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多宝与广药集团的"王老吉"之争愈演愈烈。由于广药集团是王老吉商标的拥有者,加多宝最终失去自己经营多年的"王老吉"商标。这对加多宝集团来说无疑是一次非常大的企业危机。面对危机,加多宝采取了等多种措施。本文从5S危机公关原则的角度分析,认为加多宝集团在此次危机公关的行为恰当有效,最终能度过这次严重的"商标危机"。  相似文献   

2.
旷日持久的中国商标第一案王老吉商标之争终于硝烟散去,5月9日,有关权威仲裁机构判定鸿道集团停止使用王老吉商标,至此,广药集团从鸿道集团旗下加多宝手中收回王老吉商标租借权,抱得美人归. 利益驱动 广药集团与加多宝关于王老吉的争执是典型的商标战.其间,人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双方的利益驱动,一个是出租商标,坐在家里数钱;一个是借力商标,抄近切入市场.  相似文献   

3.
持续已久的红罐"王老吉"商标及包装外观之争愈演愈烈,当事方广药集团和加多宝公司各执一词,互不相让,市场上居然出现两种外观几无相差的红罐"王老吉".两大厂家"掐架",消费者被动地面临着选择谁的困惑.来自新华网舆情在线的监测数据和分析报告显示,尽管许多网民选择了不同的立场,但不少网民们正在对"广药PK加多宝"的这场"大战"逐渐失去耐心.甚至有网民直言,无论广药和加多宝各自的行为是否合理合法,如果这样逼迫消费者二选一的态势持续下去,也许最终的结局是消费者将彻底抛弃这一品牌.  相似文献   

4.
时佳  单晓华 《经营管理者》2013,(32):236-236
广药集团与加多宝的诉讼之争起到以后商标权与装潢权案件的风向标作用,本文针对广药集团与加多宝集团关于"红罐"凉茶的包装装潢之争,浅析商标权与装潢权的不同与可分性。在总结相关专家的建议后,阐述笔者自己观点。  相似文献   

5.
因地震捐款窜红的加多宝,多年来拒绝诱惑,专注打造王老吉品牌是成功的关键“低调“的加多宝如果不是中央电视台上的亿元捐款,或许大多数消费者都还不知道加多宝这家企业。而现在市场上无处不在的红色罐装王老吉凉茶,正是该企业在幕后一手打造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马年新春的脚步,快消品行业暗潮汹涌。凉茶巨头加多宝和王老吉,正是这浪潮中相互搏击得最激烈、最持久的一对弄潮儿。被冠以"侵权者"之名的加多宝,虽然输了官司却不输人气。是什么造就了这样一支"越败越战、越战越勇"的凉茶大军?从0到200亿,"正宗凉茶"到底是怎样炼成的?让我们看看加多宝品牌传奇中的"四则运算"。  相似文献   

7.
自2006年,凉茶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最热销的的饮料之一,中国凉茶市场成就了像加多宝、王老吉、和其正这样的凉茶品牌,其中和其正凉茶是中国凉茶行业的一支劲旅,象征的凉茶文化,曾一时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但时至今日,为何不见其踪影,本文以和其正为案例对其成功与失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2004年8月,"王老吉"罐装凉茶的销售额突破了10亿元人民币,王老吉也正式加入了10亿元品牌的行列。作为王老吉的品牌战略顾问,本文两位作者希望借助王老吉这个案例,并综合其他品牌的得失,在更普遍的意义上探讨创建成功品牌的定位要点。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加多宝的"王老吉"品牌事件来谈我国企业品牌建设部存在的不少问题,并提出现阶段加强我国企业品牌建设的方法。希望我国企业关注品牌建设,在纷繁复杂竞争市场中,占据更好的位置、取得更好的成绩。  相似文献   

10.
定位,是由著名的美国营销专家里斯与特劳特于上世纪70年代早期提出的,他们认为定位是把产品定位在你未来潜在顾客的心目中,令你的企业和产品与众不同,形成核心竞争力,可以鲜明建立品牌,使品牌成为某个类别或某种特性的代表品牌,这样消费者有消费需求时,可以首先想到这个品牌. 比如Volvo代表安全,BMw代表驾驶乐趣,奔驰为尊贵品质,消费者则各取所需.王老吉之前默默无闻,广东很多摊上有很多凉茶卖,当时大家以为上火人士需要凉茶,王老吉短短几年,就两个包装品种,营业额达到150亿,超过可口可乐中国,这实是定位取胜,加一个",怕"字,怕上火,和地摊上的竞争对手定位形成差异,也极大扩展了消费人群.而李宁后来把目标人群设定为90后网络一代,目前节节败退.  相似文献   

11.
熊焕呈 《经营管理者》2013,(19):244-244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产权也被不断细化,产权关系变得盘根错节。知识产权作为一种无形财产权,往往是单纯依靠法律规范及法学理论来刻画其"形状"与界限,这也使知识产权比之其他实物财产更难裁定归属与范围。近来,加多宝与广药集团间关于红罐王老吉包装权益纠纷便引出了一个法律问题:包含有商标符号的包装权益与该商标权是否可以分离?本文将以该案为例分析商品的包装权益问题,并探讨外观包装权益与商标权的离合关系。  相似文献   

12.
在日与夜交替间,2013年,慢慢翻开你我的日历. 回首2012,在中国经济这个大舞台,有太多的人太多的事让我们记忆深刻: 雅虎公司联合创始人杨致远17年酋长生涯瞬间谢幕,三一重工董事长梁稳根状告奥巴马,何享健卸任美的集团董事长,杨元庆执掌联想登顶全球PC宝座,房产"一姐"吴亚军离婚,俏江南董事长张兰移民,交银施罗德投资总监李旭利光环褪尽成阶下囚,温州商人林春平的神话和笑话,温州金融改革的悬念交锋,网络司法拍卖的颇多争议,白酒业塑化剂风波的暗流涌动,光棍节网购狂欢的电商之问,广药PK(加多宝的是非恩怨……  相似文献   

13.
徐蒙 《领导文萃》2014,(14):95-96
正前不久,一条微信段子在朋友圈里疯传:各行各业老大与老二PK,受伤的并非是对方,而是老三,就比如:王老吉PK加多宝,和其正消失了;苹果PK三星,诺基亚消失了……段子让人一笑,细细想想还真是,放到企业的竞争中,二虎相争,后半句往往不是"必有一伤",而是"殃及池鱼"。原因不难想到。两大品牌斗得你死我活,都想当"天下第一",虽然有输有赢,可输的市场份额不会差到哪里去。一场场争斗下来,两边都占据了公众视线,媒体曝光铺天盖地。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当红品牌发布个新产品,不用宣传,新闻话题自  相似文献   

14.
什么是品牌认知?不妨先做个测试,下面的提示我们最先想到的品牌是什么.凉茶(加多宝),去屑(海飞丝).那棉麻服装呢?没锴,现在大部分女性会想到茵曼.这证明茵曼这个品牌已经悄悄地潜入消费者的心里,形成统一的声音,这便是品牌认知的一个案例. 一个品牌成为消费者心目中的第一,那这个品牌能活跃很长时间并容易保持领导地位.茵曼定位为棉麻艺术家,无疑能吸引众多都市知性文艺女青年的关注,成为她们对服饰追求的首选.那茵曼是怎样维持自己棉麻艺术家的形象呢?  相似文献   

15.
在企业家精神配置理论基础上,建立了"企业家精神配置-企业内/企业间双重均衡-企业绩效"的理论框架,分析企业竞合关系中生产性活动与非生产性活动的配置问题。以广药和加多宝的"王老吉"之争为案例研究对象,剖析了双方在合作与竞争过程中,企业家精神配置对企业内部与企业间的均衡状况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既定资源约束下,当生产性活动、非生产性活动的边际收益都为0时,最优的配置比例引致企业内均衡;不同状态的企业内均衡将形成3种水平的企业间均衡状况:高水平均衡、低水平均衡和失衡。竞合关系下的企业在寻求企业内部均衡的同时必须与其他企业维持企业间高水平均衡,才能促使企业绩效的长期增长。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汽车市场份额的不断饱和,各品牌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各个品牌都不约而同加大了对海外市场的开拓.值得注意的是,当中除近年来在海外市场风生水起的自主品牌外,亦不乏合资车企的身影.在此背后则正显示着,在国外车企全球战略中,中国正由以往单纯的销售市场向国际化生产基地的角色转变.分析人士指出,经历新一轮扩产风潮后,合资车企出现的"闲置产能",早已纳入跨国汽车品牌全球化生产计划之中.转型生产基地获出口商机 2012年6月,郑州日产海外事业部部长赵宏伟一行踏上了中东三国市场的考察之路,这也是郑州日产进一步进军中东的前奏.据了解,2012年至2016年,郑州日产计划出口量由8000台增长为28000台,实现年均37%的增长率,同时2016年将实现海外出口占公司总体销量的15%.  相似文献   

17.
虽然时值"金秋",但日系车在中国市场提前进入了冬季. 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最新数据看,这个9月,日系车成为了中国车市唯一的沦陷者.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公布的9月汽车销售数据显示,与去年同期比较,日系下降40.8%,德系、美系、韩系和法系分别增长13.8%、15.1%、9.4%和9.2%,国内自主品牌增长7.5%.  相似文献   

18.
《经理人》2011,(12):101
当"怕上火喝王老吉"这样一个神话在中国市场诞生,即便一个外行也明白,无论是卖产品还是卖概念,无论是做产业的还是做服务的,都殊途同归地开始关注"定位"—诸如劲霸男装、东阿阿胶、香飘飘奶茶、大长江集团(豪爵摩托)、立白集团这样的抢跑者,在引入特劳特战略定位后,无不尝到  相似文献   

19.
<正>俗话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免不了恩怨"。单位作为一个社会组织,相当于一个小型社会,在这个小型社会中,会因为不同的原因而产生矛盾和偏见,这些矛盾和偏见不断地积累就会演变成怨恨,因此单位中存在着人际恩怨在所难免。这种人际恩怨会给单位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要规避单位恩怨带来的负面影响,首先需要对单位恩怨的表现形式进行分析,进而对不同恩怨产生的根源进行解读,才能对症下药,提出具有建设性和可操作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正纺织服装业作为我国的传统产业,虽然一些有实力的企业客观上已具备了"走出去"、加快推进品牌国际化战略的条件,但是仍普遍面临着国外市场信息匮乏、品牌战略定位模糊且片面、品牌延伸过快、品牌文化单薄、国外消费者认知不足等问题,加之全球范围内市场融合、国外品牌大量涌入,凸显出企业在制定品牌国际化战略方面的迫切性。国际化路径模式的本土化问题当前,在理论上,关于品牌资产的概念模型已相对成熟,但在研究对象上大多是发达国家的成熟品牌。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