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曾国藩创建湘军,残酷地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等农民起义的反动军事活动的分析,概括了曾国藩颇具特色的建军思想和军事战略思想,并对其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2.
论李昭寿     
李昭寿是中国近代一个经历颇不寻常的人物。当19世纪中叶太平天国与清朝激烈争战之际,以李昭寿为首的武装集团乘势而起,先是活动于豫皖鄂三省,后盘据在长江以北苏皖交界的滁州、来安、全椒、五河、肝胎、六合、天长、江浦、浦口一带,其武力最盛时达五六万人。这个集团的政治面貌曾屡经变换,起初是捻军的一支,后一度降清,不久杀官再起,归附太平天国,后又再度降清,成为清朝镇压太平天国的重要帮  相似文献   

3.
本文着重叙述了太平天国时期,湘军与石达开部对峙时,湘军运用各种途径搜集石达开部活动的情报,为镇压大平天国起义奠定了基础,从而说明搜集情报在战争中胜负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李鸿章与晚清外交崔萍李鸿章的一生,历经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朝,宦海沉浮而成为晚清政治舞台上一个举足轻重的重臣,参与朝政长达半个世纪之久,权倾一时。他以办团练,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起家;兴洋务、创办江南制造总局和北洋水师;办外交调处大小教案.签订...  相似文献   

5.
为镇压太平天国 ,胡林翼认为必须整顿地方吏治 ,他主要在湖北 ,以及在湘军军行之处 ,按照较为严格的标准 ,采取了多种措施 ,使湖北成为湘军最终战胜太平天国的重要政治堡垒  相似文献   

6.
在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过程中,曾国藩、胡林翼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二人处理湘军内部关系时,在驾驭湘军幕僚、对待湘军将领、笼络湘军内部人心方面有许多不同点,正是这些不同点反映了当时他们不同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曾国藩是近代中国军阀割据的始作俑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国藩做为清末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和捻军的重要人物,其行为和思想对清末民初出现的军阀割据局面起到了极其重大的影响。本文试从湘军的创立及强大来说明这一点。  相似文献   

8.
董蔡时教授、王国平副教授合著的《胡林翼评传》最近问世(团结出版社出版)。这是史坛上第一部研究胡林翼的学术专著。胡林翼(1812—1861)是中国近代有影响的历史人物,道光年间进士,后由林则徐专折奏办,捐升知府,发贵州补用。1854年奉调离黔镇压太平天国,旋即加入湘军。1855年至1861年任湖北巡抚。胡林翼与曾国藩通力合作,指挥和组织了湘楚军攻复武昌、九江、安庆的重大战役,为清政府最后镇压太平天国和所谓同治中兴奠定了基础,被捧为“中兴名臣”,与曾国藩齐名,并称“曾胡”。《评传》共23万字,以胡林翼一生重要活动为主要线索,广泛深入地探讨了太平天国时期和中国近代的许多重大的政治、军事、经济问题,尤其在太平天国史和湘军军事史研究方面提出了许多新的学术见解。  相似文献   

9.
皖北地区的捻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仅次于太平天国的农民反清运动,其坚持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对清朝统治阶级打击之沉重,在中国农民运动斗争史上记下了光辉的一页。对此,提出设立捻军运动纪念馆、捻军运动文献资料库的建议,使之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研究捻党运动的中心。并论证捻军是独立于太平天国军队之外的一支农民反清武装;分析了捻军运动研究落后于太平天国研究的原因及对捻军运动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10.
王瑞成在《近代史研究》2012年第2期发表文章指出,太平天国及捻军起义、第二次鸦片战争、辛酉政变三个相继发生的重大事件,促成了湘军、淮军和总理衙门等一系列新制度的创设。这一制度创新的共同特点是王朝应对外部危机而采取的横向分权,在体制外形成新的制度和权力中心,并与共同的  相似文献   

11.
曾国藩是湘军的祖师爷和总头目。清王朝主要依仗湘军,残酷镇压了规模空前的太平天国革命运动。曾国藩之所以能够撑住清王朝将倾的危厦,除了他矢忠地主阶级的顽固立场、屠杀人民的残酷手段等因素外,也和他从实际出发的人才观有关。他的麾下麇  相似文献   

12.
1864年7月,曾国藩指挥湘军、淮军绞杀了太平天国革命,当地主、官僚沉浸在一片欢乐之中时,捻军却驰骋黄淮流域,横扫千军如卷席,1865年5月,全歼清政府“剿捻”统帅僧格林沁所部清军。清政府立即任命内战老手两江总督曾国藩为钦差大臣北上“剿捻”。6月,曾国藩率军北上“剿捻”,制定了凶狠、恶毒的战略战术,然而,英勇善战的捻军,照样把曾国藩打得损兵折将,一败再败。曾国藩终于在捻军的打击昌,内部矛盾的煎熬下,承认自己“剿捻”的失败。一、捻军的兴起与取得全歼僧格林沁军的辉煌胜利捻党起源于山东,出现于康熙(1662—1722)年间,起初是一种游民组织,后来,从山东  相似文献   

13.
一伟大的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失败之后,接替太平军坚持抗清斗争的捻军,会合太平军余部,推戴太平天国遵王赖文光为统一领导,继续在长江北岸同清军顽强作战。从1864年到1866年,在黄河与淮河之间,捻军“战无不捷”,击杀了清军主将僧格林沁,全歼其蒙古马队;并连续痛击了曾国藩、李鸿章所部湘、淮军。但是,在全国革命形势趋向低落,反革命的清政府得到外国侵略者的援助,集中主要力量对付捻军的情况下,捻军“恐独立难持,孤立难久”,不得不于1866年10月在河南许州将部队分成东西两支:东捻军由遵王赖文光、鲁王任化帮等率领,转战于中原地区,准备由湖北进入四川;西捻车由梁王张宗禹、幼沃王张禹爵率领,“前进甘陕,往连回众,以为犄角之势”。然后,东、西两军计划在川、陕会师,恢复和重建太平天国革命政权。  相似文献   

14.
捻军起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较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以安徽为中心,势力发展到10个省,给清政府封建统治以沉重打击。解放以前,捻军史没能引起人们的重视,还谈不上有真正的专门性的研究。只是本世纪二、三十年代,随着为数不多的学者研究太平天国的兴趣,他们在研究过程中,对与太平天国同时并起而又与之存在密切联系的“捻”,不能不有所涉及,附带作一些考察。1934年,郭廷以的《太平天国史事日志》中,按时间顺序,列举了有关捻军的史事。当然,这还不足以称“研究”捻军。1939年,罗尔纲出版了一本名曰《捻军的运动战》(商务印书馆版)的小册子。可视为捻军史研究的发端。然而,真正的研究,还是从解放以后才开始的。1953年,中国史学会编辑的《捻军》资料6巨册,作为《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由神州国光社出版,为这项研究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捻军史的研究由此而真正开展起来。建国40年来,捻军史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相似文献   

15.
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历史小说《曾国藩》是下最为畅销的小说之一。作者唐浩明。该书由血祭》、《野焚》、《黑雨》三部构成。曾国藩清道光末年官至侍郎,1853年初,因母丧在籍故,奉咸丰命在湖南原籍办起团练——湘军。这支队伍以曾国藩“洪杨以民族大义争人心,我则以卫争人心”的思想为主旨,具有较强的战斗力,成当时清廷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重要力量,曾国藩因此被现在的历史教科书称为“屠杀太平天国起  相似文献   

16.
透视历史,我们可以发现上海与太平天国有着一种内在的联系:上海因为太平天国的兴起而加速了城市繁荣和近代化的步伐;太平天国因为未尽全力进攻上海、占领上海,使上海成为中外武装势力积聚并发展壮大的根据地。在上海问题上,太平天国犯了两个严重错误:一是忽略了上海的经济地位,二是忽略了上海的战略地位。上海士绅一直视太平天国为劲敌,而太平天国领袖视上海为弹丸之地。中外武装势力从不被太平天国重视的上海"由下而上"逆向开始发力,兵锋直指江浙。曾国藩的湘军由上而下,李鸿章的淮军由下而上,太平天国在上下两股力量特别是来自上海力量的夹击下终于败亡。  相似文献   

17.
研究太平天国史的人们,都参阅王闓运《湘军志》。而很少征引他的《湘绮楼日记》。前人编《太平天国资料丛刊》、《太平天国史料丛编简辑》等书,也未从《湘绮楼日记》选辑有关内容。其实这书保存着不少有价值的史料,可供太平天国史研究者参考。王闓运曾在曾国藩幕府,对湘军与太平军争夺长江中下游的战事比较熟悉。事后,又多方访问,记下了太平军的英雄事迹。如说陈玉成保卫安庆之战云:“灵川刘生谈军中旧事,言陈玉成以数十万之众援安庆,人  相似文献   

18.
“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在太平天国革命时期,北方农民起义是以捻军为主体的。除了捻军起义以外,围绕着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的北方地方性农民起义,还有很多很多,可以说是遍地而起,犹如雨后春笋之蓬勃生长。要把这么多的农民起义全部弄清楚,那是要用几年的静心研究,才能办得到的。这里,我们只把一些重大的,对于全局具有影响的农民起义加以探讨,其它许多规模较小的农民起义,暂时略而不谈,且待以后再说。在太平天国革命时期,北方主要农民起义的名称、发生年代及其顺序,大致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 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农民革命——近代的太平天国革命运动虽然被清政府镇压下去了,但我国人民反抗以满清贵族为代表的地主阶级封建统治权的斗争并没有中止,它只是改变了斗争的形式,在全国各地继续进行。在长江中下游一带原来的太平天国地区,也变为与农民有一定联系的城市贫民和游民参加的哥老会运动,从公开的大规模的武装斗争,变成了秘密的会党活动。哥老会运动虽然产生很早,但它的广泛流传,却是在太平天国失败以后。太平天国革命时期,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为了分化农民革命,虽然收买了游民,以游民和社会败类组成的反革命武装——湘、淮军镇压了太平天国革命,但他们却无法消除地主阶级和农民  相似文献   

20.
湖南绅士是中国近代史上颇具影响力的特殊社会群体.由于它崛起于湘军镇压太平天国的特殊历史时期,因而其群体结构极为复杂,不仅有传统的功名绅士,辞官退职的乡居绅士以及部分捐纳绅士,而且还出现了大批军功绅士和世袭爵职绅士,从而造成了湖南"绅权大于官权"的反常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