文化软实力,提升文化自信。文章将渭华起义与红色旅游相结合,分析渭华起义红色旅游的发展现状、发展优势、以及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提出相对应的对策建议,促进渭华起义红色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年猛  夏文清 《城市》2021,(8):54-65
作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呼包鄂榆城市群重要的节点城市和陕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与陕甘宁蒙晋接壤地带的其他城市相比,榆林在整体经济实力、人口规模、发展空间以及文化潜力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为榆林打造成为陕甘宁蒙晋交界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城市奠定了基础.但是,产业结构单一、基本公共服务质量不高和文化资源挖掘不足等在...  相似文献   

6.
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特有的先进革命文化。加强红色文化资源的创新利用对于加强先进性建设,增强四个自信,激发奋斗伟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文章聚焦于红安县的红色文化资源,从经济、教育、文化三方面阐述红安红色文化的功能价值,分析其创新利用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并从文化品牌、开发模式、资源整合和传播方式四个方面提出促进红安红色文化资源创新利用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7.
红色文化遗产是我国重要的文化资源和历史资源,其中凝聚着民族的智慧结晶,加强数字化保护,利用先进技术创新红色文化遗产保护途径,能为红色文化遗产的发展提供无限可能。了解红色文化遗产的特点,从红色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意义入手,梳理红色文化遗产传承的价值,有利于红色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策略更新与完善,也能为中国人民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丰富精神指引,确保中华民族始终在复兴之路中砥砺前进。  相似文献   

8.
红色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民族性。而红色文化资源既展现了红色文化的独特价值,其开发也推动了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四川作为红色文化大省,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因此,学界对于四川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的价值意义及其开发路径进行了广泛研究,以期进一步强化红色文化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9.
孙欣  张志卫 《公关世界》2022,(12):65-66
红色文化资源主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进行的革命活动、改革和建设等社会实践及其结果,这种活动及结果经过时代的发展,突出表现为人们可以开发利用的历史遗存。本文通过对白山市辖区内的红色文化资源的调查分析,研究其时代价值和实践意义,从而为新时代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红色文化资源、促进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豫东指河南省东部地区,主要包括开封市、商丘市、周口市3座地级市以及永城市、兰考县、鹿邑县在内的省直管县(市)。豫东红色文化资源则是中国共产党人在豫东地区开创革命根据地斗争、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推进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一系列物质与非物质文化资源。这些红色文化资源共同构成了豫东地区的红色文化资源宝库,形成了豫东特有的红色文化基因。一、豫东红色文化资源概况1、从区域分布上看开封市市区内,具有代表性的有北伐军抵汴旧址、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开封队部旧址、解放开封战役激战地等,  相似文献   

11.
红色文化是我国民主革命时期产生的一种独特的价值文化,文中提出通过大力开发革命老区的红色文化资源,传承与弘扬红色文化,发扬红色文化资源价值及教育功能,为建设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持续的精神推动力。  相似文献   

12.
红色文化作为被赋予新时代使命的文化概念,诞生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进行的革命斗争和改革建设。如今面对公民道德教育的困境,红色文化作为我国开展公民道德建设的独特资源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红色文化能够缓解目前公民道德教育面临的危机,将其整合运用到公民道德教育与建设的实践中,能够实现公民认同,促进我国公民道德水平的提升与新时代公民道德教育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3.
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红色文化在新时代具有深远意义,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能够产生重要的育人价值。但是,在如何把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对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不够深入、融入方式单一、课程设置及评价体系不合理等。高校需要开辟红色文化教育新形式,打造过硬的师资队伍、增设红色文化课程、制定合理的课程评价体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打造红色文化专栏、编写红色教材等路径增进红色文化同思政教育的融合度。  相似文献   

14.
红色文化教育与高校的党建工作融合可使党建工作取得更好的效果。这样的教育既渗透了红色文化,又培养了学生的良好精神品质。首先介绍红色文化的内涵,继而阐述了红色文化教育与高校党建工作两者之间的关系,分析了两者融合发展的要点:结合时代特点创新党建工作,利用红色文化资源丰富教育形式,根据学生特点开展教育活动,使红色文化教育与党建工作相互促进,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包括建立工作联动机制,将红色文化融入"三会一课",借助信息技术改善工作,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教育活动,实现红色文化教育与高校党建工作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5.
红色文化是一个国家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文化资产,高效的思想政治工作也是高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让红色文化资源渗透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当中,对民族精神传承、传统文化发展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本文作者通过分析民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现状、分析红色文化内涵,对红色文化资源与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分析研究,指出了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吕丽 《公关世界》2023,(1):96-97
红色文化是极具中国特色的一种先进文化,对我国发展具有跨时代的价值。红色+文化的旅游模式是目前乡镇发展的大趋势。深入挖掘特色古镇的文化资源、旅游资源,将两者有机结合,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求,借助理论分析指导实践,以红色文化为引领,促进文旅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7.
红色文化作为优质的教育资源,在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的塑造上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职思政理论课第一课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及学习积极性,对促进学生树立崇高理想、提升思想道德修养具有正面作用。同时,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可以有效推进思政课第一课堂教改工作,充实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从而全面提高思政课教育时效性。  相似文献   

18.
新时代思政课大环境要求思政教育情怀要深,保持家国情怀,在党和人民的伟大实践中关注时代、关注社会,汲取养分、丰富思想。为此,我们对大中小红色文化传承问题在其思政课中的应用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研究,以进一步促进红色文化资源在新时代更好地发挥育人助人效果,旨在具体论述陕西省红色文化资源发展的现状问题,充分论证新时代红色文化的内涵,并阐发其在思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通过红色文化的地域性特征所呈现的地域意义,从而以小见大,为红色文化的传承与路径发展、为当地红色文化传承与研究,为国家"大中小一体化"红色思政文化教育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9.
红色文化为大学生党建工作提供了优质资源,对于大学生党建工作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贵州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将贵州红色文化与大学生党建工作相结合,充分挖掘贵州红色文化的价值,能够切实增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红色精神,提高学生党建工作水平和成效,为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培养合格接班人。  相似文献   

20.
淮安有着悠久的革命传统,红色文化资源非常丰富,为高校铸魂育人提供了重要载体.期待通过政府加大对淮安红色文化的统筹规划与开发利用、高校加大全方位育人体系的构建、大学生自我教育与个人修养的提升等路径可以提升高校以地方文化资源铸魂育人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