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建筑的四种主要美感性质进行描述,并结合个人的经历和感受,提出建筑审美是培养人、特别是培养当代大学生美育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相似文献   

2.
在科学技术极大地改变物质生活条件,知识经济给人类生存和生产方式带来巨大变革的条件下,人作为改造世界的主体,更加关注自身的生存质量。同时,社会的发展也要求现代人具有更高的求真、求善、求美的能力。以陶养感情为目的、按照“美的规律”塑造人的美育,在消除大工业文明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提高现代人审美素质的过程中,将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将美育视为情感教育的传统观点,虽然注意到了美育的情感特征,但往往忽视了情感的审美规定性。本文强调,美育是一种审美情感教育,在人的道德感、理智感和审美感三大社会情感中,美育的焦点集中在审美情感的发展上。  相似文献   

4.
生态审美与生态美育的任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追求生态化审美生存是人类持久的审美理想.这一理想的实现有待于生态审美教育的开展.生态美育的具体任务可概括为:培养生态审美意识,树立生态审美理想,引导生态审美生活.生态美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生态审美人.通过培养人的生态审美意识、生态审美理想,使人最终走向生态化生存之境.  相似文献   

5.
诗歌审美过程是审美者先被作者所用形象吸引感动,继而突破外在形象,破解作者组合形象的方法——比喻之法,了解作者真正的情感,最后被作者这种形象的设计之美所教育的一个过程。  相似文献   

6.
讨论了社会美育的概念,并对社会美育的审美功能从三个层面进行了划分。首先,劳动产品的审美化具有提升生活和消费大众化的审美品味的功能;其次,传媒及文化娱乐、旅游业具有对大众审美的引导功能;第三,社会公共美育机构具有社会审美活动的支持功能。还对如何发挥社会美育的功能做了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美育思想古已有之,但作为学术话语却是在近代由王国维从西方引入,蔡元培等继而进一步阐释的。在他们看来,美育具有双重功用,即集超功利(即审美)与功利于一体:前者认为美育的目的是使人放弃欲望的纠缠而获得纯粹的快乐,令人愉悦,归根结底是一种情感教育;后者以为美育的目的在于辅助德育和智育,从而帮助教育塑造完美人格。  相似文献   

8.
审美模式是人类审美体验与鉴赏的经验模型和决定要素,不仅呈现人们的审美习惯和思维方式,蕴含审美发生的机理、特点与规律,还连接着审美理论与审美实践,对于审美体验和审美教育的经验指导至关重要。伯林特承续怀特海和席勒的美育思想,将环境审美参与模式应用于教育过程和社会环境的审美描述,不仅阐释了审美过程与成功教育过程的相似性及其应用价值,还为新时代建构可以涵盖各种审美对象的环境美育基础理论提供了“审美模式”的理论基石和“审美场域”的语境立场。这不仅统整了艺术、教育和社会过程审美的理论基础,还为审美教育的经验指导与评价、教育与社会过程的审美阐释以及人与社会的和谐、审美与伦理的统一提供了一个全新视角。  相似文献   

9.
美育与思想品德教育有联系也有区别 ,美育有利于塑造大学生完善的人格、有利于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价值观、有利于大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和提高大学生道德修养水平。应寓美感教育、形象教育、情感教育、熏陶教育于思想品德教育中。  相似文献   

10.
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其任务是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和提高审美能力,在美育实施过程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将教育者、学生和美育环境有机结合,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认识论和主体论角度阐述了马克思的审美理论及其对当前儿童美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大凡名篇佳作无不蕴含着作者浓烈的情感、超人的智慧和博大的胸襟。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文学作品的美育作用,通过审美活动,以鲜明具体的美的形象,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体验,使学生的知、情、意得到全面而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审美趣味代际传承是青少年趣味养成的重要路径,日常生活美育则是现代美育的重要内容。随着美学中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转向,以及社会文化消费化的转型,传统的审美趣味代际传承之间产生了较大的裂缝。青少年日常生活美育存在诸多问题,成人美育又长期被忽视,给当下美育体系的构建提出了不小的挑战。我们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寻求审美趣味代际传承的有效模式和途径,以丰富社会美育内容,优化生活美育模式,扩展全民美育范围,发掘艺术美育功能,努力实现代际之间审美文化的有效沟通,提升各自的审美趣味。  相似文献   

14.
美育心理学发展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育心理思想在古今中外有其深厚的文化渊源,但将其挖掘出来并作为一门学科来研究却是近十几年的事情。因其诞生历史的短暂,导致对其认识的曲折,美育心理学是研究美育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它在根本上有别于美育心理、审美心理、美育、美等相关概念。在此基础上,其学科体系建构也表现出强大的包容性  相似文献   

15.
面对当代大众审美文化发展的新态势及其所带来的社会审美风尚的改变,美育的理论和实践必然要作出相应的调适。当代美育应超越学校审美教育的窄圈,转为对现实审美问题的发现和解决,重视审美的功利性价值,培养人们以审美的态度对待社会现实人生。在理论层面上,美育的发展应从传统美育注重抽象的情感教育转为培养社会公众反映现实的情感能力,塑造自由个性;美育应以其外在的社会功能、文化功能和人文导向功能来引导大众的审美活动。在实践层面上,应把审美教育的对象扩大到社会成年公众,把实施美育的途径扩展为整个开放的社会系统  相似文献   

16.
体育与美育均属于教育范畴,都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是实现学校美育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当下,文化消费已成为大众接受审美教育的寻常路径,作为大众美育供给方的文化市场需发挥文化产品及服务的美育功能。相对于以政策发力、制度规范且已经取得重要成效的学校美育,大众美育的建设还相对滞后,以美立人、以美塑心的效果不尽如人意。加强大众美育理论研究十分必要。席勒的《美育书简》给我们以启示,他在书中系统地阐述了美育概念、特性、社会功用等内容,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8.
针对一些学校存在着忽视美育的倾向,缺乏对学生业余文化活动积极、正确的审美导向和运用融美寓教的手段,从而影响了德育的效果,本文从美育与德育的关系入手,指出美育对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的重要意义,提出了改善美育的建议,以期引起普遍重视。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高师院校在师范生美育培养方面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未能真正重视美育对培养中学合格师资的重要作用;各类艺术活动的开展存在很强的功利性,随意性大,对美育与艺术教育、艺术活动的关系不甚明确,忽视了美育的目的和要求;网络的美育指导处于缺失状态。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针对师范生的美育收效不大,直接影响了中学师资的培养质量。高师院校要大力推进美育工作,在实施美育过程中必须遵循教育的规律和循序渐进的原则,制定有效的美育策略,并确立一个科学、合理的美育规划,使美育活动的目标、计划、组织活动及评价都能够有章可循,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20.
师范美育有自己特殊的任务规定 ,这就是 :在审美观的建立中强调培养审美态度 ,在艺术实践的基础上全面掌握审美理论 ,在全面的审美能力的形成中突出训练美育心理和美育能力 ,在完美人格的塑造中着重要求师表人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