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校徽州文化研究所方利山副所长的徽州学新著《徽商品谭》一书,已由中国文史出版社正式出版。这本书是作者十几年来对徽州文化中的“徽商”课题努力求索的一个结集,共有“历史上的徽商”、“好儒的徽商”、“徽商与徽州文化”、“徽商与现代社会”、“徽商古今谈”等五个部分31篇文章。《徽商品谭》通过对各类史志、家谱族谱及民间文献的追寻勾辑,列举了多种类型的徽商人物事迹。  相似文献   

2.
徽州楹联作为楹联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徽州文化的物质载体.徽商用它来指导经商,形成了独特的徽商精神.徽州楹联文化中蕴藏着徽商独具特色的"徽骆驼"精神、诚信经营的原则、"贾而好儒"的文化追求以及坚守伦理的家族观念.通过徽州楹联文化看徽商精神,可以发扬徽商文化,挖掘徽商精神内涵,准确解读徽商精神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徽州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它以徽州地缘为纽带,以程朱理学为核心,以徽商经济为基础,崛起于两宋,鼎盛于明清,影响遍及全国。其内容涉及徽州土地制度、徽商贸易、徽州宗族、徽州历史、徽州教育、徽州科技、新安理学、徽派朴学、新安医学、徽州戏曲、新安画派、徽州篆刻、  相似文献   

4.
明清时期徽州商人文化素质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颖 《兰州学刊》2008,(10):158-162
徽州文化涵盖了自远古以来属徽州地域的所有人文事象,而古徽州商人是徽州文化辐射的载体,特别是在明清徽商身上充分体现了厚重的文化因素。探求徽商成功的原因,我们不能忽视对徽商本身方面的研究。文章拟从文化的深层结构——精神层面入手,力图剖析徽商的内心世界与外部环境、历史、文化氛围的相互关系,以求更真切而全面地认识徽商在明清时期辉煌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5.
徽学动态     
《徽州社会科学》2007,(12):14-14
黄山学院重视徽州文化的宣传研究和普及,除在有关各院系开设徽州文化专题课之外。科研处加大了对徽州文化科研项目的立项力度。今年校级课题立项中,一些大学生纷纷以“徽商”、“徽州建筑”、“徽州古村落”、“徽州方言”等方面的内容作为自己的科研课题,有不少毕业生毕业论文也选取了徽州文化作为论文主题,反映了大学生对徽州文化研究的浓厚兴趣。  相似文献   

6.
《徽州文化全书》由20部专著和千幅以上彩色黑白照(图)片构成,总字数达600多万字,是建国以来安徽省规模最大的一部学术著作,也是一部系统总结和展示徽州文化和徽州居民生活的百科全书。该书将徽州文化体系中那些最具特点、在全国乃至在国际上颇具影响的文化现象作为研究对象,分门别类为20个子课题,形成20部研究专著。这些卷目是:《徽州土地制度》、《徽商》、《徽州宗族社会》、《新安理学》、《徽州教育》、《徽州建筑》、《徽州村落》、  相似文献   

7.
徽州文化是历史上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徽州一府六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这些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徽州文化又集中、典型地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中华民族正统文化传承的典型。江泽民同志在视察黄山市时曾明确指出:“如此灿烂的文化,如此博大精深的文化。一定要让它世世代代传下去。永远立于世界文化之林。”徽商精神是徽州文化的核心和精华。安徽省文海英副省长在2005年中国国际徽商大会徽商论坛上把它的本质内涵概括为:眼光向外、经营在外的开放精神;  相似文献   

8.
“贾而好儒”是古代徽商的一大特色。明清以降,在浓厚的儒学氛围中,有许多徽商亦商亦儒或是“儒、仕、商”三位一体,他们在书画、金石篆刻、医学等诸多领域都建树颇多,成为古代徽州文化的一大特色。而徽州商人与徽州文化的关系,也成了当今徽学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徽州文化绝非是静止不动的,等待学者阅读的“死去”文本.那么如何以动态的观点借鉴新文化地理学的框架重新解读徽州文化?文章构筑了实体文化空间、经济文化空间与符号文化空间三个层面的研究框架.实体文化空间表现在:徽商在新安江流域充分利用自然环境本体营造聚落民居,在新安江流域营造水口园林形成独特景致,在离居地中心营建私家建筑园林形成园林空间的异地移植.经济文化空间表现在:徽商重视原始资本积累与资本的空间回流,在内外交困中历经兴衰的时空转折,并且比较了徽商没能复活的不同经济文化空间.符号文化空间表现在:徽州山水画创作和积累,在纸上再现徽州文化符号.徽商影视剧在荧屏上再现徽州文化符号.最后讨论认为这三种文化空间共同构建了复合的乡村文化共同体.  相似文献   

10.
徽商文化研究中发现了这么一个有趣的现象.这就是:徽州的许多风味小吃、名肴佳品本身,就是因徽商而创、因徽商而生、蕴含徽商故事、折射徽商文化的徽商食品。民谚云:“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二三岁,往外一丢”,古徽州的男人大多走的都是这么一条背井离乡、投亲靠友、四处经商之路。由于山高水长交通不便生意繁忙,他们得忍受长时期的亲人分离之苦和节俭创业之艰,留守家乡的亲人便通过捎搭家乡徽菜土特产品的方式寄托慰籍、思念或嘱咐,  相似文献   

11.
徽商名人宴     
徽州,古称新安,自秦置郡县距今已有2300余年。悠久的历史渊源孕育了独树一帜的新安文化:形成了徽商、徽菜、徽剧等独特的历史文化体系。唐宋以来,徽州人文兴盛.名人辈出。  相似文献   

12.
《徽州社会科学》2005,(1):38-38
2004中国徽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于11月12日至14日在黄山市举行。来自意大利、韩国、日本和中国京、津、沪、皖及香港、台湾地区的专家、学者100余人出席了会议。会议收到论文90余篇,涉及徽学和徽州文化综论、徽州经济史、徽州社会史、徽州文化史等方面。徽州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关系,徽商精神与现代企业经营理念,徽州文化传承与创新问题是此次会议的三大主要议题。  相似文献   

13.
徽学动态     
《徽州社会科学》2006,(3):18-18
2006年2月21日,扬州市档案局、地方志办公室和黄山市档案局、地方志办公室在屯溪联合召开学术座谈会,谋划“徽商与扬州”专题图片展,与会专家学者对这一创意的意义、宗旨以及运作进行了讨论。大家认为,徽商与扬州图片展立足于历史上徽州与扬州的地缘、亲缘、商缘、文缘,发掘徽州文化与扬州文化的紧密联系史料,不仅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而且对两市文化学术交流的推进,都有积极意义,办好图片展,是一件大好事。  相似文献   

14.
“千古风流之地”的历史文化名城扬州。清康熙、乾隆年间经济文化鼎盛时期。扬州经济文化的繁荣,离不开徽商。一部描写扬州乾隆时代实况的《扬州画舫录》,其中记载的徽商和徽籍文化人占着很大的比例。在我国画史上有着较大影响的“扬州八怪”就有其中两位徽州人,一个是休宁的汪士慎,一个是歙县的罗聘。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明、清时期曾经风生水起叱咤商海的“十大商帮”(徽州帮、山西帮、宁波帮、陕西帮、山东帮、广东帮、福建帮、洞庭帮、江右帮、龙游帮)中,诞生于安徽省古徽州的“徽州帮”一直是稳居榜首的;而在由徽州商帮创造的博大精深的“徽商文化”宝库中,“徽商会馆文化”则一直是个温馨、多趣却又神秘的话题——尤其是在“中国国际徽商大会”已经在“弘扬徽商精神,促进安徽崛起”的主题下成功地举办了4届、并已成为安徽省一块亮丽的经典品牌的今天。  相似文献   

16.
由徽商在经商所到之地建立的徽商会馆遍祀朱子,成为徽商文化的一大特色,不仅有其徽州地域文化的社会历史背景,而且对一代儒商的锻造意义深远。徽商崇奉朱子之“义”,提升商业理性之举,有重要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7.
黄山市有新安江、练江、渐江、横江、率水、丰乐河、阊江……孕育了古徽州文明,古徽商大部分都是从水路走出去的,就因为古时水路的便捷,才造就了沿岸灿烂的徽州文化。我爷爷和世世辈辈祖辈们都是从万安古镇坐船到杭州、苏州、扬州的。解放后以陆路交通为主,才使得沿江两岸众多古村落没有被破坏,我们应该沿续并利用好这些文化遗产。当前徽商在全球有知名度,我们可以重点开发水上“徽商”路线游。古徽州沿江两岸那一幢幢徽派建筑加上两岸的自然美景,这是一条世界独一无二、  相似文献   

18.
《徽州社会科学》2008,(6):34-34,36
以千年徽文化发祥地的资格、以全国唯一“世界自然文化双遗产”的地利、以黄山市未来发展规划为蓝图,借国际徽商大会年年召开的天时,完全有能力和魅力吸引国内外广大徽商精英深入持久的关心观注徽州地域的人文历史和社会经济发展,适应他们的徽州情结,建立一个国际化的文化、信息、投资的交流平台,推动徽州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19.
论徽商文化理念的多元归一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珍 《学术探索》2009,(6):118-122
徽商作为一个商帮,产生于明清儒释道的大融合时期,其文化理念不仅突出了徽州的地域特色,而且体现了典型的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文化特征。徽商文化的形成得益于在吸收传统文化的同时,又对其进行了创造性的改铸和运用,将儒释道思想融会贯通于一体。通过评析徽商文化理念的构成,有助于更为确切地把握和理解徽商文化理念的内核。  相似文献   

20.
秦宗财  董家魁 《学术界》2007,(6):223-227
徽州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徽商的文化情结是明清徽州文化商人的主要成因.徽州文化商人有学术著述、艺术爱好、实学研究和古玩收藏等类型.他们对文化的发展、人才的培养和士商融合等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