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视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源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具有浓郁的中国特色,它是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的时代“双创”,亦或说,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本身就是中国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生态文化基因。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的主要内容集中体现在科学丰富的“天人合一”的生态自然观、“敬畏生命”的生态伦理观和“取用有节”的可持续发展观等生态智慧方面,具有重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强调自然所蕴含的经济价值、倡导知足知止的资源利用方式等特点。在新时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建设实践中,要正确认识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辩证关系,努力实现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的“双创”,从而不断促进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丰富发展。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生态经济内蕴,并以此构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理论依据。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指导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表现为三重逻辑关系的融合,呈现出“产业模式—制度保障—价值旨归”的完整互动结构。囿于我国区域生态质量分异明显、绿色技术创新不充分不协调“、双碳”目标面临多重挑战、生态文明制度存在短板等状况,因而在推进现代化的生态转型过程中仍面临诸多现实瓶颈。鉴于此,可重点从产业布局调整优化、数字技术创新生态转向、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健全适配现代生态经济治理的制度体系入手,从而进一步构建和拓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刘润 《中州学刊》2023,(6):13-19
发端于西方宗教文化和自由资本主义信仰基础上的市场经济并不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唯一模式。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开辟证明了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的兼容性,也解构了迄今为止关于现代市场经济的西方主流话语体系。“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这一要求贯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对现代市场经济的价值引领,超越了一直以来被西方奉为市场经济圭臬的个人本位价值观,打破了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市场经济“价值中立”说和资本主义一元文化阐释,为重构现代市场经济话语体系、以社会主义文明引领市场经济伦理走向提供了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4.
相较于全球范围内两百多年来现代化浪潮中控制自然的主流思维与模式,中国式现代化有着独特的生态意蕴与深厚的生态哲学基础。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基于自己国情的鲜明特色,“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坚持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奠定了生态哲学基础,提供了理论遵循与行动指南。“自然是生命之母”“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哲学本体论奠基;“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为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内涵构建了认识论主线;“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为坚持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供了科学方法论指导;“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则彰显了生态文明时代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旨归。  相似文献   

5.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建设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以法治与德治相结合为规范体系,以市场和政府相结合为运行体制,彰显了独特的理论优势、规范优势和体制优势。新时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推进,实现了对西方现代化模式的多重超越:在价值取向层面,以人民为中心超越以资本为中心;在发展道路层面,以和平发展道路超越剥削掠夺道路;在领导力量层面,以集中统一领导超越多党内耗。在肯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展现出独特优势,实现对西方现代化模式多重超越的同时,要清醒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建设任务依然艰巨,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相似文献   

6.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作为区别于西方现代化发展的中国道路,中国式现代化克服了资本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生态危机,以及由于人与自然关系失衡所产生的诸多社会问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涵与本质特征。通过对现代化进程中的生态问题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政治主张上与西方生态现代化截然不同,这使得中国式现代化在世界历史语境中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成为超越西方生态现代化的理论形态和实践范本。中国式现代化集全党意志、集国家力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永续发展,就是走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之路。  相似文献   

7.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征,又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建设生态文明。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的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从目标定位、行动指南、价值取向、实践路径、根本保障等方面构成了严密的内在逻辑结构,为我国在新发展阶段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思路。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不仅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提供了新路径,而且为全人类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新方向;不仅对中国而且对整个世界具有重大意义,彰显出鲜明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的讲话中首次提出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一新概念,并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进一步指出要不断丰富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将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中实现的伟大创造,不仅体现了人类文明从低级到高级的历史演进过程,也代表了人类文明未来发展趋势——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人类文明新形态既是现代文明的中国形态,又是中华文明的当代形态,更是世界文明的崭新形态,第一次实现了人类文明发展史的伟大变革。从生态内涵、生态思维和生态特征三个方面深刻把握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生态意蕴,对于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始终坚持生态文明发展方向,大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与生态文明新形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党的二十大报告确立“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生命共同体”理念作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内容,是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经验和现实问题,结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所提出来的科学思想,表明了人与自然是本质融合、共生共存的统一关系。特色鲜明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就是在充分挖掘其互利共存、协调共生、互进共荣的丰富内涵,深刻把握其生态唯物论、生态价值论、生态辩证法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基础上,以“生命共同体”理念所蕴含的人与自然内在统一、绿色发展理念、美丽中国建设目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伦理原则的实践价值为引领,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过程,对推进我国生态可持续发展战略、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美丽中国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生态文明,是党的十七大的理论创新成果,是对人类文明发展理论的丰富和完善,是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深刻洞察,是实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基本要求.生态文明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为宗旨.建设生态文明对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西方现代化只是现代化的低维表象,不是现代化的高维本质,如果一个国家的制度具备推动国家不断向前、向上发展的能力,那么这个国家就拥有了实现现代化的条件。中国式现代化是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和法治化、思想上的理想化、技术上的进步化、发展上的绿色化、外交上的和平化。相较于西方以“资本至上”为逻辑的现代化指导下的割裂对立的人与自然关系,中国式“人民至上”逻辑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人与自然关系解决了人与自然、人与人的矛盾,解决了发展和生态的冲突,为众多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新的方案。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指导下,只有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生态价值观、“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生态整体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观和“山水林田湖草沙冰是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治理观,才能真正克服资本主义逻辑的缺陷,完成人与自然的和解。  相似文献   

12.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产物,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结果,是中华文明发展的最新成果,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和国际文明六个方面。人类文明新形态以和谐、富裕、公正、民主、自由为基本价值,致力于实现人与人和谐共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文明与文明和平共济、国家与国家和睦共赢,具有鲜明的共享特征。丰富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必须始终不渝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携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努力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使各国人民更好共享人类文明发展的成果。  相似文献   

13.
陈赟 《天府新论》2023,(3):13-22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被视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定义性特征之一,而自然具有三个维度:一是不包含人在内的自然界的自然;二是个人存在层面的自然;三是社会存在层面的自然。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也理所当然地包含三个层面:即人与万物的共生;个体的自然生命与精神存在的共生交融;社会(或民族、共同体)的自然生命与文化生命的交织共存。中国儒道传统的共生思想是中国式现代化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明论根脉,其中万物一体的思想、自然的理念则是中国式现代化能够突破西式现代化自然与精神二元、传统与现代断裂构型的关键。从世界历史视野来看,人类正在从西式现代化走向共生新时代或共生新秩序,中国式现代化因而具有世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新时代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高度凝练,深刻领悟这一新论断,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需要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进行把握。通过梳理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反拨资本主义生态僭越逻辑的发展进程,有助于把握新时代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趋势;统筹“生命共同体”“两山论”“两个重大”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科学理念,深刻认识其内涵意蕴对于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具有现实意义;立足系统治理、数字引领、助力全球的总体规划,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思想智慧,为全球环境治理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展现了我们党坚定不移地推动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信心与决心。  相似文献   

15.
《江西社会科学》2014,(8):48-53
生态危机的实质是自然危机。从人类文明维度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澄明社会实践活动的性质与状态,探寻现代自然危机的根源,重寻"人向自然的统一"与"自然界的优先地位"的意识,推进科技的生态化转向,是当代生态文明的发展方向。透过自然观的哲学演化进路,重现"共生共荣的辩证自然观",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融"观念的回归,是自然救赎的可能途径。合理探讨"自然救赎"的实现路径,对建构正当、合理的社会制度、生态文明社会的建设及实现"美丽中国梦"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6.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对现代化理论认识和实践探索在生态文明领域的高度自觉。这是世界现代化的中国式表达。“现实的人”在实践的基础上确立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是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需要尊重自然规律,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和公平正义的价值原则,加快推进绿色低碳生产方式的转变。为此,需要坚持自然理性与人文理性、生态理性与经济理性的统一,坚持无产阶级政党领导和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  相似文献   

17.
李振  龙燕 《江淮论坛》2023,(1):81-87
通过马克思对现代性深度批判,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原则及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历史必然性,是本文的写作目的。马克思现代性批判思想的发轫、发展始终走在对资本主义彻底批判的道路上。在《论犹太人问题》中,马克思已触及现代性批判的核心:作为“现实的人”的犹太人及其生活是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理论前提;以犹太人为代表和映射的资产阶级社会现代性及其所造成的个体异化和分裂状况,是马克思展开现代性批判的思想底座和核心内容;现代性批判的现实方案在于从政治解放深入到经济解放,并直接上升到“人类解放”;对以犹太人所代表的“现代性”进行彻底的批判,提出走出“犹太精神”的可能性。这些思想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具有深刻的启示:只有解构西方现代性的先验主体、逻辑教条和文明独断性,并对其物质内容和精神诉求进行彻底批判,才可能塑造符合中国现实及未来需求的现代化,走出一条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致力于物质解放和精神解放的人民性的现代化,真正超越西方现代性的文明局限,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  相似文献   

18.
韩庆祥 《中国社会科学》2023,(7):100-114+206
以大历史观,深入研究中国式现代化、人类文明新形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在逻辑及其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建构,厘清“西方中心论”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的建构逻辑。西方国家在西方文明演进中内生出帝国文明,建构起“西方中心论”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蕴含使帝国文明异化为野蛮的基因。“西方中心论”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是沿着“历史道路”“文明解释”“民族优越”“人性辩护”“社会论证”“理性标准”“开化使命”“美丽神话”“哲学基础”的逻辑建构起来的。中国式现代化开创出人类文明新形态,人类文明新形态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三者在生成逻辑上是逐步演进关系,在理论逻辑上是彼此理解关系。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对中国实现现代化具有决定意义,它一改过去中国对西方现代化潮流冲击的被动回应为主动应对,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掌握了历史主动。  相似文献   

19.
中国式现代化是新时代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系统方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在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实现了对西方现代化逻辑的超越,完成了从“人类中心主义”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转变,实现了从驾驭资本逻辑到激活自然资源的模式创新,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现“两大和解”中的制度优势,是解决人类共同面对的生态环境问题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20.
有现代化就有现代性。现代化是过程性概念,现代性是结果性概念。中国式现代化达到了发展理论的新高度。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意蕴体现在根本性质、根本特征、根本要求和根本走向上,具有鲜明的特征。研究人类文明新形态要从对西方式现代性困境的剖析与超越中探究中国式现代性与后现代文明。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凝结的中国式现代性,从推崇工业文明转向注重生态文明、共同体理念和信息文明,开辟了现代性文明发展的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的新图景,彰显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