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吉利黄河河务局以“三基四化”建设成果为依托,不断提升数字孪生黄河建设,初步实现了一线班组“监测、感知、巡查、指挥”全覆盖,各项建设成果在今年黄河汛前调水调沙运行中牛刀小试、初显神威。监测更智能吉利黄河河务局在白坡控导工程建设视频监控系统12处、红外感应语音播报系统11处、人工远程喊话系统3处、河道水位自动采集系统1处。视频监控、红外感应语音播报等系统基本实现了工程靠河坝段、上坝路口、防汛仓库等重点区域全覆盖。  相似文献   

2.
<正>山东黄河文化资源较丰富,拥有4个世界文化遗产,但存在黄河文化资源研究、保护力度不足,黄河文化保护、传承专业队伍缺乏,协同联动有待提升等问题。为加强山东黄河文化资源保护与高校立德树人育人契合度,笔者从数字赋能、多方联动,发挥高校中间建设平台优势,打造特色课堂,增强引路效应,推进黄河文化资源数字转化,开展行走黄河、感悟文化活动等方面,提出共进措施。  相似文献   

3.
<正>档案工作是治黄事业的见证者和记录者,天桥黄河河务局从档案工作着手,靶向赋能黄河文化建设,谱写了以档案管理助推文化建设的兰台新篇。被命名为国家水情教育基地,入选国家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重点推介名单、水利部水工程与水文化有机融合案例,“文韵天桥”品牌建设日新月异……天桥黄河河务局从“档海”史料中掇菁撷华,  相似文献   

4.
何继新  姚换军  韩庚君 《创新》2022,(3):95-107
随着智能化集成技术的蓬勃发展,当今社会逐渐进入了一个以智能化为核心的时代。文章围绕智能化引致的一系列转变,从高校创新创业服务管理环境、创新创业主体行为、创新创业服务产品及创新创业服务生成过程等方面,分析、归纳和总结智能化场景中高校创新创业服务管理的变化,尝试构建智能化场景中高校创新创业服务管理的系统框架与逻辑体系,并提出提升智能化水平,推动变革持续从赋能到使能演化。一方面,针对需求研判和预测、教育服务产品包、绩效监测评价、价值链管理等核心环节,深入探究智能化赋能提升高校创新创业服务管理的路径和手段;另一方面,从智能化使能中的需求生成、内容规划、价值创造、价值链创新、生态圈重构维度,剖析智能化使能以何种方式更好地服务于创新创业主体需求,提供更高质量的创新创业服务。  相似文献   

5.
“三全育人”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理念,生涯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低年级阶段实施生涯基础赋能,激发生涯意识,促进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在中年级阶段实施生涯加速赋能,促进目标定向和技能提升;在高年级阶段实施精准赋能,促进求职择业行动实施和生涯策略的评估调整。按照分段实施、段段赋能、形成合力的原则,建立生涯教育中不同时段、不同环节的映射关系,分阶段、有层次、抓重点、重赋能的生涯教育体系构建,是“三全育人”在生涯教育领域从理念到实践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6.
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是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大数据应用则是加强和创新乡村多元共治的必然要求。综合数字治理理论和协同治理理论,构建“数据赋能-多元共治”的分析框架,提出大数据应用能够驱动乡村多元共治从各自为战转向流程再造、从分散治理转向协同治理、从基于经验转向基于数据,具有高效化、协同化以及精准化的鲜明导向。目前,从大数据应用驱动乡村多元共治过程的“前-中-后”来看,其保障支撑需要强化、统筹协调需要深化、监管规制需要细化。有必要进一步夯实乡村多元共治大数据基础保障的“支点”,打通乡村多元共治大数据集成平台的“堵点”,聚焦乡村多元共治大数据安全监管的“难点”,从而通过多方发力、多措并举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大河之美,始于文明。近年来,黄委水文局(以下简称水文局)机关贯彻实施“党建引领、创新驱动、业务立局、经济强局、人才兴局、文化润局”黄河水文发展战略,扎实开展文明创建,坚持党建领航,携文明新风阔步而来,以文明之美为新阶段黄河水文高质量发展赋能加码,以遒劲有力的笔触绘就美好水文新画卷。  相似文献   

8.
刘宁 《唐都学刊》2013,29(1):34-39
据清代陈元龙撰修的《御定历代赋汇》收唐代文人4篇有关渭水的赋作,分别是自居易的《泛渭赋》、卫次公的《渭水贯都赋》、刘殉的《渭水象天河赋》、独孤授的《泾渭合流赋》。这四篇赋以不同的视角展示了唐代文人对这条河流的情感与非同寻常的认识。《泛渭赋》体现了青年时代的自居易极高的政治热情与有为追求;《渭水贯都赋》体现了人们祈盼盛世永驻的美好愿望;《渭水象天河赋》表现了人们对清明政治的渴望;《泾渭合流赋》则更多强调的是个人与他人的“和”、个人与群体的“和”、个人与社会的“和”,反对“独清”。  相似文献   

9.
数字经济对会展业的改造赋能程度持续加深。当前,广州会展数字化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政府大力推动数字赋能会展业转型;线上展览数量走在全国前列;线上线下融合办展创新发展;智慧场馆和公共服务建设不断提速,但也存在着会展数字化转型不够充分、数字会展商业模式不够成熟、会展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夯实、会展数据采集与共享机制不够通畅等突出问题。广州为推进会展数字化发展,应瞄准全产业链数字化、会展数据价值化、跨界融合多元化、展览场馆智慧化等四个方向,借助技术支撑、需求牵引、政府政策、市场竞争等四大驱动力量,加快推动广交会场馆建成“生态化智慧展馆”的全球标杆,推动琶洲地区建设“数字+总部+会展”创新高地,创新开设“面向未来”的数字经济特色主题展,构建一个“即插即用”的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强化会展数据要素的高质量供给和高效率利用。  相似文献   

10.
随着教学资源的不断累积,提高教学资源的质量,增强教学资源对教学的“赋能”效应,已成为教学资源建设的关键问题。针对教学资源建设存在的组织规划、教育效果等问题,该文基于工程教育认证中的成果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等核心教育理念,探索数字图像处理教学资源建设的改革路径,研究教学资源的规划建设方法、提高教学资源的“赋能”效应以及教学资源辅助线上线下教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正>长河远阔,良法赋歌。翻开崭新的《黄河保护法》,一道法治保障正在字里行间中巍然矗立,一股法治力量更在生动实践里积聚迸发。循着《黄河保护法》从颁布到实施的轨迹,利津黄河河务局肩扛重任、心怀使命,迅速行动、精心组织,多措并举,全力抓好《黄河保护法》的学习、宣传、贯彻工作,让法治春雨洒落大河上下,法治精神浸润百姓心田。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武陟第一黄河河务局坚持以工程塑形、文化赋魂,深入推进治黄工程与黄河文化融合建设,探索走出了一条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新实践。突出重点打造龙头品牌黄河文化源远流长,流域不同地区的文化底蕴各有不同。武陟第一黄河河务局因地制宜,深挖黄河水文化基因,突出重点,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黄河文化龙头品牌。  相似文献   

13.
<正>黄河文化厚重的历史底蕴,赋予了济南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有的城市魅力。黄河文化是“文化济南”建设、提升济南城市软实力的历史文化资产。将黄河文化融入济南城市软实力建设,既是推进黄河文化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的需要,也为当代济南城市软实力建设找到了历史依据,为“文化济南”建设提供了战略性资产。  相似文献   

14.
王芬 《探求》2022,(6):67-76
积极构建网格智慧工作体系,以形成反应便捷、协同高效、服务精准的“微治理”单元,是保障城市公共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防线。近年来数字城市建设、城市治理的技术化和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汇集在一起,以资源整合、流程再造、服务融合为基层赋能的网格化运作逻辑,极大提升了社会治理效能。基于广州“综治中心+网格化+信息化”的智慧网格治理建设实践可看出,打造智慧网格需进一步从理念更新、信息整合、流程优化、平台开放、队伍建设等方面持续创新,探索完善路径,以全面推进基层治理的信息化智慧化转型,为公共安全与社会稳定夯实根基。  相似文献   

15.
<正>2023年,河南黄河数字孪生建设的“大明星”当数马渡黄河边的一块“小石头”。2022年年底,水利部部长李国英对其点赞,使得这块“小石头”迅速火出圈。其先后亮相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第18届世界水资源大会,并在数字孪生水利建设现场会上再获李国英部长肯定,多次被新华社、《中国水利报》《河南日报》报道……它就是装置了多种传感器、能第一时间感知坝岸险情的“智能石头”。  相似文献   

16.
<正>从一条河到一个流域,从一个村庄到一座城市,法治精神宛如富有生命力的种子孕育、开花、结果,《黄河保护法》的丰富内涵正悄然沁润着人们的心田。法治为民,普法先行。东营黄河河务局创新普法形式,积极开展宣传贯彻《黄河保护法》工作,“法治东营”图景日益清晰。  相似文献   

17.
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当前,甘肃人口老龄化呈现“未富先老”“未备先老”“慢备快老”“城乡倒置”等特征,建设更加充分、更加均衡的养老服务体系对甘肃来说迫在眉睫。在调研基础上对甘肃人口老龄化状况、养老服务体系取得的成就与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凝聚全社会力量,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巩固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养老服务体系;技术赋能创新养老服务方式,加快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等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8.
伴随数字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国家间的数字治理鸿沟日益加深,以数字平台为主的私营主体逐渐成为跨境数据治理体系中一股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在全球性数据合作受阻的背景之下,部分国家逐渐转向区域治理、双边治理甚至单边治理。这对跨境数据治理体系产生了深远影响,表现在从个人隐私到国家安全的理念更新,从一元管理到多元治理的主体赋能,从自由流动到数据主权的原则设定,从域内管辖到长臂管辖的模式转变,以及由单一转向多样碎片的规则构建。未来我国应立足于数据主权原则,平衡数据保护和数据流动的立场,兼顾国家安全与隐私保护理念,探索政府与私营部门共治格局,打造我国数据法域外效力之“矛”,构筑阻断外国数据法在我国适用之“盾”,推动构建多边和诸边的跨境数据治理规则,构建“攻防兼备”的跨境数据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9.
<正>天下之言水患者,古今皆以黄河为重。黄河中游河段流经黄土高原,挟带大量的泥沙;黄河下游地势平坦,河道变宽,黄河流速缓慢,致使大量泥沙淤积,经年累月,使河床逐渐抬高,形成“地上悬河”。黄河充沛的水资源,给沿岸带来兴盛的同时,也带来巨大的隐患。据统计,从先秦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2500多年间,黄河下游共决溢1500多次,改道26次,每一次的改道、决口都会给沿岸人民带来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20.
30多年来,中国思想解放、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推动着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取得了五大成就,开启了理论创新的时代。“十二五”时期,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将步入系统创新的新阶段,将从个别观点、个别结论的创新转换到基础理论、理论体系和方法论的创新;从单一学科、单一视野的创新转换到综合创新、交叉创新和新学科群的崛起;从无序竞争转换到有序推进。作为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内容,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创新能力建设与自然科学同为“鸟之两翼”、“车之两轮”,同样重要。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规划应当强化“国家意识”、建立“国家目标”、设立“国家工程”。系统创新、全面发展、走向世界,这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基本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