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8年各地区小学、初中升学率和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情况1988年各地区小学教师合格率厂厂。1988年各地区中小学流失情况1988年各地区中小学校舍危房情况们----’----’----------------’---------年9月开始发行,本书收集了1986年以来有关统计欢迎订阅职称改革的主要文件、讲话、文章,是[。大统计工作者了解统计职称改革的有关政策、规定的重要书籍。《统计职称改革丈件、讲话、文章汇编》目前尚有少量余书,有需要者请向国家统计局职改办由国奈统计局职称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印的 公室订购,本书每册定价1.…  相似文献   

2.
1988年,我国国民经济在深化改革、加快对外开放中发展,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对外经济交流扩大,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事业有了新的发展.初步计算,全年国民生产总值13853亿元,比上年增长11.2%;国民收入11533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主要问题是:社会需求过旺,供求总量矛盾和结构性矛盾加剧,物价上涨过猛,出现了明显的通货膨胀.进入第四季度,各地区、各部门在贯彻执行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方针中,做了不少工作,初步获得一些成果.  相似文献   

3.
区域新型城镇化水平测度与空间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内涵和要求出发,构建我国新型城镇化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功效系数法,得出2005-2014年各地区新型城镇化水平,并将空间因素引入分析,对新型城镇化进程进行空间动态分析.研究发现:2005-2014年各地区新型城镇化水平基本呈上升趋势,但水平还不够高、发展不平衡、地区差异较大,新型城镇化进程具有显著的正向的空间自相关,大部分地区之间呈现出正向局域相关和集聚.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计算2006-2014年丝绸之路经济带9省(市、区)的区域创新及信息化评价指数,构建耦合协调模型,算出二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并考察推动二者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得到如下结论:(1)丝绸之路经济带各地区的区域创新水平与信息化水平整体不高,且区域创新要滞后于区域信息化;(2)各地区的区域创新与区域信息化耦合协调发展程度虽然逐年向好,但发展状况参差不齐,考察期内尚未达到优质协调状态;(3)地区城镇化水平与教育水平显著促进区域创新与信息化协调发展,而基础设施建设与地区开放度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地区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润芳 《四川省情》2004,(12):34-3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和改善。但是,由于各地区地域、资源、技术条件等基础不同,生产力发展水平有很大差异,因此,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结构、水平是不相同的。本文采用聚类、因子分析法,分析研究我国当前各地区城镇居民消费  相似文献   

6.
宏观营销效率作为宏观营销绩效的重要维度,其高低直接影响着整个宏观和微观经济的运行效率.文章构建了我国各地区批发零售业的宏观营销效率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我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批发零售业的宏观营销效率进行了比较分析,并给出了各地区的得分及排序.  相似文献   

7.
陈利 《统计教育》2008,(5):31-32
本文以我国各地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面板数据模型探讨在我国区域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通过实证研究,本文得出我国各地区教育投资对经济的增长有促进作用,因此各地区应继续加大教育投资力度,促进教育发展,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8.
吴玉珊 《统计教育》2006,(10):47-48
本文试图以我国各地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面板数据模型探讨在我国区域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通过实证研究,本文得出我国各地区教育投资对经济的增长有促进作用,因此各地区应继续加大教育投资力度,促进教育发展,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9.
基于熵值法的区域R&D产出水平差异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于经济、科技发展水平不同,我国各地区在R&D产出上存在较大的差异.为了对我国区域R&D产出水平差异进行评价,文章引入了主要检索工具收录论文数量、授权专利数量、技术市场规模、新产品产值规模等指标,根据<2008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提供的数据.对反映我国各地区R&D产出水平的各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熵值法对我国各省区R&D产出水平差异进行综合评价,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对人力资本技术的理论假设,实证研究了各地区教育水平的离差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人力资本的平均指标和离散指标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影响。各地区不同层次教育水平的比重对各地区经济增长影响效果不同。最后指出各地区在利用有限的资源进行教育投资时,应将资源合理地分配到各级教育中,而不是仅仅促进某一种教育层次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