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赵晓丹 《理论界》2011,(2):12-13
中国目前有大约3.83亿网民,其中包括2.26亿网民看网络新闻;1亿网民访问BBS;1.82亿网民开博客;1.55亿网民使用手机上网,2.4亿使用即时通讯工具。网民成为网络舆论的主要推动者,当爆发危机事件或产生敏感话题时,地方政府必须与时俱进、转变观念,成为"意见领袖",解决网络舆情所产生的矛盾。  相似文献   

2.
手机媒体对社会教育、文化、科学发展及人们的思想观念、精神生活产生了日益重要的影响,它的社会责任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要建立健全手机媒体管理的行政干预体系,加强手机媒体经营管理中社会责任与经济效益双赢的意识,提高手机媒体传播人员的素质.承担良好的社会责任能够促进手机媒体提高经济效益,并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伴随世纪更替而悄然来临的信息化、网络化浪潮日益改变着青年的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成为青年社会化的广阔空间。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0年底,中国互联网用户已达2000万,同时还有600多万手机持有者。当前在我国的2000万“网民”中,18-30岁者占75%,而35岁以上的“网民”只有6%,也就是说青年网民占了94%。网络社会化机制  相似文献   

4.
蒋原伦 《东南学术》2021,(5):215-222
从最初的移动通讯工具发展到今天的智能化运用,手机在功能上有了很大的进展,不断开发出来的应用程序和与之相应的功用,使得手机从各个方面进入人们的生活,大大拓展了人们生活的边界.与此同时,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逐步进入到手机之中,丰富了手机的内涵.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手机象征着机主的主体,是其私人生活和情感生活的组成部分.手机也是人们进入社会生活的重要媒介之一,作为技术之物,手机似乎重新组织了人们的生活,人们越依赖手机,手机就越干预人们的日常生活.当然,这种现象不仅仅是技术发展的结果,它跟今天社会的体制、信息化程度和监控环境相关,跟社会一体化进程相关.而今,手机也成为监控人们的有效工具.由此手机成为人们亲密的异己者,也许有朝一日,它会成为可恶的异己者.  相似文献   

5.
《重庆社会科学》2011,(1):114-115
互联网已深深融入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之中。对各国经济、政治、社会、文化诸方面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其意义已从经济领域逐渐拓展至表达民意、推动民主法治进程、促进公民社会形成等方面。与此同时,竟价排名、虚假信患等不良行为伤害着网民的合法权益。可以预见,未来互联网与网民的利益博弈将愈加频繁。  相似文献   

6.
侯胜利 《理论界》2014,(11):29-34
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网络生活已成为网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网络的特点决定了在网络平台上众生喧哗的强大影响力,网络监督就是在此背景下产生和发展的。目前,其监督作用越来越突出,特别是在反腐倡廉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网络监督与反腐倡廉之间存在紧密的关联性:规范的网络监督对反腐倡廉起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无政府状态下的网络监督也会给反腐倡廉带来混乱和无序。  相似文献   

7.
正如今,手机已成为人们随身必备品,手机发展也是一日千里,各大手机厂商不断推出新品,以便满足广大用户的需求,不过手机再怎么升级,它都离不开配件来衬托。除了日常通信外,手机还充当生活甚至工作中的好伙伴,如看电影、玩游戏、商务办公。而与手机相关的各种配件,诸如充电器、电池、耳机等也得到了充分发展。  相似文献   

8.
王晶 《大庆社会科学》2004,(6):42-42,45
自从冯·诺伊曼发明第一台计算机以来,计算机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今天,计算机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广泛并且深入地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国际互联网的出现更给人们带来了方便和效率,使人们工作、学习、生活及人际交流都相当方便。网络将世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而实现了人类"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的美好愿望。  相似文献   

9.
手机文化与社会区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慧英 《兰州学刊》2008,(11):172-175
从“大哥大”到手机,从极少数到五万万,从几万元到几百元,2007年底,全球手机用户已达到33亿之多。当手机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时,它从一种地位的符号变成一种个性化的符号,它用它兼容性的多元特征诠释着新的媒体文化逻辑,给社会带来了新的区隔方式,无论是从身份、性别、年龄还是从消费、品位等方面,都形成了新的社会分化,它对人们的话语权、符号权力、交往空间、消费观念等政治经济层面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手机文化成为社会区隔的一项重要指标。深入研究手机文化与社会区隔的关系,是媒介文化研究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0.
网络社会的发展给人们提供了新的互动环境和交流空间,而BBS(网络论坛)则给网民营造了一个群体交往的新空间。BBS的信息传播扩大了公民参与政治民主的广度和深度。在BBS中,人们可以便捷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对社会政治生活的意见反映变得更加敏感,参与方式更加直接化。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为BBS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BBS上的舆论已经逐渐产生对公权力的监督功能,在BBS上形成的团体已逐渐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相似文献   

11.
孙向华 《新疆社会科学》2011,(1):102-107,14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网络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适应网络交际的特殊环境,汉语言在语音、词汇、语法和语用等层面上发生了种种变异。这种变异丰富和发展了汉语言。  相似文献   

12.
石福覃 《兰州学刊》2003,(5):150-153
财产权与人格的关系 ,是一个议而未决的古典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话题。本文通过对古希腊财产权与人格的讨论 ,澄清财产权与人格之间并不存在绝对的关联性和对应性 ,但是 ,两者之间又存在很大关系———一般而言 ,是正相关关系。文章指出 ,在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今天 ,经济生活已成为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财产权与人格的关系仍然值得人们去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3.
网络信息传播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深刻影响着现实社会尤其是民主政治的建设。如今,网络已成为表达民情、畅通民意、集中民智的重要渠道和政治场所;网络的政治参与行为体现了现实政治生活的民主内涵,公民的政治参与不断扩大;普通公民通过网络参与政治,正在成为政治参与主体行使民主权利、促进我国政治发展和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如何使网络信息传播既满足人民群众的信息需求,又符合构建和谐社会,影响公共事务,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成为传播学中国化和本土化研究的一个崭新课题。一、网络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舆论场1994年,中国全面开始接入互联网,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传播秩序。截至2009年4月18日,中国的网民数已达到3.38亿人,居全球第一位,互联网普及率达22.6%,超过全球平均水平。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网络媒体的使用率达到78.5%;网络信息检索搜索引擎的使用率为68.0%,达到2.03亿,在各互联网应用中位列第四;电子邮件使用率为56.8%;即时通信使用率75.3%;拥有博客的网民比例达到54.3%,用户规模1.62亿;论坛/BBS使用率30.7%。有研究认为,当网民超过人...  相似文献   

14.
《家庭科技》2011,(9):19-19
现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使人们离不开手机。然而,频繁使用手机的男性要注意:手机辐射不仅影响精液的质量,还会降低男性的"性趣"。手机使用的频率、时间的长短与精液的质量有着紧密联系。对男性,特别是大城市的白领男性而言,手机、电脑已成为生活、工作的必需品,由于工作需要,根本不可能离开手机、电脑。  相似文献   

15.
李凡予 《学术界》2001,(6):229-232
有关专家预测 2 1世纪将是信息与机器人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人们将生活在虚拟的信息空间中 ,网络经济、网络生活都将成为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因此 ,网络会话语言也将溶入现时全民用语词汇中 ,成为现时全民用语词汇的一部分。正因为如此中文网络会话语言也应该有以下发展趋势 :一、中文网络会话语言发展规范化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 ,中文网络会话语言词汇也会随之更大量出现和使用 ,它们极大地丰富了现代汉语的词汇 ,增强了现代汉语的表现能力。与此同时 ,某些中文网络会话语言的词汇出现用语混乱及偏离现代汉语的现象却不…  相似文献   

16.
杜文倩 《学术探索》2012,(2):143-145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现在中国已经进入了网络时代,现在的人们以及各行各业都离不开网络,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尤其现在的年轻人,网络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由于网络的及时性,更多的人已经开始习惯于从网络上获取信息。除了从网络上获取信息,人们还可以在网上交友,信息分享和进行其他的网络活动。网络活动的增多,网络语言也开始繁荣起来。为了适应网络的特殊环境,网络语言在汉语言的词汇、语法、发音和构成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异。本文将对网络语言的产生、发展以及网络语言对汉语言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方金友  常松 《学术界》2012,(6):87-94,284
伴随着我国社会转型加快、改革向纵深推进以及国际环境的影响,我国社会舆情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网络舆情已成为社会舆情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博客的迅速发展更加强化了这种作用.在传播信息的快速化、便捷化以及网络蝴蝶效应的多重作用之下,诸多社会事项通过博客演变成博客舆情,甚至成为舆论导向.博客舆情已渗透到网民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在产生传播效果的同时也析出广泛的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18.
中国网络语言研究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网络的普及与发展,网络语言已成为人们关注和研究的热点.近十年来,网络语言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特别是在收集整理网络语言,分析其特点、类型、成因,认识其表现形式,提出规范的对策建议等方面收获较大.但还存在不少问题,有待于进一步地研究探讨,以便更为有效地指导网民利用网络语言这一交际工具进行网络人际交流,从而提高网民的网络文化意识与素质.  相似文献   

19.
随着门户网站的快速发展,新闻跟帖已经成为网民针对各种事件发表意见的重要平台,在反映舆情民意上起着重要作用。近两年,雾霾成为人们的热议话题,通过研究腾讯和网易新闻专题栏目中有关雾霾的三个小专题中的新闻跟帖,分析了网民跟帖的特点。采用内容分析法和文本分析法对所抽取的样本进行了多层次多角度分析,研究发现当编辑倾向于维护名人时,网民会更多地选择对抗式或协商式解读;当编辑凸显事件危害或批判权威时,大部分网民会选择接受式解读,网民跟帖呈现出了对抗权威的特点。此外,网络文化的发展也促使网民通过戏谑的方式进行情感表达。  相似文献   

20.
正如今,手机已成为人们生活的必备品,无论是宅在家里、在公司还是出差旅游,我们都离不开手机。然而还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喜欢拍照,更喜欢在不同场合随手抓拍,这就需要有一款拍照利器。随身携带数码相机并不方便,而用拍照手机就简单多了。如果手机后置双摄像头,拍照是不是更给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