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不久读到一首诗。诗的作者是唐朝著名的布袋和尚。诗是这样写的: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诗的大意是,农夫插秧的时候,一根接着一根往下插。低下头来看到倒映在水田里的天空。当我们的身心不再被外界的物欲侵染的时候,才能与道相契。农夫插秧,是边插边后退的,正因为他能够退后,所以才能把稻秧全部插好,所以他插秧时的“退步”,正是工作的向前进展。读这首诗的时候,编辑部正在做特别策划选题《经理人退步记》。而选题要表达的意思和诗的意思不谋而合:以退为进。  相似文献   

2.
布袋和尚是禅宗中重要的人物形象,从禅宗典籍中的记载可看到这一形象经过了数度的演变而成,在民间布袋和尚化身为弥勒佛,成为重要的民间信仰.这种演变转化实际上体现了禅宗思想由唐至宋元的变化和流播,同时也催生了布袋图像的艺术创作,这些作品具有深刻而独特的美学意蕴.  相似文献   

3.
《老友》2002,(11)
游览佛教寺院,常可以看到一尊袒胸露腹、笑容呵掬的佛像——弥勒佛坐像。弥勒佛俗称大肚罗汉,据民间传说,弥勒佛是根据五代梁朝一位名叫契比的僧人形象而塑造的,相传他极为珍惜粮食,每见五谷掉地便随手拣入随身携带的布袋,用以施舍穷人,故名布袋和尚。由于弥勒佛笑口常开,既慈祥,又有趣,吸引着千千万万的香客和游人,深得民间喜爱。历代文人雅士纷纷泼墨挥毫,撰写出一副副意味隽永,各有妙趣的楹联装点在各地的古刹寺院之中。  相似文献   

4.
布袋注浆桩在铁路工程施工中首次应用,是一项新的软土地基加固技术。布袋可以形成排水通道,加速了土体的固结。布袋的隔离作用使得浆液体得以通过膨胀布袋达到压密土体的目的,并形成较规则的注浆体。注浆布袋桩起到加筋土体的作用,在软弱地层中,注浆布袋桩增加了土体的稳定性,在软硬互层的软土地基处理中,加固效果更加明显。结合甬台温铁路工程软基处理实例,详细介绍了布袋注浆桩的机理,以及成孔和注浆施工工艺,对推广该技术的应用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赞尔巴哈论》中,恩格斯有一段论述发展观的话,我们长时期以来只认为是强调发展的必然性,而对其中关于“退步”的叙述没有在意。要更加彻底地贯彻辩证法,贯彻辩证的矛盾观,就应超越以往关于世界是发展的观点,将世界看成是发展与退步的统一,在发展与退步的绝对性、相对性及其矛盾运动中把握发展,从超越与扬弃退步的意义上理解和推进发展,这才是更为彻底的辩证发展观。  相似文献   

6.
<正>在我国宋朝时期,新罗的高僧元晓,年轻的时候曾跟随大安禅师修行。大安禅师是和布袋和尚、济公一样的人物,穿着破烂,每天在街上击钵乞讨食物,并且祝福那些布施的人能"大安"。久了,大家都叫他"大安禅师",却没有一个人知道他的名字。大安禅师乞讨食物并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流浪狗,他常把  相似文献   

7.
对联型:苏东坡仟浙江杭州通判时,灵隐寺·和尚迷上了妓女秀奴,后来和尚钱财散塔,秀奴渐渐讨厌起他来。一次和尚喝得烂醉,去找秀奴吃了闭门羹,于是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  相似文献   

8.
事实是毫无情面的东西,它能将空言打得粉碎。(《全集》卷五436页) 他以为丑,他就想遮盖住,特不知外面遮上了,里面依然还是腐烂。倒不如不论好歹,一齐揭开来,大家看看好。往时布袋和尚带着一个大口袋,装些零碎东西,一遇见人,便都倒在地上道,“看看,看看”。这举动虽然难免有些发疯的嫌疑,然而现在却是大可师法的办法。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戏剧的第一个黄金时代,元杂剧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在元杂剧的诸般主旨诉求和艺术魅力中,其命运轮回、佛法救世的精神及其影响也不可小觑。刘君锡的《庞居士误放来生债》、郑廷玉的《布袋和尚忍字记》和杨景贤的《西游记》杂剧便大致对应了佛法杂剧的逻辑秩序:世人都在与生俱来的无边苦海里起伏挣扎,在红尘世界中无法逃脱冤业果报。依赖于大慈大悲的慈航救渡,便可在很大程度上实现救人救世的宗教理想。  相似文献   

10.
一朵花的心     
陈华 《社区》2014,(23):25-25
寺院新来了两个小和尚,一高一矮。高个儿小和尚憨厚、木讷、不善言辞,矮个儿小和尚精明、善变、伶牙俐齿。  相似文献   

11.
杨新 《社区》2009,(11):36-38
清代初年和尚画家之多,在中国绘画史上是极其罕见的。除“四僧”之外.著名的和尚画家还有弘智、自扃、普荷、七处、珂雪、智舷、诠修、超揆、超弘等人。在一个短时期内,涌现这么多的和尚画家正是政权鼎革时势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12.
永江 《社区》2013,(21):43-43
走进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兴工街道兴盛社区,会被一个醒目的“婚姻文化角”所吸引,这里不仅有“怎样经营婚姻”的宣传板,而且有一个细节格外引人注意,那就是墙壁上张贴的一个个心形布袋。据社区婚姻文化工作者介绍,这些心形布袋是专门用来装居民心里秘密的。  相似文献   

13.
文苑趣话     
佛印巧对下联 相传,有一次苏东坡和他的朋友佛印和尚在一起谈论佛事。佛印和尚信口开河,大吹什么佛法无边,神通广大。这些话,恰巧被躲在屏风后面的苏小妹听到了。她有意要和佛印和尚开玩笑,便写了一张纸条叫丫环递给苏东坡。苏东坡接过来一看,原来是个上联,要佛印对下联。那上联是:“人曾是僧,人弗能成佛。”  相似文献   

14.
两个和尚分别住在相邻的两座山上的庙里。两山之间有一条溪,两个和尚每天都会在同一个时间下山去溪边泉水。久而久之,他们便成为好朋友了。  相似文献   

15.
名人与笔记     
张远桃 《社区》2012,(14):6-6
大凡名人,一般都有惊人的记忆力,但他们从不单凭记忆。古今中外,很多名人都好记笔记,可谓形式各样,别有情趣。 唐代诗人自居易,备了许多陶罐,各题门目,把日常所记的日记分门别类投入罐中,到一定时候倾倒出来。整理成篇。据说《白氏六帖》就是这样写成的。 宋代诗人梅尧臣,每次外出,总要带上一个布袋,灵感一到,随手把诗句写在纸条上投入布袋。一次外出,人们见他吟句成诗,又见他小布袋里写满诗句的小纸条,不禁赞叹道:“满腹珠玑,实乃血汁凝成!”  相似文献   

16.
福建北派漳州布袋木偶戏“源于晋,兴于明”。2006年凭借其独具的高超技艺、精美的造型和特有的风格.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由于难有确切的文献资料佐证,关于北派布袋木偶戏的源流历来众说纷纭。笔者从“落魄秀才隔帘表古”的民间掌故版本入手,深入比较“改南为北说”“提线木偶说”“扁担戏嬗变说”三种主流观点,认真严谨地论证考辩、追本溯源、去伪存真,得出福建北派漳州布袋木偶戏受提线木偶影响,由“扁担戏”演进而来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水中的蓝天     
开车从莺歌到树林,经过名叫“柑园”的地方,看到几个农夫正在插秧。由于太久没看到农夫插秧了,再加上春日景明,大地辽阔,我被那无声的画面感动,忍不住下车。  相似文献   

18.
笑眯眯的大肚弥勒,双臂高举,脚下的布袋放置一旁,题款曰:行也布袋,坐也布袋,放下布袋,何等自在。这画配上此诗,把大肚能容天下事、慈颜常笑世上人的佛主形象呈现在人们面前;作者那夸张而得体的造型,娴熟而流畅的技巧,也随之跃然于纸上。  相似文献   

19.
一、早稻插秧技巧:(1)看叶龄插秧:早稻各熟期品种,其主茎叶龄各有不同,故插秧时对叶龄的要求也有所不同,据苗情资料分析,早稻早熟品种4.5—5.0叶中熟品种5.0—5.5叶,迟熟品种5.5—6.0叶,三熟制早稻6—7叶为最佳插  相似文献   

20.
研究性学习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着眼点。文章针对高师声乐教学中学生的声乐退步现象,着重探讨学生研究性能力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培养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