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魏源的改革思想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源在近代中国社会急剧转型时期提出了系统而具体的改革思想。他用中国传统的历史变异观雄辩地证明了改革的必然性,强调审时度势的改革策略,坚持利国利民的改革宗旨,并把培养人才作为改革成功的关键。难能可贵的是,他与时俱进,对中国的改革方向作了具有资本主义倾向的整体设计。尽管魏源的改革思想有其局限性,但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在实践中也卓有成效,对我们今天的改革开放事业亦不乏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魏源易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魏源的易著、易论以及《周易》经传对魏源思想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认为魏源的《易象微》一书虽已佚,但可考知其主旨是批评东汉古文易蔽于象数,肯定西汉今交易的通经致用,其写作时间当在道光十年以后,其《庸易通义》一文当作于道光元年左右。魏源对《周易》的作者、性质、哲理、易学的源流诸问题都有许多深刻的论述,其中以论《易》与《老》、兵家、黄老之学的关系最为精辟。他的改革思想、实学思想、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是《周易》的交易观、实用操作性和阴阳说。研究魏源思想,应该重视魏源的易学。  相似文献   

3.
着重分析了魏源的改革开放思想,并从正反两方面论述了它对洋务运动产生的历史作用,由此可进一步认识魏源在中国历史重要转型时期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魏源在外敌入侵、国家危难之际,针对吏治腐败、财政困难等时弊,提出:"开源节流,增加财政收入"、"整顿吏治,培养人才"的改革主张,特别是其"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开放思想对中国及亚洲其他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开创了近代倡导改革开放、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的新风尚。尊重实际、因地制宜的科学态度及"以夷攻夷"、"以夷款夷"等外交政策的构思,对今天的改革,不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鸦片战争前后中国众多的地主阶级改革派思想家中.在中国传统文化向近代文化的转型之际,魏源成了地主阶级改革派的突出代表;其"经世致用"思想成了中国传统文化向近代文化转换的理论旗帜.这除了魏源能敏锐地把握中国近代社会转型时期的时代脉博外,冈时也与他思想深处蕴含着丰富的湖南文化传统有着内在的联系.魏源"经世致用"思想是当时时代特点和湖南地域文化传统相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6.
魏源是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向近代经济思想转变对期的具有承先启后作用的代表人物。本文通过对魏源的经济思想的剖析,比较集中地论述了魏源的“重本”而并不“抑末”、“除弊”也要注意“兴利”、主张上层统治者“黜奢”和贫困劳动人民“崇俭”,以及“利国”必先“利民”、“益上必先”“益下”的经济思想,并对魏源的贷币思想也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7.
试论魏源的经济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王朝晚期,面对鸦片战争、列强入侵的危局,许多仁人志士为谋求富国强兵前赴后继。近代思想家魏源针对危局在继承过去进步思想和吸取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知识的基础上就本末、奢俭、货币、对外贸易和建立近代工业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改革主张,促进了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由此缓慢开始了由典型中国式经济思想到西方式经济思想的转型期  相似文献   

8.
魏源改革业绩述评陶用舒魏源(1794—1857)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改革家,中国近代地主阶级改革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曹懋坚曾诗赠魏源:“胸中何止四大洲,神光往来鞭赤虬,直走龙堂割龙石,红轮不尽海西头”。具体地描绘了魏源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寻求真理、坚持改...  相似文献   

9.
魏源(1794—1857),字默深,湖南邵阳人,是清代著名的思想家。他针对清朝中叶的弊政,提出过许多志在使国强民富的意见。今年是魏源逝世130周年,现在试对当时清朝的弊政和魏源的改革思想作一些探讨,以表示对这位先哲的纪念。  相似文献   

10.
魏源是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一位重要思想家。在满清王朝江河日下、内忧外患的危急情势下,他提出了对内改革弊政,对外实行开放的主张,这一思想后来被洋务派所吸收、运用,对洋务运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魏源是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一位重要思想家。在满清王朝江河日下、内忧外患的危急情势下,他提出了对内改革弊政,对外实行开放的主张,这一思想后来被洋务派所吸收、运用,对洋务运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魏源是近代中国历史上最早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先驱之一。在他的思想中,认识论是最重要、也是最有价值的一个部分。魏源的认识论,把人的认识同近代中国的社会现实结合起来,对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心与物的关系、知与行的关系,做了深刻的考察.并提出了具有明显唯物论倾向的泛神论的认识论,从而使他的认识论带上了近代思想色彩.一强调认识同社会实践的密切关系,是魏源认识论的最显著特点。魏源是一位今文经  相似文献   

13.
魏源是19世纪的启蒙思想家,他主张读书治学均要以经世致用为本,强烈呼唤改革,以改变中国贫穷落后、被动挨打的局面。同时,魏源又是一个富于实际精神的人,对于涉及国家安全、尊严以及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诸如禁烟、海防、治河、漕运、盐务、水利等,都提出了极有价值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4.
在文通过对魏源经世之学思想形成的学术思想背景的全方位的考察、对其卷帙浩繁的经世史著的介绍和分析、对其现实主义的历史观和方法论的综合而辨证的剖析,不仅全面地揭示出魏源的史学理论、史著和史学实践的基本内涵和逻辑联系,肯定了魏源经世史学在中国文学史上发展过程中的历史地位与贡献,而且在一个侧面展示出近代开端时期中国大学理论与实践的内容、特征。规律、时代风貌和发展方向,有助于深化对近代史学史和经世思潮的理解与认识,  相似文献   

15.
魏源是晚清经世学风的倡导者,他以编选《皇朝经世文编》的学术实践开创了晚清经世致用的学术风气,在清末民初的中国思想界产生了极大影响。《皇朝经世文编》的编纂,不仅使魏源掌握了倡导改革的理论上和史料上的依据,同时也反映出他所具备的改革家和思想家的基本素质,标志着其经世思想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6.
魏源在国家内忧外患的情势下,针对财政危机等社会实际问题,提出了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主张。在对内改革方面,改革漕运、治河、盐政等关系国家命脉的大政,开源节流,以增加财政收入;在对外开放方面,以"师夷长技以制夷"为口号,开创了近代倡导改革开放、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的新风尚,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魏源的改革开放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仍然具有十分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80年代以来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探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20多年来学者对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由于所研究的方法、角度以及关注的问题有所不同,所以研究者们也有意见分歧。其中大多数学者将这一思想对中国近代史产生的积极影响予以了肯定,少数学者则持有了不同的意见。尽管如此,魏源这一思想必将在今后的研究当中更加深入和全面。  相似文献   

18.
魏源是19世纪的启蒙思想家,他主张读书治学均要以经世致用为本,强烈呼唤改革,以改变中国贫穷落后、被动挨打的局面。同时,魏源又是一个富于实际精神的人,对于涉及国家安全、尊严以及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诸如禁烟、海防、治河、漕运、盐务、水利等,都提出了极有价值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9.
魏源与近代中国民族觉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源在鸦片战争后最早踏上探索中国民族振兴之路的心路历程。他深刻地总结了鸦片战争失败的教训,正确面对现实,反对因循苟且,首倡“自强”、“富国强兵”口号和“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要求当政者“厉精淬志”,改革内政,奋发图强。魏源的通过改良政治、“师夷长技”以求“自强”的思想初步揭示了近代中国民族振兴的历史课题,代表了鸦片战争后中国爱国主义潮流的新方向,他无愧为近代中国民族觉醒的“前驱先路”!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我国经济改革20年四个台阶的分析,着重指出了邓小平经济改革思想对我国经济改革实践的推动作用,并对邓小平经济改革思想所包含的改革性质、改革目标、改革原则、改革环境做了综合分析,指出了这些思想对进一步深化经济改革的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