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贞虎 《社区》2012,(15):60-60
那还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我们兄妹四人都还小,母亲是全职妈妈,也是家中的财务大臣。父亲在一家国营工厂上班,每月工资也就一百多块。父亲领了薪水后,总是将工资全数交给母亲处理。这也难为母亲了,要用极有限的薪水,照顾一家大小,所以她非常节俭,把钱花在刀刃上,要用最便宜的价格,买到最好的东西,这也就考验母亲的智慧了。  相似文献   

2.
孟谦 《社区》2014,(12):8-9
“有多少人可以忍受天天睡不好,只要听到老妈咳嗽、呢喃,就会马上惊醒?每两小时要翻身拍背,每四小时要换尿布、喂食。”这是一位长期在家照顾瘫痪在床、意识不清母亲的女儿的诉说,甚至“好好睡一觉”,都成了她难以实现的愿望。谁能替这些居家照顾者分担—下?  相似文献   

3.
吕斌 《社区》2012,(30):41-41
坐月子,请月嫂,大小事都让月嫂代办。宝宝哭了,月嫂抱;尿了,月嫂换尿布;饿了,月嫂抱着喝奶粉…一许多人请月嫂照顾产妇和宝宝,最后月嫂却成为了母亲与宝宝之间的“障碍”,造成了母乳喂养困难,甚至失败。为此,有关专家提醒说,为了增进母子感情,宝宝的事情,母亲能自己做的还是自己亲自做。  相似文献   

4.
《金陵瞭望》2007,(5):40-40
我出生在山东省梁山县小路口镇后门王村,是家中老大.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当年为供养我上学.父母卖掉了家里的三间房.父亲一人闯了关东.母亲在家既要种地.又要照顾三个孩子。  相似文献   

5.
刘明 《老友》2021,(2):50-50
我的母亲90多岁,由我兄弟四人轮流供养,一年之中,每人供养三个月。我离母亲较远,以前都是请人照顾她。去年因为请不到人了,我只好自己回去服侍她老人家。春节一过,我和老伴回到了老家。老伴不是我的原配,她和我在一起生活还不到一年,也没见过母亲,我私下里想,这次她会怎样对待母亲呢?  相似文献   

6.
爱到无力     
母亲踅进厨房有好大一会儿了。我们兄妹几个坐在屋前晒太阳。这是每年的惯例,春节期间,兄妹几个约好了日子,回到母亲身边来拜年。母亲总是高兴地给我们忙这忙那。临了,母亲还给离家最远的我,备上好多好吃的带上。母亲恨不得把她自己,也塞到袋子里,让我带回城,好事无巨细地把我照顾好。  相似文献   

7.
女英雄刘胡兰的故乡文水县有个西庄村,在这个三四千口人的村子里,传颂着翟果仙几年如一日,悉心陪护照料久病卧床的母亲的佳话。果仙现在45岁,弟妹九个,她排行老大,从七八岁开始,她就成了家务繁重的母亲的好帮手。小时候每当放学回家,她不是照顾弟妹,就是帮母亲洗锅做饭。初中毕业后参加了工作,仍时时关心着父母。十年前,母亲患了糖尿病。当时果仙的女儿在外地上学,她所在单位供销社实行了承包制,她不顾家庭经济需要,毅然决然离岗回家,昼夜守候在母亲身边。1995年后,母亲病情逐渐加重,生活不能自理。为了更好地照料母…  相似文献   

8.
黄顺福 《社区》2011,(28):30-30
倪红兰和倪蓝迪是一对亲姐妹。妹妹倪蓝迪是插队知青,同丈夫一起回沪后,和家住嘉定区真新街道新郁社区的母亲同住。动迁时,倪蓝迪和母亲各分得一套住房。为了照顾母亲,也为了筹钱给儿子做生意,  相似文献   

9.
彭清华 《老友》2015,(4):31
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家住萍乡市安源区东大街小桥背社区的黄建新却偏不信这个理。母亲瘫痪卧床20年,他从没想过送老人去敬老院或兄弟姐妹5人轮流照顾,而是从1996年母亲瘫痪那年起,就辞掉工作,当上全职孝子,一门心思照料瘫痪的母亲。如今,他母亲已经91岁了。  相似文献   

10.
1970年,刘若英出生于台湾一个富贵之家,母亲是韩国人,父亲是海军,她还有个姐姐叫刘若玉。父母价值观不同,性格也不同。父亲天性幽默浪漫,天塌下来都不担心。母亲为人处世要求尽善尽美,刘若英出水痘那天,母亲居然跑去照顾亲戚家发烧的女儿,认为这样才是为人周到。  相似文献   

11.
佚名 《今日南国》2009,(23):57-57
梅斯菲尔德1921年出生在阿勒冈州,1966年为了照顾年老的母亲,搬进了西雅图巴拉德西北46街一个两层楼的小房子。这栋房子建于1900年,只有90多平方米。  相似文献   

12.
“玉汉,你看护母亲休一个月、两个月的可以,但要长期休,就影响工作了。”“那我不能不管老母亲呀!”单位领导在他提出请长假照顾母亲时,要不就上班,要不就辞职。他陷入两难选择中。  相似文献   

13.
王贞虎 《社区》2012,(10):60
那还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我们兄妹四人都还小,母亲是全职妈妈,也是家中的财务大臣。父亲在一家国营工厂上班,每月工资也就一百多块。父亲领了薪水后,总是将工资全数交给母亲处理。这也难为母亲了,要用极有限的薪水,照顾一家大小,所以她非常节俭,把钱花在刀刃上,要用最便宜的价格,买到最好的东西,这也就考验母亲的智  相似文献   

14.
谁该示弱     
孩子上学需要接送,于是将母亲接到家里来住。母亲来了之后,照顾孩子之余。她还能兼顾给我们做做饭。和以前一下斑就忙着奏“锅碗瓢盆”交响曲相比较。我和老公现在下班就能吃到现成的饭菜,而且花样翻新,滋味丰美。可没过几天,我就发现了问题。母亲爱孙心切,只要孩子想吃爱吃,花销多少她都不会计较,也从不考虑营养是否均衡。于是,我责备母亲不该由着孩子。  相似文献   

15.
幼年时父母忙生意照顾不了他,读高三时父母离异让他伤透了心 1986年,邵坤出生于广州市黄埔区的一个普通工人家庭。他4岁那年,父亲邵立铭和母亲韩芹双双下岗。失业后的邵立铭脾气火爆,经常在家里打骂韩芹母子。每当被父亲打骂,邵坤就会跑到爷爷奶奶怀里“避难”。从小,爷爷奶奶成了邵坤最亲近的人。  相似文献   

16.
殷中祥 《可乐》2010,(9):60-60
大学毕业后,常明应聘到一家工艺品厂做业务员。经过一番努力,他终于拥有了自己的客户群,每月都能获得可观的提成。经济状况好转了,常明便将母亲从乡下接过来,悉心照顾,以尽孝心。  相似文献   

17.
肖芸 《老友》2008,(4):39-39
前不久,年近七十岁的母亲患了严重的胃病,去省城医院做了胃部切除手术。手术后,我们弟兄和妯娌几个商量着要轮流伺候母亲,但是父亲执意不肯,父亲说他能够照顾好母亲。母亲住院一个多月的时间里,父亲尽心地替母亲  相似文献   

18.
骆海林 《金陵瞭望》2006,(22):62-62
我是江宁区湖熟镇和进村的一名普通村民.我感到物质丰富并不能算什么.关键在于精神也要富有。我在南京市区有两套住房.多年从事建筑劳务也积累了一定财富。但为了年迈的母亲和患病的弟弟.多年来我一直住在老家。我母亲今年80多岁.生活基本不能自理.40多岁的弟弟从小痴呆.时时需要照顾。2000年.我放弃了城市生活.回家担负起赡养母亲、照顾弟弟的重担。几年来.我给年老的母亲和痴呆的弟弟端茶送饭.日复一日.毫无怨言。有人不解,问我:“老骆.以你的条件.完全可以雇个保姆照顾他们啊?”我说:“外人总没有自己人贴心嘛!”为了让亲人生活得更好.我动足了脑筋:痴呆的弟弟喜欢玩.我买来了玩具;母亲出行不便.我买来了轮椅;卫生间距离远.我买来了便携式马桶……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我却用行动、孝心感动了亲人.打动了众乡邻。  相似文献   

19.
提起苳亚仙,我们社区的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她年近半百,只是一个普通的退休女工。可是她坚持10年同时照顾自己的母亲和婆婆,大家都认为是一个壮举。  相似文献   

20.
钟秀 《今日南国》2008,(14):79-79
试想这样一种如此美好的生活:出生了,父母都在家中全心全意地照顾你,你的母亲在产假里照领全薪,而你的父亲也因妻子生育而享受9个月的“产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