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统一战线服务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严密的内在逻辑和优势功能,依据新时代统一战线的工作格局和人民民主的发展要求,以优化实践载体、健全制度机制、创新方式方法、提升意识能力为着力点提出统一战线服务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2.
孟娴  魏崇辉 《理论界》2023,(9):8-14+2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式民主的新论述与新概括,是中国共产党对不断发展着的民主实践的理论建构,集中体现了中国式民主人民性、全过程性、高效能性的统一,具有超越西方民主的内生优势。从运行特质看,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了民主与治理的高度统合。从自我完善看,全过程人民民主不断健全容错纠错机制,是中国式民主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体现。逻辑上讲,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人民性、全过程性、高效能性的统一为实现民主与治理的统合夯实了基础,通过日趋健全的容错纠错机制,推动中国式民主走向自我完善。对中国式民主内生优势、运行特质与自我完善的阐释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研究的基本组成。  相似文献   

3.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特色的民主话语与民主机制,责任政治逻辑与全过程人民民主相融合而生的“全过程负责”,是提升全过程人民民主质量的必要路径之一。基于责任与民主的内在关联,“全过程负责”从观念、结构与行动三个维度保障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质量:全过程人民民主以马克思主义民主观为核心理念,从始至终贯彻了“人民本位”的价值内涵;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多层次与全链条的系统结构中整合不同民主形式,激活各类要素,强化全过程监督,使民主成为能够真正回应问题的机制;全过程人民民主鼓励并动员广大人民群众负责任地参与到民主程序当中,以“能动者”的身份提升了民主制度的活力与执行力。“全过程负责”旨在提出一个分析民主质量的责任视角,探讨民主的责任意蕴和责任的民主价值。  相似文献   

4.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协商民主是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作为内生于社会主义人民民主理论体系的民主形式,协商民主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内涵、拓宽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渠道、丰富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形式、健全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方式。用协商民主的优势助推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发展,要注重培养协商意识、统筹协商布局、完善协商制度、拓宽协商方式,而提高民主认知能力、规范民主运行程序、加强民主保障机制、强化民主技术赋能对于新时代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民主在中国取得了跨越式发展,为深化理解中国式民主并创新当代民主理论提供了一个新视窗。时至今日,中国式民主体现出了全过程性的特点,其在巩固全过程民主的广泛性中夯实其制度之基,在彰显全过程民主的充分性中强化其制度之实,在践行全过程民主的健全性中凝聚其制度之力。作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民主实践典范,全过程民主形成了较为独特的政治逻辑,其核心是将人民民主的各项具体制度优势加以巩固,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效能的普遍化;关键是始终将“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统一于治国理政的各个环节中;主要任务包括坚守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强化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凸显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两个大局以及生成符合时代需要的民主治理机制。正因为全过程民主具备“行得通、很管用、有效率”的价值优越性、实践优势性与话语优质性,才有力地挑战了自由式民主思维,为非西方国家摆脱西方民主的话语霸权与制度陷阱提供了新思维、新逻辑和新方案。  相似文献   

6.
民主化是现代化的重要维度。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中国民主的形态由争得民主的现代政权建构形态、探索和发展人民民主的政治制度建设形态向创新构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政治文明发展形态不断跃升。作为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生成的新型现代民主范式,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丰富的精髓要义:“有机统一”构筑民主的整体性架构,全链条、全覆盖、全方位共同融构形成复合民主,协商民主与基层民主奠定民主成长基础,“两会制度”开辟践行民主的关键渠道,政策民主与民生政治参与构成民主发展战略突破口。在中国式现代化推进过程中,意识形态引领护持的价值优势、党与人民有机协同的结构优势、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优势、数字技术赋权增能的效率优势等共同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迭代发展。  相似文献   

7.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内涵与中国梦的本质是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的。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对中国梦本质的民主阐释,遵循着中国梦的基本逻辑。具体而言,全链条的民主为民族振兴提供崭新的民主形态,全方位的民主为国家富强提供广泛的发展空间,全覆盖的民主为人民幸福提供真实的政治保障。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形成和实践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奋力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中国梦之中,其发展仍将遵循着中国梦的发展逻辑,立足中国发展国情,满足人民现实需要,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以民主的高质量发展促进国家治理的高效能提升,汇聚起中华民族的新时代共识奋进力量。  相似文献   

8.
更高程度的民主以更先进的科技文明作为基础,这由民主自身的理论逻辑和人类社会的发展逻辑共同决定。从比较视野来看,工业文明条件下诞生的代议制民主在信息文明和智能文明的条件下,同样需要协商民主等更多的民主形式和程序来弥补其全面性的不足。全过程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制度特征,同时也是人民民主发展的本质要求。从理论逻辑来看,全过程民主具有"全局性""全程性"和"全民性"的基本特点,并且最终体现为中国式民主相对于西方民主的制度优势。智能文明的发展可以为全过程民主提供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坚实的技术支撑,这就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了新的命题。在智能技术的助力下,全过程民主能够更好地将中国民主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并为世界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新的方案和选择。  相似文献   

9.
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揭示了人民民主的本质属性和全过程实践特征相结合的历史必然性,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体现了历史逻辑与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与效能逻辑、话语逻辑与系统逻辑的辩证统一。它在总结历史规律、发展民主理论过程中孕育;在人民民主实践、提升民主效能中发展;在立足系统思维、构建中国民主话语中升华。  相似文献   

10.
党的二十大提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我们党对中国民主政治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经验结晶,是关于中国民主政治发展方向的最新论断。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同时,这一重大理论创新也体现出鲜明的时代性、继承性、系统性和实践性的学理特征。全过程人民民主思想在理论逻辑上继承和创新了马克思主义人民民主思想,在实践逻辑上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民主的不懈探索,在现实逻辑中体现了中国实现民族复兴道路的必然选择,进而打造出中国的民主模式,即科学完备、逻辑严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1.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新时代我国民主理论与实践的重大创新,开辟了人类政治文明发展新境界。就其时代价值而言,不仅深化了对我国民主本质及其实现形式的认识,概括出我国民主政治实践形态的基本特征,揭示了中国式民主不同于西方民主的显著特性,而且还将抽象的人民民主理念和价值具化为经验的、具体的民主实践,展现出中国式民主话语日益成熟的“自塑”式表达能力。就其运行基础而言,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理念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价值基础;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以及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必然包含的民主体制机制,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基础;广大人民群众对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广泛有序真实的参与,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基础。就其产生与发展而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党的领导与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一个内在统一、互促共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数字技术可助力乡村民主治理要素全链条高效运行,助推乡村民主治理过程全方位透明呈现和助成乡村民主治理主体全覆盖参与。以切斯特·巴纳德系统协作理论为工具,对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全过程人民民主治理逻辑进行解析,发现数字技术赋能是形成全过程人民民主合作意愿和共同目的的重要支持,组织目标与个体目标的有机统一是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治理的必要前提,积极稳定的协作意愿是乡村全过程人民民主治理内生动力和必要保障,三者有机统一构建了系统协作的乡村全过程人民民主治理体系。与此同时,在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全过程人民民主治理进程中,应在数字规划设计中嵌入基层意志,鼓励公众参与数字技术过程,在数字民主治理中融合乡土经验,以促进乡村民主治理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  相似文献   

13.
徐海燕 《学术界》2022,(9):75-83
民主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是人类政治文明形态的有机组成部分。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理论体系,是在权力的博弈视域下对公民权进行保障,提出有限政府、无为而治、权力制衡、代议制、宪政民主等系列制度建构主张,但在实践中问题重重,造成全球民主的滥觞。社会主义民主理论以“权力整体观”为特征,以民主集中制、实现共产主义为原则,实现了党的领导与民众权利的有机统一。社会主义民主第一次飞跃是以巴黎公社为蓝本进行观察总结的。第二次飞跃是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提出的,以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为标志,是全方位、全链条和全覆盖的民主。在价值目标、理论优势、实践绩效等方面形成严密的逻辑闭环,为构建人类政治文明新形态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4.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式民主实践最新的理论概括,同时也是对建党百年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式民主模式的继承与创新.同以往中国的民主实践一样,强调民主程序过程性、民主领域全面性和民主环节直接性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必须处理好与党的领导的关系,党领导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是历史之必然,也是现实之所需求.新时代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需要从体制、制度、组织、民意四位一体的层面协调推进,实现政党统合、法治保障、党建引领、舆论引导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5.
王岩  徐梦萍 《江海学刊》2023,(1):148-156
民主监督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环节,也是当代中国政治哲学重要理论和实践命题。新时代民主监督研究有着绵延不断的理论承续,呈现出丰富多样的话语范式,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发展方向上深刻地影响着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推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坚实支撑。民主监督的理论演变映射出中西方思维与文化差异,呼应了人类政治实践的发展与成熟,影响着现代文明秩序的维护与建构。立足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立场,揭示新时代中国民主监督的理论特征,把握跳出历史周期率“两个答案”的内在逻辑,发挥政治哲学回应时代需要的现实作用,归根到底就要抓住政治权力的运行与监督这一关键。从历史与当代、中国与西方、理论与实践的平衡中寻求民主监督的共融,深化新时代中国民主监督的意涵,在权力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和权利中凝练共识,探究新时代民主监督的价值诉求,对党领导人民跳出历史周期律,实现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构建政治文明新形态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亓光  张翔 《江淮论坛》2023,(1):12-20
意识形态功能是民主的基本功能之一,民主的意识形态功能具有“理念—制度—治理—价值—文化”的基本结构。以资本为中心,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以重释、重塑、夸大等方式对民主进行概念改造和价值歪曲,试图将西方自由民主打造成为民主的唯一形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人民为中心,中国共产党持续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在理念凝练、制度建设和治理优化的基础上重构了民主的意识形态功能,在系统批判西方自由民主的过程中,在“理念—制度—治理—价值—文化”等五个基本维度上实现了整体性变革。由此,全过程人民民主进一步充实社会主义民主的意识形态功能,在具体功能的实现上凸显了“人民需要—人民参与—人民满意”的呈现逻辑,实现了民主话语逻辑的批判性超越,真正展示出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的真实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全过程人民民主深刻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广泛性、真实性与管用性。从结构、流程与功能三个维度对全过程人民民主进行全景素描,有利于把握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本形态、运作机制和价值目标。从结构视角看,全过程人民民主嵌入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的各个要素中,塑造了系统、整体、协同的民主制度构架;从流程视角看,全过程人民民主契合于政策全链条,并在“全过程负责”中提升民主运行的质量;从功能视角看,全过程人民民主致力于回应人民期待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结构、流程与功能的有机统一中,全过程人民民主彰显出马克思主义民主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开创的政治文明新形态,诠释了民主运行的全新样态,表明了民主主体的真实在场,反映了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彰显其丰富内蕴。全过程人民民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成果,既包含对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运用,也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生动实践,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底蕴。从现实性与延展性视域来看,全过程人民民主与世界民主发展、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人类真正解放紧密相连,显现其多维价值意蕴。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村基层民主发展的伟大探索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渊源和重要内容。百年来,党领导农村基层民主先后经历了人民民主的初步探索、人民民主的制度化构建、人民民主的创新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展开等发展阶段,奠定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坚实的实践基础,凸显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鲜明特色和显著优势。在新的伟大征程上,必须继续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紧紧依靠广大农民、尊重农民首创精神、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不断开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新局面,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李凯佳 《南方论刊》2024,(2):63-64+68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全体人民的民主,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证。作为一项具有独创性的中国智慧方案,它以其独特的历史渊源、理论内涵和实践效能,彰显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优势、制度优势、文化优势,是当代“中国优势”的生动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