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春秋战国时,有人爱取“句践”为名。例如: 《孟子·尽心》有宋句践。朱熹《集注》: “宋姓,句践名。”《史记·刺客列传·荆轲传》有鲁句践。司马贞《索隐》:“鲁姓,句践名也。”最著名的当然要数春秋末年的沼吴成霸业的越王句践(《史记·越王句践世家》)。句践这个名字中的“句”究竟是什么意思,这是很值得探讨的。《史记·吴太伯世家》:“太伯之奔荆蛮,自号句吴。”《集解》引颜师古之说云:“以吴言‘句’者,夷语之发声,犹言‘于越’耳。”准此,则句吴之“句”,犹阿Q之“阿”了。句践之“句”,意义约与此相若。践,《集韵》音贱;《广韵》释以“蹋(踏)践”。《礼记·疏》云:“践,蹋也。”《释名》:“践,残也,使残坏也”又,《尚书·序》:“(周)成王东伐准夷,遂践奄。”《释文》:“践,藉也。”反正,践之恶义甚夥,而嘉义则较少。践,音贱,可通“贱”。《玉篇》释“贱”曰:“卑下也,不贵也。”卑下不一定就是坏事,  相似文献   

2.
《诗经·郑风·溱洧》两章诗中有五句重复出现的男女对话:“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圩且乐。”自汉迄今,治《诗》者大都把三、四、五句理解为诗中女子所说。仔细推敲起来,这种理解显然是欠妥的。不能正确地句读这几句诗,又势必不能完好地理解全诗的意境。先看汉代经学家郑玄是怎样为之作笺的:“女曰观乎,欲与士观于宽闲之处。士曰已观矣,未从之也。女情急故劝男,使往观于洧之外,言其土地信宽大又乐也,于是男则往也。”这里郑玄第一个定调认为“且往观乎”和“洧之外,洵圩且乐”都是女子的话,是为劝诱男子再往而说的。唐朝孔颖达进一步解释说:“女谓士曰观于宽闲之处乎?意愿与男俱行。士曰已观乎,止其欲观之事,未从女  相似文献   

3.
《诗经》中的“兮”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兮字是《诗经》中典型的咏叹词。《说文》云:“兮,语所稽也。”段玉裁注:“语于此少驻也。”刘勰认为:“语之余声。”《诗经》时代兮的读音或以为入支部,或以为入歌部。前者从段玉裁的《六书音均表》直至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附表都是如此。但段氏又说“第十七部(即歌部)  相似文献   

4.
奘译 :现量与比量 及似唯自悟藏要夹注 :同上按 :按照梵文原文 ,此句汉译应为 :如有成立 ,声常或无常。奘译将“声常”删略。藏要中没有注出奘译与梵本的这个差异。(6 )奘译 :一者同法 ,二者异法藏要夹注 :梵文此句第三转声 ,云由同法 ,次句云由异法 ,下释文也同。梵本 :sādharmyena vaidharmyena ca  (No.1 6 )按 :此处藏要夹注是对的。但在《因明入正理论讲解》中说到 :“‘同法’、‘异法’,梵本仅有相同、相异之义 ,这里的法并无意义 ,也可以叫‘同喻’、‘异喻’。”其实 ,sādharmya和 vaidharmya是由 sadharma和 vidharma变化而…  相似文献   

5.
我们狗,又名犬,十二属相之一。世人提起我们,有恨的,也有宠的。恨者嫌我们狗性太恶,有歇后语曰:“狗改不了吃屎——本性难改”,还说我们“狗眼看人——咬穷不咬富。”并把许多坏人坏事与我们联系起来,例如:把没良心的人斥之为“狼心狗肺”;把不知好歹的人说成是:“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把助人作恶称为“走狗”;把徇私枉法、欺压百姓的官吏斥为“狗官”;把少见多怪的人比作“蜀犬吠日”;把铤而走险者喻为“狗急跳墙”;  相似文献   

6.
《老子》二十章云: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牢太牢,如喜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傫傫兮若无所归谌私杂杏?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兮其若海,(风翏)(漻)兮若无所土。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相似文献   

7.
北宋政治改革派的先驱、著名诗人王禹偁同在宋真宗时曾礖卧紫嗟谋鲜堪蚕嗍兜氖奔?自宋代起,记述就很混乱。如生活于北宋末、南宋初的江少虞所编的《皇宋事实类苑》卷三四谓:“王黄州(禹偁)始居济阳,父本磨家。时毕文简公士安为州从事,元之七岁,一日代其父输面至公宇,立庭下,应对不慑。文简方命诸子属句:‘鹦鹉能言宁比凤?’文简曰:‘童子口舌喧呶,顾能对此乎?’意恶犯分而讥之。元之抗首应声曰:“蜘蛛虽巧不如蚕”。复涵讽意报文简。文简叹曰:‘子精神满腹,将且名世矣’。其后(禹  相似文献   

8.
释“兮”     
<正> 电视连续剧《诸葛亮》片头歌:“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士伏处于一方兮非主不倚,乐躬耕于陇亩兮吾爱吾庐,聊寄傲于琴书兮以待天时。”歌者读兮作希。电视台的电视剧如《卓文君》和其他有关节目,凡古诗辞中的兮字,几乎都如此读。唱者吟者  相似文献   

9.
猴年论猴,马年说马,狗年当然话题是狗。正如猴年歌猴,狗年中狗便被夸得可爱。但狗终究是狗,勿庸讳,。记忆中“狗”确是个“贬义”词。诸如:“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狗拿耗子多营闲事”,“狗东西”,“狗仗人势”等等。可细推敲,狗实在是冤啊!说狗嘴里吐不出象牙,难道人嘴里就吐得出来不成。还有,狗闲着没事,拿拿耗子,也算第二职业,人不就这样?再说狗仗人势吧,其实并不都是坏事,据传狗就是倚仗人类从它们的祖宗——狼那进化而来的,狗仗人势的结果之一,便是狗去掉了它们老祖宗的“贪婪”、“凶残”的恶性。但狗进化既然是“狗仗人势”,就难免沾染人类的恶习。诸如  相似文献   

10.
姜夔“自然高妙”说的美学内涵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高妙”说是姜夔在《诗说》中提出来的。他说:“诗有四种高妙:一曰理高妙,二曰意高妙,三曰想高妙,四曰自然高妙.碍而实通,曰理高妙;出自意外,曰意高妙;写出幽微,如清潭见底,曰想高妙;非奇非怪,剥落文采,知其妙而不知其所以妙,曰自然高妙。” 关于自然高妙,古今论者多认为是姜夔对风格意境的最高要求,是其审美理想所在。如清人谢章铤在评论四种高妙时说:“自然高妙,词家最重,所谓本色当行也”①。今人郭绍虞先生说:“白石论诗,标举四种高妙,而以自然高妙为极诣”②。《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指出:“四种高妙中以知其妙而不知其所以妙的…  相似文献   

11.
学术界历来对元末明初戏剧家杨景贤及其“神仙道化”剧论及颇少,其因大概有三:一曰在群星璀璨的元曲作家中;杨景贤这颗星并不耀眼,只可算三流作家;二曰其创作剧存目虽有二十种之多,而传世之作只有《西游记》和《马丹阳度脱刘行首》(以下简称《刘行首》),况前者著作权尚有争端;三曰关于杨景贤生平资料不详。明初朱权《太和正音谱》将“神仙道化”剧列于杂剧“十二科”之首,标明其重要。但在建国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由于复杂的原因,该剧种受到全盘否定。近年,对“仙道”剧研究逐步深入,但对《刘行首》的研究仍很冷落,即使偶有提及,评价亦偏低…  相似文献   

12.
释(目矢) 甲骨文编卷四、二于字下说:“眣或从矢,公羊传文七年,(目矢)晋大夫使与盟也,陆德明释文(目矢)本又作眣。段玉裁谓浅人无识以(讠为)体改说文,字应作(目矢)。”然仍将字释为眣。其实,(目矢)、眣乃是两个不同的字。说文四篇上目部:“(目矢),目不从正也。从目,失声。”段玉裁注:“按公羊传文七年,  相似文献   

13.
修订本《辞源》二册1256页“拾人涕唾”条,释义并举书证后,又云:“也作‘拾人唾涕’、‘拾人唾余’、‘拾人牙慧’”然后只举了“拾人唾涕”书证,其余两项未举书证。按:“拾人牙慧”为今日常用成语,其使用频率远超过其余三式,宜另立条目,单独释义,并列举书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殷中军曰:‘康伯未得我牙后慧。’”殷中军名浩,东晋人;韩康伯,浩甥;牙后:言外;慧:聪敏;听人议论或读人文章而后变得聪明;今多以拾人牙慧喻抄袭他人文章或改头换面套用他人言论。后人亦多用之。清·袁枚《小仓山房集·寄齐方伯书》:“著书立说最怕雷同,拾人牙慧;赋诗作文,都是自写胸襟。”如此看来,书证及特定含义俱在,今人仍常用之,《辞源》修订本理应收载,并另立条目,便于检索。  相似文献   

14.
《九歌·东皇太一》的最后一句:“君欣欣兮乐康。”关于“乐康”的诠释,专家的释意颇不一致。 郭沫若在《屈原赋今译》中译为:“你高兴,我们喜洋洋。”是只译了“欣欣”而略舍了“东康”; 文怀沙在《九歌今译》中译为。“神啊;你多么愉快而又健康;”是把“乐康”直译为“健康”。这是根据王逸的《楚辞章句》:“欣欣,喜貌。康,安也”而来的。我们知道,王逸在《楚辞章句》中有许多注释是错谬不可信的。 《离骚》中有:“启《九辩》与《九歌》兮,夏康娱以自纵。”“乐康”即此“康娱”。“康娱”连文,《离骚》内凡三见,学者多所论述,早已正王逸…  相似文献   

15.
诔辞初探     
中国古代祭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诔辞乃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门类。 诔辞,又称诔文,简称诔,它是古代祭文的一个大类。《周礼·春官·大祝》:“作六辞以通上下亲疏远近,一曰祠,二曰命,三曰诰,四曰会,五曰祷,六曰诔。”郑《注》:“诔,谓积累生时德行以锡之命,主为其辞也。”《春秋·(左)传》曰:‘孔子卒,哀公诔之。’”《礼记·曾子问》:“贱不诔贵,幼不诔长,礼也。”郑《注》:“诔,累也,累列生时行迹,读之以作  相似文献   

16.
《史记·太史公自序》说:太史公曰:余闻董生曰:……孔子知言之不用,道之不行也,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为天下仪表;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以达王事而巳矣。子曰:“吾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以上所引孔子的话,并未见于《论语》中。故司马贞的《索隐》说:  相似文献   

17.
凡涉及春秋、战国时期的越、楚关系,人们往往以越灭吴时,楚使申包胥为越王勾践赞襄大计等史事,来说明越、楚间相互支持的友好交往。然而,揆诸史籍,申包胥使越一事,却颇为使人生疑。首先,就史料而言,在先秦史籍中,申包胥使越之事,仅见于《国语·吴语》: 楚申包胥使于越,越王勾践问焉,曰,:“吴国为不道,求残我社稷宗庙,以为平原,弗使血食。吾欲与之徼天之衷,唯是车马、兵甲、卒伍既具,无以行之。请问战奚以而可?”包胥辞曰:“不知。”王固问焉……包胥曰:“善哉,蔑以加焉,然犹未可以战也。夫战,智为始,仁次之,勇次之。不智,则不知民之极,无以铨度天下之众寡;不仁,则不能与三军共饥劳之殃;不勇,则不能断疑以发大计。”越王曰:“诺。”  相似文献   

18.
1972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随葬品中,复盖在内棺上的彩色帛画,对它的名称,学者说法不一。这里拟对“非衣”说,提出质疑。“非衣”之称,不见文献记载。“非衣”说者,主要是根据该墓出士的两条竹简:“非衣一,长丈二尺”、“右方非衣一”,断定这里所记的“非衣”,“显然指的就是这幅彩色帛画。”遣策上所记的“非衣”,指的是什么,不便臆断,不过从文献记载和这幅帛画本身来考察,说帛画就是“非衣”,却难以使人置信。文献不见“非衣”的名称,有关于“羽衣”的记载。《山海经·海外南经》记有“羽民国”,说“其为人长头,身生翼。一曰……其为人长颈。”郭璞注:“能飞不能远,卵生,画似仙人也。”又引《启筮》曰:“羽民之状,乌喙赤目而白首。”《淮南子·地形篇》有“羽民”,高诱无注,《吕氏春秋·求人篇》  相似文献   

19.
<正> 毛泽东同志1963年1月9日《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上半阕末二句云: 正西风落叶下长安,飞鸣镝现在通行的讲法是‘飞鸣镝’是咱们自己,因为咱们“飞鸣镝”,所以敌人就如同西风扫落叶一样纷纷败下阵去了,我认为这不对。“飞鸣镝”是喻指敌人,“正西落叶下长安”是个副词句,形容“飞鸣镝”的时间。“飞鸣镝”始见于《史记·匈奴传》:“单于有太子名冒顿。后有所爱‘阏氏’(匈奴皇后)生少子,而单于欲废冒顿而立少子,……冒顿乃作为鸣镝,习勒其骑、射,令曰:‘鸣镝所射而不悉射者,斩之。行猎鸟兽,有不射鸣镝所射者,辄斩之。已而冒顿以鸣镝自  相似文献   

20.
<正> “杨家将”故事脍炙人口,几于妇孺尽知。既往据史籍所载杨业一家数世事迹,以考此传说之来历、衍变及其史实背景,尤多筚路蓝缕、阐幽发隐之创获。然其间所论,亦不无未当人意之处。姑举杨“六郎”、焦赞、“三关”三事,以示未敢苟同,谨献曝于通家。“六郎”解杨延昭被称为杨“六郎”,始见载于《隆平集·杨延昭传》。谓:“(延昭)威震异域,守边二十余年,虏情畏服,上呼曰:杨‘六郎’。”后之史籍皆沿其说,仅于文字略有更易而已。如王称《东都事略·杨延昭传》作:“威震异域,守边二十余年,虏人畏之,呼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