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助力乡村振兴、发展乡村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当前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仍面临师资总量较充足但结构性匮乏、人文环境改善但教师留任意愿不强、教师教育改革力度增大但教师自身成长速度较慢等方面的问题。调查分析发现,政策要素、环境要素及价值要素是影响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要素,其中,政策要素直接影响环境的形成和价值的塑造,环境要素是政策的反映和价值的加总,价值要素是政策和环境共同作用在教师个体的结果。三者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一个稳定的系统框架,政策要素位于宏观层,对全局有重要影响;环境要素位于中观层,对落实政策和促进个体价值发展具有枢纽作用;价值要素位于微观层,个体价值的集合为环境和政策反馈成效的信号。据此,应协调宏观、中观、微观效能,多措并举,定向施策,统筹做好乡村教师队伍高质量建设的顶层设计,优化人文环境以满足乡村教师协同发展需求,结合教师自身发展推进教师教育综合改革,助力乡村振兴中乡村教师队伍高质量建设。  相似文献   

2.
乡村振兴离不开乡村教育振兴,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是乡村教育振兴的关键。乡村教师作为乡村建设中的重要成员,在乡村振兴中具有重要地位。“补充式”发展侧重解决乡村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沉积式”发展侧重提升乡村教师队伍的素质能力。当前,乡村教师“下不去”的问题依靠“补充式”发展得到了基本解决,而“留不住”的问题则更多需要通过“沉积式”发展加以解决。拓展乡村教师来源渠道、打造乡村从教生活方式、重构乡村教育体系,促使乡村教师成为推动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主体力量。  相似文献   

3.
乡村教育振兴不仅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必然选择,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乡村教育振兴是在中国共产党全面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中国式现代化理念为统领,各相关部门协同推进乡村教育体制改革,促进乡村教育现代性不断增长的过程。从宏观层面来看,乡村教育振兴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动力、推动美丽中国建设的战略支撑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乡村教育振兴的价值逻辑蕴含着时代发展的必然性,在价值逻辑上彰显着为农而教的价值立场、承载着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价值承诺、充盈着传承创新乡土文化的价值情怀、诠释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价值担当。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乡村教育振兴在目标上要满足乡村振兴战略新要求、在理念上要彰显乡村学校教育新理念,在方式上要构筑乡村教育新格局,在机制上要创新人才培养新体系。推动乡村教育振兴需要从乡村教育经费投入、城乡教育资源共享、乡村学校结构布局优化、乡土文化建设与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入手来选择最优路径,为乡村教育振兴发展提供最佳方案,从而不断深化乡村教育改革,以乡村教育振兴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4.
《中文信息》2013,(4):42-43
“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关键,是实现培养高素质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前提。高职院校要建立一支结构合理、高素质的“双师型”团队,应准确、全面地理解“双师型”团队的内涵,合理制定“双师型”教师任职资格认定标准,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途径及创新考核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5.
加快数字赋能未来乡村发展,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对于数字技术场域影响的现代性回应和立足“数字乡村建设”的更高层次集成创新。高质量推进新时代数字赋能未来乡村发展,需要明确未来乡村在推进共同富裕进程中形成“城乡互利共生”态势、健全高质量发展机制中增进“要素组合优化”水平以及全面深化基层治理改革中实现群众“高品质生活”追求的发展逻辑,进而有效协调数字赋能未来乡村发展进程中政府主导推动引领与乡村主体主动承接、技术影响单一规范与社会治理复杂多变等关系,辩证思考数字赋能未来乡村发展的关键影响,明晰赋能行为的施动主体、承接领域与工作重心等关键问题,突出发展场景引领,力求政策均衡及保障有效,促进数字技术与未来乡村发展良性互动,推动数字赋能未来乡村发展行稳致远。  相似文献   

6.
治国之本是教育,教育之本是教师,高校的教师是发展高等教育事业的主要力量。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学校的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的质量。要培养跨世纪的合格人才,关键在于建设好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下面,就如何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加强师德教育,培养敬业爱岗精神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在履行教学职责时,应遵循的具有本职业特点的道德原…  相似文献   

7.
广西多科性本科院校教师实践能力培养中存在不少问题:教师队伍建设结构性缺失,学校缺少对教师实践培养的政策制度保障,学校与政府和企业的合作办学制度不够完善,等等。对此,应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增强教师的实践学习意识;完善教师实践培训管理制度,提高教师培训效率;设置教师实践培训专项经费,保障实践培训成效;与时俱进,不断调整教师考核制度;加强宣传与发挥优势,使校政企合作制度化。  相似文献   

8.
一、办学定位创新:坚持育师为本,实现跨越式发展高师院校是培养教师的摇篮,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育师为本是高师院校办学精神和办学定位最集中的体现。“育师”服从于“育人”的基本要求,更体现了教师教育的特色和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和要求,这也正是“学为人师,行为示范”的师范精神所在。因此,坚持育师为本,体现了高师院校既培养人才,又培养人师;既培养懂得钻研学问,又培养懂得如何为人、如何为师的办学目标。“经师易遇,人师难遭”,在新的形势下,高师院校坚持育师为本的办学定位,并不是墨守成规、固步自封;相反,是教师教育…  相似文献   

9.
新时代高职院校"工匠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推动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任务.《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对新时代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新时代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中的"工匠型"教师队伍建设面临机遇和挑战.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工匠型"教师的评价模型,开展问卷调查,并对调研情况进行研究确定"工匠型"教师的评价目标,建立由4个一级指标和22个二级指标构成的高职院校"工匠型"教师培养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AHP)计算得出了二级指标的权重排序,确定了国家财政投入、学校投入、培训项目质量、企业投入、校企合作规模和国内培训基地等指标是"工匠型"教师培养的6个主要影响因素,明确高职院校建设"工匠型"教师队伍的推进路径.  相似文献   

10.
新时代高职院校"工匠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推动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任务.《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对新时代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新时代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中的"工匠型"教师队伍建设面临机遇和挑战.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工匠型"教师的评价模型,开展问卷调查,并对调研情况进行研究确定"工匠型"教师的评价目标,建立由4个一级指标和22个二级指标构成的高职院校"工匠型"教师培养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AHP)计算得出了二级指标的权重排序,确定了国家财政投入、学校投入、培训项目质量、企业投入、校企合作规模和国内培训基地等指标是"工匠型"教师培养的6个主要影响因素,明确高职院校建设"工匠型"教师队伍的推进路径.  相似文献   

11.
实施乡村智慧治理既是新时代构建中国特色乡村治理体系的内在要求,也是全面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驱动力。基于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审视,乡村智慧治理在优化乡村传统治理模式、提升乡村治理效能的同时,也面临着技术泛化与主体价值冲突、技术主导与主体权益冲突、技术开发与社会公正冲突等诸多伦理风险与挑战。因此,从乡村智慧治理的伦理自觉和技术自洽的长效机制建构来看:首先,乡村智慧治理“内”要以“善治”的核心价值理性构建其自身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其次,乡村智慧治理“外”要以“善智”的技术理性打造其治理工具与技术的创新;最后,从主体结构、权责划分、战略理念的维度构建“内外兼具”相互衔接的乡村智慧治理框架,以期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12.
促进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规范运转,形成团结、务实、创新的核心力量对今后乡村建设至关重要。注重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致富能力培养是关键,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基层干部的引领导航作用,富民利民才能提升党在农村基层的凝聚力。党员干部率先成为“双向”型人才,围绕乡村经济建设抓支部党建,不断优化农村党组织结构以便更好地适应市场新变化。树立以农民党员为主体的专业示范户。有重点、多层次、多触角以党建领航农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3.
早在民国时期,乡村建设派就开始了关于西方社会工作在我国乡村建设中的本土化探索,成立了由乡村建设所需知识分子组成的社会组织来开展社会工作服务,并立足于乡村的集体伦理精神来开展社会服务。改革开放以来,国外专业社会工作理论对我国乡村建设的介入,具体呈现为专业社会工作面向本土社会工作的嵌入式发展。但由于介入障碍的存在,这种嵌入式发展也存在着发展困境,需要再次开启本土化的进程。推行合作型的本土化就是要以专业社会工作服务完善本土社会工作的制度设置,以本土社会工作的制度设置支持专业社会工作的服务。具体落实到实践中,应侧重以下两个方面:在服务主体上,需要由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和其他乡村建设所需专业人员形成混合团队,使之具备乡村建设所需的全部能力;在工作理念上,要尊重家文化对农民思想与行为的基础性作用并培养农民的“关切心”与“公共心”。  相似文献   

14.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重要的一环,肩负着助推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重要责任。“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在分析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培养要求的基础上,指出现阶段“双师型”教师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形成校企联合双培养机制、深化产学研一体化、建立健全长效激励机制、以团队建设推动教师全面成长等方面提出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路径。  相似文献   

15.
高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为教师队伍的素质建设营造了良好的内外部环境和发展机遇,尤其是“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已经成为高职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目标和方向.本文首先分析了高职教育改革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发展环境的影响,然后结合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时期高职院校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发展环境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6.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学校发展离不开教师,教师队伍建设是一所学校发展的前提条件,而师德建设又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与关键所在。本文针对目前中小学教师队伍师德存在的不良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中小学教师队伍师德建设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丁波 《新疆社会科学》2023,(3):132-138+152
数字乡村建设是“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数字技术嵌入乡村治理过程,重构乡村治理要素,促进乡村治理数字化转型。乡村治理数字化转型遵循“主体—方式—规则”的内在逻辑,推动乡村治理主体由一元主导转向多元共治,治理方式由简约治理转向数字治理,治理规则由非正式治理转向正式治理。文章认为,在乡村治理数字化转型进程中,存在乡村治理主体理念差异、方式手段不同和规则体系矛盾的实践困境,以培育数字治理理念、构建数字治理平台、完善数字乡村制度为优化路径,可以助力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8.
建立一支相对稳定且具有较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民办高校保证教学顺利实施和教育质量稳步提高的首要前提,也是民办高校实现新一轮发展的充要条件。文章围绕民办高等教育师资建设的问题,以辽宁省民办高等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入手,深入分析制约教师队伍建设的症结,提出树立以人为本的民办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理念,探索推进民办高校教师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加强政府资助力度,加强学校内部管理、做好教师在职培训等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9.
搞好“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代的发展在教育观念上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师除了具备一般教师的基本素质外还应具备”双师型”素质。搞好“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对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公共理论课”(指原高校开设的“两课”)教师肩负着培养具有较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神圣职责。要完成这一重大历史使命 ,就必须加强“公共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因“公共理论课”是一种国家行为 ,国家就应该从立法的高度 ,真正给“公共理论课”一个合适的学科地位 ;需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稳定“公共理论课”教师队伍 ;还需要采取有力措施 ,大力提高“公共理论课”教师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