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关系概念,是历史唯物主义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在马恩著作中,对社会关系概念的使用极为广泛,在众多的场合,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关系概念的运用,从内涵和外延上都不尽相同。但是,人们对马克思、思格斯所用社会关系概念的不同含义,长期以来缺乏应有的重视。本文试对马克思、恩格斯有关社会关系概念的思想加以简要列述,以就正于理论界的同志们。一、社会关系是指人们在社会的共同活动过程中彼此所结成的相互关系,即“人与人之间的一切关系”。马克思、恩格斯在社会总体的意义上运用社会关系概念,把社会  相似文献   

2.
本文就一八五九年马克思、恩格斯批评拉萨尔历史剧《济金根》的两封信,分析了他们之间在历史、现实、政治、戏剧、创作方法等方面的根本分歧,从而阐述了马克思、思格斯在这些方面所展现出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同时指出,马克思、恩格斯在这里第一次提出的现实主义命题和无产阶级的现实主义要求,使得这两封信在文学艺术史上具有重大意义。文中特别论及马克思、恩格斯从未使用过“革命悲剧”一语,他们所使用的“悲剧”一语,其含义也与拉萨尔不同。“革命悲剧”的说法是拉萨尔提出的。苏联学者里夫希茨编辑《马克思恩格斯论艺术》一书时,曾将有关书信和文稿汇集一组,冠以“革命悲剧问题”的标题;我国的某些学者沿用此语,并颇多引用恩格斯的这句话:“……这就构成了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的悲剧性的冲突”,以为这是“悲剧”和“革命悲剧”的马克思主义定义,这同马克思、恩格斯的本意是大相背谬的。  相似文献   

3.
商品的价值究竟如何决定,这个问题迄今似乎还没有一个确切的定论。长期以来,人们把马克思的价值决定观总概括成“劳动价值论”,并认为恩格斯的价值决定观是不彻底的,对此,我们有不同的看法。我们认为马克思的价值决定观是:生产费用和效用的对比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马克思和思格斯的价值决定观是完全一致的。下面试具体阐述我们的浅见,以求教于同行。  相似文献   

4.
如何在新的视阈下重新理解马克思哲学,是当下中国的马克思哲学研究领域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而要重新理解马克思哲学必然涉及到下述基本问题:如马克思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马克思哲学与西方哲学,尤其是与黑格尔哲学的关系;马克思与思格斯哲学思想的关系;成熟时期马克思哲学与青年时期马克思哲学的关系等等。为此,我们特别约请了教育部首届人文社科长江学者特聘教授、“985工程”复旦大学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国外思潮研究国家创新基地(“大基地”)主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小基地”)主任、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博士生导师俞吾金先生与“大小基地”研究员、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博士生导师王凤才教授,以对话形式对上述问题展开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5.
王志林 《江汉论坛》2003,19(8):87-89
马克思主义的"东方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理论的逻辑延伸和逻辑补充.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马克思、思格斯多年的研究成果.我们必须完整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东方理论".  相似文献   

6.
如何创作完美的文学,达到鲜明的时代精神与艺术美的高度融合,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一个重要课题。还在马克思刚刚完成他的世界观的历史转变之际,写成了早期的重要著作之一——《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这部著作中马克思写道:“人是一种有意识的物种存在”,因而,“通过实践来创造一个对象世界”。这里的“实践”既包括物质财富的生产,又包括精神财富的生产。人类的物质生产根本异于动物,“动物只按照他所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写于1875年的《哥达纲领批判》,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按劳分配理论的最终确立,同时它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的一个重大突破。今天,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从理论上说已无可非议。但在实际贯彻中却不无阻力。在我们这样一个小生产有着长久历史的国家里,打破两个“大锅饭”并非易事。本  相似文献   

8.
今年八月五日,是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恩格斯逝世九十周年纪念日。全世界无产阶级之所以纪念恩格斯,是因为“马克思和恩格斯两个人的名字作为现代社会主义创始人的名字并列在一起”,他们都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泰斗。在当前改革的形势下纪念思格斯,更加激励我们学习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革命精神,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的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谱写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新篇章。 一八二○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弗里德里希·思格斯诞生于德国莱茵省巴门市一个典型的基督教、普鲁士家庭。但是,恩格斯背叛了他的家庭所代表的阶级。他看了施特劳斯的《耶稣传》,从此,开始怀疑家庭和社会所崇奉的基督教。十九岁时,他发表了第一篇政论文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思格斯、列宁和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都十分重视科学技术。他们总是敏锐地揭示每一项重大科技发现的社会意义,从而丰富和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指明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正> 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我国总结长期历史经验的基本结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我国的实践问题,也是一个极重要的理论研究课题。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一个崭新的社会制度。马克思、思格斯曾论述过未来的社会主义社会的一般特征、一般规律,然而,马克思恩格斯从来不  相似文献   

11.
1859年4月和5月,马克思和思格斯分别给拉萨尔写信,批评了他的历史剧《弗兰茨·冯·济金根》。恩格斯在信中写道:“我是从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以非常高的、即最高的标准来衡量您的作品的。”恩格斯所说的“历史观点”指的究竟是什么呢?有些评论家认为,“历史观点”也就是历史真实。我以为,这种解释颇值得商榷。评论家们都娴熟地运用着历史真实这个概念,然而究竟什么是历史真实,也就是说,它的内涵和外延是什么,则迄今没有弄清楚。一般说来,所谓历史真实经常是在两种意义上使用着。一种是指对历史运动本质规律的揭示。这种揭示必然是扬弃了历史进程中的个别的、偶然的、表面的现象,必然是理论的概  相似文献   

12.
今年是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出版问世100周年。马克思于1883年逝世后,按照马克思生前的托付,思格斯全面担负起整理出版《资本论》后两卷的编辑出版任务。恩格斯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和艰苦卓绝的奋斗,《资本论》第三卷于第二卷正式发行9年之后,于1894年出版发行.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中建立了科学的、完整的利润学说,这是他运用从现象到本质、再从本质说明现象的方法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深入研究和批判资产阶级经济学说的科学成果.总格斯曾经说过:马克思这一科学成果使《资本论》第三卷成为“光彩夺目的”和“最惊人的”著作‘①…  相似文献   

13.
生产资料所有制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问题,也是把握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中有关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本质和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必须解决的一个理论问题。对此,理论界有不同看法:一是认为马克思、恩格斯讲的公有制是指全社会所有制,马克思主义文献中没有提出“集体所有制”的概念;二是认为马、恩著作中虽然没有“集体所有制”的概念,但存在这一概念的实际内容;三是认为马克思曾经明确提出过“集体所有制”的概念;四是认为马、恩已经完整地预见到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一开始可能是单一的公有制形式,也可能是两种公有制并存。我认为,上述观点都没有准确地反映马、恩的本意。  相似文献   

14.
郑庆林 《江淮论坛》2004,19(5):67-71
用“马克思哲学”充当“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论者,把恩格斯的哲学思想看作是与马克思的哲学思想异质的、对立的,从而把恩格斯的哲学著作排除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之外,这既不符合历史事实,也是有害的。无论是从两人的哲学分工看,还是从两人在哲学著述上的密切合作、相互赞同看,都说明马克思和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共同创始人,两人的哲学基本思想是高度一致的。把恩格斯的哲学著作排除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之外,就会阉割“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内容,就会歪曲“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  相似文献   

15.
有的学者认为,社会主义所有制应是国家所有制即全民所有制。理论根据是马克思主义尊基人多次指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首先把生产资料变为国家财产。”,笔者认为,对这个根据是需要正确理解的。 是的,马克思、恩格斯(以下称马恩)是说  相似文献   

16.
今年一月二十一日,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导师——列宁逝世四十周年纪念日。列宁离开我们的时间虽然过去了四十年,但他的伟大思想永远是引导无产阶级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指路明灯。列宁对于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的创造性的发展是多方面的。在文学艺术方面,他把马克思主义的文学理论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更高的阶段,特别重要的是列宁发展了马克思、思格斯关于文学倾向性的原理,第一次提出建立无产阶级  相似文献   

17.
关于“同一性”问题,大家谈论得很多。那么,马克思主义哲学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是怎样理解和运用“同一性”范畴的呢?本文打算在这方面作个初步整理,作为一种资料,为进一步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一性”范畴的含义提供参考。依此宗旨,本文在分析的范围上作了严格的限  相似文献   

18.
本文力图从马克思、思格斯原著的语境出发,阐明马克思新世界观的新意之所在。  相似文献   

19.
人的问题是当代理论研究中的一个热点,各种学说层出不穷,包括对马克思主义中人的问题的研究,,也是歧见迭出。在西方,存在主义者萨特就曾断言人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空白”;相反,法兰克福学派则把马克思主义宣布为“人的学说”或人本学。在我国,极“左”时期宣传马克思主义是片面突出阶级斗争理论,把人的发展问题完全抹去了。改革开放以后,在西方思潮的影响下,理论界也愈来愈加强了对马克思主义中人的问题的研究,有人甚至也把马克思主义归结为人道主义或人本学,似乎它和西方现代人本主义没有原则区别。这实际上都包含着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某种误读和误解。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真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真谛张远新,钱远晏在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学”的研究者中,有不少学者得出了存在着两个马克思的结论:一个是“青年马克思”,一个是“老年马克思”。其真实目的在于在肯定青年马克思人道主义的同时,否定老年的成熟的马克思理论,其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