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地方综合年鉴的社会服务功能愈来愈重要,如何不断提高其社会服务功能,紧密地维系着年鉴的生存与发展,是年鉴学基本理论的重要课题,也是促进年鉴事业兴旺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年鉴的编写应朝着“为人所知、为人所学、为人所用”方向发展。年鉴应面向开放的社会,拓展空间,适应当前不断变化的社会市场,把年鉴编新编活,为市场经济服务。  相似文献   

3.
地方年鉴是地域性的具有独特服务功能的信息载体。它所传播的服务信息是一个地域内,年度的系统资料或知识信息。地方年鉴在适应市场经济需求中,要强化为基层服务的功能。笔者认为,要加大地方年鉴为基层服务的力度,主要从以下五方面着重考虑:一、地方年鉴应走向市场服务于基层要进入市场、服务于市场,使之不断开辟新的信息资源,让那些不同侧面、不同层次的贴近社会、贴近百姓生活的基层信息亦能同时参与  相似文献   

4.
加强年鉴为现实服务的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年鉴事业蓬勃发展,为各级领导机关提供了许多可供资政、存史、鉴戒的资料。但是,在第三次知识经济浪潮到来时,特别是在当今信息社会里,如何使年鉴提供更贴近社会、贴近经济和文化生活实际的更深层次的信息,如何使年鉴更广泛地为现实服务,这的确是值得我们年鉴工作者认真探究的一个问题。笔者认为,年鉴要为现实服务,应该尽力在服务的“广度”、“深度”、“速度”上去发挥年鉴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年鉴创新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桐乡年鉴》从1998年创刊以来,先后两次获过全国地方年鉴评比一等奖、两次浙江省地方年鉴评比二等奖。但是如何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不断探索年鉴编纂工作从传统模式和计划经济体制中走向改革和创新,始终是我们出版精品年鉴的努力方向。回顾8年来为创精品年鉴所走过的道路,我们认为,年鉴的创新至关重要, 只有在体例、内容和运作机制等方面不断创新,年鉴事业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创新已成为年鉴界的共识,也是时代发展的主旋律。但是,年鉴如何创新?大家的看法还不尽一致。年鉴的创新究竟是完全抛弃原来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创立的框架结构、重新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设立新的框架结构,还是在现有框架结构的基础上修改完善、不断拓展年鉴内容的的深度和社会覆盖面;是完全抛弃年鉴现有政府出版物的性质,把年鉴办成依  相似文献   

7.
企业年鉴作为新兴的信息媒体,伴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日新月异,逐渐在中国年鉴发展中占有一席之地,为丰富年鉴种类、拓展年鉴功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政府的行政干预力将逐渐弱化,年鉴也将由背靠政府、面向市场而完全走向市场。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出版业,年鉴如何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站稳脚跟求得生存与发展,成为一  相似文献   

9.
《安庆年鉴》从1995年创刊以来,先后获过安徽省年鉴评比一等奖和全国地方年鉴评比二等奖。但是如何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不断认识和探索年鉴编纂工作从传统模式和旧有体制中走向改革和创新,始终是我们的努力方向。回顾6年来为创精品年鉴走过的道路,我们认为,年鉴的创新至关重要,只有不断超越自己,在体制、内容  相似文献   

10.
浅谈年鉴编纂队伍的培养和提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年鉴20年来的发展,已走过了创办时期和规范化时期,正进入创新阶段,这是年鉴发展的必然规律和自身需求。近几年,中国年鉴界都在讨论和实践年鉴的创新和发展。这是社会转型时期,年鉴要生存和发展所面临的问题。面对入世,面对政府职能转变,面对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年鉴如何提高质量,适应新形势?如何规范和创新?如何培养和提高年鉴编纂队伍?这都是我们发展年鉴事业,所要去面对的。只有处理好上述问题,才能发挥年鉴应有的功能,才能使年鉴的能量得到充分释放。结合《广东年鉴》的编纂实践,笔者想从年鉴编纂队伍的培养和提高方面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当今市场经济年代,企业年鉴日益增多,其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但仍有不少人,包括有的单位领导干部对企业年鉴的作用认识不足,企业年鉴的利用率不高。如何提高企业年鉴的利用率,已成为企业年鉴能否长期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是值得企业年鉴工作者共同探讨的重大问题。笔者根据多年从事企业年鉴工作的实践,并借鉴兄弟单位的经验,对如何提高企业年鉴利用率进行了初步探索,与同仁商榷。1.提高年鉴质量。质量是企业年鉴的生命,打造精品是提高企业年鉴利用率的根本措施。年鉴编辑人员要切实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不断增强精品意识,勤于学习,善于…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地方综合年鉴走向市场是大势所趋,有的年鉴已经被卷入市场经济的浪潮而随波逐流。能否把培养市场意识作为年鉴编辑工作中的自觉行为,直接关系着年鉴事业发展的兴衰。据此,笔者就此问题谈以下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3.
国务院颁发的《地方志工作条例》,第一次赋予地方志工作机构新的工作职责之一,就是“组织编纂地方志书、地方综合年鉴”。将地方综合年鉴纳入地方志序列,不仅是地情研究工作的需要,而且也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首要任务,不是该不该编辑地方综合年鉴的问题,而是如何搞好的问题。作为陕西省地方志办公室的领导班子成员之一,近年来笔者分管年鉴工作,深深感到综合年鉴的管理工作,并不是简单地编一本书的问题,而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综合性工作。尤其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搞好地方综合年鉴的管理工作,更是关系到这一工作能否顺利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就此,笔者谈一下自己在管理年鉴工作中的几点做法和思考。  相似文献   

14.
李丽 《兰州学刊》2006,46(4):121-123
市场经济是以社会信任为基础的契约经济,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对社会信任的认识不断由自发走向理性。市场经济在个人信用意识、人际信用关系、社会信用制度等三个方面推动了社会信任系统的建立和完善。  相似文献   

15.
年鉴如何反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这一跨世纪的历史进程,是一个大课题。笔者在认真研读党的十五大报告之后,结合多年从事《大连年鉴》"工业"类目编纂工作的诸多感受,选择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涌现出来的新企业集团,特别是大型企业集团,如何认识,如何在年鉴中定位和记述问题,做初步的理论上的思考,以求推动年鉴面向以至最  相似文献   

16.
全国城市年鉴第七次研讨会于1997年9月19日至23日在大连市召开。大连市市委副书记林庆民,市委常务、副市长董文杰出席开幕式并与代表合影。林庆民在开幕式上讲话,董文杰参观了首届中国城市年鉴展。参加研讨会的有39个城市年鉴和其他年鉴的代表共115人。中国年鉴研究会会长尚丁发来贺信。中国年鉴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陈汝鼎出席了会议。会议围绕年鉴如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如何把年鉴办成精神文明的精品、年鉴在信息产业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何站稳脚跟求  相似文献   

17.
一个时期以来,年鉴界有年鉴应是“官书”还是“民书”、“商书”之争。一些同志认为,年鉴的“官书”性质是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相容的,应“转轨变型”,变“官书”为“民书”;年鉴的读者定位也太窄,不能局限于为各级领导和管理人员、研究人员服务,而应“飞人寻常百姓  相似文献   

18.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困难与出路同在的严峻形势,年鉴作为信息产业,如何面对社会,面向百业,走向大众,走进市场,以求得更大更快地发展呢?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形势和年鉴出版的进展态势及市场走向充分表明:年鉴的发展在于改革,而改革的出路在于开放。开放的强度越高,适应能力就越强,发展水平就越高。否则,只能在自我封闭的困顿中退化、萎缩。基于这一认识,笔者认为:年鉴必须贯彻改革开放的方针  相似文献   

19.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年鉴如何跟上时代的要求,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近年来年鉴同仁有不少的探讨,年鉴编辑人员的思维和编辑手法也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有其合理的一面,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笔者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需要注意以下三方面的问题。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为年鉴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年鉴要发展,就要依靠一定的经济基础。要注重经济效益,这是无可非议的。但是,近年来出现了挤压文字篇幅,无限制地增加广告内容的倾向,年鉴的编纂形式手  相似文献   

20.
青岛市史志办公室副主任张子忠《关于年鉴框架设计与内容编校质量问题的思考》一文,着重介绍了《青岛年鉴》如何使年鉴框架设计贴近经济社会实际所作出的有益尝试,并就目前年鉴内容编校与装帧印刷质量存在的种种问题及解决的对策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