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消费社会是后工业社会的重要表现,后现代社会理论因对消费社会的批判而风靡学界。虽然当代中国社会主要表现出生产社会的特点,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结构和消费心理也发生了变化,呈现出消费社会的端倪。西方消费社会的种种弊端在我国亦开始显现,表现为对环境生态的影响、对人的个性发展的不利及文化的媚俗等。在这种背景下,从后现代理论视角对消费社会进行分析,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2.
消费文化即社会的消费理念、消费规范、消费方式、消费产品、消费环境和各种消费现象的统一体,它是同一定的社会经济形态相对应的。 21世纪的人类经济社会正被纳入到可持续发展轨道和陆续全面地进入到知识经济时代,其相应的主导消费文化精神则是追求生活质量和自我实现、崇尚节约和与自然和谐。为了适应 21世纪人类知识经济形态和新型消费文化发展的趋势和要求,必须对我们长期形成的传统不合理的消费文化进行全面改造、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消费新文化。其基本方法论原则是,树立可持续消费观念;开展全民消费教育;制定适度的消费政策;选择健康文明的消费方式;加强对消费者权益保护和推进消费社会化。  相似文献   

3.
消费文化的伦理话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费文化的伦理话语是消费社会的生活观念与社会关系在文化审美上的表现.作为消费社会的价值立法文本与阐释系统,其伦理内容主要表现为:文化经验的感觉主义表情;文化审美的享乐主义崇拜;生活实践的功利主义诉求.具体来说,感觉主义表现了消费文化文本的客体伦理构成;享乐主义言说着消费文化的主体伦理反应;功利主义则揭示了消费文化的伦理实体与基本价值范式.  相似文献   

4.
先行消费是社会发展对消费者的现实需要,"分期付款"、"信用卡"制度等先行消费形式为消费者追求不断升级的消费潮流提供了条件.适度先行消费既能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又能拉动经济增长,但是过度的先行消费不仅将人们推上了消费的不归之路,还不断加重了社会和精神的危机.因此,先行消费必须科学、适度.  相似文献   

5.
后现代消费社会身体的文化与符号学意义已发生了显著的改变,那么这个改变是怎样完成的,哲学界意识与身体的"二元论"是怎么过渡到"一元论"的,后现代消费社会中身体有怎样的现代性自我话语,后现代消费社会身体的归属在哪里?本文就这些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对流行音乐的消费既强调流行音乐的娱乐性和当下性满足,又力图探索流行音乐背后的符号象征和情感共鸣,既包含快感消费等表层内容,又重视情感消费等深层涵义———大学生对流行音乐的消费行为可以解读为多层次、多元化和多价值的传播过程,在这个消费过程兼传播过程中,大学生扮演"受者"、"传者"、"消费者"、"再生产者"等多重角色,通过对音乐消费品的选择和传播来建构自己的身份和个性,表达对情感、对生活、对社会的亲历感受,完成对流行文化的接触、认知与理解。  相似文献   

7.
体育消费作为人类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正随着人们体育需求的增加而在不断增长,已慢慢成为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对居民的体育消费状况进行调查研究,了解消费者的消费心理特征,对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满足居民文化生活需求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影响体育消费者心理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应该通过提高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转变居民体育消费观念、提升体育消费服务质量、加快各类体育设施建设等措施来提高广大居民体育消费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8.
低碳经济是低碳发展、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生活等一类经济形态的总称。低碳消费是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积极实现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的绿色消费。低碳消费的实质是统筹消费。实现低碳消费,应积极引导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提高消费素质,正确理解消费与国家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政府在营造低碳消费法律环境方面的主体主导作用,充分发挥企业的社会责任感,积极营造低碳消费的文化环境;在生活方式、居住方式、出行方式上大力倡导和实行低碳消费方式。  相似文献   

9.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并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本文就消费者经济状况、商品市场、社会环境、知识普及、生活情趣等方面对现代消费者的多元化消费心理发展的态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二十一世纪社会生活方式与消费结构因人类对精神文化信息类产品及精神文化性劳务的占有、欣赏、享受和使用比重的大幅增长而出现重大调整 :精神文化消费取代以“稀缺”的自然资源为主的生存需要消费而成为主要消费形式 ;精神文化消费水平、质量不断提高 ;精神文化产业群的发展 ,精神文化信息产品的日益丰富和消费者素质与知识创新能力的增强 ,有利地促进了人的现代化和推动着人类社会健康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消费生活方式不仅影响着个人的生存、享受和发展,而且关系到社会的安危。应该提高消费中的"文化"含量,加强对消费心理、消费行为的引导,弘扬节俭的时代精神,提高精神文化消费的比重,提高精神文化产品质量,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实现人的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良性循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文明消费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又是促进人的智能化、促进知识经济不断发展的重要条件。在知识经济条件下,高科技的发展有利于促进生态平衡,有利于提高消费质量,有利于提高人的素质,从而提高消费的文明程度。同时,指出高科技必须和高文化相结合,经济发展必须以文化为导向,要反对“享乐主义”,警惕消费领域的“毒蛇”,防止西方国家已出现的“文化矛盾”。文章最后强调:要坚持文明消费,发展知识经济;要端正价值导向,加速发展知识产业,优化消费结构,不断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素质,净化社会文化环境,真正落实科教兴国战略,迎接知识经济的来临  相似文献   

13.
随着西方国家从生产型社会向消费者社会的转型,旅游消费已发展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种基本需要.社会学家关于旅游消费现象的研究提出了旅游消费的本真论、享乐论、日常实践论、文化宰制论和制度激励论等代表性解释.其中,"本真论"和"享乐论"从微观视角解释了旅游者个体的不同体验,"日常实践论"从中观视角解释了旅游者与旅游目的地之间动态的互动过程,以及对旅游者的日常生活世界产生的影响;"文化宰制论"与"制度激励论"则从宏观视角解释了旅游消费的社会分层机制和外部激励因素.这些观点对分析转型中国的旅游消费现象具有积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4.
信息消费已经成为信息化社会人们消费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主体为个人或非生产经营目的的单位(法人),客体为信息产品或信息服务。随着信息消费和信息技术应用的普及,消费者也逐渐形成了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日常消费的信息化消费习惯,而且其依赖程度将随社会经济信息化水平的逐步提高而不断加强,因此,文中所提出的信息化消费特征与影响因素等8个主题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消费不平等一般理解为人们在拥有和使用物质资源上的不平等,本文则从"消费文化"的维度分析消费不平等,即不同社会经济群体在消费文化中所处地位的不平等,并强调这种不平等更多地来自社会的建构,后果可能强化社会不平等和社会隔离。基于12所高校大学生的影视剧欣赏和手机消费的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从文化品味、物质文化和消费倾向三个维度,推翻了一些不平等的消费文化设定。研究发现:1)是否喜欢看韩剧同高等教育水平之间的关系不显著;2)不同成长出身的大学生在物质欲望的程度上差异不显著,背景较优越的大学生总体上更依赖物质;3)同成长出身较弱势的大学生相比,背景较优越的大学生总体上更倾向"面子消费"。政策制定者应当反思不平等的消费文化地位被建构的机制和因素,推进社会公平、促进社会融合。  相似文献   

16.
现有的社会理论多在生产社会的基础上形成,对消费社会的不平等与抗争行为难以提供有效的解释。基于中国迈向消费社会过程中的山寨现象,从全球消费社会的结构性背景以及消费政治与生活政治的阶级斗争逻辑出发,分析了底层消费者反抗魅力意识形态和争取文化领导权的实践,对新马克思主义从物质不平等到符号不平等的理论演化进行了进一步讨论,提出反抗符号霸权是山寨消费的核心。新的社会不平等需要从消费政治角度出发理解,底层消费群体的山寨消费是全球化消费结构转变过程中符号神化与去魅过程的深刻体现。  相似文献   

17.
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是体育消费的基本特征,在社会消费视域下,体育消费显现出群体性特征。虽然体育消费在经济、社会地位两方面体现出不对等的一面,体现出独立性,但是不同阶层的群体平等地享受着体育运动的快乐;人们在体育消费中,喜爱品牌体育用品,并成为该品牌的传播者,但不存在炫耀性、奢侈性。现代社会,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认识发生了转变,已养成塑造“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体育消费理念。  相似文献   

18.
在物质富裕的社会中,人们固然消费各种生活必需品,但是除了消费这些消费品之外,人们还把这些东西作为符号来消费。不仅如此,在消费社会,人们不会局限于物品的消费,还把其他一切东西都纳入消费的范围,政治、经济、文化等一切东西都被人们当作符号来消费。比如,劳动作为一种经济行为在消费社会中已经成为一个被消费的符号。而人的身体本来是进行消费的,如今也成为人们的消费对象,这是因为,身体在现代社会也成为一种时尚品。当人们追逐时尚并按照时尚的方式进行各种符号消费的时候,人们就完全丧失了自我,这个时候即使人们想摆脱时尚消费也是不可能,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自杀”是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19.
消费社会学研究近年来成为发达国家社会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国内的相关研究则相对薄弱。就消费社会学理论的产生与发展来看,该分支社会学在研究理论方面的主要视角有玛丽.道格拉斯的消费的文化意义、鲍德里亚的物品消费的制度与符号、凡勃伦的炫耀性消费、布丢的区隔与文化资本等。文章认为,现代社会的大众消费包含的社会意义,即形成"我们"的共同生活方式,从而维持与整合群体特征和认同感,以及展现某种"标志"和培养阶层归属意识的功能,应当成为消费社会学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代英国著名社会学家费瑟斯通看来,当今社会从某种意义说就是消费社会,消费社会具有后现代特性,在消费社会,日常生活具有审美特性,影像具有重要意义,文化媒介人成为新审美生活方式的创造者和传播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