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0 毫秒
1.
在中国普通话里,有不少表示强调的方法,其中有一种是强调句子中的某一部分。为了强调这一部分的句子成分,有时就用表示强调的副词,例如“也”、“都”就是可以用来表示强调的副词。根据《新华字典》关于“也”的用法解释有三条,其中之一就是“表示语气的  相似文献   

2.
小议副词“真”和“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汉语的"真"和"很"都是副词,都能够修饰形容词和动词作状语,曾经也都被认为是程度副词.文章从传信范畴的角度,通过与典型的程度副词"很"的比较,阐述了"真"并不是一个程度副词,而是一个表示传信的语气副词.  相似文献   

3.
语气副词"千万"在明清时期表现出和现代汉语一些不同的特征,对这些特征进行比较可以看出语言的发展演变历程,"千万"在语义、句法和句式中的表现都可以从语言的主观性上得到解释。在表达语气上,"千万"经历了从表确定语气与强调语气共存到以表强调为主甚至成为一种表叮嘱的主观标记这样一个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4.
“都”、“也”、“又”主观化用法的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副词"都"和"又"的主观化用法都表示强调语气,"也"则表示委婉语气。在极性表达和程度表达方面,"都"和"也"有一些相同的句法分布,强调表达用"都",委婉表达用"也";在增量表达方面,"也"和"又"有一些相同的句法分布,委婉表达用"也",强调表达用"又"。和强调表达相比,副词的委婉表达要受更多的限制,强调和委婉不是对称的。因此"也"和"都"、"也"和"又"的语气表达不是完全平行的。  相似文献   

5.
副词"可"具有多种语气功能,得到了广泛关注。有学者对语气副词"可"的功能进行统一解释,认为"可"是一个标示话题焦点的焦点敏感式。但是,"可"能够出现在独立的句子中,其前面的成分可以省略,主语有时不表示对比,这些都与话题焦点的性质不符。"可"的作用是强调其后的成分是对比焦点,"可"应当是标示对比焦点的焦点敏感式。  相似文献   

6.
《儿女英雄传》是《红楼梦》通向现代北京话的中途站,通过它可以了解汉语在19世纪中期的基本面貌。当时,副词"都"已具备表示范围和表示语气等用法,其语气副词用法中有一类兼表已然义。根据《儿女英雄传》中反映的语言事实和语法化的一般规律,副词"都"的语法化路径应该为"范围副词→语气副词→兼表已然义的语气副词"。  相似文献   

7.
霍州方言中的"前"除了有《现代汉语词典》所列的五个义项的用法以外,还可以单独作动词和语气词。作动词时,"前"表示祈使的语气,意思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去",但在语法特点上与"去"有很大的差别;作语气词时,有三种不同的用法:加强肯定判断的语气,催促别人接受自己的建议,表示不耐烦的语气。  相似文献   

8.
现代汉语语气副词"简直"的语法意义有基本义和派生义之分,其基本义是表示强调,派生义是表示夸张,强调和夸张又有一致性,二者都处在低层语义范畴,受高层语义——主观情态的制约;在具体的语境中通过考察"简直"的语义背景,发现"简直"主要出现在递进复句和结论性条件复句中;运用语义特征理论可以归纳出"简直"的三个语义特征,即程度大量、主观性和评注性。  相似文献   

9.
现代汉语中"都"的原始、核心意义是表示总括。从历时角度看,"都"经历了从名词到动词再虚化为范围副词而后到语气副词的过程;从共时角度看,"都"在实际交际活动中具有表示总括、量化和时间这三种意义和用法,并在不同的语境中有所侧重。从交际关联理论、梯级理论及焦点理论等视角对"都"从总括义到惊讶义的演变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该演变过程与"都"是否作为焦点算子、"都"的上下文语境及交际双方的心理认知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0.
安福话的句末语气词"嘚"可以用于疑问句和祈使句,在特定语境下也可用于陈述句。"嘚"有两种句法功能:1.表示弱语气;2.表示自言自语。"嘚"表示弱语气的功能是由其表示自言自语的功能演变而来的,这是一种语用法语法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小议“有的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现在农民有粮有钱。 (2)现在农民有的是粮,有的是钱。 以上两个例句同样是表示领有,但表达的意义並不完全相同。“有的是”是表示很多的意思,与“有”相比较,强调的语气非常明显。 在一般情况下,“有的是”也可以换一个说法——“多的是”,如:  相似文献   

12.
“V-ed”语法意义的认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运用词汇学有关多义词意义繁衍过程的基本理论,尝试论证了"V-ed"标记式所表示的三种不同意义(即表示过去时间,表示与说话的期待和看法相悖的情况,和表示客气委婉的语气)之间的关系符合多义词意义繁衍过程的连锁性模式(concatenation),繁衍的途径是概念的隐喻化.  相似文献   

13.
“吗”、“呢”是现代汉语疑问句中比较常用的两个语气词。它们在使用上的区别,早在三十年代陈望道等先生就已经讨论过。以后的论著和教材,一般都是把它们看成表示疑问语气的助词或语气词。近几年胡明扬先生提出异议,认为“呢”不表示疑问语气,是“表意语气词。”陆俭明先生也对此加以论证,得出了  相似文献   

14.
疑问副词“还”溯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疑问句是疑问副词"还"生成的语言环境,"复、又、仍然"义是疑问副词"还"生成的语义基础。正是在疑问句语境中"还"的"复、又、仍然"义弱化乃至丧失,"还"变成了一个疑问副词。这种虚化轨迹可以得到类化机制的支持。疑问副词"还"开始表示询问语气,后来主观性增强,具有了反诘语气。  相似文献   

15.
"好不好"是汉语语法研究中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好不好"在《金瓶梅词话》中共出现了35例,有表示询问性质或状态的,也有表示商量、疑问语气的,更有表示威胁义的语气副词。这些用法有的在现代汉语中保留了下来,有的基本消失。  相似文献   

16.
语气词的语气意义较实词而言比较空灵微妙、复杂多变、难以把握,本文就嘛这一非典型语气词的语气意义在之前研究的基础上作了一个梳理,讨论了嘛所表达的常见的语气意义,其一是嘛的表示事情本应如此或理由显而易见,具有【+当然】的语气特征的基本语气;其二是由这一基本语气派生出来的几种常见的派生语气。  相似文献   

17.
连词"而"是古汉语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虚词之一.主谓之间"而"的用法表现在三个方面一、"而"连接的句子的主语和谓语表现为句子的话题和述题;二、"而"所连接的成分之间可以发生多种语义关系,但这些语义关系不是由"而"承担,而是由其所连接成分之间的关系决定的;三、"而"除了起连接作用外,还表示一定的语气.  相似文献   

18.
"也"是一个副词,其核心意思表示类同。"也"越来越使用在我们日常生活的口语中,它的核心意义也正发生着变化,越来越趋向于表示一种纯粹的语气词。因此通过本文,主要是探讨"也"发生虚化的机制,并且发现导致虚化机制的诱因。  相似文献   

19.
1.0 语气助词“的”的语法作用 语气助词“的”是指用于陈述句句末,表示肯定和确认语气的助词。它在句子里的存在不是出于结构上的需要,而是出于句子所要表达的某种语气的需要。它也不是隶属于哪个词或短语的后附成分,而是属于整个句子的。“的”在句中  相似文献   

20.
趋向动词“上”语法化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蒋华 《东方论坛》2003,(5):45-48
趋向动词"上"的语义十分复杂,分别表示动词的趋向、结果、时态、语气,我们认为,"上"的语义从表示动词的趋向到结果到时态到语气,是一个不断语法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