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形而上学"是指发端于古希腊并一直延续至今的哲学传统,人类最古老的知识体系当属"形而上学".然而随着自然科学以及由其产生的现代技术对于世界的影响日益增大,因此有人以为科技是当代世界的绝对主宰.由此哲学尤其是哲学中的"形而上学"遂被视为过时或甚至根本无意义.在此一背景之下,身处转型期的国人也不加区分地追逐所谓的反"形而上学"潮流,致使转型期的国人失去了人之为人的"形而上学"之根,以至于百余年来的中国文化重建工作步履维艰,成效不大.笔者认为"形而上学"对于人、文化乃至文化的重建决非可有可无,而是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2.
随着自然科学以及由其产生的现代技术对于世界的影响日益增大,哲学尤其是哲学中的"形而上学"遂被视为过时或甚至根本无意义.在此一背景之下,身处转型期的国人也不加区分地追逐所谓的反"形而上学"潮流.这种对于"形而上学"的态度是不公平也是不正确的.实际上,"形而上学"对于人、文化特别是文化的重建决非可有可无,而是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3.
由于科学主义盛行 ,现在世界上存在着广泛的贬低哲学存在价值的反“形而上学”潮流。在我国表现更甚 ,将“形而上学”看做是与“辩证法”对立的认识路线而采取断然否定的态度 ,其结果阻碍了我国社会文化从传统到现代的有序、平稳过渡和转型 ,造成文化的建设和发展远远落后于经济的建设和发展的不良局面。实际上 ,“形而上学”对事物本质的形上探索 ,正是哲学的重要任务和份内工作。人类离不开信仰 ,而要科学地信仰就离不开“形而上学”。目前 ,对“形而上学”的彰显至少具有两方面的意义 :一是填补传统文化形上关怀缺失的真空进而为文化重建奠基 ;二是弥补传统文化思维方式的缺陷 ,孕育和养成现代科学的思维方式。江泽民同志“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讲话 ,可以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而纠正以往对“形而上学”的偏颇认识 ,才能使我们对哲学有更深和更全面的理解 ,进而发挥哲学在文化建设过程中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自然科学以及由其产生的现代技术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一个重要特征,科技被视为当代世界的绝对主宰.哲学尤其是哲学中的"形而上学"遂被视为过时或甚至根本无意义.本文通过对"形而上学"本质的考察,挖掘其深刻的时代意义,呼唤新的"形而上学"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5.
在海德格尔那里,"克服形而上学"并不是要摧毁形而上学,其根本动机乃是要通过对传统形而上学的批判,努力寻求一种解说存在意义的新境域,从而得以在新的地基上重新经验形而上学的本质.  相似文献   

6.
哲学就是形而上学。作为形而上学的哲学从实质上看就是以哲学反思的方式确立哲学境界。形而上意义的哲学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但在当代却受到了巨大的理论挑战,处在“危机”之中。事实上,历史上的形而上学样式是需要转换的,这是因为人的本性在不同历史阶段中是不断变化的。正因为如此,有必要在对当代精神取向的把握之中构建当代意义上的形而上学,确立与时代精神吻合的哲学境界。  相似文献   

7.
哲学形而上学的核心是主体性问题.对于科学与伦理的奠基来说,哲学形而上学是不可逃避的,但传统形而上学及其主体性已被解构.因此,当代中国哲学的任务是重建形而上学,其中的首要任务就是重建主体性.当代主体性问题与我们时代的心灵问题或时代精神问题是密切相关的,因此,中国哲学的重建,需要研究我们时代的心灵问题.为此,首先需要回到我们当下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8.
经验事实告诉我们,自然科学以及由其产生的现代技术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一个重要特征,因此有人以为科技是当代世界的绝对主宰,由此哲学尤其是哲学中的"形而上学"遂被视为过时或甚至根本无意义.然而,纵观哲学史,我们会发现,"形而上学"不仅没有过时,而且在现代世界仍然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大力呼唤"形而上学"及其信念,是中国现代化建设这一现实国情的深层要求.  相似文献   

9.
10.
在中国传统道德规范中,“忠”文化占有很大比重,在不同时期“忠”被赋予不同的涵义。它是中国传统道德的核心价值理念,更是连接人与国家、社会的精神纽带。在新时期,“忠”文化被赋予爱国主义情感,既要做到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又要做到理性爱国。同时它要求为官者要做到严于律己、清正廉明。忠信更是人与人交往的基本准则。  相似文献   

11.
女真统治者在建立国家后采取了一系列促进文化发展的举措 ,推动金代文学长足发展。金代文学创作可以划分为三个重要时期 ,在不同的时期文学家群体的组成不同 ,而其作品反映的内容和艺术风格都有较大差异。这一时代有不少女真族作家以其优秀作品融入到中华民族文学之林。金代诗词文学创作的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2.
魏晋玄学是魏晋时期以老庄思想为核心的哲学思潮,它崇尚理性思辩,追求人性“自然”,开创了一代哲学新风,大大丰富了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涵。作为时代风潮,它在扬弃儒学的同时更闪耀着人性发现的绚烂光芒。  相似文献   

13.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策的实施,中国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传统文化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当代西方文化的冲击,从而引起中国当代文学的巨变,产生了反应这一社会变革的文学样式--打工文学.从它的发生至今已有二十年之久,但文学界对它关注甚少.本文从发生、发展及文学价值等方面对其进行了探讨,认为打工文学不仅真实地反映了的社会生活和人情风貌,给中国当代文学画廊提供了独特的人物系列,同时也生动形象地书写了整个民族在社会转型期的性格特点.  相似文献   

14.
学校文化作为学校德育的重要载体和精神寄托,其转型也必将对学校德育的重建具有重大影响。受制于市场、网络、大众化教育趋势的驱动,学校文化的属性、结构、体系、路向必将随着时代的脉搏而嬗变。在新形势下,德育课程需要呈现复式、开放、动态、多样化的样态。  相似文献   

15.
试论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重构形而上学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技术与形而上学都是由于人的生存与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 ,但长期以来 ,它们却以对立的形式存在着。转变形而上学的价值取向 ,使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从对立走向融合既是当今社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大势所趋 ,也是形而上学继续存在的理由和使命。这种转变任重而道远 ,与高扬主体性的启蒙哲学相比 ,多了一层悲壮色彩 ,更需要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视野。本文是对这一转变的初步探讨 ,包括三个部分 :形而上学的重构面临困境 ;科学技术具有形而上学的因素 ;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形而上学的重构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民国时期 ,各级政府采取各项政策和措施 ,发展云南的边地教育。云南边地教育在发展过程中 ,有其自身的特点 ,即以扫盲教育为主、各地教育发展不平衡、在校学生中少数民族子弟少、强迫教育现象突出、女子教育落后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雷虹霁 《南都学坛》2009,29(4):11-17
汉文化是世界上最为悠久和富于特色的民族文化。秦汉时期,汉民族在先秦称华曰夏的基础上在分布地域的统一、共同的经济生活、文化的统一等方面都有了很大发展,形成为统一的汉人,成为统一多民族中国的主体民族,以汉族为核心所创造的"汉文化"也成为中国的主体文化。但汉文化的多样性与区域性特点并未因帝国的统一而消失或者减弱。秦汉时期出现的记录各地风俗、经济社会生活和方言的官方文献充分表明区域性差异的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