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吕变庭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3(3):125-130
宋学张扬士大夫的独立个性与《孟子》在北宋熙宁年间的升格运动密切相关,而王安石变法则标志着《孟子》作为国家意识形态的核心思想,开始受到皇帝和多数士大夫的敬慕与青睐。特别是王安石把他的理论重心置于对时政问题的把握和审视,以经学推动变法,凸显了"荆公新学"的致用特征。于是,《三经新义》就成为其"托古"思维与施行"少年新进"策略两者之间互动的时代产物。 相似文献
2.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3):71-78
透过王安石的早年交游,可以发现:一是他基于太原王氏后裔的宗法情结,常与王令、王回、王晳、王曙王益柔父子等同姓交往,主动吸纳同宗家学系统中的春秋养分;二是他任职地方,在政治边缘地带以中下级官员身份,广接孙觉、常秩、丁宝臣等春秋学人。日经磨砺,他基本建成一种反正宋初主流春秋学(以孙复为代表)的王氏春秋学。不过,由于缺失政治、知识和话语策略的综合支撑,王氏春秋学对于后起的断烂朝报黜《春秋》等政治谣传,皆不能形成有力防卫、抗辩和强势反击,以至于真实的王氏春秋学史也终被埋没无踪。 相似文献
3.
张琴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0(2)
继胡瑗"明体达用"之学与范仲淹"庆历新政"的革新政令之风,王安石是北宋开讲论道德义理之学风的第一人.他坚持"经术者,所以经世务"的经世致用思想,其义理道德性命之学和经世之术在荆公新学中相互发明.王安石主导的熙宁变法是历史上试图将"内圣"与"外王"真正结合于社会现实的划时代变革,在王安石变法中,以"回向三代"为标志的"择术"思想与作为治国核心的"理财"思想是相互支援,且互为表里的. 相似文献
4.
王群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2001,(2):70-77
王安石的诗歌创作道路依据他的生平际遇可概括为两个时期:前期创作主要是“不平则鸣”,北宋积贫积弱,改革举步维艰,使他不得已用诗歌抒发自己忧患之情;后期的创作是“穷而后工”,晚年罢相以后,他致力于追求诗歌艺术,在中国诗歌史上有所建树。他从”不平则鸣”到”穷而后工”的转变,有时代、政治、思想、文化等原因,并受其个性因素的影响,是必然的,有典型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刘成国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45-48
王安石的咏物诗创作在熙宁以前主要是借物议政 ,托物咏志 ,表现手法上则能准确地抓住所咏之物和主观情志之间的相似点 ,加以形象具体的描绘。熙宁年间的咏物诗创作在保持固有风格的基础上 ,其政治寓意明显增强 ;晚年的咏物诗风格则转向含蓄蕴籍。 相似文献
6.
王新田 《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1991,(2)
在群星闪铄的中国古代人才思想长河中.王安石的人才思想可谓是其中的一颗璀璨的明星,放射出夺目的光芒.他通过总结历代王朝兴衰的经验教训,认识到人才的重要作用.他说:“夫材之用,国之栋梁也.得之则安以荣,失之则亡以辱.”因此,他对人才的教育、选拔、使用和管理问题做了系统的论述并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我们今天对它进行探讨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李唐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2):132-135
议政诗是王安石诗歌成就的重要方面,其中以寓言诗议政是他经常采用的艺术方式之一。王安石把寓言直接而广泛地带入议政领域,既拓展了寓言诗的艺术功能,又丰富了议政诗的艺术手段。其艺术方式有三:一是典型的寓言诗,以动物故事寄托政治见解;二是一些“亚寓言诗”,以人事为题材,而不拘泥于寓言的固有模式;三是一些以“寓言”为题的诗,在对某一事物的叙议中寄寓一定的政治事理而故事情节则被淡化。 相似文献
8.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2)
王安石的“均输法”和“市场法”汤标中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规模最大的一次自上而下的改革运动,它不但在宋代的政治活动和思想活动领域中。激起了极大的波澜,而且传播到欧洲,对世界政治、思想有所影响。因此,王安石被列宁誉称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相似文献
9.
高克勤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1988,(4)
宋代的江西,文化昌盛,人才辈出。即以唐宋八大家而论,宋代六大家中江西就占了三位。北宋中叶,庐陵欧阳修主盟文坛,倡导诗文革新;南丰曾巩、临川王安石一时并起,羽翼欧阳(修),各以杰出的文学成就著称于世。他们三人的政治倾向和文学活动,是密切相关的。然而,长期以来,学者 相似文献
10.
张尚英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2):27-30
对王安石的人品,历来毁誉参半。本文通过分析各种史料,认为王安石的品行、操守不仅在当时具有儒家风范,少有人及,就是今人在许多方面也应尊之为楷模。将王安石的人品概括为:君子求诸己──严于自律;欲与稷契遐相希──以天下为己任;不耻恶衣恶食,视富贵如浮云;好学深思,严谨治学;孝敬长辈,友好兄弟;博施济众──同情下层百姓等几个方面,以期能凸显“一世伟人”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11.
蒋克己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1996,(4)
王安石咏史词多借古喻今,谴责北宋统治者,并追根探源,总结教训。而其他词人之作多单纯地咏史,或空叹兴亡,不触动现实。因而王安石扩大了词的题材,打破了诗词分工论,突破了词为艳科的蕃篱,恢复了词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2.
王建根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1993,(3)
王安石曾说:“成周三代之际,圣人多生儒中;两汉以下,圣人多生佛中。”①张方平对王安石“孔孟后无人”之问,历举江西马大师、汾阳无业禅师、雪峰、岩头、丹霞、云门诸人,说:“儒门淡泊,收拾不住,皆归释氏。”②自宋以降,禅宗几乎笼罩佛门。文人士大夫的心理结构中,虽然“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入世精神仍顽强地占据着一席之地,但在个人生活情趣 相似文献
13.
论王安石《淮南杂说》中的“异志”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生杨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6):89-93
王安石《淮南杂说》中提出臣可用非常之礼、君可取而代之的“异志”思想 ,受到杨绘、程颐、杨时等人的攻讦。其实 ,王安石的思想根源于儒家经典 ,又为其改革服务 ,具有进步意义。理学家的批评既有反对变法的因素 ,更有强化封建纲常的时代要求在里边 相似文献
14.
吴玉清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1,(4)
王安石变法是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一次著名的改革。对王安石变法的研究已经取得了重大成果。王安石变法的“理财”观以及对北宋社会经济产生的积极作用,均已为历史所肯定。但是,在人才问题上,王安石推行对太学、对科举、对考课制度的改革,倡导推行 相似文献
15.
郑实希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4,(4)
北宋时期的著名法家王安石,是一个杰出的改革家和爱国主义者。公元一○六九年至一○七六年,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下,进行了一次以理财和整军为主要内容的变法活动,对于抵抗民族压迫,改变北宋王朝“积贫积弱”面貌,起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千百年来,王安石的变法活动和爱国精神却受到一切反动势力的咒骂和攻击。大地主、大官僚顽固派司马光之流胡说什么王安石“更法度,开边疆,天下深怨 相似文献
16.
马玉臣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1999,(4)
王安石是宋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救荒恤灾是他政治活动的一部分。文章着重论述了他对天灾的认识及其处理对策,分析了其自然观与社会观的关系,并结合实际效果进行简要评价。 相似文献
17.
漆侠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3)
王安石逝世到今年已经整整九百周年了.尽管以宋高宗赵构为首的南宋投降派为开脱宋徽宗赵佶之流的亡国罪责,极力诋毁王安石以及王安石主持下的变法革新运动,但是,王安石的伟大的业绩,依然是彪炳于史册,永垂不朽.这篇文章的写出,还不仅仅是为了纪念他的不朽业绩,更加重要的是,他主持下的变法革新运动,不论是其成功的地方,还是失败的地方,都足以垂鉴后世,给人们以启发,因而是值得研究和一写的.至于近几年有关王安石变法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将另文探讨,这里就不加涉及了. 相似文献
18.
再论“双语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卫国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5(2):155-160
双语是人类的普遍现象,是逐步强化的时代趋势,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不容忽视的问题。建立双语学是我国语言生活的需要,是双语问题研究的需要。双语学研究内容复杂,但都以双语问题为中心;双语学理论与方法来源多样,但都服务于双语问题研究。建立双语学的目的、过程与实践密切相连,创新性、实践性是它理论上的特点。双语学可望发展成为一门学科目标明确、理论体系完整、解释力强、现实意义大的应用语言学分支学科。 相似文献
19.
20.
李治亭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8(4):13-18
任何一门专业研究领域,都有它的独特性。舍此,便不能称“学”。土司学的形成,不仅是土司研究长期发展的产物,更在于它有独特的学术内涵。这一独特的学术内涵源于独特的土司制度史。自元以来,土司制度就是西南地区重要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它对西南诸省的治乱兴衰,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研究西南各省之历史,土司制度的研究是无可替代的。土司制度的独特性表现是代表了一种区域社会管理的新模式;土司作为世袭的地方官,其承袭、朝贡、征调等规定,也与流官完全不同。特别是作为边疆地区的管理制度,土司制度与明代东北的卫所制,清代蒙古的盟旗制、新疆的伯克制也是差异明显的。而现存众多的土司遗址、土司文化遗产更集中表现了土司制度、土司文化的独特性。可以说,没有独特性的土司制度,就没有土司学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