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人口变动状况 近三十年来南斯拉夫人口变动的特点是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都呈不断下降的趋势。1950年出生率为30.3‰,1980年则降至16.9%。;同期,死亡率从13‰降至8.8‰,自然增长率则从17.3‰。降至8.1‰。各年变动情况见下表:  相似文献   

2.
进入70年代后,我国的计划生育由城市推广到农村。整个70年代的人口控制,使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几乎一直呈大幅度下降。进入80年代后的1981年和1986年,人口出现了两次回升。比较分析与研究这两次人口回升的原因、特点、差异,对于完善、稳定生育政策,正确认识当前人口控制与计划生育工作,对于统一思想认识,有效控制人口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一九八二年人口普查主要数字公布以后引起了国内外的注意,从一九七五年以后,年出生人数第一次又超过了两千万,人口出生率回升到千分之二十以上,自然增长率则回升到千分之十四以上。这些指数中每一个都超过前六年中的任何一年。一反过去六年持续下降的趋势,而以较大幅度回升,这种出人意料的增长率与中央规定的六五期间人口增长控制指标相对照,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极大关切。  相似文献   

4.
山东省济南市系一中等城市,一九八一年底其城市人口为128万多人(包括近郊,不包括辖县,下同)。解放后,济南市人口增长很快,自然增长率直线上升,一九六三年高达36.43‰。一九六三年开始推行计划生育,一九六四年以后人口增长率逐年下降。“文化大革命”中曾一度回升,一九七六年以后一直稳定在5‰左右。一九六四年以前的15年,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高达25‰以上,高于全国平均数。一九六四年以后的17年,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在10‰以下。人口增长率的下降,不仅对减少消费、增加积累,有着重要的经济意义,而且使人口年龄结构趋向合理,对教育、就业、家庭结构、生活水平、人口寿命等都带来一定的影响,逐步向有利于四化建设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
1 人口增长率回升1997年底全省户籍登记人口数 2 16 8 3万人 ,其中男性人口 1113 2万人 ,女性人口10 5 5 1万人 ,比 1996年 12月的 2 147 1万人增加 2 1 2万人 ,年人口增长率 9 87‰。进入九十年代 ,全省年人口增长率持续下降 ,由 1990年的 12 2 1‰下降至 1996年的 7 85‰ ,1997年比 1996年回升 1 0 2个千分点 ,这是八年来首次出现的回升。全省人口密度为6 0 2 2 1人 ,比 1996年的 5 96 43人又明显上升 5 78人。全省人口的总户数为 6 18 5万户 ,继续保持着高于人口增长率的上升势头 ,年增 17 8万户。而户均人口为 3 5 1人 ,比 1996年…  相似文献   

6.
1981年,我国人口出生率上升,人口增长速度回升。我们随机调查了陕西省一些地区的人口态势,人口自然增长率也有较大的回升,并有一些新的特点。本文拟对我省1981年人口回升趋势中反映出的人口再生产特点、回升的原因及今后人口控制问题进行一些讨论。分析1981年人口再生产的特点和原因,很有现实意义。因为根据我国人口的峰型状态,1963年以后的我国历史上最高的生育高峰,其惯性周期将在1983年出现.做好计划生育工  相似文献   

7.
<正> 我国农业人口的一个基本特点是基数大、年龄轻、增长快、节育难度大。普遍推行农业生产责任制之后,农村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有回升趋势。从河北省来看,1981年全省共出生95.2万人。自然增长率为12‰,比1980年多出生14.8万人,自然增长率回升了2.8‰。有些人由此而提出了疑问:农民多育仿佛是由农业生产责任制引起的。这样看问题,带有很大的片面性。其实,农民多育的原因错综复杂,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  相似文献   

8.
<正>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指示》,即中发(1982)11号文件发出后,使我国人口理论战线和从事计划生育工作的同志更加明确了方向,坚定了信心。人们一致认为,党中央指示发得及时,发得好。《指示》的基本精神同《公开信》是一致的,就是普遍提倡一胎,严格、有效地控制人口增长,根本不存在放宽农村二胎政策的问题。根据我省的人口情况,特别是当前农村的情况,不可能,也不允许放宽二胎政策。当前,我国面临着人口自然增长率严重回升的趋势,造成人口自然增长率回升  相似文献   

9.
人口的出生率、自然增长率和一般生育率,在妇女平均预期终身生育水平和生育间隔基本稳定或变动不大,即生育模式没有多大改变的条件下,根据受育龄妇女人数,尤其是受生育旺盛和较旺盛年龄段妇女年龄结构变动影响大小而产生不同幅度或方向的波动,我国人口结构变动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一直将归属非稳态人口的范畴中,这是做人口分析时,决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前提。以年底为计算时间口径的育龄妇女人数,生育旺盛期间各年龄段妇女数,随着时间变化,其变动如下所述。  相似文献   

10.
<正> 建国以来,农安县人口发展情况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1)人口基数较为适度,但增长速度偏快、趋高1949年末,农安县人口总量为543,286人,这个基数与可耕地面积及各种可利用资源比较,大体上是适度的。到1982年末,全县总人口增长到981,146人,几近翻了一番。平均每年递增18.1‰,增长速度偏快、趋高。(2)人口自然增长波动较大,近年趋于平稳在解放后的人口发展过程中,由于受社会环境和自然条件的制约,农安县人口自然增长波动较大。1959年,受大跃进的影响,全县呈现低出生、高死亡现象,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只有9‰。进入60年代,由于经历了三年困难时期,补偿性的生育使人口再次迅速膨胀,出现了建国后的第二次生育高峰,1962~1965年,全县连续四年的出生率均在40‰以上,自然增长率都高于30‰。及至70年代,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进一步落实,从1973年起,全县人口的出生率与自然增长率又趋于下降态势。纵观前后34年,农安县人口自然增长波动较大,曾出现两个高峰,一个低谷。第一个高峰出现在“一五”期间,那是由于生产力发展和农业互助合作运动的开展,人民生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出生率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相关年份的《中国统计年鉴》和人口普查数据,根据粗出生率与总和生育率的关系与特征,构建了人口年龄结构系数及其对粗出生率变动影响的贡献率指标,分析了建国以来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出生率的影响。研究发现:1949—1979年,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出生率的影响很小;1980—1993年,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出生率的影响迅速上升,年龄结构的贡献率增大;1994—2008年,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出生率的影响趋于下降,人口惯性势能在减弱;2009—2011年,受80—90年代出生高峰的影响,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出生率的影响再次凸显,年龄结构的贡献率迅速增大。从年龄别生育率逐年下降的特点,也可以证明近年推动我国人口增长的力量主要是由于年龄结构带来的惯性增长。  相似文献   

12.
上海市人口自然变动负增长及对策研究俞伟平继1992年市区有7个区人口自然然变动负增长之后,1993年市区(除闵行、宝山区外)已经全面进入负增长,从而使全市人口自然变动出现了负增长(即人口出生率低于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为负值)。使上海人口发展处于一个重要...  相似文献   

13.
<正> 三、加速我国人口再生产现代化的途径为什么我国人口再生产的现代化大大落后于国民经济的现代化?一方面,是因为我们的国民经济发展速度还不理想,特别是在二十年中就有两次大起大落,这必然会给人口再生产以决定性的影响。比如,受1958年开始的三年国民经济“大跃退”的影响,人民的最基本的生活需要都满足不了,因而人口的再生产,不仅质量低劣,数量也急骤下降,造成了非正常的人口大量死亡。1961年是我国解放后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一年,我省为-2‰。在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中,由于国民经济走向崩溃边缘,造成我国人口再生产现代化的全面倒退。另一方面,我国人口再生产现代化水平所以落后,也是由于人口数量的盲目高速增长,使其与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所致。  相似文献   

14.
北京市宣武区共有五十三万人口。近几年人口出生面临急剧回升的趋势。一九七六年是该区出生人口最少的一年,全区共出生3,065人,人口出生率为6.38‰,自然增长率为0.06‰,基本上达到了生死相抵。但从一九七七年开始,人口出生出现了回升的趋势,到一九七九年,出生人口增加到5,269人,人口出生率为10.26‰,自然增长率为4.44‰。由于一九七九年四月以来,大抓提倡和鼓励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工作,有部分夫妇取消了一九八○年生育第二个孩子的计划,但预测一九八○年出生人口将增加到7,060人,人口出生率为13.86‰,  相似文献   

15.
人口负增长──上海计划生育工作新起点刘永良1993年始,上海户籍人口自然变动进入负增长,这个变动预计比全国要早40年。在现行生育政策下,这一状态将持续一段时间。1995年全市人口出生率为5.47‰,死亡率7.53‰,自然增长率一2.06‰。人口负增长...  相似文献   

16.
大家知道,对一个国家或地区来说,计算每年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一个人口的自然增长率等于其出生率减死亡率。但是,这样计算出来的人口实际自然增长率,它具有出生率与死亡率指标共有的缺点,特别是受这个人口年龄构成的影响。因此,我们对两个国家或地区进行对比时,常常用标准化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借以消除两个人口由于年龄构成差异而带来的影响。如果将标准化出生率减去标准化死亡率,即得到标准化的自然增长率,也可以用于两个人口之间的对比。但是,这种对比,仍然是由我们所选定的那个标准人口的年龄构成来决定,它并没有反映出这两个人口本身内在的自然增长率水平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于一九五八年,全区面积六万六千四百余平方公里。一九七九年全区人口总数已达三百六十四万一千三百六十一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绝大多数是回族)为一百一十二万九千六百四十六人。占人口总数的百分之三十一点零二。汉族人口占六十八点九八。三十年来宁夏人口增长了二倍,历年来人口自然增长率都是很高的,近年来虽然有所下降,但仍是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中最高的。一九七八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是千分之二十二点九七,一九七九年下降到千分之  相似文献   

18.
一、历史的回顾建国以来,龙川县人口数量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两个阶段,即1949-1972年的调整增长阶段和1973—1990年的向有计划控制的发展阶段。在第一阶段的23年间,人口年平均递增2.22%,出生率基本都在30‰以上,尤其1963年高达44.08‰;自然增长率一般也在30‰左右。第二阶段的18年间,人口年均递增1.68%,尤其是后八年,年均递增1.50%,比第一阶段下降0.72个百分点。这个阶段人口增长率下降,主要是人口出生率  相似文献   

19.
我国现行的人口政策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近几年来,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较多地放在“少生”这一环节上,对“提倡生一个小孩”政策的落实抓得较紧,并制订了一些适当的鼓励措施,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出生人口中的多胎率。然而,全国人口出生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并来象预期那样有所降低,反而呈回升趋势。以1986年为例,全国人口出生率为20.77‰,是近四年来最高的一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4.08‰,比1985年提高了2.85‰。这固然与出生人口中多  相似文献   

20.
<正> 目前,各级党、政领导机关对控制人口增长的认识不断提高,抓计划生育工作的自觉性不断增强,把抓计划生育工作列入了重要日程。为使我国到本世纪末把人口总数控制在12亿以内,如何运用统计手段指导工作,给领导当好参谋,是一个实际工作问题。下面就对人口出生指标如何进行统计、分析提出些不成熟的见解,供探讨。一、对现行人口出生统计指标的看法1.人口出生数(率)是国家人口统计的一项重要指标。人口出生数(率)是反映生育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就全国来说尤为重要,因为人口总量的变化受人口的自然变动和迁移变动的影响,即受出生、死亡和迁出、迁入的影响。目前,我国人口的国际间迁移变动极其微小,人口自然变动是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在构成人口自然变动的出生和死亡这两个因素中,人口出生是主要因素。解放以来,由于我国优越的社会制度,人口死亡率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