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死亡叙述,是<金瓶梅>与<红楼梦>文本叙述中的主体内容之一.由于两部作品在死亡场景描写、死亡意象设置,以及死亡的叙述功能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在对死亡的叙述中,<金瓶梅>传达出的是"善恶有报"的道德劝戒,而<红楼梦>在体现对封建文化的批判倾向的同时,也把我们引向了对生存的悲剧性的体验.  相似文献   

2.
王安忆作于20世纪80年代的中篇小说<流逝>,与她后来颇负盛名的长篇小说<长恨歌>之间,存在着某种内在的联系.<流逝>和<长恨歌>都讲述了一个旧上海的名媛闺秀在1949年以后的生活遭际.对这段历史的想象和描述,这两部作品完全不同.首先,两部作品表现了两种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景观,一个是平淡琐碎,一个是优雅闲致:其次,<流逝>细致地展现了人在非常岁月里生存的艰辛;而<长恨歌>沉醉于讲述的则是某种生活方式和情调.在艺术真实性上,<流逝>显得实在可信,而<长恨歌>则缺乏一定的合理性及逻辑性.这些差异性不仅有时代文化氛围的变迁,也包含了作者所采取的写作方式的改变.  相似文献   

3.
对个体生命存在的独特价值取向是<列子>哲学的生命所在.<列子>哲学形下个体生存重当生之乐,尤重身体之乐;而要得当生之乐,必依人之本性,重生贵己,虚静处世;个体惟顺命安时,虚己顺物,非名去智,方可虚静处世.<列子>哲学这种另类的个体生存方式予现时代个体生存以重要启示.个体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和旨归,现时代要实现个体的和谐快乐,个体既要合理享受,又须旷达处世,天人和谐.  相似文献   

4.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与<金色笔记>这两部作品都着力描写了现代西方人的生存状态,努力探索人的生存价值,写出了人们在信仰缺失下的迷茫痛苦、挣扎追寻和奋力坚守.而在对人的生存价值的追寻中.轻与重、灵与内的矛盾选择是两位作家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虾球传>是香港战后文学的重要代表.文章对黄谷柳的<虾球传>作了重新评价,认为<虾球传>不仅写的是香港人事,其小说体式、传播方式也是香港文化环境的产物.<虾球传>其实也让人得以窥见战后香港左翼文学的生存状况.  相似文献   

6.
南戏《白兔记》与藏戏《朗萨雯蚌》主人公悲剧命运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戏<刘知远白兔记>的主人公李三娘和藏戏<朗萨雯蚌>中的主人公朗萨,分别代表了我国封建社会和封建农奴社会家庭暴力下妇女的悲剧命运.通过对两位不同民族女性的悲剧命运进行比较,可以探究古代藏、汉民族下层妇女相似的生存状态及其相异的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7.
<墨子>引<诗>论<诗>数次,考察其对<诗>、<书>以及对<诗>不同部分的选择,可管窥<墨子>的<诗>学观.将其与其它诸子进行横向比较,可发现<墨子>的<诗>学观的独特性.将其纵向研究,亦可丰富完善先秦的<诗>学系统,尤其是<墨子>在<诗>经典化过程中承前启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鲁迅小说的代表作<阿Q正传>和<祝福>的一个重要文学成就表现为两者是完美的合璧之作.小说中的主人公阿Q与祥林嫂分别是封建社会男性民众和女性民众的代表人物,两者交相辉映,具有整合封建社会民众生存状态本质和民众国民性本质的意义,开掘出鲁迅小说社会批判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9.
<许三观卖血记>和<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两部作品都是站在民间的立场上,描写普通人在不同时代背景下遭遇的苦难,呈现出"含泪的微笑"的阅读效果.但<许三观卖血记>重在透过时代的演进将人类的生存困境定格在沉重的历史底蕴中,从而揭示人类内在精神状态;<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则侧重再现当今社会生活的原生状态,在琐碎的日常生活中揭示当代人的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试图通过导演王小帅在影片<左右>中对主人公的导演手法的镜语分析,对片中人物的论文生存困境和精神困境给予一个导演处理的技术论证.  相似文献   

11.
法国作家马尔罗的小说<人的命运>描述了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和蒋介石发动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这一时期的中国大革命.在中国,以文学为武器的革命家茅盾,也以1926--1927年革命高潮到落潮为题材写了<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小说隐蔽地表达出茅盾本人对大革命的反思和总结.两个不同国度的作家都用不同的角度及方式再现了同一题材--1927年中国大革命.从两部小说出发,以小说中人物的生存状态为基点,探讨分析法国人和中国人眼中的中国大革命及其对革命看法的不同.  相似文献   

12.
以<山海经>等中国海洋神话著作为参照,结合古籍<国语·吴语>、<博物志>等记载,并与东海岸的地形地貌和海岛渔民的生存状态作比较,对远古时代海岛先民的生存环境、生产水准、生活状态、图腾崇拜及风俗嗜好等,作出全方位的大胆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13.
对<国语>引<诗经>问题进行了考证,对引录的总体情况、作用进行了分析,对<国语>中有关<诗经>一些诗句的解释、<诗经>的形成及其作用的论述进行了考评.  相似文献   

14.
本文借用柏拉图的"洞穴理论"来解读和评论舍伍德·安德森的<小城畸人>.文章首先讨论了柏拉图在"洞穴理论"中对人类生存状态的分析对于理解和评价<小城畸人>有怎样的帮助,然后论述柏拉图对于真理的探求是如何在<小城畸人>中得以重现的.最后,文章分析了安德森的<小城畸人>在创作目的上与"洞穴理论"存在的差异,并通过这种差异探讨人们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对生活的不同理解.  相似文献   

15.
<橘子红了>和<妻妾成群>皆以女性为主要描摹对象,关注女性的生存境遇和精神价值,同时,二者又异彩纷呈.从书写主体、文本呈示和艺术实现层面比较两个文本,可以管窥叙述的不同可能,亦可把握二者女性关怀的不同书写.  相似文献   

16.
<庄子>的作者以其特有的表达方式反复阐述生命重于轩冕利禄,生命至上主义的主张.这一主张是<庄子>的作者对现实的深沉忧患而产生的.为此可推断出<庄子>的作者萌发了生存论意义上的"人"的觉醒,他渴望一种能消除使他与自然、同伴、自身分裂的和谐.即消除异化的思想.并由此生发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从而获得逍遥自然的自由精神,最终达到对生死的超越与解脱.  相似文献   

17.
柳宗元论左氏与《左传》、《国语》及《春秋》之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柳宗元集>中相关内容的整理,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首先,鲁人左丘明,曾言事孔子,稍先于或稍晚于孔子或与孔子同时,为<国语>的作者;其次,<国语>总体上文胜而道蔽;再次,<春秋>为经,<左传>为<春秋内传>、<国语>为<春秋外传>,左氏为<国语>、<左传>二书的作者;最后,孔子根据左丘明之<左传>、<国语>中的鲁史删定而成<春秋>,而在孔子之后的一位姓左的史官又通过对<春秋>经的训诂疏解而作<春秋左传>.  相似文献   

18.
上古卜书<周易>的文学价值是自在的,最早对这一点予以关注的是刘勰的<文心雕龙>.但是,此前人们对<文心雕龙>与<周易>的关系多有曲解,比如认为<文心雕龙>在结构上与<周易>同构、在语言使用上对<周易>多有称引、附会等等,这些并未构成<文心雕龙>对<周易>的文学观照.<文心雕龙>对<周易>的文学观照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修辞原则与修辞技巧的观照;文本建构与谋篇布局的观照;情感内蕴及情感表述方式的观照;形象思维与形象表述方式的观照.  相似文献   

19.
从<饲育>到<拔芽击仔>前后,大江健三鄄的战后再启蒙意识开始变得脉络清晰起来,及至<十七岁>、<政治少年之死>,大江独特的启蒙话语已经基本形成.此间显现出来的再启蒙意识中,除了对民主主义思想的精神坚守,还有对日本独特的民主主义体制的深切质疑和忧虑.大江正是通过强调在战后的时代状况和生存状态之下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主体性的重要,昭示了容许天皇制存续的日本民主主义的脆弱和天皇制自身所蕴含的暴力因素,并提示了战后价值体系的扭曲是国家主义风潮再起的精神土壤,以此警示日本民众,表达自己的战后再启蒙意识.  相似文献   

20.
张爱玲的自传式小说<小团圆>再现作家挣扎于"痛苦之浴"、维护女性"人的尊严"的艰难历程,对胡兰成<今生今世>陈腐的性别观及封建婚姻观进行现代解构;在勇敢正视痛苦的生命感觉同时,表现出作家对爱情婚姻这一人类生存问题充满了矛盾与无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