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 毫秒
1.
20世纪下半叶,尤其自60年代后,英国的人口结构和经济结构发生了一系列显著的变化,使得英国单亲家庭出现了不同于以往时期的新特点:一是单亲家庭的数量和比重迅速上升;二是单身母亲家庭的增长快于单身父亲家庭;三是单亲家庭的结构变得更加复杂。  相似文献   

2.
[摘要]知识分子创造知识、传播文化,并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他们多从“普世”价值观和理想主义出发来评论现实。知识分子的这种特征早在18世纪的伏尔泰身上就已显现出来。二战以后,法国的知识分子对社会的影响呈扩大趋势。论文以萨特、阿隆和福科为代表勾勒20世纪下半叶法国知识分子的思想历程和意识形态特征。 三位学者都独立不羁,对法国的文化现实深刻地质疑,但萨特和福科属于左翼,阿隆则属于右翼。二战后,法国的知识分子深受全球范围内的两大意识形态斗争的影响。20世纪70年代,他们开始回归到主要是监督权力,从事社会批评和捍卫一般意义上的人权这样一个社会角色。 20世纪末叶,大众媒体的扩张,法国知识分子的影响相对衰减,他们的声音日益被“媒体知识分子”所湮灭。  相似文献   

3.
该文回顾了20世纪下半叶的元杂剧研究,认为可以1977年为界分为两个时期前一时期对关汉卿及其剧作的研究、对《西厢记》的评价以及对元杂剧文献的收集整理考证等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港台学者的研究也大有收获。后一时期,学界首先对以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拨乱反正,8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方法的更新及视角的转换,研究领域大大拓展,无论是对微观问题的深入探索还是对宏观问题的准确把握,都取得了斐然可观的研究成果,元杂剧的研究已步入成熟期。  相似文献   

4.
在20世纪2、30年代,日益"边缘化"的南阳盆地在遭受过往军队苛征和地方匪患的骚扰下,社会秩序全面崩溃。南阳盆地社会生态的衰败造成当地土地荒芜、农民逃亡(离村)人口剧增、农村副业由盛而衰、交通秩序破坏,农村经济濒临破产。尤为令人痛心的是,南阳盆地社会秩序的崩溃和社会生态的衰败加剧了农村的贫困化程度,当地农家生活已降低至最低水平。  相似文献   

5.
20世纪下半期是世界史上经济发展最快时期.这时期构成世界经济的有: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经济,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中国家经济.资本主义发达 国家运用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市场经济规律和现当代经济学理论发展经济,拥有巨大财富 ,都是富国.社会主义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经济的道路上曲折前进,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经济水平差距甚大.中国经济的和平崛起对世界经济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20世纪下半叶,因环境问题引起了人类社会发展观的重大变革。在此背景下,旅游发展观更替频繁,依次经历了“无烟产业”、“环境公平”、“可持续发展”三种不同的发展观。正确认识这一转变过程,既有利于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又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完善,并且对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中国现代旅游业较世界发达国家晚了近30年,认真学习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对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中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全面推进,可望成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典范。  相似文献   

7.
创办于上海的《生活》周刊(1925.10—1933.12)是民国时期发行量最大的杂志。其内容丰富、涉及居家日用方方面面的广告,直观而具体地展现了20世纪20-30年代上海职员阶层的衣食住用,从中我们可以领略与想见那时职员阶层小康体面、趋向现代的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8.
寻求自我认同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重要关切,自我认同的建立必须借助他者的参与,而两性关系无疑提供了最基本的他者单元。20世纪后半叶男性叙事文本中的社会性别想像,尤其是对社会性别权力关系的表述,正是表征男性自我认同建构抑或焦虑的重要符码。  相似文献   

9.
旗袍是中国颇具代表性的女性服饰,相关的研究著作层出不穷。旗袍在中国大陆的黄金时期为20世纪上半叶,导致20世纪上下半叶的旗袍研究在数量上呈现明显的失衡。上海大学博物馆馆藏中,有99件旗袍的制作时间集中于20世纪下半叶,是不可多得的实物依据。本文从这批旗袍的面料、装饰、搭配、剪裁、设计元素等角度观察研究,认为这一时期的旗袍设计总体上呈现出三个特点:相较于早期旗袍,在旗袍材质、面料工艺和装饰手法上更为多元杂糅;形成了成熟的套装搭配,且对现代剪裁有了熟练运用;在与现代时尚接轨的同时,开始对早期的传统旗袍元素和传统纹样进行有意保留和致敬。  相似文献   

10.
以福建省农户为调查对象,利用SPSS软件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经济激励下农户使用无公害农药和绿色农药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农户参加技术培训情况、农药经销商服务等因素的影响效果显著,基于此提出经济激励下提高农户使用无公害农药和绿色农药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近代中国在迈入现代化进程以来,众多革命者与知识分子基于对乡土中国的认识和判断,提出了不同的方案并付诸实践。乡村建设派试图通过乡村教育、卫生、文化与组织改造等重建社会;共产党人在农村开展土地改革并动员农民进行社会革命。尽管两者在路径选择上存在差异,但都尝试通过一村一地的实验和典型示范扩展开去,强调农村社会动员和农民组织化的作用,实际上都服膺于20世纪以来现代国家建设的总体性目标。这对于1949年后我国乡村建设的实践产生深远影响,当下的乡村在未完结的现代国家建设目标之下,正在政府与社会诸多力量的裹挟中寻求转型。  相似文献   

12.
阅读 2 0世纪前 50年中国农村小说 ,从农民的心理历程、生存状态、精神特质等方面入手 ,概览中国农村小说 ,寻求历史的内在的联系及规律  相似文献   

13.
建国后,随着现代化运动在中国的展开,如何认识和评价义和团,仍然是中国当代思想文化史上的重要关注点。围绕着如何看待农民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看待西方资本主义文明与中国现代化的关系这两个问题,义和团观经历了近代革命的高潮、反帝反封反修的前驱、消除神话的祛魅和九十年代至今的学术认知的深化这样几个阶段的变化。梳理20世纪后半叶义和团观的延伸脉络,可以从一个侧面认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4.
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华北农村,土地分配不均衡对农民的生活有着重大的影响。无论是生产还是生活,缺乏土地的农户都处于不利的一面。他们不得不因土地的不足而忍受着人力物力的浪费,入不敷出的局面迫使他们虽然节衣缩食、粜细籴粗却还是经常面临举债度日的困境,衣食住宅等生活水平的差异更是土地不足带给他们的长期苦痛。   相似文献   

15.
清朝末年以来 ,维护民族独立、建立统一的中央政府一直是推动中国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前提 ,但是 ,这一切 ,都需要充分有效地动员国内来自于现代城市与传统农村的资源。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都由于自身的局限而无法在立足于城市的基础之上深入农村进行最广泛的动员 ,只有中国共产党“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选择才真正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特殊情况的现代化之路  相似文献   

16.
言情小说是通俗小说的一个重要类型,它是小说兴起之初就出现的小说类型,影响深远.英国是言情小说的摇篮,从本世纪60年代起,具有悠久历史的英国言情小说在继承了早期言情小说的特点和模式的基础上又出现了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末民间戏曲的衰微不能简单地归因于现代媒介和社会转型。通过对华县皮影戏历时性民族志的考察可发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关中民间戏曲呈现出三次高潮,分别是1956年前后、1963年前后和20世纪80年代初期。探究其背后的社会原因,可以把握和梳理20世纪下半叶中国民间文化发展的脉络。人民性与组织化是两条重要的线索,将艺人组织起来,为他们提供组织、制度和机构等方面的保障,确保民间戏曲活动的繁荣,这是社会主义文艺的要求。人民性,即一切文艺是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在人民性的要求下,历史与时代有了更好的融合共振,文艺工作者和农民一起深入交流,共同探索共和国未来文化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上半叶在以战争与革命为主题的时代背景下 ,外国帝国主义的侵略和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错综复杂的阶级结构和阶级关系、2 0世纪中国的两大历史主题等也是制约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正是由于对这四个因素的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 ,中华民族实现了 2 0世纪上半叶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  相似文献   

19.
2 0世纪上半期 ,中国农村家庭的亲子关系重于夫妻关系而处于家庭关系的核心地位。家庭以年龄和性别作为划分等级的基础条件。父家长制较为盛行。家长在家庭中拥有财产支配权和人身支配权。父、母在家中权利和地位不同 ,同时 ,儿子和女儿所处地位和待遇也不相同。家长的隆重权威进一步扩展造成农村社会下对上、幼对长顺服、盲从的行为主流。当然 ,亲子关系也有合作的一面。总之 ,此时期亲子关系的实质是不平等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