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作为一名年鉴、史志编纂工作者,深知"质量"对"年鉴"的意义,对于年鉴编纂质量,我们几乎是年年讲,月月讲,甚至是天天谈,究其主要因素,笔者试作以下分析,仅供参考。一、要因分析 年鉴是系统汇辑上一年度重要的文献信息,逐年编纂连续出版的资料性工具书。年鉴编  相似文献   

2.
年鉴编纂对于武警部队广大编史人员是一项全新的课题,新兴的武警年鉴在编纂中既要按照年鉴的固有特点和地方年鉴的一般要求不断规范,也要适应时代发展和武警特色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3.
影响年鉴编纂质量的几个重要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看一部年鉴的编纂质量好不好,不仅仅是看这部年鉴的外表质量好差,更重要的是要看这部年鉴的框架结构和体例得当与否,要看其条目编纂质量的优劣如何。年鉴的外表是设计、印刷、装帧等范畴的质量,年鉴内在的质量主要体现在章节目结构的合理性和条目的编撰质量,而条目编撰又是年鉴编纂质量的核心所在,是衡量年鉴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所以有“细节决定成败”之说。年鉴编纂出版是一项流程复杂、内容丰富、细节繁多的系统工程。在这项工程中,从框架设计、组稿征稿、编辑校对到印刷成书,每一个重要的环节都包含着很多直接影响年鉴质量的细节。《扬州年鉴》在编纂实践中,既注重优化流程,把大事做好,从主要方面把握年鉴的总体质量,更注重优化细节,把小事做精,全方位成就年鉴品质。  相似文献   

5.
2007年10月,空军某部打算编一部年鉴,希望请几位专家讲一讲年鉴的基础知识。年鉴工作委员会邀请我会孙关龙副会长、版协校对研究委员会周奇主任、北大肖东发教授和《中国铁道年鉴》姚世刚主任用了四天时间,结合年鉴文稿撰写、编辑的实际,深入浅出地作了讲解。有理论,有实践,有水平,与会学员感到能够解决编年鉴的实际问题,受益匪浅。 年鉴编纂出版的基础理论和实践经验,不仅新年鉴编纂单位需要,建立多年的年鉴编纂单位也需要。一则,老的机构近年来不断增添了新鲜血液,需要充实年鉴编纂知识;二则,即使是编了多年年鉴,也需要回过头来再认识,再提高。为此,我们把这次讲座的内容略加节录,刊载出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2003年第1期的《年鉴信息与研究》用了整整6个版面的篇幅,把获得第一届全国年鉴编校质量评比优秀奖的53种年鉴进行了集中展示,《淄博年鉴》2002年卷名列其中,作为其责任编辑之一,我自然是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与自豪。我深知这一成果的来之不易,我也切实体会到:只有付出,才会有收获,编校质量是编纂精品年鉴的基石。  相似文献   

7.
年鉴质量是年鉴的生命和价值所在。其质量要求包括框架篇目质量、供稿质量、编辑质量和设计印刷质量。山东枣庄市史志办为了提高年鉴编纂质量,在1999年《枣庄年鉴》编辑出版发行工作告一段落后,组织全体工作人员进行了一次为期一个半月的年鉴组编质量调查活动。这次调研共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准备阶  相似文献   

8.
占月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深刻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一科学论断,同样指导年鉴的编纂工作。在编纂年鉴实践中,我们应当全面、系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和基本要求,把思想和行动真正统一到科学发展上来。实践好科学发展观成为我们今后不断提高年鉴编纂质量,最大化地体现年鉴的社会效益,强化年鉴的使用功能的努力方向。同时,实现年鉴又好又快的发展,就要求年鉴编纂质量不断提高,年鉴的出版周期逐渐加快。  相似文献   

9.
年鉴的编辑工作是年鉴整个编纂过程中最基本的环节,编辑质量最终影响和决定着年鉴的质量。因此,责任编辑在编审作者来稿时,必须真正负起“责任”来。在年鉴的编辑实践过程中,本人体会到,作为责任编辑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高邮年鉴》创刊于1987年,至2008年已编纂出版20卷本,总字数达1244.8万字。《高邮年鉴》编辑部按照“体例规范,特色明显,不断创新,严格编校”的要求,采取多项有效措施,狠抓质量不放松,使年鉴编纂质量一直稳居于全国同行先进行列,先后获全国地方年鉴评比综合一等奖、全国年鉴校对质量优秀奖、首届中国地方志年鉴评比特等奖,尤其是在近两年的全国年鉴编校质量检查评比中,连续获第三、第四届特等奖。从《高邮年鉴》编辑部的做法中,可以总结出提高年鉴编纂质量的一些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1.
地方综合年鉴是一地年度信息之总汇。衡量地方综合年鉴编纂质量,关键是看其内涵,即看其是否提供了人们所需要的、有效的、高质量的信息资料。《江阴年鉴》在编纂实践中坚持规范与创新相结合,重视增强年鉴信息资料的全面性、系统性、完整性和独特性,多年来年鉴编纂质量保持了稳定。总结这方面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四点。  相似文献   

12.
关于年鉴质量的探讨,已经不是一个新的话题。自20世纪80年代年以来,年鉴界就在积极地探索提高年鉴质量的方法、路子,努力编纂出高质量的精品年鉴,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无论是从框架结构、版面设计还是到组稿、审稿、人员素质等方面都提出了许多很好的建议,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其实,年鉴质量问题是一个贯穿于年鉴编纂各个环节的普遍性问题,每一个  相似文献   

13.
《上海年鉴》编辑部在第一部年鉴的“编后记”中表达心语:“《上海年鉴》的编纂是没有穷期的,对年鉴编纂工作的探索,也是没有穷期的。”在这以后的五部年鉴正是以这种探索精神编就的。笔者试图通过对《上海年鉴(1996)》、《上海年鉴(2000)》和《上海年鉴  相似文献   

14.
年鉴是逐年编纂出版的大型资料性工具书,它集纪史性、实效性、指导性于一体,是了解一个地区、一个行业、一个学科发展水平的重要窗口。“今日之鉴,明日之史”,作为年鉴的发行工作者,我认为在保证年鉴编纂质量的前提下,还要重点抓好发行工作,因为发行工作是年鉴事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中国收藏年鉴(2002)》的出版,是一件值得庆贺和纪念的大事。因为它标志着经过全国收藏界的精诚合作,顽强奋战,终于使编纂《中国收藏年鉴》的愿望变成了现实。 参与编纂任务者有20位分编主编,40多位撰稿作者,10名编辑人员(其中有些是《收藏》杂  相似文献   

16.
《靖江年鉴》创刊于2002年,至今已出版7卷。其中2004年卷获首届中国地方志年鉴奖全国县(市、区)年鉴特等奖,获第三届全国年鉴质量综合一等奖及框架设计、装帧设计和条目编写3个单项一等奖;2005年卷获江苏省第四届地方志系统优秀成果评比年鉴类特等奖。这是年鉴同仁对《靖江年鉴》工作的鼓励和肯定,同时也鞭策我们继续坚持“服务社会,服务经济”的编鉴理念,通过不断强化规范和创新,进一步提高《靖江年鉴》的编纂质量。  相似文献   

17.
年鉴条目十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条目是年鉴的基础和基本表现形式,条目质量决定年鉴的整体质量。浏览大量年鉴,不乏可圈可点之佳作,也有可指可评之篇什。从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中,似可总结出若干禁忌。一、忌信息滞后编年鉴,是为用。年鉴要为国民经济和社  相似文献   

18.
第三届全国年鉴编纂出版质量评比活动已落下帷幕,在5年来出版的上万部年鉴中,100余部年鉴获中国年鉴奖,《大连年鉴》等8部年鉴同获中国城市年鉴奖特等奖殊荣。在此,《大连年鉴》向全国各获奖年鉴表示同贺!我们十分珍惜获得的荣誉,因为它既是年鉴专家对《大连年鉴》编纂成果的肯定,也是年鉴同仁对《大连年鉴》的鼓励和支持。  相似文献   

19.
笔者根据目前年鉴条目存在着一般性条目过多,致使年鉴常编不新,缺乏生动,可读性不强等问题,结合编纂《三门峡年鉴》实际,就写好一般性条目、加强典型性条目的收编,提高年鉴质量问题,谈点看法,以就教于年鉴界同仁。  相似文献   

20.
《楚雄州年鉴》自1989年创刊以来,坚持与时俱进、常编常新,不断从框架、组稿、编辑、体例等各个方面谋求新的发展,把握时代特点,充分体现彝州特色。在书稿的编辑、加工和校对上狠下功夫,把每一部书稿都作为年鉴工作的一个精品工程来做,确保书稿质量,以较好的编校质量,办出《楚雄州年鉴》的特色和优势。几年来,《楚雄州年鉴》在全国、全省年鉴评奖中,获奖喜讯不断。2003年卷获全国地方志年鉴评奖特等奖;2004年卷荣获全国年鉴编纂出版质量评比一等奖,中国年鉴奖;2001年卷、2003年卷、2004年卷参加全省年鉴评奖,都获特等奖。总结《楚雄州年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