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学“终结论”与“距离说”——兼谈当前文学的危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西方学者提出的文学“终结论”命题引入我国,引起关于当前文学危机的讨论。德里达把文学“终结”的原因归结为“距离”的消失,颇具启发意义。对“文学即距离”应如何理解?文学“终结论”与“距离说”之间究竟具有怎样的内在关联性?当前文学的危机究竟何在?文章对这些问题作了进一步思考探讨。  相似文献   

2.
黑格尔的"艺术终结"论这个严肃的命题迫使我们不得不全面反思文学艺术的合法性:文学何以会长存下去?又是什么事件致使文学走向了"终结"?由当前"艺术终结"研究的缺陷入手,以文学记忆的视角对黑格尔的"艺术终结"论进行解读,可以发现存在的"真理"才是支配文学得以长存的内在隐密的结构,而主体在欲望的社会中处于"失忆"的情况下,即记忆危机的出现会加速艺术走向危机甚而"终结".从生存哲学角度上讲,记忆的危机就是一种生存性危机.可见,解决好"艺术终结"这个问题的一个理想路径就是要认真做好文学记忆研究,即从生存美学的视角来对文学记忆进行深度阐释,从当前时代精神状况来探讨从事这项研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曹顺庆  童真 《河北学刊》2004,24(5):105-108
“西方文论中国化”是我在提出当代中国文论的“失语症”与重建中国文论话语及推动中国古代文论现代转化之后的又一重要话题。我之所以提出这一话题 ,是因为我们重建中国文论面临两大资源 :一是中国传统文论话语 ;二是西方文论话语。只有充分利用好这两方面的资源 ,我们才能将中国当代文论话语建设好。在过去的几年 ,学术界围绕着“失语症”进行了激烈的论争 ,并对“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化”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也取得了一些成绩 ,但对西方文论的中国化却谈得很少。西方文论已经大量介绍到中国 ,但在中国主要是被移植套用得多 ,人们忽略了西方文论的中国化。其结果如我们所看到的 ,不是西方文论“中国化” ,而是西方文论“化中国” ,即用西方的文论术语来切割中国的文学文论 ,或者把中国文学文论作为西方文论话语的注脚本。这种直接套用西方文论话语来阐释中国文学文论 ,过分相信西方文论话语的普适性 ,将其移植来替换中国文论话语的做法 ,正是造成中国文论“失语”的根本原因。所以 ,要纠正中国文论“失语”状况 ,还需要认真探讨西方文论的中国化问题。今天 ,我们提倡的西方文论话语的“中国化” ,指的是以中国的学术规则为主来创造性地吸收西方文论话语 ,借鉴、吸收、利用西方文论话语来补充、  相似文献   

4.
与某些西方哲学家所谓“中国无哲学”论以及形形式式的“哲学终结论”相呼应,国内学术界也有种种对“中国哲学”存在意义的怀疑。但是检索20世纪中国真正有创造力的哲学家在哲学理论和哲学史两方面的工作,人们可以看到,“中国哲学”实际上已经对那些批评作出了建设性的回应。它包括作为学术的中国哲学史研究与作为理论的中国哲学创造。后者主要围绕着重建意义世界这个中心,在形上学的本体论、宇宙论,和伦理学、道德理论两个层次展开,表现出高度人文化的具有中国特点的哲学智慧。  相似文献   

5.
“意识形态终结论”作为资产阶级的理论论调,其终结直指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意识形态终结论”及其变种极具迷惑性,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造成不利影响。为此,须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为指导,正确认识“意识形态终结论”的实质及其悖谬。“意识形态终结论”实质上是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是历史唯心主义的幻想。  相似文献   

6.
20世纪有关“哲学的终结”或所谓“后哲学”的呼声几乎不绝于耳。一般地说 ,对哲学的合法性真正具有解构作用从而构成威胁的 ,主要有海德格尔、德里达、罗蒂、利奥塔等人的观点。通过对他们的思想进行剖析 ,可以发现 ,“哲学终结论”对以往哲学的颠覆 ,在很大程度上乃是基于对传统哲学的某种误解。他们对哲学所作的解构 ,不过是一个“后现代”的神话而已  相似文献   

7.
张过 《南方论刊》2012,(11):53-54,37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福山就宣称自由民主可能形成“人类社会形态进步的终点”与“人类统治的最后形态”,也构成“历史的终结”。他的“历史终结论”自提出起就受到理论与现实两个层面不断的挑战,而福山也在这些批判和挑战中不断修正自己的理论。二十余年来,福山的“历史终结论”逐步退去华丽的哲学外衣,而更加注重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理论构建。在历史哲学上的让步、在政治科学上的改变与坚持以及对现阶段中国发展模式的思考,共同构成了福山“历史终结论”的“变”与“不变”。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支克坚教授的《冯雪峰论》《胡风论》《周扬论》三部学术专著的独特价值和学术贡献做了较系统的评论。指出,“三论”以历史“中间物”的宏阔视野和学术理念,对冯雪峰、胡风、周扬及其文艺理论在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史上的独特地位、对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不同理解及其影响、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过程中的得失等进行了科学的富有创见性的深入研究,得出了许多新颖深刻的结论,并自然构成了有内在联系的整体。“三论”是重新认识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解读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三个独特文本,是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想研究方面取得的重要突破和学术成果。  相似文献   

9.
雅克·德里达文学终结论的预言并不新鲜,在西方美学界早就有人提出过艺术终结论.电信时代出现的"世界图像"并不会直接导致文学时代的终结,世界的图像化,将使文学的女神插上高科技的翅膀更加自由地飞翔在艺术的天空中.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文学理论界出现“理论之后”、“反理论”、“理论终结”、“理论之死”等论调,“后理论”逐渐进入人们的视域。“后理论”不仅不拒斥理论,反而昭示着即将到来的理论。面对文学理论的非文学化、体制化和“科际整合”之势,关注文学之维,回应文学问题,当是“后理论”时代文学理论的合法性根据所在。而在现代与后现代两种理论范式之间,积极探索二者对话的可能和张力的消弭,在不确定性中寻求确定性,应该成为“后理论”时代文学理论建构新范式的自觉追求。  相似文献   

11.
西方文论在中国如何"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怡 《河北学刊》2004,24(5):112-115
“西方文论中国化”是我在提出当代中国文论的“失语症”与重建中国文论话语及推动中国古代文论现代转化之后的又一重要话题。我之所以提出这一话题 ,是因为我们重建中国文论面临两大资源 :一是中国传统文论话语 ;二是西方文论话语。只有充分利用好这两方面的资源 ,我们才能将中国当代文论话语建设好。在过去的几年 ,学术界围绕着“失语症”进行了激烈的论争 ,并对“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化”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也取得了一些成绩 ,但对西方文论的中国化却谈得很少。西方文论已经大量介绍到中国 ,但在中国主要是被移植套用得多 ,人们忽略了西方文论的中国化。其结果如我们所看到的 ,不是西方文论“中国化” ,而是西方文论“化中国” ,即用西方的文论术语来切割中国的文学文论 ,或者把中国文学文论作为西方文论话语的注脚本。这种直接套用西方文论话语来阐释中国文学文论 ,过分相信西方文论话语的普适性 ,将其移植来替换中国文论话语的做法 ,正是造成中国文论“失语”的根本原因。所以 ,要纠正中国文论“失语”状况 ,还需要认真探讨西方文论的中国化问题。今天 ,我们提倡的西方文论话语的“中国化” ,指的是以中国的学术规则为主来创造性地吸收西方文论话语 ,借鉴、吸收、利用西方文论话语来补充、  相似文献   

12.
李进书 《东南学术》2006,(4):110-115
进入20世纪后,"终结论"逐渐蔓延到现代性各个层面,既有艺术终结论、哲学终结论,又有人的终结,还有历史终结论、意识形态终结论以及现代性终结论等.终结的原因在于现代性动力变异、主体隐退以及人的精神动力式微等.现代性虽然处于危机之中,但它不会终结.原因在于现代性发展不均衡,"元叙事"仍有存在的必要,而且审美现代性也在提醒着现代性不断反省和完善自身.  相似文献   

13.
福山的“历史终结论”裹挟着浓重的意识形态偏见,因其虚无的历史观、抽象的人性论和疲软的现实解释力,而沦为脱离实践的理论空想。中国现代化道路是以实践逻辑为主导、以实际问题为基点、以现实的人的问题为切口而生发和造就的实践探索与理论成果之集合,从根本上驳斥了“历史终结论”的理论预设,揭示了“历史终结论”的非理性本质,证明了人类社会发展道路的多样性。中国的现代化实践道路在价值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上为发展中国家实现自身发展、开辟多元现代化路径提供了独特的经验智慧和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4.
"十七年文学"的现代性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几年来,对“十七年文学”的现代性进行反思、重释的最有代表性、最有影响的论、著有唐小兵编辑的《再解读———大众文艺与意识形态》,黄子平的《革命·历史·小说》,李杨的《抗争宿命之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1942—1976)研究》,洪子诚的《关于五十至七十年代的中国文学》等。这些论著或论文的一个主要的观点是,延安文学,“十七年文学”以及“文革”文学等并不是一种封建专制主义的产物,而是一种非常“现代”的文化形态。也就是说,这一时期的文学并不是“前现代”或现代化“倒退”的产物,而是现代性文化的另一…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50年代,西方学者开始鼓吹“意识形态终结”论,从贝尔的“意识形态的终结”到熊彼特的“趋同论”;从尼克松的“不战而胜”到布热津斯基的“大失败”;从福山的“历史的终结”到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西方学者先后掀起了“意识形态终结论”思潮.究其缘由,科技革命与全球化在其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西方学者倡导的“普世价值”削弱了人们的意识形态观念,而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兴衰则成为意识形态终结论思潮兴起的导火线.  相似文献   

16.
从发生论、本体论到创作论、批评论以及作家作品论等多角度观察 ,中国文学历来富于情感内涵和美感特征 ,这是中国文学“自觉”和独立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7.
意识形态的多语境阐释——兼析"虚假意识"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钱中文 《河北学刊》2007,27(1):131-136
如果研究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就难以回避意识形态这一重要维度,意识形态的组成是复杂多样的,有属于思想观念的意识形态,也有属于感性表现形式的意识形态,如果把多种意识形态仅仅归结为诸种思想观念的一个综合概念,则必然阉割了多种意识形态的具体性和丰富性。20世纪以来,意识形态阐释的多语境化使其被赋予了不同含义,当今欧美国家一些理论家所宣扬的“意识形态终结论”、“意识形态必然是虚假意识”、“全球化意识形态论”或“意识形态知识化论”,对中国一些学者产生了影响,如果极少鉴别地搬用他们的各种理论,或是在文学理论中极力淡化意识形态理论,则有可能把意识形态仅仅视为一个批判性概念、功能性概念,进而虚化各种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8.
祁志祥 《人文杂志》2007,(2):98-103
本文从古代文论中的“真幻”关系说入手,结合具体实例,系统总结、剖析了中国古代文学的艺术真实观。与西方文学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懂得自觉地运用想象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进行虚构创造不同,中国古代文学作为外延极为宽泛的杂文学,其艺术真实则呈现出比较复杂的情况。在书籍谱录之类的应用文、策论奏议之类的论说文以及历史著作中,基本不存在艺术虚构问题。古代文学的艺术虚构和夸张及其产生的艺术真实问题,集中体现在诗歌辞赋和小说戏剧中。本文在中国古代诗歌辞赋和小说戏剧艺术真实观的历史行程中分析其内涵和意义,对于认识中西文学艺术真实论的异同,建构当下的文学艺术真实论不无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当代文学艺术史上 ,曾经出现过一种非常流行的文学艺术思潮———“写本质”论。“写本质”论者称 ,“写本质”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文学艺术方法 ,只有“写本质”才能真实地反映社会现实。虽然“写本质”论不无产生发展的合理性与必然性 ,但是作为一种思潮 ,它也要随历史的发展而终结。从哲学的层面看 ,“写本质”论属于旧唯物主义范畴。文学艺术作品要真正真实地反映社会现实 ,就应当超越旧唯物主义的影响 ,“马克思地”研究和描写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20.
张光芒 《学术界》2003,(2):130-135
本文是对上文《解构抑或建构》的回应。文章对《自由神话的终结》一书提出启蒙解构论提出针锋相对的批评 ,拒绝一代“后启蒙主义”者的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