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制和道德从来就是两个密不可分的行为规范,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包容。道德为法律提供舆论基础,法律则成为道德的坚强后盾和保障。法律是最低的道德水准,是道德的保障,当伦理道德滑坡时,需要加强法律调整的幅度和力度.为提高全社会道德水准提供现实的坚强有力的武器。  相似文献   

2.
道德建设法制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加强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是实现法治社会的有力支撑.文章提出了道德建设法制化的根本途径:建立健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道德立法对道德“失范”行为的惩罚力度;加强道德法制化的宣传和教育,加大执法力度.  相似文献   

3.
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观,从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伦理观、人际关系和谐的人伦观、个体内外和谐的修养观三个层面分析了中国传统伦理在当代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4.
道德法律化的必要与限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法律化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普遍现象.中国古代就通过"纳礼入律",使三纲五常成为了法律的指导原则,使"孝"、"忠"等道德规范成为了基本的法律规范.在西方民法典或商法典中,也把作为道德原则的诚实信用转化为最高的法律原则.这不仅表明二者具有密切的内在联系,而且也预设了二者的相互限定性.那么,为什么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人们对道德法律化的呼吁特别强烈呢?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一刻也离不开教育手段。但我国社会道德现状表明:传统的道德教育收效甚微,道德教育及其自律作用对人的行为的调控能力逐渐减弱。笔者认为,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时期,政治行为、经济行为、道德行为乃至社会各种行为应逐步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硬约束”轨道。要确保社会主义道德健康发展,一是要将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化;二是法律完全可以而且必须介入道德领域。一、社会主义道施建设法制化、规范化的理论依据1、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法制化、规范化符合党中央“依法治国”方略…  相似文献   

6.
在儒家的视野中,道德情感是道德自觉得以成立和维持的基础,是其原动力,人性善和天人合一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敬与静的修养工夫是实现道德自觉的途径,而身、心、家、国的相互转化,是主体认识和发展自我、实现道德自觉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人类的道德生活史展现了道德由自然自发走向自由自觉的必然历程,从道德、自觉内涵的发展出发,道德自觉应具有认识功能、教育功能、评价功能、调节功能。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培育道德自觉对人的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及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战略意义,培育道德自觉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为:坚持中国特色、关注价值追求、不断兼容创新、注意适用有度等。  相似文献   

8.
闻学良 《中华魂》2012,(2):34-35
近日一位山东“最美女孩”车流中救助陌生伤者的善举,以及车祸肇事者、被救者、施救者三家人“因祸结缘”的故事,通过主流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迅速传遍祖国大地。  相似文献   

9.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的思维方式、存在方式处在不断地调适过程中,为了在市场经济与道德整合中确立合理的价值取向,就要走出经济与道德二元排斥的思维定势,力戒将利益追求与利己主义混同,认清市场经济环境下人们道德层次上的差异性,准确地把握道德标准与生产力标准,关切人的命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近来,报刊上发表文章,对“四人帮”攻击按劳分配的谬论进行了有力的批驳;同时,也就有关按劳分配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在讨论按劳分配问题时涉及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要不要物质鼓励?物质鼓励是不是就是物质刺激?本文就这些问题发表一点意见。“各尽所能,按劳分配”既是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1.
苏焘 《南都学坛》2009,29(1):51-53
《三国演义》的畅销和嘉靖本序言庶几乎史的理论导向,以及嘉靖万历时期书商的运作,使抄袭拼凑的创作方式成为讲史小说的主流,并由此在理论和写作两方面陷入自相矛盾的两难境地。与此同时,这种对素材的人为分割和组合,以及其引发的理论纷争,又在客观上使讲史小说进入到对虚、实关系认识的自觉阶段。因而,在叙事操作层面形成了明代历史题材特殊的过渡创作期。而此时期功利化的创作和虚构情节的粗糙与简化,亦从反方向推动了虚构观念的理性趋向。  相似文献   

12.
在现代社会,由于工具理性的全面统治和价值理性的消褪,给现代社会所带来的后果就是世界的“祛魅”,现代人所处的道德困境是意义感的丧失。解决生命的价值和生活的意义,只能是实现责任伦理的自觉。在中国市场经济不断深入和完善的过程中,责任伦理的自觉更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通过道德实践提升自身道德修养,成为孔孟之后至今一直在研究的道德主题。而王阳明在其道德自觉理论中提出了人“无善无恶”的本性,并强调这是人类将自身道德境界提升到“至善”的前提和基础,这也是王阳明道德自觉论的核心思想。在当前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背景下,王阳明道德自觉论展现了重要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4.
企业在追求最大化利润时要不要讲道德 ?企业行为是否具有道德的属性 ?道德评判能否适用于企业行为的业绩评价 ?从企业行为所固有的伦理关系、社会文明进步对企业行为的道德要求、企业行为中现实的伦理代价、全球企业管理的道德化趋势以及道德评判本身所拥有的经济特质等方面来看 ,道德评判是规范企业行为的必要手段之一 ,加强企业伦理思想建设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企业在追求最大化利润时要不要讲道德?企业行为是否具有道德的属性?道德评判能否适用于企业行为的业绩评价?从企业行为所固有的伦理关系、社会文明进步对企业行为的道德要求、企业行为中现实的伦理代价、全球企业管理的道德化趋势以及道德评判本身所拥有的经济特质等方面来看,道德评判是规范企业行为的必要手段之一,加强企业伦理思想建设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中,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必然产生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会保障,而社会保障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那种只重视按劳分配而轻视社会保障的观点是片面的;把发展社会保障事业看作是“经济包袱”、“多  相似文献   

17.
素质教育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必要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是当今时代全球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从素质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关系出发,论证素质教育对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探讨通过素质教育促进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阿诤 《社区》2006,(20)
社区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中国的城市中,社区服务的思想开始向实际工作领域渗透。90年代初期,党中央、国务院将社区服务的概念扩大到层次更高、视野更宽阔的“社区建设”,形成了城市发展和城市管理的新思路。这项决策明确了城市社会的主要载体是社区,并将解决相当一部分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9.
经济学家认为:“一个成功的经济体制的特徵之一,就是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相互信任和信赖关系足以强烈到这样的地步,以至於即使行骗是理性的行为,代理人也不会施行欺诈。……缺乏这种信任是经济落後的原因之一。”这说明了信用的重要性,而信用正是国内市场目前相对缺乏的。市场如果不能保证信用优质厂商的进入和发展,或者优质厂商进入市场後,却近墨者黑,不得不渐渐变黑,就无法完成在制度创新中的作用——尽管通过资本市场使大量国有产权转变为劳动者为主体的产权,使公有制实现形式由传统单一的国有制转变  相似文献   

20.
人的现代化进程中的道德文化自觉具有丰富内涵和时代意义,是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国家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个人全面发展的内在根基。建构人的现代化进程中的道德文化自觉可从价值观根基、原则性规范和主体性内容入手,加强道德文化自觉发展方面的教育和学习,形成时代化、大众化、系统化的道德文化创新,进而落实到不同层面群体的道德关系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