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反思传统理论研究与实践发现,少数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本质上是一个跨文化传播问题.少数民族文化的异质性是跨文化传播的原因,而马克思主义的文化品性和现代传媒手段则为实现马克思主义在少数民族地区的跨文化传播提供了可能与路径.从实现有效传播的各个组成即传播者、受众文化背景以及传播媒介看,我们需要培养大量少数民族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工作者;同时还需要对少数民族文化特质及深层文化心理进行研究以实现传播的针对性;还要充分利用现代传媒手段实现传播的日常生活化.  相似文献   

2.
陈文  周忠瑜 《南方论刊》2023,(3):110-112
青海班玛是红军长征唯一经过青海的地方,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且是少数民族地区,因此,在传播长征文化的路径上形成了具有班玛特色的方式。笔者通过调研发现自红军长征离开班玛后,长征文化一直在班玛不间断地传播着,特别是寺院和民间团体的传播,这在其他长征经过的少数民族地区是少见的。探析长征红色文化在青海班玛的传播途径和现实价值对新时代长征文化的传播路径探索和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张婷婷 《学术探索》2014,(12):95-101
文章对新时期我国少数民族影视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从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对象和传播效果五个方面进行分析,得出新世纪少数民族影视在传播民族文化中面临的四大困境:影视体制机制决定民族文化传播的内容,少数民族影视对民族文化的传播有局限性,影视传播的民族文化内容受多种因素制约,受众数量直接决定少数民族影视的传播效果。提出新世纪少数民族影视对民族文化传播,国家应从政策上加大对少数民族影视的扶持力度,少数民族影视所传播的民族文化应与时代发展紧密结合,少数民族电影创作应避免模式化倾向,同时,要增强少数民族影视的商品意识。  相似文献   

4.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旅游业的开发、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文化的传播交流,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变迁成为一种必然。云南大理州鹤庆县新华村白族传统手工艺品在工艺技术、传承方式、生产模式、花色品种、用途等方面的变迁就是一个明证。它为少数民族地区如何看待和适应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变迁,并在变迁中保护和传承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贵州发掘出土的汉墓遗址中,多处发现古筝弹奏陶俑,说明早在东汉时期,古筝就已传入贵州少数民族地区.但考察贵州少数民族乐器,并未发现古筝这一品种.这是古筝跨文化传播无效的一个案例.这与古筝传播者与被传播者的民族和阶级壁垒有关,也与贵州少数民族文化特征有关.  相似文献   

6.
常凌翀 《理论界》2012,(6):157-159
媒介技术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剧,使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传播主体的媒介素养成为衡量民族文化传播质量和效果的重要尺度。作为民族地区民族文化的传播主体,尤其是在当前多元文化传播背景下的全新媒介信息环境中,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整体媒介素养就成为了民族文化能否更好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关键因素,大学生媒体素养的高低决定其在新传播秩序中的地位和将来的状况,决定着整个少数民族群体媒介素养的提高以及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全球体育文化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程度不断加强,文化间的相互碰撞、抵制、竞争、交流与融合已成为事实,吸引不同族群、不同信仰、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等各群体和个体的极大关注.选取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一个偏僻的多族群村落作为切入点对奥运在民族地区传播的途径、引起的回应与文化认同等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刘有安  张俊明 《新疆社会科学》2013,(4):70-75,149,150
改革开放以来,基督教信众不断增加,传播区域不断扩大,已开始向多民族杂居地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传播,其原因主要有国外基督教渗透、国内教会组织的传播及个人信教.对民族众多、宗教多元的地区,基督教的快速发展对当地的民族关系、我国的文化安全等都将造成一定影响,作者以甘宁青地区为例做了具体分析,提出必须依法加强对基督教的管理,打击非法传教活动,加强民族宗教问题突发事件的预警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9.
青海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地区之一,拥有多彩神秘的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随着现代化进程加快,这些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受到巨大冲击。笔者对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现状进行分析,对如何传承和创新提出拙见,旨在用创新理念在现实问题中突围并实现人类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播。  相似文献   

10.
儒家文化在青藏地区的传播,正是儒家文化对青藏地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产生影响的过程。而这种影响首先是通过儒学对伊斯兰教和藏传佛教产生影响,进而对回族、撒拉族、藏族、蒙古族、土族等少数民族的价值选择、价值判断产生影响。一方面,儒家文化不断丰富、充实了各少数民族的价值观内涵;另一方面,儒家文化与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不断融合的过程也是各少数民族对儒家价值观不断认同、创新、发展的过程。这不仅增进了汉族与青藏地区各少数民族的相互了解与沟通,而且为维护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以及不断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藏族锅庄舞在兰州市等地的民间跨文化传播,对和谐文化建设具有典型的示范作用,也是对少数民族文化的有效保护.以此为例,进而认为:普通大众的广泛参与、选择恰当介质使民间传播与媒介传播良性互动、对现代元素的不断吸收等,是民间跨文化传播现象对加强少数民族文化保护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2.
中国少族民族生态文化的创新、转换与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生态文化是关于天人之道也即人与自然关系的综合揭示和展示.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中国少数民族传统生态文化是一种能够维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而在当今社会历史条件下,中国少数民族生态文化必须实现由传统向现代的创新,转换和发展.才能实现中国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民族地区少数民族文化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存在建设投入不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滞后,民族、民间文化资源流失加剧,西部少数民族学生接受文化教育机会少等问题.影响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繁荣的主要原因是非均衡的、缺乏包容性的传统发展方式.实现发展方式的包容性转向是促进民族地区少数民族文化发展与繁荣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4.
论近代云南少数民族基督教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近代云南少数民族基督教文化张巨成在近代中国历史上,基督教传入云南的时间虽然比沿海地区和内地较晚,但基督教在云南,特别是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传播之快,发展之广却是突出的。基督教与云南少数民族的本土文化的冲突,远较与汉民族的传统文化的冲突为小;基督教在中...  相似文献   

15.
新疆少数民族语言译制片作为新疆跨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载体,对新疆少数民族增强中华文化认同、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从文化层面上看,新疆少数民族语言译制片是民族间文化沟通、交流的桥梁和纽带;从战略层面上看,新疆少数民族语言译制片是传递国家意识形态的重要工具;从题材选择上看,优秀的新疆少数民族语言译制片能够增强其受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相似文献   

16.
市场经济条件下新疆少数民族文化浅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市场经济为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市场经济的发展拓宽了各民族间交往的渠道,为民族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创造了有利条件;经济全球化为新疆少数民族文化的多元发展提供了机遇;市场经济促进新疆民族旅游业的发展,民族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开发和保护.  相似文献   

17.
大众传媒对于建构少数民族国家认同的正向作用主要表现在:有利于少数民族学习汉语,可以传播主流文化和主流价值观,有利于公民意识的培养,有利于少数民族进入公共领域.大众传媒对于建构少数民族国家认同的负向作用主要表现在:大众文化挤占了主流文化和主流价值观的传播渠道,如果没有必要的制度和法律约束,就会被分裂分子作为策划分裂活动的武器,其传播的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念对主流价值观和主流文化造成冲击.大众传媒可以通过培养人们看新闻的习惯,通过多种节目形态传播主流价值观,加大地方媒体传播主流价值观的力度,提高少数民族的媒介素养等方面来提高建构国家认同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少数民族地区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过程中,民族地区易陷入常规思维,把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等同于民族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把文化产业发展等同于民族文化产业化和经济发展.实际上,民族地区首先应该把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元一体文化的发展作为基础工作,改变文化建设的不合理现象;其次,民族地区应在保护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基础上,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化的全过程,促使经济文化协调发展;最后,民族地区应深挖少数民族传统节庆文化,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于节庆文化发展的各环节,增强民族文化的自信力.  相似文献   

19.
用这个题目,主要是想作一种研究上的尝试,尤其是我认为少数民族居住的贫困地区,那些长期囿于自身文化价值系统内,不愿意或无机会与外界交流的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环境,其文化惰性会越来越重.从经济基础和文化状况来看,那些贫困的少数民族地区,似乎用“开放”二字作研究还无从下手,因为基础太差,或说自身的特殊性太强,其文化特质自成一体,用“开放”的概念,一时难找到与更上层更广延文化的齿合接口,而只有用“交流”二字从文化接触、传播、逐步融合的角度才好看清问题.  相似文献   

20.
随着现代社会进程的加快,民族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正在发生急速变化,千百年积淀下来的传统文化正逐渐地或部分地失去它生存与繁荣的土壤,大批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文化遗产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造成了不可挽救的损失。多媒体数字技术为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提供了开放和交流的平台。然而,在全球数字技术背景下,民族地区的文化传播仍然存在信息平台建设滞后、产业链条薄弱、信息传播不畅、认知壁垒过多等问题。本文从民族文化在数字技术背景下的传播路径及现实困境入手,就如何运用数字传播技术为民族文化服务作了探析和说明,以求为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