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黄河流经中国9省(区),黄河流域有极为丰富的黄河文化资源与自然资源。在文旅融合背景下,创新和完善黄河文化资源开发和保护,可以推进黄河流域社会文化和旅游经济发展。本文分析文旅融合背景下黄河文化资源保护优势,并对保护路径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2.
<正>河南省古建筑是中国传统古建筑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建筑蕴含着艺术、科学、文化和历史等多样价值,而文物所涵盖的文化数据信息是对古建筑最深层次的探析与理解。数字化技术逐渐融入古建筑保护领域当中并获得了显著成效。数字化技术为古建筑文化资源保护提供了新的机遇与手段,通过VR、三维扫描技术等数字技术的应用,从而探索数字技术在河南省古建筑保护中的应用场景和应用价值,促使河南省古建筑为弘扬社会核心价值观及传承黄河文化等发挥出真正的价值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兰州黄河文化是兰州沿黄地区各族人民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精神文明,积淀了兰州人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兰州作为典型的黄河之都,形成了包括边关文化、水车文化、铁桥文化、渡口文化等元素多样、内涵丰富的黄河文化。积极探索兰州黄河文化旅游新模式,深掘兰州黄河文化资源,不仅能够有效地保护和弘扬兰州黄河文化精神,传承兰州文化记忆,也能激发兰州人的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4.
黄河上游因修建大批水利工程而修筑的水库,为黄河上游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近年来,国家和黄河上游省区不断重视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制定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等政策文件和甘肃省、青海省关于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相关政策文件都将旅游开发纳入区域和整个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点部署之中。黄河上游库区有着先天的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和生态旅游资源优势,其开发历经自然期、联动期和振兴期三个阶段,在黄河上游的旅游业发展中增添了库区文化特色,为黄河上游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生机和动力。黄河上游库区旅游开发,要从保护库区生态、保护黄河上游多元民族文化、构建人与库区命运共同体方面着手,从而促进黄河上游库区旅游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黄河故道是历史上黄河流域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长期发展,积淀了内涵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再加上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优越的区位条件,凭借政策的支持,开发黄河故道旅游资源已成为文旅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传播黄河文化、实现共同富裕、展现民族精神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应当探寻旅游资源开发策略,进而推动黄河故道旅游发展,以更好地保护黄河故道生态和弘扬黄河文化。  相似文献   

6.
<正>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蕴含着中华千古文明史。黄河文化是人类在治理、开发和保护黄河实践中形成的基本精神与价值理念。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所谓根,是指中华文明起源于黄河文化;所谓魂,是说中华文明的基本内核、价值观和黄河文化一脉相承。黄河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9省(区),横贯我国西中东三大地域。作为黄河流域的中心腹地、黄河中下游的交界处,郑州以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  相似文献   

7.
<正>黄河数千年的历史流变,给开封留下了丰富的自然遗产及深厚的文化遗产。但是,由于历经黄河水患,开封黄河文化资源的地面遗存少之又少,这也给黄河文化资源的传承保护和开发利用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当前,虚拟技术及数字化技术已经运用到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互联网+文化遗产”更是成为使文物、遗迹“活起来”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这对黄河文化保护与传播将会是一个巨大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8.
<正>黄河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将黄河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既是建设文化强国、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客观要求,也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文化基础与精神动力。本文深入挖掘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着力分析当前保护传承黄河文化过程中的困境与挑战,提出黄河文化保护传承路径,为黄河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9.
<正>临夏回族自治州(以下简称临夏州)全境属于黄河流域,黄河自西北入境贯穿临夏州北部。深入挖掘研究临夏州黄河文化,讲好“黄河故事”,需要我们以黄河文化为引领,统筹临夏州独特的史前文明文化、民族民俗文化、红色文化等,分析临夏州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短板,抓住战略性机遇,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这对于延续中华文脉,维系民族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黄河流域作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有着灿烂丰富的文化遗产。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指出,要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守好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因此,对黄河非遗文化进行保护、传承和弘扬是新时代的使命担当。图书馆作为重要的文化场所,具有公益性质,是为社会公众进行信息资源保存和传播的主要机构。本文分析弘扬与发展黄河文化的意义,提出图书馆可从加强新媒体宣传、举办公益讲座、改善馆藏环境、完善机制建设4个途径弘扬与发展黄河文化。  相似文献   

11.
<正>山西位于黄河中游地带,黄河文化旅游资源非常丰富,这对山西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十分有利。本文通过介绍山西黄河文化旅游资源,分析山西推进黄河文化旅游发展的意义,并提出了山西推进黄河文化旅游发展的策略。山西黄河文化旅游资源简述  相似文献   

12.
<正>早春的寒意尚浓,山东黄河又一次忙碌起来。2月6日上午,2023年山东黄河工作会议召开。山东黄河河务局全局干部职工代表通过“云端”屏幕,齐聚山东黄河防洪厅,奔赴这场春天的盛会。“践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3年来,通过构建深化‘五大体系’的探索与实践,山东治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布局更加完善、路径更加清晰、思路更加明确,  相似文献   

13.
<正>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对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作出具体部署。邹城市主动对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定文化自信,勇担文化使命。当前,邹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公共文化服务与黄河文化发展契合度不够高,存在“两张皮”现象,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不够,公共文化服务整体水平有待提升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正>在数字化和信息化成熟发展与应用的背景下,文化遗产与数字技术相互碰撞形成文物数字化,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赋能。目前,敦煌文物的数字化采集、文物重塑、档案扫描等工作已取得海量成果,文物数字化已成为敦煌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重要路径。本文以数字敦煌为例,从创建文化数据库实现遗产永久保存、促进文化遗产的再利用与再创作、线上线下相互助力、共享遗产数字资源促进相关领域实现学科突破4个方面,分析文物数字化对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积极意义及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武陟第一黄河河务局坚持以工程塑形、文化赋魂,深入推进治黄工程与黄河文化融合建设,探索走出了一条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新实践。突出重点打造龙头品牌黄河文化源远流长,流域不同地区的文化底蕴各有不同。武陟第一黄河河务局因地制宜,深挖黄河水文化基因,突出重点,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黄河文化龙头品牌。  相似文献   

16.
<正>新故相推,日生不滞。回眸2023年,既有全力确保黄河安澜的精准发力,亦有推进黄河保护治理现代化的砥砺前行,更有“河菏美美”多彩画卷的精心描绘。山东菏泽黄河在高质量发展中交出合格答卷,在强力推进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中迈出铿锵步伐。  相似文献   

17.
<正>黄河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内涵和时代价值。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价值观的多元化,黄河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面临着压力。如何让黄河文化与当代社会相结合,发挥其独特的价值,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我们应积极探索和研究黄河文化的核心特征与时代价值,加强对其保护与传承,使其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彩。  相似文献   

18.
姜薇 《社科纵横》2020,35(2):62-66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拥有丰富的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本文通过实地调研,揭示了肃南县民俗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并基于产业融合理论,对肃南县民俗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提出开发策略:资源融合,开发基于裕固族"祭鄂博"仪式的民俗风情体验游相关项目;产品融合,采用影视旅游联合开发模式;技术融合,构建民俗资源数字社区;人才融合,与甘肃高校合作,开办民族文创产品"创意市集",与相关节庆合体造势;平台联动推广旅游形象,重视文化遗产数字化建设等。  相似文献   

19.
<正>黄河是孕育中华文明的母亲河,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千年兴衰。遏制黄河水患,让黄河安澜是从古至今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为了讲好黄河故事,继承和发扬黄河治理文化,我们必须阐明黄河治理文化的精神内涵,明确黄河治理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时代价值,并在此基础上采取适当的措施保护黄河治理文化遗产,继承和发扬黄河治理中体现的先进精神,这对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人民群众凝聚力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黄河文化是华夏文明之源,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打造享誉国内外的黄河文化品牌,对大力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提高地区文化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兰州市为例,运用SWOT分析方法,探讨兰州黄河文化品牌打造与营销模式创新面临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并从加大黄河生态保护、完善政策支持、创新宣传营销模式、打造特色黄河文化IP、强化人才支撑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