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文以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理念为切入点,对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理念的价值取向进行了分析,指出当前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针对性,阐明以人为本、务求实效是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理念的根本价值取向,服从和服务于社会的主导价值观是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应遵循的实践价值原则。  相似文献   

2.
中国本科高校人文社科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在构建中国本科高校人文社科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对全国778所本科高校的人文社科竞争力水平分布情况进行评价分析.首先从整体上分析高校人文社科竞争力,再从“平台”“区域”“类型”“投入-产出”四个方面进行重点论述.结果表明:中国本科高校人文社科竞争力水平参差不齐,差距较大.其中,平台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高的高校人文社科竞争力也往往较强;综合、理工、师范类高校是中国高校人文社科研究的主力军,尤其是综合类高校的表现较突出;同时,高校人文社科研究的投入与产出之间存在较高相关性,越高的投入能够得到越高的产出.最后,文章针对中国高等教育评价、资源配置等内容提出了系列建议.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在当今高校教育发展中逐渐占有重要地位,是高校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培养中有机的一部分,它已成为高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载入点和突破口。透视高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会激发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有待于对人文素质教育体制及人文素质教育定位进行完善与深度探究,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在于当代的不断重提,笔者认为人文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社会实践活动、校园人文环境等要素是实施高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4.
工科高校人文教育的缺乏和不受重视,导致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偏低.文章讨论了人文教育的内涵和人文素质对工科大学生的成材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加强工科高校人文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文化生态是人的存在,人是文化生态的存在者。高校师生与高校校园构成了高校文化生态的存在。人文素质教育的核心思想就是以人为本,但客观上却并未体现和落实人本。高校人文素质教育被曲解,偏向社本,将教育实践引入歧途。只有从文化生态视角下研究和推动高校人文素质教育才是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坦途。从理清人与自然、历史、社会、自我的关系出发,改进和加强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引导和促进高校学生感悟生态文化、感受灵动历史、追求和谐社会、实现自我和谐,高校学生才能真正地人文素质化。  相似文献   

6.
高校教师人文素质的培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校教师人文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高校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和效果。通过分析人文素质的涵义及高校教师人文素质的现状,高校可以通过改善教师人文素质培养策略来提高大学整体的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7.
高校辅导员是人文素质教育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和参与者,肩负着教书育人的社会重任。当前,高校辅导员人文素养不尽如人意,直接影响了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在人文素质教育背景下,研究提升辅导员人文素养的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成都文理学院为例,从四个方面探讨了提升高校辅导员人文素养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人文社科科研管理作为高校管理的一部分,对于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人文社科科研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求我们不断改革创新,以适应新形势下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社会价值的多样化和大学生个性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新的课题,融入和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将是今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路创新.文中从全面认识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真义入手,在指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有深远意义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缺失,进而提出了融入和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路创新.  相似文献   

10.
绩效评价的薄弱与错位已成为制约中国高校人文社科团队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文章立足于团队绩效管理理论,结合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学术属性和科研发展规律,明晰高校人文社科团队绩效评价的“投入—中介—产出”(IMO)模型,识别高校人文社科团队绩效构成要素,分层次遴选关键绩效指标,应用群组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构建了由3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和50个三级指标组成的高校人文社科团队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为加强中国高校人文社科团队建设、繁荣哲学社会科学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政策工具.  相似文献   

11.
人文精神反映了人的内在价值和社会的普遍正义,是大学教育的灵魂.重建大学的人文精神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以培养具有人文精神的各类专业人才为办学目标,为人文精神的形成提供自由宽松的思想环境,建立有效的人文教育机制.同时,要注意吸收和利用传统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2.
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出发,分析大学生素质教育在这一语境下的重要意义。通过对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现状的反思,指出其存在的一些问题,在以人为本这一思想主线的指导下,提出各个素质教育因素互动发展的具体思路,为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提供可借鉴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国内外高校日益重视的一个教育趋势。通过对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进行抽样调查,可以从学生对素质的理解、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设置、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运用以及师生如何互动以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等方面的意见中,为高校的人文素质教育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构建“以人为本”的现代学校体育观、给予学校体育“以人为本”的现代内容已经成为当今学校体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学校体育人本化理论问题涉及教学理念的人本化、教材内容的人本化、教学方法的人本化、教学管理的人本化、体育场地器材的人本化、体育教师素养的人本化等。  相似文献   

15.
网络高等教育的校园文化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强调了网络高等教育是我国目前网络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意义重大。分析了网络高等教育校园文化的特征 ,提出了加强以“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为指导的校园文化建设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6.
以"六经"为主要内容,以"礼乐相济"为主要教育模式,以培养"彬彬君子"为理想的人格典范的传统人文教育,从孔子确立其基本方向到汉董仲舒通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其正统地位,以及近代蔡元培提出的"美育"教育,这一教育思想2000多年一直绵延未断。从近代至今,人文教育思想出现了某种意义上的断裂,本文试图从制度层面来解读传统及现代"人文教育",以期在当代失落了的人文教育传统得以恢复和发扬。  相似文献   

17.
人文关怀:高等教育的核心理念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高等教育理念的根本意旨就是以大学生发展为本 ,走向主体—发展性的高等教育。人文关怀的高等教育 ,是用人的方式去理解人、对待人、关怀人 ,特别是关怀人的精神生活。高等教育人文关怀符合人的本性。高等教育走向人文关怀表现为教育方式从灌输转变为对话 ,从限制的教育转变为解放性的教育。高等教育为培养完满的人格服务 ,就要从孤立的、片面的强调知识、情感、行为的高等教育转向知、情、意、行全面协调发展的高等教育。高等教育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融合 ,学习的过程就是大学生的精神生活丰富、扩展的过程 ,也是大学生精神成长的过程。高等教育应当与人的生命整体融合 ,与教育整体融合 ,与大学生的生活融合 ,人文关怀是高等教育的核心理念。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语文教育人文精神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传统语文教育始终没有放弃对于人文价值的追求,具有悠久的人文主义传统.中国传统语文教育主要包括蒙学教育、儒家教育和道家教育.蒙学教育和儒家教育体现了内圣外王、积极入世的人文精神,而道家教育则体现了以追求个性自由解放为特征的出世的人文精神.这两种互补的人文主义教育传统是拓展现代语文教育人文精神的宝贵资源.  相似文献   

19.
科学主义教育的产生得益于特定历史环境下人文主义教育为之孕育的土壤。科学主义教育和人文主义教育的发展趋势已经超越冲突走向融合,伴随着这种转变,当今的教育必须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以及教育过程上进行改革,以形成新的教育观。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书院在千余年的发展历程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其为己之学的教育理念、成己成物的价值定位以及独立与自由的文化品格一度书写了教育的辉煌,显示了书院教育的独特价值。结合目前我国大学教育面临诸多困境的现实,分析了回顾传统、重寻中国教育的文化根基,对当代大学人文主义精神的培育、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目标的实现以及大学学术自由的形成具有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