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道"字由具体所指发展为抽象名词,这与汉字本身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有关.而老庄又把它作为一个抽象的概念引申到哲学领域,并赋于其生态伦理的文化价值观,这对我们当今的生态保护同样有着深远的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2.
道家具有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 ,至今仍不失其现实意义和价值的莫过于物我为一体的整体观念 ,知常知和的平衡思想 ,知足知止的开发原则 ,热爱自然的伦理情趣等几个方面。弘扬道家的生态伦理 ,有助于建构当代新型的生态伦理学。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道家思想博大精湛,其中蕴含了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它以天人合一的哲思玄想为基础提出了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的生态伦理原则,主张建立起万物平等自化的生态伦理理想世界。由此,道家引导出了一系列节制物欲的生态伦理规范。道家生态伦理思想的形成对现代生态伦理思想的发展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道家生态伦理思想及其普世伦理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家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主要包括"道生万物、物我为一"的自然观、"物无贵贱、万物平等"的价值观、"知和去奢、少私寡欲"的消费观.道家生态伦理思想符合普世伦理的特征,具有鲜明的普世伦理意蕴.  相似文献   

5.
先秦儒家和道家的生态伦理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和人为的关系问题,既是先秦儒家和道家讨论的中心论题,也是现代生态哲学的首要问题.儒家以仁为本,推己及人、成己成物,明确提出了仁民爱物、厚德载物,取物以时、取物不尽和养备动时、强本节用的生态伦理思想.而道家则师法自然,主张返朴归真,不为物役,明确提出了主而不宰、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和知常日明、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的生态伦理思想.相比之下,儒家的生态伦理思想更具有现实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道家生态伦理体现了中国的生态智慧,深层生态学是当代西方环境伦理学的重要流派,二者在环境运动中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是二者在产生背景、哲学基础、理论内容、致思理路、可操作性等方面都有着互通互异互补的内容,本文拟对此进行分析,以期对生态伦理学理论的发展以及现实生态运动实践的推进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道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具有丰富而深邃的生态价值。挖掘、弘扬道家思想中的环境保护思想,不但可以为当代环保理论提供有价值的文化资源,而且对于增强人们的生态意识和环境保护观念,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作者从三个方面论述了道家生态思想及其当代意义:“道生万物”的生态整体观;“物无贵贱”的生态平等主义;“自然无为”的遵循自然规律的思想。  相似文献   

8.
汉代道家十分关注人类生存的环境,充分认识到保护环境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意义,因此他们注重保护自然环境,强调对水土资源与生物资源的保护,从而形成了丰富的生态保护思想。这些思想对当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生态女性主义是环境主义与女性主义相结合的产物。其对二元对立思维模式的批判和生态伦理意识与道家思想阴阳和谐、道生万物的理论有着相似点,但二者在出发点、终极目标以及创新理念上存在明显的不同之处。二者的辩证统一必将可以重新提起人们对女性原则的重视,也可以改变传统的世界观,关怀两性的和谐发展,拓展人们关注现实的视角。  相似文献   

10.
生态审美视野中的中国古典诗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的古人们一直重视和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在古代即拥有今日之所谓生态美学研究的丰富资源,特别是以中国古代山水诗为代表的文学作品呈现出的自然观及生态伦理意识,对于古人们保护生态环境,维持自然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启发今天的人们从生态审美的新角度,对人与自然的相处、人类的生存环境等问题进行哲学美学思考,从而重新发现和审视大自然的美,亲近大自然。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古代伦理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道家关于“天人一体”、“天地与吾齐生,万物与吾为一”的思想;儒家关于“天人合一”、“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同体”,把保护自然提到道德行为高度的观点等等,都是对中国古代生态伦理思想的朴素表述。深入挖掘中国古代的生态伦理思想,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优化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生态文化的深层建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现代社会所面临的环境危机本质上是一场文化危机,决非单纯的技术和经济手段能够解决,需要观念的根本变革。作为一种谋求人与自然协同发展的可持续文化形态,生态文化必须立足于整体论哲学和生态价值观基础之上,并将生态学思维和深层生态意识作为其核心内容。而现代生态学研究成果所揭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生态文化的观念建构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相似文献   

13.
在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中,既包含着丰富的与现代生态伦理思想相一致的思想成分,又存在着与现代生态伦理思想不完全一致的地方,具有二重性。  相似文献   

14.
古希腊文化在其生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深受生态状况影响,体现在地理环境、经济土壤、社会结构等方面,与中国文化所产生的生态环境相比各具特性,各有优劣,从而成就了东西两颗璀璨的文化明珠.  相似文献   

15.
生态文化与社会生态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化与社会生态结构的一致必然呈现社会文明健康性生态,并促使人类真正行走于生态性生存和发展的路径。这既要有人的生态"类"特性所运演的自组织过程,更需要道德生态化建立平衡机制从而构筑人与自然生态的道德关系。生态文化与社会生态结构所形成的"合力"不仅是人的生命及生存"合力"的基础,并为个体生存"合力"构建了良好的生存氛围及强大的社会生态及文化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社会的廉政文化是一个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兼容各派学说、规模宏大、结构庞杂、内容丰富和体系完备的廉政理论体系。它包括传统社会的廉政观、民本观、德治观、吏治观、法治观、制衡观、教化观和修齐观。传统廉政文化是传统社会实现政治清廉、社会和谐、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的精神支柱,是当代中国廉政文化建设的主要根基。  相似文献   

17.
由地理条件、物产资源和气候因素构成的生态环境对人类习俗文化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本文从三个方面,分别论述了古代东北地区独特的草原、山水环境对各民族游牧、渔猎生产、生活习俗的影响,各种动物皮毛、肉类等物产资源对他们生活习俗的影响,冬寒夏暖、春季多风的气候因素对他们生产、生活习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的生态价值观,视自然万物与人类同源、同构、同体,形成了"贵人"与"重物"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中,"贵人"的观念在中国古代建筑上体现为"便生利人"的建筑价值观,"重物"的观念则体现为"中庸适度"的建筑审美观。这使得中国古代建筑既最大限度创造了宜人的居住环境,又在客观上形成了均衡、和谐的艺术韵致。  相似文献   

19.
古籍数字化与文化共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籍数字化的理想境界是在这一领域实现文化共享,其服务对象为大众和学者两大群体。可从建立公益性的"中国古籍基本读物网"和注册式的研究性局域网入手实现资源共享。该工程可从版本的权威性和共享工程的多层性上逐步实现书目、文献、成果和检索软件的共享。在经费投入上可按政府专项补贴和校际互惠模式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