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小满 《南都学坛》2003,23(6):24-27
北平和谈是国共双方在大陆上的最后一次谈判。此时,“主和派”张治中成为炙手可热、众望所归的人物。他勉为其难担任南京代表团首席代表,恪尽职守,知其不为而为之,对国民党蒋介石竭智尽忠。但强弱异势、主客换位,他已无回天之力。极端矛盾彷徨的张治中,在中共帮助和事实的教育下,经过痛苦的思索,做出了正确的抉择。  相似文献   

2.
在今年的春夏之交,即将卸任的国民党主席连战作出了也许是他一生中最重要,也是最大胆的决定——率国民党代表团访问大陆。一言既出,岛内震惊。就在连战宣布将率团赴大陆访问前不久,台湾当局还威胁要对先期赴大陆访问的国民党副主席江丙坤以“外患罪”进行“法办”。连战此举无疑是向台独阵营投出一颗重磅炸弹,在台独势力的重重围困下,连战率国民党代表团突围而出,访问大陆,为阴霾密布的台湾海峡带来了一丝春天的气息。南京:相见恨晚这次历史性的和平之旅一路走来可谓步履艰辛,出发那天,连战刚到台北中正机场,那里就聚集了许多支持或反对他大…  相似文献   

3.
梅圆新村     
梅园新村位于南京市长汇路东端的汉府街北面,是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办公原址。1946年9月至1947年3月,以周恩来和董必武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在这*与国民党政府进行了长达10个月零4天的和平谈判。现在,梅园新村已改名为中国共产党梅园新村纪念馆,宽敞的马蹄形院落干*整洁,迎面有周恩来铜像,高大魁伟,作举步行走的样子,正亲切向您走来。馆内展示了共产党代表团与国民党当局进行斗争的史实。梅圆新村  相似文献   

4.
行走溪口     
去年夏天,我随江苏泰州市代表团到浙江宁波、萧山考察,途经奉化溪口镇这个刚刚被雷雨洗礼过的山村小镇时,烟雾澄霁,幽鸟玄蝉,鸣声上下。溪口街上游人如织。由于溪口镇出过国民党的第一家族——蒋氏家族,出过国民党政权的两位“总统”,世人对溪口及蒋家王朝的沉浮兴衰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好奇。  相似文献   

5.
国共双方对重庆谈判都高度重视,派出得力人员组成谈判代表团。中共代表团以毛泽东为首,辅以了解全局、富有谈判经验、机智灵活、刚柔相济的周恩来、王若飞。国民党代表团由蒋介石操纵,指派政治上老练通达,能严格按照自己的既定方针办事,且主张用政治方法解决中共问题的资深官员组成。双方代表团的最佳组合,预示着谈判斗争的激烈艰难但亦有所结果。  相似文献   

6.
所谓国民党的准备抗战思想,是指国民党在大片国土沦亡情况下,利用各种方式拖延战争大爆发的时间,经过一定准备然后进行抗战的基本观念。对这一思想的形成过程、主要内容和原因作深入研究,对于我们弄清国民党与中日战争的关系有一定的意义。国民党准备抗战思想的形成,经历了一个复杂的演变过程,大致可分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7.
192 3年 9— 1 1月 ,蒋介石率“孙逸仙博士代表团”赴莫斯科 ,与苏联、共产国际就“西北军事计划”以及国民党与苏俄之间的合作问题进行协商。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 ,苏联、共产国际改变了以前的态度 ,不再支持“西北军事计划” ,而且共产国际做出的《关于中国民族解放运动和国民党问题的决议》也使蒋介石感到很不满意。 1 92 3年访苏之行对蒋介石产生了深刻影响 ,他对苏联、共产国际的基本看法与态度即萌生于此时  相似文献   

8.
孙中山主张在训政时期实行"以党治国"。1928年,中国国民党开始做"以党治国"方面的工作。国民党在大陆的"以党治国"实践是失败的,它没有使中国经过党治走上宪治之路。国民党"以党治国"实践的失败,既有军政时期的任务没有完成的客观原因,也有国民党政权制度化水平低、国民党本身和孙中山"以党治国"理论预设方面的主观原因。  相似文献   

9.
在充分查证大量历史文献的基础上,深入考察了1935—1937年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在宣传中国革命、组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领导东北抗日斗争中发挥的作用。明确指出,虽然在此期间王明和康生一直担任代表团正副团长,但是与此前四年的情况相比,这两个人在代表团内一统天下的局面已经被打破,经过井冈山、长征和东北实际斗争考验锻炼的国内同志逐渐在代表团取得了主导地位,代表团积极拥护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这一时期的代表团虽然也存在着缺点错误,但是不足以抹杀其发挥的重要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一九二三年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了与孙中山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经过一九二四年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以国共合作为标志的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统一战线,采取了党内合作的组织形式:共产党员、社会主义青年团员以个人资格加入国民党;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直接参加国民党中央的领导工作,各  相似文献   

11.
1925年10月—1926年3月,在苏联考察的胡汉民向共产国际提出了国民党加入共产国际的申请。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及苏共核心小组对此问题经过讨论,最终拒绝了这一请求。其原因在于,一方面胡汉民及国民党自身准备不充分;另一方面,共产国际考虑到国民党在其“东方战略”中的地位以及当时国共关系紧张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2.
一九二五年初,我在重庆由萧楚女介绍入党。不久,我又由綦江到重庆去见萧楚女,分手后我刚走到较场坝,他赶来对我说:“党中央有一个紧急通知:我们和国民党合作,用孙中山的名义,在北京召开国民会议促成会全国代表大会,要我们多组织些人去参加。现在党指定你也去参加。你赶快回綦江去活动,组织个綦江代表团去,人越多越好。赴京路费自筹,每人大约需要八十大洋。”并说:“你们到北京,既是去参加斗争,又是去受教育啊!”当时,段祺瑞正千方百计用召开所谓善后会议来取代孙中山先生倡议的国民会议预备会,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左派便决定在北京召开国民会议促成会  相似文献   

13.
柳亚子是中国共产党人的老朋友。他一生忠诚于孙中山的遗志,积极赞助和维护国共两党的合作,是非分明,爱憎强烈,表现了一个正直的爱国者和革命者的可贵品质。坚特合作,反对分裂辛亥革命失败后,柳亚子经过长期的思索,在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下,他逐渐感到,在军阀、官僚和帝国主义的几路夹攻中,中国已经病势危殆,必须寻求新的治疗方案。因此,他衷心拥护孙中山改组国民党的计划。一九二四年一月,国民党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等三大政策,国民党开始成为各革命阶级的联  相似文献   

14.
四、站在抗日斗争的最前列重返斗争第一线抗日战争爆发后,在我党的正确方针和坚决斗争以及全国抗日运动迅猛发展的推动下,蒋介石国民党被迫接受我党提出的关于国共合作的主张。一九三七年八月,我西北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出师华北抗战。不久,我党中央又向国民党提出,将红军主力长征北上后,在南方保存和发展的武装力量——南方各区游击队,进行统一整编,开赴华中敌后抗战的建议。国民党被迫同意将这些部队改编为一个军。但是,为了控制这支军队,国民党曾提出要派反动头子陈诚或张发奎任军长。我党为了保证党对这支军队的绝对领导,理所当然地拒绝了国民党的无理要求。经过坚决斗争,蒋介石只得按照我党提出的条件,请叶挺担任南方红军游击队改编后的领导工作。  相似文献   

15.
经过1924年改组,国民党建立起了一套完备的党务组织系统。1928年"二次北伐"完成统一后,国民党开始独掌中央政权,"党国"体制在全国建立。由此,"党政双轨"体制得以正式推行。按国家的制度设计,地方党政间是一种地位平等、相互合作的平等关系。但在山东地方军阀势力严重、党内派系斗争不断的情况下,国民党山东省党部的实际生存状态极其艰辛,明显呈现出与制度设计完全不同的另一番景象。通过对国民党山东党组织及人事演变的考察,试揭示民国时期政党政治在地方政治系统发展的一般规律及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6.
论何香凝的国民党情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香凝的国民党情结是指她对国民党的无比热爱和崇拜之情。这种特殊的感情影响着她的思想和行为,并使她形成固定的行为模式,那就是一再为维护、捍卫国民党的地位和形象而努力。何香凝的国民党情结在其早年的革命经历中形成,其后的政治生涯都深受这个情结的影响。她在大革命失败后在政治上走了一段弯路,后来认清了形势,与蒋介石、汪精卫分道扬镳,再到后来建立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成为国民党左派领袖等等,都与其国民党情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抗战时期国民党的党员监察网是国民党监察组织的辅助机构,通过党员监察员的调查、规劝和检举等工作,加强对国民党党员的监督,以保证国民党党员能够执行国民党的各项政策,巩固国民党的统治地位。但实际上,由于国民党当时已失去其革命性,这种做法不仅在外部没有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就是在内部,也由于其将监察网变成特务网而引起内部互相猜忌,使国民党党员人人自危,有良知的国民党党员也不顾一切“叛党”。党员监察网没有起到它应该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抗战时期,作为执政党的国民党在具有物质优势和舆论优势的情况下,在内外因的共同作用下失去青年的信任.其失去青年信任的内因是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而国民党出台的抗战政策、青年的信仰偏差、国民党的派系斗争、国民党内腐败严重等原因是国民党失去青年信任的外因.其中,在抗战的特殊时代背景下,消极的抗战政策成为国民党失去青年信任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9.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中国人民经过八年的长期抗战,渴望战后有一个和平安定的政治局面。国民党当局应尊重民意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但是,他们一意孤行,坚持一党专政,并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奉行内战政策,由此,带来国民党统治的全面危机。于是,全国人民要求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的运动迅速发展起来并掀起一场深刻的爱国民主运动,从而  相似文献   

20.
统一人民解放军编制和部队番号,是全国解放前夕,毛泽东和中央军委为推翻国民党反动政权、夺取全国胜利而进行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也是中国革命战争进程出现重大转折的重要标志。国共两党、两军,经过近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