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试论巴蜀石棺墓出土的黑灰陶唐昌朴当今陶瓷学术研究方面,大多关注于瓷的起源,瓷的制造工艺,瓷的外销和瓷窑遗址的考古调查,以及瓷业生产发展的历史诸问题,一些陶瓷学术研讨会交流的成果,亦多偏重于瓷方面。据此可以认为对瓷器的研究,已达到相当的高度。然而对陶的...  相似文献   

2.
在唐英《乾隆时人》《陶人心语》卷六所载“瓷务事宜示谕稿序”,是一篇记载后英督办陶政时,所撰事宜示谕汇编之序言,说明唐英督办陶政九年之艰辛。是研究陶瓷史的重要文献。最近,在整理我馆藏书中,发现郭葆昌《民国初陶务督办》抄录之《景德镇陶务汇按》所载此文,与《陶人心语》所载,颇多不同。现将《陶人心语》之文与郭擦昌抄文不同部分抄录如下,以供研究。《瓷务事宜示谕稿序》:予于雍正六年,奉差督陶江右。陶固细事,但为有生所未经见,而物料、火候、与五行丹录同其功,兼之摹古酌今,侈界崇库之式,茫然不晓,日唯诺于工匠之…  相似文献   

3.
根据浙江余姚河姆渡发现的、距今7000年的早期"彩绘陶"残片,以及全国各个地区的"彩绘陶"发展情况,对河姆渡"彩绘陶"艺术的图案(图形)、色彩与我国其他地区的"彩绘陶"艺术进行了对比论述。以"彩绘陶"艺术为载体,对浙江"彩绘陶"区域性文化与我国"大文化、大艺术"的关系进行了尝试性探讨,并对我国传统图案(图形)色彩的"五色审美观"及其文化内涵的延伸等问题做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建水紫陶是我国四大名陶之一。受建水地区千百年来陶瓷艺术的影响,早期的建水紫陶装饰艺术主要借鉴了青花瓷器的装饰艺术,其后从中国传统文化、当地历史文化、民族文化中汲取营养,后又受到现代艺术设计的影响,故其装饰艺术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在建水紫陶产业不断发展的今天,开发出更具文化内涵的紫陶工艺品,是促进其产业化发展的关键。今后,建水紫陶装饰艺术的发展应以体现民族文化为主,同时融入现代装饰语言,注重现代人的情感需求,以适应现代艺术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5.
《山西老年》2013,(5):40-40
李石志,山西怀仁人,1955年生,山西省陶瓷技能大赛裁判长,工艺美术师。曾任怀仁县陶研所副所长,擅长釉下五彩及新彩、喷彩、瓷塑、大型瓷板壁画创制。作品继承传统陶瓷褐彩之意韵,融入现代意识,开创独具山西地域风格的陶瓷釉下茶色彩。色彩素静,意韵淡雅,釉面柔润,技法娴熟,为专家学者所赏识。创作的陶瓷作品,曾在央视七套  相似文献   

6.
荣昌陶器技艺是中国传统陶器技艺的重要组织部分,因其历史悠久、工艺精湛而久负盛名,与江苏宜兴陶、云南建水陶、广西钦州陶并称为中国四大名陶,荣昌又与广东佛山、江苏宜兴一起被誉为中国“三大陶都”。在千百年的传承和发展过程中,荣昌陶器为巴蜀地区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曾做出过重要贡献。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热兴起的今天,重新梳理荣昌陶器技艺产生和发展的场境,发掘潜藏在陶器技艺背后的经济和文化动因,能够使我们在文化生态和生产条件发生巨大变化的今天更好地保护、传承和发展荣昌陶艺。  相似文献   

7.
两汉时期“梁宋”地区的商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两汉时期“梁宋”地区在全国经济结构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一地区有自早期商业兴起时形成的传统 ,交通条件的优势也形成了便利商运的经济地理基础。司马迁“洛阳……南贾梁、楚”和“陶、睢阳亦一都会也”的说法 ,反映了“梁宋”地区与“在于土中”的洛阳和有“天下之中”地位的陶之间 ,有特殊的经济地理关系。在两汉时期 ,连接“陶”、“洛阳”和“梁宋”形成的三角地区 ,是全国经济生活的重心地区。这一地区的商业活动相当活跃。“梁宋”地区的商路 ,在全国商业网络中是运营繁忙的主要干线  相似文献   

8.
在三峡出土的众多历史文物中,有一类精美绝伦、精雕细镂、玲珑剔透,被称之为博山炉和熏炉的铜、陶器物。博山炉,《辞海》解释为:焚香用的器具,炉盖雕镂成山形,上有制人、走兽等形象,故名。多用青铜制,也有陶制或瓷制的,盛行于汉及魏晋时代。熏炉,《辞海》解释为:古时用来熏香和  相似文献   

9.
皖西地处中国经济最具发展活力的"长三角"腹地,对皋陶文化孕育下的皖西民间美术文化资源与生态旅游开发进行综合研究,对提高地区知名度,为地区经济的发展创造强大的文化动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南京地区第一个党组织诞生地的浦厂有哪些新的变化?在国企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党组织如何发挥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企业如何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本刊记者走访了南京浦镇车辆厂党委书记陶云南。  相似文献   

11.
略论岭南移民及其对岭南陶瓷发展的推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历史上先后有五次移民岭南的高潮。移民加快了岭南的开发和汉越文化的融合,促进了社会文明的发展进步。移民带来了北方陶瓷发展信息和技术、陶瓷生产方式,给岭南输送了发展陶瓷的生力军,使岭南陶瓷得到极大的发展。陶瓷原材料丰富、水力充足、交通便利和商贸发达以及有悠久的外贸传统,是移民促进岭南陶瓷发展的优越条件  相似文献   

12.
重庆市荣昌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以荣昌陶器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其响亮的名片。荣昌陶器作为中国四大名陶之一,凝结了深厚的巴蜀文化,具有独特的制作工艺与艺术价值,是当地人民喜闻乐见的地方文化精品。通过对荣昌陶器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其在文化发掘、组织管理、传承发扬、品牌营销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改进空间。基于此,从人才培养、旅游发展、品牌建设、合作交流、数字化建设等方面提出建议,以期赋予荣昌陶器新的发展动力,并为其他同类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中国钧瓷企业品牌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钧瓷在我国陶瓷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多次被选为国礼赠送国宾。但是,与景德镇、德化等瓷区相比,钧瓷的名片效应还不太显著。在一个品牌竞天下的时代,品牌是公司最宝贵的资产。应对严峻的市场营销挑战,钧瓷企业必须加强品牌管理,认真实施地理标志产品品牌、工艺大师品牌、企业品牌和商标品牌战略,才能取得竞争优势,有更大的成长机会和更广阔的市场。  相似文献   

14.
浅析中国古代食具碗造型的发展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碗"是中国古代最主要的饮食器具,其器型称谓经历了多次变化.从材质上讲,它经历了陶器、瓷器、漆器和银器等几个演化阶段;从功能和形式上讲,碗的口径和高度大小均满足东方人对碗的使用要求.这说明中国古代的碗,在前期其功能变化不大,形制也较为单一.随着人们对自己和器物关系的规律性认识的不断深化,器物的型制也从单一走向多样,并逐渐形成了后期比较明确的功能性造型取向,这对现代设计有着启示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黑陶是一种古代的黑色陶器,是中国古陶器中独具艺术魅力的瑰宝。绥棱黑陶是“中国现代黑陶第一窑”,是中国现代黑陶的发祥地。绥棱黑陶在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由于所处的地域和不同时代给予的不同影响,逐渐演变成绥棱黑陶,如今古朴、凝重、多层透雕、形式丰富多样、构成元素独特等特殊风格及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16.
考古资料表明青海民和阳洼坡、乐都柳湾、同德宗日,西藏昌都卡若、拉萨曲贡等地均有陶器出土,分别隶属于仰韶、马家窑、齐家、卡若、卡约、辛店等考古文化谱系。青藏高原是我国史前制陶业较为发达的地区之一,河湟地区的彩陶文化更是享誉中外。青藏高原史前制陶工艺起初多用泥条盘筑法,小型器为手捏而成,大约距今4 000年左右,出现慢轮修整技术。随着青铜冶炼技术的出现、推广及游牧业的兴起,大约距今3 500年左右,青藏高原彩陶制作技艺开始衰落。青藏高原不同考古文化类型陶器各具特色,同时也体现出前后继承、交叉影响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清代景德镇大运瓷器的名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雍乾至晚清景德镇大运瓷器的件数逐渐减少。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存有晚清御器的档案 ,内列晚清大运瓷器的名数 ,道光二十九年 (1 849年 )的名数有代表性。乾隆二年 (1 737年 )唐英奏报了一份次色御器的表册 ,由此档可以与明代比较青花的制价。乾隆年间青花器的制价低于明代 ,反映了清代御厂制瓷技术的进步。晚清大运瓷器的制价和烧成率反映了制瓷技术的下降。大运瓷器的制价在较长时期内影响民窑瓷器的价格  相似文献   

18.
钧瓷文化精神是钧瓷文化的本质,体现在钧窑兴衰、工艺流程、艺术造型、色彩纹饰、民间传说等各种钧瓷文化现象中,与时俱进、创新求变是其核心,同时还包括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理念,不畏艰辛、勇于探索的勇气,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胸怀,无私奉献、诚实守信的品质,崇尚自.然、追求和谐的意识等.这些思想理念、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精神状态,是钧瓷产业、钧瓷艺术取得辉煌成就的重要原因,也是当今钧瓷产业发展及钧瓷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建设不可或缺的动力.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现代陶艺取得一定的成绩,然而在中国东北地区现代陶艺发展却比较缓慢。本文从地理环境、材料资源、陶艺人才引入机制、陶艺教育体系、商业参与、展览交流等方面,讨论了东北地区现代陶艺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