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一中外散文诗的发展,按刘再复的说法,大致呈现两大基本流向。一是以屠格涅夫、普列什文以及泰戈尔为代表的支脉,着力于“以纯真的感情描写自然与人生”;另一支脉则以波特莱尔、鲁迅以及纪伯伦为代表,“他们的特点是把社会人生的矛盾内容带入诗章,把美丑、善恶、真伪的对抗以及对这种对抗引起的颤栗展示出来”。刘氏认为,这一支脉的“散文诗境界形成美与丑的一种张力场,从而使散文诗的内涵更加深邃”。这两大支脉的代表作家中,中国的鲁迅属于后者。按理说,在鲁迅及其散文诗代表作《野草》的影响下,中国现代散文诗应更有可能偏重于第二支脉的发展;然而纵观自  相似文献   

2.
刘半农是国内最早翻译泰戈尔和屠格涅夫散文诗的译者之一。在翻译两位外国诗人诗作的过程中,刘半农接受了他们的影响,吸取他们的创作技法,在自己的散文诗创作中做了成功的借鉴。对比分析刘半农的散文诗翻译和创作,印证了刘半农在两个方面借鉴外国散文诗的创作技法:一是对屠格涅夫散文诗对话体的借鉴,二是对泰戈尔散文诗独白体的借鉴。刘半农的诗歌翻译、译诗借鉴与诗歌创作紧密结合在一起,互相影响。  相似文献   

3.
《散文诗》是19世纪俄罗斯著名作家屠格涅夫的晚年作品,包括《乡村》、《玫瑰》、《对话》、《世界末日》等经典篇章。在《散文诗》中,屠格涅夫善于大量运用比喻、象征、暗示以及抒情性的语言,来营造姿态各异的优美意境,使生动的形象、真挚的感情与深邃的哲理妙合无垠。其意境营造在某种程度上与中国古典美学的意境理论相契合,从而更容易满足中国读者的审美需求,因此《散文诗》在中国经久流传,百年不衰,深受读者喜爱。  相似文献   

4.
如同其它文体一样,散文诗作为一种独立文体,也有自己的美学特征。虽然较之诗歌、戏剧,它显得有点姗姗来迟,是在19世纪中叶之后,才在文坛上正式流传开来。然而,一个多世纪以来,在波特莱尔、屠格涅夫、泰戈尔、鲁迅这样一大批具有世界声誉  相似文献   

5.
俄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屠格涅夫 ,在他一生的文学创作中 ,都在努力实践着他的美学思想 :把生活提升到理想 ,晚年所创作的《散文诗》 ,以其真挚、简洁、清新、优美的特点而成为这一原则的很好实践。本文将透过这 82首散文诗的部分篇章 ,对屠格涅夫“把生活提升到理想”的美学思想作些探讨 ,希望能在更高层次上把握屠格涅夫散文诗的内涵。  相似文献   

6.
在散文诗坛上,鲁迅的《野草》与屠格涅夫的《爱之路》都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这两部散文诗集有一种奇特的内在联系,对此进行研究剖析是很有意义的。一、对美和爱的信赖与怀疑在对美和爱的态度上,屠格涅夫与鲁迅有着本质的区别,屠格涅夫的态度是信赖而鲁迅的态度是怀...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鲁迅《雪》这一散文诗音乐美特征的具体分析,揭示了《雪》所达到的“人籁”与“天籁”妙合无垠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8.
散文诗是在充满变革的 19世纪产生的一个文学新门类 ,它给整个文学领域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屠格涅夫是散文诗的创建者、先行者之一。他的散文诗充满叛逆性和探索精神 ,其成就不亚于小说的成就。  相似文献   

9.
屠格涅夫《散文诗》以"梦幻"形式和内容最为常见,其意义显然不可小视。"梦"之作多以主观见长,往往更需读者客观解读。"梦"是屠格涅夫所思所想,是其深邃哲理思考的结晶,同时也是其擅长的艺术表现形式。"梦"的内容本身不可信,可信的是潜藏其间的点滴内在思想,而"梦"的形式本身则为散文诗增添许多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0.
《小河》是代表五四时期的散文诗。周作人仿照法国象征主义诗人波特来尔的散文诗《巴黎的忧郁》而创造出它的体式。中国散文诗从诞生以来就有象征色彩了。周作人在《扬鞭集序》里强调象征的作用也即此意思。周氏兄弟经过厨川白村的介绍而接受波特来尔的影响。在《鲁迅日记》及《周作人日记》里可以找到证据。特别是1921年周作人在西山养病之后,思想大有转变,阅读厨川白村《苦闷的象征》(日本《改造》月刊1921年1月发表的初稿)之后,对于“颓废派”深有同感,系统地译介波特来尔的散文诗。最有代表性的《窗》是厨川在他自己著作里着重介绍的一篇。这篇散文诗先有周作人的翻译(1921年),后来鲁迅也有翻译(1924年)。通过兄弟的译文分析,可以证明周作人借用鲁迅收藏的德文版《波特来尔全集》,而且可能是在鲁迅的帮助之下翻译的。从此可以证明鲁迅很早就接触过厨川白村、波特来尔,却因某种原因一直避讳,到了1924年才接受的。  相似文献   

11.
一 鲁迅在1919年曾写过一组散文诗,名为《自言自语》,这几乎是不为人知的。她诞生于五四新文化运动之中,是新文学园地里一朵鲜艳的小花,花虽小,却为新文学百花园增添了异彩。《自言自语》既是鲁迅先生最早的散文诗,也是新文学领域里最早的散文诗之一。她不仅写出了鲁迅心里沉积着的思想、情感、 理,而且在艺术表现上大胆吸取西方象征主义手法,为推动新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可贵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药》的情节、主题、风格都得益于异域文学的营养。《药》的选材与东欧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题材一脉相承,其构思与屠格涅夫的散文诗《做脏活的工人和白手的人》十分接近,《药》的主人公形象与尼采的“超人”本质相似,艺术手法上秉承了安德列耶夫、陀思安耶夫斯基的特色。鲁迅倾心于西方文学的原因在于他的潜心研究,深入洞察,这就使他的《药》具有区别于西方文学的更为深刻的意蕴。  相似文献   

13.
散文诗既非自由分行新诗,又非现代散文。散文诗已经发展成为现代社会一种具有现代审美价值和特殊质性构成的独立文类。可以从共时文体学和历时文体学两个视角考察散文诗的独立性,并从中发现其文体史的特殊地位。  相似文献   

14.
俄国文学成就的最高时期是19世纪,“没有一个国家象俄国那样在不到百年的时间里出现过灿若星群的伟大名字”(高尔基语)。在那些灿若星群、闻名于世界的作家里,伊凡·屠格涅夫是其中的一位。他虽然跟其他属于灿若星群的“伟大名子”的作家生活在同一国度,同一世纪,但由于他的思想、性格、审美理想和艺术修养等精神特质所决定,他的小说创作在题材开掘,形象塑造、艺术表现和风格特征等方面都有别于其他作家;同时,又由于他的小说具有丰富的审美内涵和艺术独创性,使他赢得了东西方读者普遍而热烈的欢迎,产生了“没有别的俄国作家曾经象屠格涅夫那样,在欧洲被那么热烈地读着”的影响①。在我国,屠格涅夫也同样受到了热爱和崇拜,中国作家鲁迅、郁达夫,郭沫若、瞿秋白、巴金、  相似文献   

15.
散文诗《野草》蕴含着鲁迅特定历史时期深刻独特的人生体验。鲁迅借助一系列畸形、怪异、恐怖、丑陋、虚幻的意象来表情达意,创造了新的颤栗,这是他深入生活、逼视内心的结果。从情思感兴这个层面来看,深切是《野草》的显著风格;散文诗情思感兴以意象为载体,从意象生成这个层面来看,《野草》呈现出诡谲的风格。  相似文献   

16.
论当代中国散文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0年代以来的当代中国散文诗走过了一条非常曲折的路程,虽然也涌现了郭凤、柯蓝这样有影响的作家,并在80年代开始重新体认了散文诗的本体特征和鲁迅开创的传统,但总体水平尚未达到鲁讯《野草》的思想艺术高度。  相似文献   

17.
对鲁迅文学创作中的象征主义的理解应从艺术思维的整体意义去把握,而不能仅从艺术手法去理解.本文从这一理念出发,通过对贯穿鲁迅小说及散文诗的铁屋子与狂人、希望与虚妄、示众与看客三组二元对立的意象的剖析,具体探讨鲁迅文学创作中的象征主义及其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新文学革命行动之一是引进和译介国外的文学思潮、文学样式.鲁迅先生是散文诗最早的探索与实践者之一.他将现代派文学手法与我国传统文学手法有机结合,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散文诗创作成果.本文试就鲁迅先生散文诗创作的概况及其散文诗所表现的思想特点和手法特征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散文诗在30年的时间内经历了从幼稚到成熟,从而进一步走向高潮的光辉历程。《野草》以鲁迅先生“最典型最深刻的人生血书”昭示人间,以成熟的姿态为现代散文诗撑起了一片深邃而广阔的天空。《野草》思想深厚,艺术成熟,对现代散文诗的发展作出的贡献是开拓性的。1927年以后的中国现代散文诗从多方面体现了《野草》精神,继承和发展了《野草》的艺术风采。  相似文献   

20.
《野草》和《巴黎的忧郁》是鲁迅和波德莱尔的散文诗集,两位伟大的作家选择了相同的文体,运用象征手法,选择特有的意象,表达时代的抑郁和苦闷。由此形成了两者的话语共鸣,体味出新的审美典范。散文诗以其特殊的话语形态表达作者的心理情感及其想像空间,鲁迅与波德莱尔一方面具备写作散文诗的特质,另一方面时代也促成了他们选择这样的话语形态,由此透过两位大作家的文字,我们体味到两者文本之中的话语共鸣——精神的忧郁、心灵的苦闷;同时也体味到世界文学的共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