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教学活动中,不仅需要师生追求真理的同频共振,而且还需要师生情绪生活的情感共鸣,这样教学才会生动活泼,饶有趣味.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巧谩情境,缩短学生与文本之问的距离,创造一种情感氛围.通过学生自己的生活体验与作者产生心理的共鸣.从朗读、激疑、故事、课本剧、电教媒体五个方面为切入点,简单介绍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创设情境.  相似文献   

2.
在王尚文的语文教育论著中,包含着大量关于语文教学的师生关系的论述.他运用语文教育教学的新理念,提出要建立一种切合语文学科特性且又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新型的师生关系.这首先要求从根本上清除教师头脑中残存的传统教育观念中一些消极的意识,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师生平等,然后以此为前提,在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师生对话.而这样的对话,则会形成一种使师生双方均能获益的教师"让学"学生"让教"的和谐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鲍大宏 《新天地》2011,(7):39-39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问”和学生的“答”是师生沟通必不可少的环节,而有时的追问更是启发学生思考、开拓学生思路、提高学生思维深度和广度的有效手段。特级教师支玉恒深厚、扎实的语文功底使他的“追问”成了一种艺术:师:谁能讲一下浩浩荡荡是什么意思?  相似文献   

4.
写作素质最能反映学生的语文素质,写作教学水平最能代表教师的语文教学水平,如何进行作文教学呢?在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我常常感到学生作文难,究其原因,我认为有师生双方的责任:一是教师期望值过高,又限制得太死;二是学生的知识面窄、  相似文献   

5.
经典阅读成为了语文教学非常重要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如何有效地发掘经典魅力,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在与经典的精神对话中,提高语文素养,涵养人文精神,这已成为了语文教师教学实践探索中的一个重点.让"闲暇"进入语文课堂,使学生从容阅读;用"细读"深入作品内核,使学生体悟作品内涵;借"多元"阅读彰显师生个性.  相似文献   

6.
要真正提高学生语文整体素质,就要在语文教学评价中融入真、善、美的内容,即师生间的真诚对话、教师评价的公正客观;教师善用"爱的教育";教师艺术化的评价等等,都是语文教学评价真、善、美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7.
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参加的一个统一的脑力劳动过程,教师的脑力劳动应当跟学生的脑力劳动相结合,而最终目的是积极开展学生的脑力劳动,这就需要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大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是对外界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学生要学好语文,提高语文能力,取得综合效应,思维方面应进行扎扎实实的训练。如果忽视了这一  相似文献   

8.
正语文教学中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和学生同台作文,对于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教师语文教学水平,缩短师生之间心理距离,融洽师生关系诸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作为一线的高中语文教师,常感觉枯燥地教一些写作的方法、技巧,对学生习没有明显帮助,学生写作中需要的对生活的观察能力、体悟能力是很难教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学习评价已不能适应目前高等职业院校语文教学的现状。在语文学习评价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实践环节的考核,侧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师生可以共同参与评价。教师可通过免考及奖励加分的方法,鼓励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是师生的一种交流。这种交流,不仅是信息的交流(以知识的传递为主要表现),而且是感情的交流(以心理之间的微妙碰撞为主要特征)。信息的交流是在感情交流的氛围中进行的,知识的传递是以心理间的互相影响为背景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这两种交流相互配合,构成协调一致的联系,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形成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语文教学形式。本文仅就语文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谈一谈粗浅的看法。语文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课堂是教师的天地。课堂四十五分钟,教师讲授什么内容,讲授多少,用什么…  相似文献   

11.
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语文课程标准》又进一步明确了语文教育的特点,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可是,在我国几十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始终没有很好领会“例子”思想,许多师生把大量时间花费在课文问题的分析讨论上。将课文中一段段完整优美的语言转化为一个个问题,老师问一句,学生答一句,以此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过程,是三者之间在教学本质上的合作与沟通。语文教育满含主体情感,充满情感体验,需要师生共有一种植根于人文精神的人伦情怀、人生体验、人性感受。当文本进入教学流程之后,随着师生活动的不断发展,师生与文本之间就产生“人本”对话,使接受者(师生)从文本中直接把握或间接获得理解信息,进而凭借文本信息唤起记忆、储存的语文素养,进一步探究文本,在“人本”互动中感悟新意,习得能力。  相似文献   

13.
近些年来,国家统考日益偏重于对考生实际语文能力的考核,不少学生在阅读方面的低能状况突出地暴露了出来。当今,令人忧虑的是中学生的阅读能力普遍不高。教师和学生在这方面尽管花费了相当大的精力和相当多的时间,然而收效甚微,能力提高不明显,每年高考下来,学生对语文试卷中现代文阅读分析的题目往往叫苦不迭。分析原因,笔者认为主要在于师生双方还没有真正解决好阅读能力究竟从何而来这个基本问  相似文献   

14.
很多语文教师常面临这样的尴尬局面:语文课枯燥无味、死气沉沉、缺少吸引力.于是老师感慨语文难教,学生抱怨语文难学.那么,如何来改变这种现象呢?首先要针对学习的主体一学生,在课堂中,要充分运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只有做到这一点,学生才会全情投入,积极配合教师讲课,使课堂活跃起来,从而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如何在课堂中激发学生的语文兴趣呢?  相似文献   

15.
高校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是教师坚持以大学生发展为本,但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仍存在许多不足:如忽视教育完善个人需要的价值;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轻视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在教学方式上"重教师灌输,轻师生对话";师生间疏于交往甚至无交往.学校要唤起教师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的意识,教师要在教育教学过程、师生交往、为人师表等过程中对学生给予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6.
语文是一门基础的社会学科,不但在中小学的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就是在现实的生产生活中也有很大的指导作用和广泛的应用,所以如何教好语文就成为广大语文教学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但是目前存在一种语文教师教不出兴致,学生越学越没劲。结果师生双方对“语文”的烦、惧情绪与日俱增。语文成绩不见提高。笔者对新形势下语文的教与学有一些看法。在这里浅谈一下:  相似文献   

17.
教育由应试教育转入素质教育后,教学的方法也应随之发生变化.但是,多年来的教改并没有能够实现减轻师生负担,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的目标.为了有效地改变这一现状,本文反思后认为:在单一改革教学方法不灵的情况下,应当同时改革教师的备课方法.为此,本文从素质教育对语文教师备课方法的挑战与呼唤及历史发展的必然等方面论述了系统备课法是顺应这一挑战而产生的产物,并论述了采用系统备课法的价值;^研究了素质教育需要语文教师加快备课法改革的几个有关问题:1、要加强系统备课法的研究;2、要以“系统备课、科学教学、减轻师生负担、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和方向来改革教师备课方法;3、坚持实践探索与有较高层次理论指导相结合;4、采用多角度多方向研究的方法;5、尽快建立系统备课法的研究与训练软件资料库.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 80年代初期 ,我国语文教育界掀起了语文教学改革的浪潮 ,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语文教育改革家 ,其中辽宁盘景三中语文教师魏书生以其独创的“自学六步法”教学模式在这次改革浪潮中独树一帜。魏书生在长期探索、实践的基础上 ,将以知、情、意、行为基本要素的德育心理理论 ,移植到语文教学中 ,创造出了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自学六步法”语文教学模式。这一模式的基本程序包括六个环节 :定向———师生共同明确学习目的 ;自学———学生围绕学习目的有的放矢地学习教材内容 ;讨论———学生就自学中产生的疑难问题进行小组…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传统的封闭型教学模式逐步被打破,代之而起的是教学中的启发式,即根据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面向”的总体要求,以提高学生认识,增强学生的能力为目的,实行多渠道、多层次、立体式的教学结构,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不断发展,因而课堂提问成为当前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之一。提问法也叫谈话法,即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的方法。提问法古已有之。古人创造“学问”一同,就表明了问的重要性,强调求学必须既学又问。孔子的《…  相似文献   

20.
问答谈话是语文阅读教学普遍采用的方法。许多教师采用问答谈话法着眼于引发矛盾、启发思维,诱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对学生获取知识、能力以及发展智力,都产生了显著的效果。但是,有的教师把问答谈话法等同于启发式,以为只要变“满堂灌”为“满堂问”,便是启发式教学。实际上,问答谈话法和启发式并不是同一概念。问答谈话仅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自发式则是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和教学原则。任何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